个人师德师风述职精选(九篇)

  第1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1.学校党支部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机构,根据《吴中区木渎镇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明确今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目标和要求,修订和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加强学习,统一思想,提高学校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坚持教育为先,不断加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责任感。首先结合党员生活会,开展《党内监督条例》等有关学习读书活动,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性修养。二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党性,进行个人分析检查,对照要求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遵纪守法和廉洁诚信教育,提高学校党员干部遵守纪律条规的自觉性。三是结合教育系统普法宣传教育活动,进行知识测试,开展警示教育,以案明纪,以案为鉴,增强学校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警觉性。

  3.加强学校廉政文化建设,营造良好廉政氛围。党支部把党风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整个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统筹安排,精心谋划,创新方法,丰富载体,运用一切宣传教育阵地,采用广大教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学校党风廉政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今年继续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扩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实现了与学校党建、学校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举办师德讲座,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国旗下讲话、廉洁教育主题班会、宣传板报和电脑小报展览等途径,进一步加强学校作风建设,强化广大教职工的党纪、政纪、法制观念,引导全体学生树立勤奋求学、崇廉尚俭的思想风尚,营造校园廉洁文化良好环境。

  三、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1.加强学校党员干部管理行为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列入学校党务、行政工作的重点,纳入到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目标和考核管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每学期开好一次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以听取、收集对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班子成员间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群众监督。

  2.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领导决策制度。认真执行重大事项集体议事规则,严格办事程序,确保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校舍维修和大额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由集体讨论决定,防止个人或少数说了算,强化对学校领导干部职权行为的监督制约,进一步落实各项党内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内部的民主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规定。

  3.实行述职述廉报告制度。年末,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实行述职述廉报告制度,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公开述职自己一年来的工作,自觉接受广大教师的监督,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严防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巩固校务公开制度

  1.学校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对学校重大事项,家长、社会所关心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如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民主建设有关制度,学校行政领导职责分工,学校涉及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政策依据,需要向学校、社会公开的学校事务等内容,及时通过校务公开栏、教师会议、告家长书等途径公开。

  2.坚持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直接接受教职工和社会的监督。年度的评先、评职、考核、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都应有教职工参与,并经教代会代表讨论,提请教代会主席团审议通过,形成决议,然后张榜公布,操作过程公开、透明,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3.学校实行家长社会监督制。向家长社会宣传上级廉政政策、纪律,宣传学校廉政规定、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切实做好教育工作,热情接待来访家长,及时处理好群众的来电,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形象。

  四、加强教育行风建设

  1.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今年学校以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增强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大力开展师德建设。一是加强领导,明确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增强教师依法执教、以德修己、以德执教、以德育人的思想观念,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崇高师德风尚。二是完善制度,严格师德建设的规范性。学校自上而下构建了师德建设管理网络,实行教师岗位工作聘任制、问责制和考核制,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制度,建立师德承诺制度。通过以上这些制度,创设科学、民主的管理机制,使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三是开展活动,提高师德建设的有效性。通过开展师德学习活动、师德宣传活动和师德评议活动,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今年暑期,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江苏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还开展了师德校本培训,邀请江苏省特级教师、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吴金根校长来校作了题为《热爱、学习、探索、超越——让教师职业充满生命活力》的专题报告。

  第2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 中职学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明确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内容和全面健康成长的内涵;立两德,树三风,言传身教;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到和专业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爱学习的美德等中职学校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路径。

  [

  关键词] 立德树人;中职教育;全面健康;教育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4)06?0034?03

  2013 年9 月9 日,总书记向全国1400万教师致慰问信,信中对教师提出殷殷期望:希望全国广大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提出,对我国中职教育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指向意义。中职学校的学生刚好处在青少年,是形成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此时的教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因此,中职学校应当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

  一、立德树人的理论传承、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理论传承

  “立德”为古代三不朽之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1]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语出《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立德树人”四个字合用是中国文字的精妙也是我国历代教育经验理念的凝结。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2010 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进一步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思想;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立德树人这项根本任务的提出,明确了新时期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对中职学校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科学内涵

