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伦理思想及其主要问题

  科技伦理思想及其主要问题

  科技伦理主要涉及科技活动(包括科技的社会应用)中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现代科技完成了从学院科学到大科学、从理论科学到技术化科学的转变。这一转变决定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活动的实质,使现代科技成为负载伦理价值的科技-伦理实践。具体而言,科技伦理发端于科技共同体的研究伦理和作为专业伦理的工程伦理,并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向高科技伦理等新的领域拓展。

  一、科技与科技伦理思想

  (一)科学、技术与科技

  1. 科学

  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为了知而求知的古典哲学传统。从词源上看,科学(science)的拉丁词源scientia有求知之意,而后者所译自的希腊词episteme(知识)又与知识论(epistemology)一词同根,泛指任何具有严格与确定性特征的知识与信念体系;德文的“科学”(Wissenschaft)指系统的知识与学问,其字根wissen 意为“去知”(to know)。因此,人们多从陈述形式、方法、内容等角度将“科学”定义为关于自然的理论知识体系i。

  科学的形成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传统,即追求经验知识及其实效的近代自然哲学与实验哲学。由此,另一类有关科学的定义强调科学是人类籍以获取对外界环境控制的行为模式,与技术密切相关。在日常话语中,这两类定义往往会不加辨析地交叉使用。

  2. 技术

  技术是一个与人工物、工具、操作和控制等相关的人类实践。马克思把技术视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将其作为劳动过程的要素。当代技术哲学家米切姆(Carl Mitcham)认为技术有四种呈现方式:作为对象的技术(装置、工具、机器),作为知识的技术(技能、规划、理论),作为过程的技术(发明、设计、制造和使用),作为意志的技术(意愿、动机、需要、设想)ii。

  从历史形态上看,技术又有前现代与现代之分。前现代意义上的技术意指技艺,即与器物、工具等的制造和使用相关的工艺和技能,正如技术(technology)一词的希腊文词源所昭示,技术即“技艺”(techne)之“道”(logos)。现代意义上的技术则更多地涉及人对自然力量的调用和人对自然过程的主动控制与干预。虽然前现代技术和现代技术都意味着运用某种手段或工具以实现特定目的,但后者尤为强调所谓技术的解放力量——主体借助技术使自然对象化和工具化,并以此占有和支配外部世界。

  3. 技术旨趣与科技

  不论是近代自然哲学和实验哲学还是现代技术,都集中体现了所谓“技术旨趣”iii或工具理性,它们使得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与技术出现了整合的趋势。

  技术旨趣或工具理性的首要倡导者是英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培根(Francis Bacon)。他认为,在思考中作为原因的知识,在行动中就构成了规则,为了将人类从受自然摆布的命运中解放出来,应该通过受控实验探究关于自然力量的实用知识,使人类获得对自然的控制权。正是这种“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将知识与行动、理论与经验、科学与技术联接了起来:它使得科学内在地具有了技术性或技术旨趣,最终从哲学中独立出来;也令技术既作为科学的条件又能借助科学更有效地实现其目的,实现了从前现代到现代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