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 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 > 争鸣 > 网友杂谈 > 正文返回 打印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者:大化无形  更新时间:2011-12-01 10:35  来源:乌有之乡  责任编辑:利永贞

                            于 无 声 处 听 惊 雷

  医学关系到每一个人,就从医学说起吧。

  1,无解的艾滋病,西方科学的无能和愚蠢

  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能够治愈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的疾病被称为“世纪杀手”,艾滋病凸显出现代医学的无能和自以为是。

  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由于RNA是单链,它不如DNA双链那样稳定,所以艾滋病病毒的突变频率极高,产生大量不同的病毒株,令人体免疫系统和各种药物防不胜防。另外艾滋病病毒还是超级无间道,能够融入病人的DNA中,隐藏在所谓的“避难细胞”里,很难被清除出体内。艾滋病病毒常常能隐藏在人的大脑和直肠组织中。

  在2010年12月的美国《血液》杂志上,德国三所大学医学部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称,其研究结果有力地证明一位43岁男性艾滋病患者被治愈。这应该是一个激动人心的结果——自艾滋病病毒1981年被发现以来,世界上还从未有任何一位病人被治愈。这个病例属于典型的死马当成活马医:美籍男子蒂莫西·布朗十几年前患上艾滋病,几年前又被确诊为白血病,突发奇想的医生为他寻找了一位携带特殊基因的干细胞捐献者,而携带这种特殊基因的人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的侵扰。在干细胞移植前,布朗接受过四年的高活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即化疗)。这是当下最常见的艾滋病治疗方式,可有效控制病情,但无法彻底治愈。为了预防移植手术通常会出现的排异反应,胡特医生用药物和放疗手段杀死了布朗体内的骨髓细胞和很多免疫细胞,这个过程对于艾滋病病毒藏身的许多“避难细胞”来说是致命的。2007年2月,干细胞移植顺利施行。此后,尽管布朗没有在服用药物,但艾滋病毒再也没有出现。两年后,艾滋病毒检测已经不能探测到布朗身上的病毒。在2010年12月的《血液》杂志上,胡特医生及其合作者做出了更加大胆的判断:布朗的艾滋病应该是被彻底治愈了。此时,距离布朗接受干细胞移植已近四年。

  这似乎给艾滋病带来了胜利的曙光,其实是空欢喜一场。首先,这一治疗方法“只是个案,要想在艾滋病人群中普及还很不现实”。携带有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基因少之又少,目前的基因工程还根本没有能力复制出有人体活性的抗病基因,布朗属于“被闪电连续击中”的幸运儿,他的艾滋病被治愈是个十足的小概率事件。其次,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疗法也备受争议。许多人忧虑,由于利用强力药物和放射物来摧毁人体原有的免疫系统,干细胞移植或骨髓移植通常只用于晚期癌症患者,对其他人群可能并不适用,已经有人称这种疗法本身的死亡率可高达30%。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早在1989年,美国加州希望之城癌症中心约翰·罗斯医生就遇到过和布朗十分类似的病例。一位41岁的病人同时患有艾滋病和淋巴瘤。他接受了化疗和药物治疗,并接受捐赠者的新细胞。由于当时科学界还未发现抗艾滋病特殊基因突变的意义,这位捐赠者是否具有突变基因不得而知。接受移植之后,艾滋病病毒从病人的血液和多个器官中消失了。但可惜的是,病人在接受移植47天后死亡。

  艾滋病的起源尽管有很多争议,但是有一点是国际公认的,即这种至今仍是不治之症的疾病最初是在非洲被发现的。人们较普遍的看法是,大约在18--19世纪,艾滋病病毒出现在中非热带雨林地区的灵长类动物的体内。艾滋病的病原体之所以在非洲部分地区出现和长期存在,这是因为中非有一种猴子,即非洲绿猴。据科学家取样分析,200只绿猴中竟有70%带有类似艾滋病的病原体。由于绿猴具有健全的免疫系统和较强的免疫能力,因而它们能带病毒而安然无恙。据说,当地非洲人有吃猴肉的习惯。很可能是他们在杀猴之时,因接触猴血而受到传染,或者在饲养和捕捉猴子时遭到咬、抓造成皮肤损伤,使这种病原体乘机钻进了人体。以后大约在20 世纪60年代,这种艾滋病毒逐渐通过加勒比海地区传入美国东部、东南部,进而传入欧洲和亚洲,在全世界广泛蔓延。 