  立德树人是指(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引申到教育领域指树立德行,培养人才,其内涵为弘扬优良道德行为营造民风淳朴的社会环境培育人才。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创建和谐社会富国强民的有力保障。

  (三)精神实质

  以为首的国家领导人公开宣示“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以他们的德行教化广大党员干部。立德树人不单单是教育系统的事情,全民担当、从我做起、以德育人是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学校立德树学子;家长立德树儿女;政府立德树国民;领导立德树下属;党员立德树群众。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等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用他们高尚的德行为我们做了立德树人的示范,同时,也为我们阐述了立德树人的精神实质。

  二、中职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必要性

  (一)由中职学校生源的特殊性所决定

  中职学校的生源以初中毕业生为主,高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的很少。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学生是家长觉得孩子学习不好没出息,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年纪太小又不放心,于是送到中职学校等长大成人再参加工作。这些学生正是最需要社会和学校关心爱护、悉心教导的青少年。

  中职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主力之一,承担着培养教育的重要责任,它的存在,降低了青少年犯罪率。初中毕业没进入高中的青少年,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们定义为不良少年的人,如果放任自流不进入中职学校接受教育有一部分人有可能会走上歧途。这部分青少年学生是非常需要良好的德育教育的,因此,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决定了立德树人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性。

  (二)由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所决定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多数是一线技术人员,从事的工作平凡而不可或缺,他们是民众的主体,其品行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会的民风,因此,职业道德等美德的培养极为重要,这一点决定了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三)由社会大环境需要所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也随之而来,中职学校的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如果没有好的引导很有可能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误入歧途,所以中职学校立德树人是适应社会大环境的需要。

  (四)由国家的发展需要所决定

  国家的未来需要勤劳、勇敢、爱国上进的下一代,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下一代都是懒散、自私、道德缺失的人,那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事情。立德树人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需要。因此,国家的发展需要中职学校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五)立德树人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是社会的需求

  以往很多职业学校一味地抓技能培训和专业教学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导致很多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够适应企业的严格管理,企业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满意,他们迫切需要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好的员工。因此,立德树人促进中职生全面健康成长是学校的任务也是社会的需求。

  三、中职立德树人的途径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很多学者对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论述居多,中职学校此类文章比较少见。下面就中职学校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一)明确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内容

  明确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是中职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工作的首要工作。立德树人,本质在于育人[4]。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促进中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中职学校立德树人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立德学理论、良好师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传统美德等。树崇高校风、高尚教风、良好学风创设立德环境和氛围。培养全面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立两德(德学、师德)

  德学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工具,师德是载体。中职学校立德树人必须树立德学理论和培育良好师德。

  1. 立德学

  立德学就是立德学理论传播美德思想。佛教以佛法普度众生,基督教有圣经,共产党人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八荣八耻等理论工具。中职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也应当有理论工具,部分中职学校把《弟子规》作为育人工具,效果良好。刘幸福在课堂教学中弘扬德商理论,并将该理论编入教材《商务谈判》,创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法。德商理论由刘幸福首次提出,是比诚信经营高一个境界的经商理论,该理论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和经商的本分,弘扬厚德载物、友善、仁义的经商思想,试图使经营者从诚信经营层次提升到仁义经商的高度。这一理论比较适合教育经济专业的学生,同时,该理论的普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商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 立师德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师德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5]。中职学校应当认真学习领悟总书记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树立良好师德。

  (三)树三风(校风、学风、教风)《孔子家语?六本》有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影响极大,中职学校应当努力营造美德环境,以环境树人,通过树“三风”活动,用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凝聚“芝兰之香”。把校园建成“芝兰之室”,让校园充满“浓厚的香气”感召千万学子。

  (四)言传身教

  立德树人必须言传身教,言传身教应当齐头并进。只言传不身教和只身教不言传都是片面的,只言传学生感觉你光说不练,他们会想老师都没去做凭什么让我们做呢?只身教不言传有时也收不到育人的效果。例如:广西某职校推行弯腰行动,号召教师职工每天弯腰捡垃圾,不过,并没有在学生中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按学校规定每个班级有自己的卫生责任区,由学生每天清扫,但有些准备打扫卫生责任区的学生,看到教师在那里捡垃圾,就扭头回了教室,他们觉得老师在那里做清洁自己不用去做了。

