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高校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孙婵娟(1990~),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摘 要:为了进一步探讨学校武术课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的意义及武德对武术课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人生价值观念错位、思想道德缺失、个人行为失范等问题,提出武德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有利于矫正人生价值观的错位、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现代武德教学应注意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创建教学情境,武德教学应寓于实践当中。

  关键词:武术;武德;武德教育

  1.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儒家思想的感染,因而带有浓厚的儒家仁学色彩,从它产生之日起,就被列入中国的伦理之道。中华武术有着丰富的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的具体化,便是武术道德,简称武德。武德是武术运动在上千年历史长河中实践和发展的结果,是习武者不断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的营养和智慧精髓,逐步形成传统的道德准则,是武术理论中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学生是国家社会的栋梁之才,在大学生中进行武德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武德教育的必要性

  “武以德立,以艺先”,把武德放在首位是武术约定俗成的信条。强调武艺教授的道德化,使技艺教练与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徒习武,首观其德,德是武术教育贯彻始终的主线 [1]。武术攻防格斗技击功能,是一种战斗的技术,这种技术,既可用来保卫国家、防身自卫、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也可用来逞强斗狠、伤害无辜、行凶作恶,因此,在当今狠抓素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对于习武学生的武德思想教育的加强变的刻不容缓。

  3.武德教育的内容

  3.1武德之仁。武术中的伦理观念及武德的形成与发展均以儒家“仁学”为中心。“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这种爱人一方面指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人要宽容。另一方面对人要忠诚,即诚厚。同时仁还包括朴实、坚毅、谨慎、谦逊等一系列内容。

  而武术作为一种具有攻防格斗的技击技术,尤为需要习武者具备一种“仁者爱人”之心。张孔昭著《拳经备要》云:“贤良秘授纡危困,邪佞休传害众生,大道等闲若轻授,须防九族尽遭刑。” [2]就是强调不仁者不传授,不义者不教。

  3.2武德之义。“义”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行为准则的伦理观念。《礼记?中庸》曰:“义者,宜也。”引申出来,即是正义。李德裕著《豪侠论》即云:“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 [3]义包括为民族国家的献身精神和为争取正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而习武者不能仅仅只追求对武术技术的精湛,还要进行对“术”的追求。“术”包括舍己为人、施恩不望报、重义轻利、抑恶扬善的精神。

  3.3武德之信。《说文解字》曰:“信,诚也,”“诚,信也。”是说信守承诺,诚实可靠。

  在习武者中的传统与约定成俗的概念也是:守信用,重承诺。为实践诺言、不失信于人而不惧任何艰难险阻。著名武术家佟忠义著作《武士须知》中讲到:“信义为立身之本,进德之源。昔季布一诺,楚人许以千金;关公三约,匹马终于归汉。”可见古人守信重义之情怀。直到今天,信守承诺任然是武德的一项重要内容。

  3.4武德之勇。“勇”之勇敢,勇往直前,不畏惧的道德品质。《论语?宪问》曰:“仁者必有勇。”正义、正气在心中,有信念的支撑,自然勇气在心中。

  在武术的攻防格斗中,也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而在战斗的过程中也含有“勇”在里面。

  3.5武德之礼。“礼”指礼仪,礼节,礼教。武术由于一直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侵染和影响,十分注重礼仪,礼节,礼教。

  3.6武德之孝。“孝”在中国古代是指善事父母、孝敬老人。中国封建社会把“孝”作为主要的道德规范之一。在过去的封建时期,武术依据中国古代的宗族、宗法制度,引申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因此,练武者进入师门后,要“以孝为先。”

  3.7武德之忠。“忠”在中国古代指忠诚、尽心竭力之意。《论语?里仁》云:“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要求积极为人,“恕”要求推己及人。总而言之,忠恕仍是现实“仁”的方法。霍元甲于1909年置办精武体育会时,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办会的宗旨,并明确以“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为根本戒律,被武林誉为“精武精神。”在宋代,岳飞背上有“精忠报国”四字,时刻提醒自己报效国家,反映出习武之人忠于国家和民族的爱国精神。

  3.8武德之节。“节”指节操,表现在人们坚守一定的信念和理想,而不屈不挠。有时人们把节操也叫骨气。

  习武之人为建立起个人威信,十分注重个人的品格、气节,还有其尊严,主要表现在“士可杀,不可辱”的信念与气节,这是重于一切甚至生命的。正是习武者对于气节的价值取向。

  4.武德教育对于大学生道德的价值

  4.1素质教育和武德的关系。现今学校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全面型的人才。“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向目标,是人类社会教育的根本。而素质教育把“德”放在了首位,体现出“德”的公共性,一个人要进入社会立足,德是其为人的根本体现,是引导和控制个人的“智”与“体”的关键。

  4.2武德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当代社会结构的变迁,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日趋形成,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想在严重的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如何使当代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武德的基本内容中包括了“武旨正”“武礼谦”,是为了强身健体,掌握武技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习武者在修炼技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品德的修炼。修身是为了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为了修身养性。“未曾习武先习德,未曾学拳先学礼”是习武者必须遵循的准则。学生们应该在学习武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和吸收武德的价值,在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4.3武德有利于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古人云“修炼之为教”。练武之人的武德不仅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同时,武技在修炼的过程也可以反过来提高武德境界。武术的表演或者演练的开始都要行抱拳礼,这表示礼貌谦让,有礼有节,平易近人,不败坏武德,不得意忘形。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学生形成礼貌、谦虚、诚恳的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5.结语

  武术中的武德,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品德的培养,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高校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将武德教育引入学校,在教学中渗入武德教育及发扬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及教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因此,武德教育作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2:28-31

  [3]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2: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