  暂且不说人类的贪婪和无知对HIV病毒开门揖盗,HIV病毒和非洲绿猴的免疫系统能和平相处,甚至已经融入其身体的实例,表明了人类免疫能力在下降的事实——用进废退是这个世界上永恒的真理,人类同样来自大自然和野生动物群落,如今却要依靠各种药物和医疗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使其远离自然界数不胜数的微生物,人类的免疫力不退化才怪。西方医学最无知且自以为是的一点的是没有平衡观念:人类和大自然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使自己的内环境不断的适应外界变化,从而使免疫系统能逐渐识别并抵御各种微生物,最终达到和平共处,才是在平衡中不断进化的自然而然的“天道”。被卫生观念和种种药物包围的人体免疫系统,如同养在深闺之中的单纯少女,哪里能够分辨形形色色方的外来者?适应能力是生命进化的标志,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动物成为蓝色星球的主人,恰因为人类无与伦比的适应能力:看看人类的食谱: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树上结的,土里长的,无穷无尽的生物成为人类的盘中餐;从皑皑白雪的高山之巅到暗流涌动的洋底,从两极无边无际的冰原到大陆中心层层沙丘垒成的流沙之海,从鸟类都无法企及的空气稀薄的高空,直到宇宙中的邻居月球,无一处不留下人类的足迹。人类从丛林中走出,踏上征服地球的旅途,靠的是人类世代传承的智慧;而如今在现代高科技的保护下,人类畏惧疾病畏惧微生物,倒宁愿在没有细菌病毒的清洁恒温环境中生存,这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实验室中的小白鼠?每天都要吃下数不清成分的各种药物,企图把体内的各种微生物一起杀死。这难道不是歧途,抛弃传统智慧被科学引上的歧途?非此即彼、习惯了搞“一刀切”的西方医学没有平衡观念,在人类免疫系统退化而自然界微生物不断进化的前提下,如同和风车做着不懈而徒劳的战斗的堂吉诃德骑士,在脱离实际的科学幻想中,把人类一步步带入歧途。

  2,阿尔法—防御素和“糖豆”艾滋疫苗,所谓的“灵丹妙药”

  2002年南方网报道,有一些人很特别,他们虽然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却表现不出艾滋病症状。旅美中国学者张林琦博士及其同事26日宣布,这一困扰科学界多年的奇怪现象现已有了初步答案。

  张林琦等人的研究显示,有3种名为“阿尔法—防御素”的小分子蛋白质,能够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这可能就是少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以长期健康存活而不发病的原因。张林琦目前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工作,是此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这一结果将正式发表在27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它被认为大大推进了人们对“机体抵抗艾滋病”等问题的认识水平,有可能用于艾滋病新药的开发,对未来艾滋病的治疗产生重要影响。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1%至2%可归入“长期非进展”类别,这类患者往往感染病毒但不会发病。早在1986年,科学家们就认识到,人体免疫细胞CD8可以分泌一些未知因子,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十几年来科学家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但一直无法确定这些抑制因子的成分。

  张林琦等通过实验发现,科学家们长期寻而无获的抑制因子,实际上可能是3种“阿尔法—防御素”。他们分别以人工合成和从人体内提纯的“阿尔法—防御素”为对象,研究并比较了二者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结果发现两种防御素都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在研究中,科学家们采用了新型蛋白质芯片分析系统,这为他们发现、分离和鉴定防御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华裔学者何大一博士在评价这项成果时指出:“防御素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治疗手段,对于艾滋病的治疗是一个非常有益的补充。”他介绍说,基于这一最新发现,该中心研究人员已开始着手寻找新的艾滋病治疗途径。何大一因发明艾滋病“鸡尾酒疗法”而蜚声全球,他也是本项研究的论文作者之一。

  不过一些专家指出,这项新成果要想真正应用于艾滋病治疗,尚有很多工作要做。例如,研究中发现,从人体内提纯的天然防御素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至少是人工合成防御素的10至20倍。如何通过基因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来提高合成防御素的抗病毒活性,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任务之一。

   张林琦也认为,在进入治疗应用之前,还有一些课题需要解决,例如防御素抑制艾滋病毒的机理尚不清楚:是通过让患者服药还是通过刺激患者体内产生防御素的办法进行治疗目前难以确定;如果制药,技术上还需要缩小小分子蛋白的体积并增强其活性。

  天然的阿尔法—防御素是对艾滋病天生免疫的人体免疫系统分泌的抗病因子,防御素抑制艾滋病毒的机理之所以尚不清楚,并且人工合成防御素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低许多。即使缩小了小分子蛋白的体积并增强其活性,人工阿尔法—防御素还是不可能达到天然阿尔法—防御素的效果:发挥作用的平台完全不同,天然的阿尔法—防御素是对应能够天生免疫艾滋病的人体内环境,这个免疫系统平台又只能复制过来?从局部入手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西方科学不断的遭遇一个又一个的谜题,使人类付出漫长的时间代价和高昂的花费。