  (五)培养学生养成爱学习的习惯,促进全面健康成长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爱学习是一种美德,能使人知书达理提高素养。因此,培养学生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路径之一。

  人们主观认识的偏差导致了很多人认为学习很辛苦,实质上学习是获得知识,提升自我的手段和途径,是一件快乐的事。人天生有求知欲,例如孩子很小的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几乎见什么学什么,那时候的学习一定是快乐的。

  中职学校应当改进教学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重回“童年的快乐学习”,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快乐中学习,进而喜欢学习,养成爱学习的美德,这样就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同时,应把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到和专业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结语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顺应国内外形势成为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课题之一,中职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认真学习领悟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左传[M].郭丹,程小青,李彬源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1085.

  [2] 管子[M].李山泽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21.

  [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2-11-08.

  [4] 金更兴.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J].新西部(理论版),2013(7):108-109.

  第3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佃庄镇中心小学

  根据区教育中心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曝光8起师德典型问题》等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要求和案例通报,并积极开展师德师风的调查研究,现将我校关于师德调查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师德师风的有关要求

  在新学期伊始,我校按照中心校的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师德专题教育,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并让每位教师写出心得体会,保证让每位教师牢记师德要求,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在学期中间,及时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教育部曝光8起师德典型问题》等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要求和案例通报,以强化教师的师德认知水平,提高教师师德意识。

  二、组织教师研讨曝光的师德案例,自查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规范

  12月7日,我校在会议室组织全体教师讨论曝光的师德案例的严重危害性,并让每位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教研组长对本学科的教学手段进行了讲述,对容易诱发体罚学生的教学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进行了分析,从中让学科教师端正教学理念,认清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避免违背认知规律,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部分班主任教师介绍了师德规范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困惑。全体教师在诚挚的交流中进一步提升了师德水平,对有违师德的常见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邀请学生和学生家长代表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价

  我校邀请学生代表对任课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分和提参考意见,以增进师生感情,促进教师不断完善师德师风的内涵。邀请学生家长代表到校座谈,让家长通过平时和老师的接触以及学生对老师工作的反映,来对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进行意见陈述。这些工作扩大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社会影响,激励着每位教师始终坚守高尚的师德师风。通过家长的评价,看到全体教师都能遵守师德师风要求,科学实施教育,促进每个学生进步。

  通过开展师德调查工作,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师德水平提升,为了让每位教师都保持高尚的师德师风水准,我校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做好以下三点:

  1、加强学习,时刻牢记高尚的师德师风水准并严格要求自己

  我校利用例会和专题活动,不断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保证思想上不偏离主旨,严格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2、重视家校沟通,增大家校教育学生的效果

  学校教育离不开学生家庭的配合与支持,学生学习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监督与教育,所以保持和谐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使家长感知教师的科学施教和高尚的师德,减少对学校工作和教师教学的错误认识,增加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家校沟通,也可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从而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优秀师德典范的带动引领

  第4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1.深入学习关于师德师风的重要论述。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六要”等重要论述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2.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学习“四史”。将“四史”学习作为广大教师思想政治“必修课”,结合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强化“四史”学习教育。

  3.学习新时代师德规范。深入学习“人民教育家”“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优秀教师、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深入寻找挖掘并广泛宣传学习教育世家感人事迹。激励广大教师见贤思齐,引导广大教师从“被感动”到“见行动”。

  4.学习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组织教师强化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帮助广大教师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准则内容,做到全员全覆盖、应知应会、必会必做。

  第5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范文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风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这时的不良师风就演变为教育行业的不正之风了。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3、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

  以上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学习体会。我将坚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能在不断更新的知识中汲取营养,能够把自己所学奉献给学生,更会在道德和作风方面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关于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振兴教育的根本所在,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照教师法等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又是文明之树的培育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通过本次师德师风学习,让我在思想上对师德师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教育教学行动中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方向。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我决定从以下几方面改进我的教育教学行为。