   2011年9月28日,西班牙最高科研理事会(CSIC)正式宣布,其所属的西班牙国家生物技术中心已成功研制出“国产”预防性艾滋病疫苗MVA-B。科学家们对24名接受该疫苗注射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临床检测,结果表明,22人的体内对HIV病毒产生了抗体,其中20人的免疫能力持续达到一年以上。CSIC表示,科学家们完成的上述临床Ⅰ期,已证实MVA-B疫苗可积极防御HIV病毒入侵,安全有效性得到了验证。下一步将针对已感染HIV病毒患者,进行Ⅱ期临床试验研究,观察其免疫反应,甄别和分析MVA-B疫苗的治疗作用。

  这种疫苗说白了是“糖豆”疫苗:随着HIV病毒的快速变异,新的亚种再次突现,其带来的免疫能力很快将过期,甜味过去后留下的依然是满嘴苦涩。只是不知道,新疫苗的研制进度能否赶上HIV病毒的变异节奏?艾滋病留给西方科学的,依然是有心无力。

  3,艾滋病患者的出路

   来看看最著名的艾滋病患者的抗艾经历。1991年,“魔术师” 约翰逊“不幸”染上艾滋病毒,不得不告别NBA。但他没有屈服,1991年11月的一个寒冷的早上,他站在湖人主场球馆的看台上,向世界宣称他感染了艾滋病,以自己的真诚和正直换来了人们的理解和尊重,继而在他积极治疗的前提下,继续从事篮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并在1992年参加了东部全明星赛和奥运会。1996年,时隔4年的约翰逊再度出山,为使年轻的湖人队加速成熟尽了自己的全部力量。1997年3月,经过检查后,约翰逊奇迹般的战胜了绝症,在他体内几乎找不到艾滋病毒了。据新华社报道,2010年11月29日,“魔术师”埃·约翰逊被美国一家艾滋病防控机构授予首届世界艾滋病日魔术奖,以表彰他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防控所作的贡献。约翰逊在退役后,开始从商。他经营一家全国连锁的电影院“魔术师约翰逊影院”,目前该影院连锁属于Loews影院,但仍保持独立运作。他的兴趣也扩展到一个谈话节目“魔术师小时”和收购一些星巴克咖啡连锁店。据说,约翰逊在退役后从商的收入已经超过他打球的薪水和广告收入。

  严格的讲,约翰逊的艾滋病并没有痊愈,他仍然在接受鸡尾酒疗法,但他的生存状态和事业状况又岂是一般患者所能比拟的?当看到莱利和湖人老板巴斯时,魔术师顿时声音哽咽,“嘿,伙计们,看到了吧,20年了,我仍然站在这里,这是多么大的一种恩赐!”那次阴郁的新闻发布会已悄然逝去20个年头。在那之后,魔术师没有消沉,除了一直配合鸡尾酒疗法的治疗之外,还每天坚持锻炼,积极投身社区工作,并成功转型为房地产商人。“这么多年过去了,约翰逊还是阳光地生活在我们中间,这一切不可思议。”莱利感叹道。执着的信念和奋斗精神,充斥着约翰逊的内心,使他20年来一直生活在阳光中,才有了今天的进步。这才是抗击艾滋病的正确方法。

  HIV病毒变异的速度远大于人类免疫系统的进化速度,所以人类只有洁身自爱,远离毒品和不洁性行为,才能远离这种对人类免疫系统的诅咒。一旦感染了它,只有在药物的辅助下,依靠内心的力量去对抗这种可怕的终生慢性病,直到人类有一天找到了全新的办法。

  4,传统医学对现代医学的挑战:谁说新的更好?