  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从中领会了许多许多。现将个人师德师风情况总结如下: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专业思想牢固,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师德师纪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个人师德师纪不好,虽然有时会在小范围里造成“一个臭鸡蛋毁了一锅汤”的坏影响,但毕竟还只是小范围的事。教师群体如果风气不好,纪律不好,特别是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沆瀣一气,其危害性就大了。这时的师德师纪师风问题就演变为整个教育行业的道德问题。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纪,即教师的纪律作风。师德师纪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师德师纪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

  良好的师德师纪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纪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努力进取。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积极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

  第6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关键词]高校教师 师德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4-0128-02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先导。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赖于教育的现代化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及,“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当前,正是我国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紧要阶段,其成败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能否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乃至能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在教师,在于教师素质的提升上。教师素质,师德为先。师德兴,则教师强;教师强,则教育旺。因此,需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将师德建设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高等教育位于国民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同时,凝聚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增强了全社会的科研力量,是生产新科技的重要基地,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引领、辐射的作用。故高校师德建设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败,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败,进而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当前,高校师德的主流是积极高尚的,但是部分教师存在师德失范的行为,这有损于教师整体的职业形象。基于此,围绕高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江西某高校师德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以此推及我高高校师德建设状况,针对高校教师出现的师德失范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将师德建设作为工作的重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的出台,为各高校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路径提供了理论指导。在相关文件的指导和各高校的努力下,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主流是积极、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30.43%的教师对“师德师风情况总体表现良好”这一描述表示非常符合,60.86%的教师对此情况表示比较符合。从学生反馈情况看,24.06%和57.65%的学生对“师德师风情况总体表现良好”这一描述分别表示非常符合以及比较符合。高校师德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调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发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师德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爱岗敬业精神有所弱化

  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和核心,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职业道德要求。高校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全身心融入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建设中,以人才培养、科W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要用一种严肃的、端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地做好本职工作。高校教师具有良好爱岗敬业的精神,才能干一行爱一行,力求专心致志做好这一行。调查结果显示,11.59%的教师对于现在从事的工作的满意状态反映一般,8.55%的学生反映“教师的工作态度并不端正”这一描述是比较符合的。对于“教师上课时经常接听手机”这一情况,5.17%和10.34%的学生分别表示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至于“教师上课时并不投入”这一现象,4.17%和10.14%的学生分别表示非常符合与比较符合。6.36%和7.95%的学生反映“教师在校外兼职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这一现象是非常符合与比较符合的。18.09%和6.5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案会经常更新”这种情况是比较不符合与非常不符合的。以上数据反映,部分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案没有时常更新,缺乏新意;上课不认真,在工作岗位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将教学工作视为副业,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社会兼职上。这表明,部分高校教师还没有真正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并没有形成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得过且过,对教学等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心态浮躁,不安心本职工作,不能脚踏实地”[1]。

  第7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一、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表现

  我国虽然重视师德建设,但目前的师德状况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出现了很多师德“失范”的问题。归纳起来,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道德上的问题

  教学道德上的问题,可概括为“三无”,即无敬业意识、无责任意识、无育人意识。具体来说,在教学工作中,部分教师存在着消极应付的现象,对周而复始的教学工作感到乏味和厌倦。有的教师缺乏责任心,把教学仅当作简单的谋生手段。赫尔巴特认为,不存在无教育性的教学,但有的教师只注重教学而忽视育人,片面地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不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

  (二)师生关系上的问题

  师生关系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冷漠、冲突、错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的高效开展。但当前我国师生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无奈的现象,比如“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等”,甚至出现“体罚”、“虐童”、“性骚扰”、“”等不道德的现象。

  二、教师职业道德问题成因

  师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有着复杂的社会根源,表现在多个方面,例如市场经济下,教师的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对自身经济地位的不满以及制度建设上的不足等。

  (一)市场经济方面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呈现多元化趋势。追求利益的经济动机合法化,“义利对等”的师德观出现,并被人们广泛接受,师德建设越来越趋向于功利化。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加剧,教师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然而教师的经济地位并没有根本提升,这本来就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另外,由于师德规范本身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其认同度不高。1.教师经济地位低下。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付出了劳动贡献,就应当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回报,这是对教师劳动的基本尊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教师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工资福利也获得相应提高,但现实情况仍然不容乐观。马克思曾经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可以说,道德的基础是经济,如果教师的劳动报酬偏低,直接后果就是严重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部分教师对工作敷衍塞责。2.教师的内在认同度不高。由于对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我国制定了很多相关规章制度。这些行政命令本意是好的,但由于把教师片面放在严加管束对象的位置,很难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认同。对教师而言,这种外在的规约要想真正持久发挥作用,最终还要取决于其能否通过自己的接受、认同、内化、升华,提升为自己职业道德的内在自律。

  (三)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

  首先,在师德规范方面,主要表现为表述简略、内容遗漏、层次单一。目前我国的师德规范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是师德表述过于简略,使教师在行动中常常不知所措。其二是内容上不够全面。相对于社会发展而言,师德规范是滞后的,其制定、出台有一个过程,所以在师德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进去。其三是师德规范的单一性。用一种规范去要求所有教师,而对于教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研究不够,缺乏对于师德建设主体的关注,没有注意到师德中存在的差异性。其次,在师德教育方面,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是师德养成的一条现实而主要的路径。但当前我国的师德教育存在着低效、走形式化等问题,缺少人文关怀。另外,师德教育内容多关注法律制度要求、职业道德规约方面,缺乏感染力,缺乏推动教师主动改变的内在动力。再次,评价模式单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一方面由于对升学率的追求,另一方面由于师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方式难以度量,具有不明确性。学校为了方便,把教学成绩作为主要因素。所以,目前很多学校仍然把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对教师师德评价的主要依据。另外,师德监督体制不健全。除了学生和教师本人外,教师的工作很难得到外界有效监督。然而,教师的自我监督缺乏实效性,学生监督又迫于教师的权威,从而导致师德监督体制的不到位,容易滋生一系列的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师德建设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可以完善师德制度、建立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建构自主道德意识。

  (一)师德制度的完善:底线伦理的外在规约

  在师德规范建设方面,要注意表述上的明确性、内容上的全面性、目标上的层次性。在规范的表述上要明确、详细,尽量少使用模糊的词语,便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施和操作。在师德规范的内容上要全面具体,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无论在教育境界层次、教育理解层次,还是在从业态度层次与爱生层次,不可能是完全划一的,所以,我们需要界定相应的师德建设目标层次。在师德教育方面,师德教育要注重从灌输走向养成。虽然师德灌输在一定历史时期确实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其负面影响已越发明显。我们应该顺应潮流,注重师德的内化与养成。具体来说,一方面,师德教育要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教师应成为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角。另一方面,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贴近教师的职业生活,要能反映教师的需要。在师德评价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考核制度。面对师德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需要寻找科学的路径加以完善,应注意把握全面性和综合性的原则。首先,评价主体应体现出多元性。学校领导、学生、同事、家长和教师本人都应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其次,评价方法应体现出综合性,将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由此,需要综合教师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等因素,对教师道德素质进行整体的定性评价。

  (二)社会环境建设:尊师重教的风尚浸染

  2015年9月8日,国务院总理在讲话时强调:“强国必先重教,重教必须尊师……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尊师重教的风尚有着不可置否的社会地位。这种风尚的营造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而不单单是某一群体或组织的任务。为此,国家首先应大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为教师提供优越的生活和社会环境。其次,学校也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不断满足教师需要,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要实行民主管理,让教师对学校的重大事件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工作的主体积极性。再次,媒体宣传要以弘扬正能量为主。应该看到,师德“失范”问题虽然客观存在,但当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对于这些充满正能量的事实,“要加强媒体在师德宣传中的作用,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重的职业”[1]。

  (三)美德伦理的养成:自主道德的意识建构

  在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师德主要是作为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发挥作用,督促教师履行职责,约束教师的言行。这种外在的规约只能约束教师的外在行为,始终无法引发教师自身内在的自律精神。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规律来看,“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最终要超越外在的规约,以崇高的人格修养来引领自我达到‘从心所欲’的阶段。此时,教师职业道德超越了一般的职业义务和责任,开始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根据良心的指引作出一般决策”[2],即最终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使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而言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既内化为教育者的道德信念,又外化为教育者的道德行为。内化于心。师德的内化过程应是师德自律精神的养成过程,即对师德规范的自觉认同,并激发起师德情感,形成师德意志,最终使师德成为教师的自觉意识,并在教育行动中体现出来。教师的师德自律精神一旦养成,外在规约的作用将会减弱,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在我国,师德历来注重自律精神的养成,董仲舒的“善为师者,既美道,有慎其行”、《中庸》中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都强调教师应该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坚守道德律令,在有无规则的情况下都能做到表里如一。外化于行。积极进行道德实践。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能仅停留于认知和观念层面,而是要把它转变为教育者的道德行为。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3],说明了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要内化为教师的精神追求,更要外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周易正义》中的“为德之时,必先践履其礼,故履为德之基也”也说明了师德的养成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践履问题。师德的养成“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实践,为准教师营造真实的教育实践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体验教师行为的自我关切性以及对学生乃至社会影响的深远性”[4]。

  参考文献:

  [1]杨万义.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9):75-78.

  [2][4]车丽娜.论教师职业道德发展中的自主责任意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5):12-16.

  第8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我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根据《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作师德表率”主题教育的通知》和县局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坚持正向激励,加强制度约束,强化督导考核,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依法维护教师权益,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着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政教处    

  三、活动内容

  (一)强化师德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涵养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健全教师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的理论学习。组织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化、常态化学习,重点学习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做到学懂弄通做实。

  2.加强法治和纪律教育。组织开展《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及《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安徽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2019年修订)》等文件的专题学习,突出规则立德,强化教师的法治和纪律教育,让教师明红线、守底线。活动期间举办一场“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专题会”,把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案例进行现身说法,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警示教育专题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教育活动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利用党小组或党支部为学习主要阵地,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方式集中学习,紧密联系学校教师的思想实际,强化服务意识、树人意识,创新师德教育方法,强化教师实践参与;与案例教育相结合,宣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感召作用,剖析反面案例,强化警示教育;与学校政治学习会、集体备课会等活动相结合,强化建设活动全方位全过程渗透,真正做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3.加强师德培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各类培训的重点内容,贯彻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计入教师培训学时。2020年,按照县教育局要求夯实师德培训,把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治纪律教育等纳入培训内容,作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提升培训的必修内容。

  (二)加强典型宣传,厚植尊师重教文化

  1.评选“优秀班主任”。2020年,县教育局将组织开展县级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评选工作,并择优推荐到市评选。学校将根据县教育局统一部署,开展相应的评选、推荐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守好讲台主阵地,将立德树人放在首要位置,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加强典型选树宣传。开展“时代楷模”、教书育人楷模、 教学名师、“最美教师”等师德宣讲活动,用先进的事迹诠释师 德内涵,讲好身边最美教师故事。开展偏远贫困地区教师、支教教师、在教育脱贫攻坚、抗击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充分发挥典型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学校将以庆祝第36个教师节为契机,集中宣传我校近年来教师工作成效、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积极推荐评选“砀山最美教师”;积极参加县局10月份组织的“守教育初心,担育人使命,作师德表彰”主题教育教师演讲比赛,集中宣传最美教师、模范教师等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我校将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开展建设活动,寻找、发掘学校师德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宣讲交流,用身边人教育身边人,讲好本地本校师德故事,营造师德“小气候”,弘扬生动、亲切、散发“泥土”芬芳的师德形象。

  3.厚植校园师道文化。推进尊师文化进课堂、进校园。通过尊师第一课、9月师德师风建设月等途径开展尊师教育。健全家校联系制度,探索构建家校共育共治机制。通过走访慰问教师、礼敬退休教师等系列尊师活动,开展第36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三)完善治理体系,推进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

  1.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突出教师主体地位,落实教师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合理核定教师工作量,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教师依法执教的职业权利,依法依规治理“校闹”,支持教师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为教师维护合法权益提供必要的法律等方面支持。

  2.完善制度建设。着眼于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梳理师德师风管理以及有关方面制度规范,查找漏洞,补齐短板,做好制度“立改废”工作。将师德建设贯彻于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注重高位引领与底线要求结合、严管与厚爱并重,健全宣传、教育、考核、奖惩、监督“五级联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3.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实施意见精神,严格清理规范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无关事项,扎实推进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工作取得实效。

  4.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进一步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关心教师身心健康,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乡村教师从教20年、30年荣誉证书发放工作。

  5.严格违纪违规惩处。持续开展对有偿补课、侵害学生利益、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各类师德师风专项治理活动,加大师德违规行为查处力度,重点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突出问题。健全师德违规通报制度,发挥警示震慑作用。

  (四)加强师德考核,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

  第9篇:个人师德师风述职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师德师风;意义;要求

  一、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研队伍职业特点的内在要求。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学 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倡导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宋代思想家、教育家胡媛说的好:“治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者在教化。”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都会感染被教育者。叶圣陶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院校的教研人员即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引导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灵魂工程师,直接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其综合素质和师德师风建设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同时还将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关系到社会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现实社会和教育领域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现在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建设,其中心是发展经济,经济振兴的关键在科技,科技进步的根本在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教育,而发展教育的主导力量是教师。美国专家指出:在对未来的高科技的挑战中,只有教师才能最终实现我们设计的蓝图。要贯彻好“科技兴国”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迎接21世纪的挑战,时代呼唤具有更高素质、更高师德的教研队伍。同时,世界科技领域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新变革,技术革新的日新月异,信息化的初见端倪,人才的逐渐提升,这都对广大教研人员提出了巨大挑战,如何保持自身权威,承担更加丰富的职业角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师必不可缺的路径选择。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教研人员肩负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教师是自奴隶社会以来与学校共始终的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职业。天下不可一日无政教,人类不可一日无教师。在绵延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中,教师是人类科学文化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是“创造未来人”的“特殊雕塑家”。他肩负着传播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为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文化科学发展、人才成长建立了不朽功勋。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最活跃、最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是那些争取真理和幸福的人神圣遗训的保存者,他感到自己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他的事业,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平凡,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教师的事业直接关系到个人和祖国、民族的未来,这必然要求教师是德行高尚、学识渊博、时时处处能起表率作用的优秀人物。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院校的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它与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与特殊历史使命能否胜利实现都休戚相关。处在教育一线的教研队伍,肩负着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重大责任,是否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至关重要.

  二、教研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

  (一)要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教学科研方向。

  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对此,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有过非常明确的论述。说:学校一定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邓小平同志更是强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在1989年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指出: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这里我主要讲思想政治教育。同志也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强化政治意识,坚持正确方向是加强教研队伍建设的根本,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必然要求。如果政治意识淡漠,甚至政治倾向出现问题,那么知识储备越多,理论水平越深,产生的危害则越大。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时加强教研队伍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的核心。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说:“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广大教研人员要牢固树立"教学岗位神圣,教师岗位光荣”的责任意识,不要妄自菲薄,增强对教育科研事业的光荣感;要全身心地投入,把教研室当家来建,把教学当事业来干,对教学和科研工作倾注满腔热情,实打实地埋头苦干;要崇尚气节,注重情操、谦虚(下转第111页)(上接第109页)谨慎、厚德载物,不尚空谈、知行合一;要发扬蜡烛精神和梅花风格,有鲁迅先生所言“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精神和负责精神,甘为师、乐为师,矢志为师,不为金钱、地位及其他优越条件所动摇,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要把做好本职工作和实现历史使命的大背景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是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也是高尚思想道德情操的精华之一。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步伐,坚韧不拔,知难而进,分发有为。

  (三)要强化师表意识,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