  上世纪40年代,青霉素作为第一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成功解决了临床上金葡菌感染这一难题。随后问世的大环内酯类,氨基甙类抗生素又使肺炎、肺结核的死亡率降低了80%,当时曾有人断言:人类战胜细菌的时代已经到来。但是,事实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许多抗生素在应用多年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药效减低,天然青霉素在控制金葡菌感染方面几乎已失去药用价值。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人类发明的各种抗生素的“培育”下,已经成为已知的抗药性最多的细菌。医学家在研究这一现象后惊讶地发现,在和抗生素接触多次后,细菌已进化出一整套有效的耐药机制,耐药菌这个暗中隐藏的敌人正在逐渐强大起来。在抗生素的选择下,细菌以其强大的繁殖能力不断进化,多重耐药菌株以牺牲繁殖速度和部分致命性为代价,成功的豁免了多种抗生素的围剿。多种抗生素的交叉使用,虽然暂时抑制了病原体的泛滥,但同时大量杀伤有益菌和人体细胞,削弱了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广谱抗生素的长期滥用,在我国已经达到触目惊心的地步。据1995~2007年疾病分类调查,中国感染性疾病占全部疾病总发病数的49%,其中细菌感染性占全部疾病的18%~21%,也就是说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每年有8万人因此死亡。这些数字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中国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外科患者更是几乎人人使用,比例高达97%。抗生素的滥用,带来了年年吃药年年犯病,带来了令医院束手无策的超级细菌。

  我国研制一种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而细菌产生耐药性却在两年之内,目前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几乎达到100%,未来呈现没有有效抗生素的可怕趋势。如果有一天,所有抗生素对细菌都不起作用该怎么办?

  在病原体和抗生素的这一对矛盾中,病原体进化速度快,处于主导地位。总是先有疾病发生,随后制药厂跟上,病原体耐药后制药厂只好换新药。这个意义上说,正是抗生素的使用,大大加快了病原体的进化速度,促使新的亚种不断出现,人类的选择把自己变成了新药物的实验室。人体免疫系统干什么去了?

  前些时候闹肚子,腹泻,两小时一次,一天上厕所有七八次。一开始我的选择也一样,服用诺氟沙星。这几年我基本没得过感冒,一年最多闹次肚子,一般都吃这个。可是中午服药后,下午上厕所更多了。因为是周日可以休息,我躺在床上就琢磨,腹泻不是什么大病,肚子不疼只是肠鸣,又不发烧,不呕吐,吃的东西没有消化,应该是急性肠炎;抗生素不管用,应该不是细菌性的。肠鸣或许只是着了凉,这两周天气又阴又冷,穿的衣服有点少了,昨天的包子吃多了,午饭不吃就好了。胃只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喝水应该不会加剧腹泻,暂时饿一顿试试。半夜又跑了一次,不过睡眠总体情况不错。周一起床后感觉不错,得吃些吃东西了。炒馒头不含水分,不过家里没有馒头了。于是上街买了油条,就着大蒜趁热吃了几根,到中午一切恢复正常,上班前装了一版诺氟沙星都懒得用了,中饭恢复正常。如果只看病势凶猛,得病就上医院,少不了得输液,而且两三天好不了。看来,自己的身体自己最熟悉,生病用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不吃药尽量不吃。得了头痛脑热的小病饿两顿,发发汗,古人通常都是这么“治病”的,哪里会有什么耐药菌呢?发汗加快新陈代谢,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一生病就吃抗菌素,病菌没有消灭,免疫系统就被自己打到了。

  人体内环境总少不了微生物,而且还多到数不胜数。据统计,人体中大约生存着200种微生物,其中约80种生活在人的口腔里。我们的身体就象一座微生物工厂,每天都会生产出一千亿到到一百万亿个细菌。在每平方厘米肠子表面上就生活着一百亿个微生物,而在每平方厘米表面上生活着一千万个细菌。在人的牙齿、咽喉和消化道里细菌的数量最多,数量超过皮肤表面的一千倍。人类免疫系统已经学会了如何和这么多的微生物打交道,如何利用有益菌为自身服务。有益菌群的繁殖恰恰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的发展,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一竿子打到一船人,破坏人体内环境的菌群平衡。

  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正常状况下和人体是互利共生关系。大肠杆菌一般不致病,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当人体菌群失衡和免疫力低下时,它侵入人体一些部位时,可引起感染,如腹膜炎、胆囊炎、膀胱炎及腹泻等。人在感染大肠杆菌后的症状为胃痛、呕吐、腹泻和发热。如果处理不好和有益菌群的关系,像大肠杆菌这样温和的细菌也会带来致命的疾病。人体内的细菌是消灭不完的,人也无法离开细菌独自生存,只有远离抗生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不断增强免疫力,人类才能变得更强健和长寿。中国国民平均寿命是71.5岁,平均健康寿命是62.3岁。平均每个人有9.5年是带病或残疾生活。人在晚年60岁以上,消耗的医疗费用约占一生的40%以上,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医疗费是在人生的最后28天花费的,也就是抢救费用。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预防疾病,把抢救费用改为进行预防,可以使人的健康生命延长远远超过28天。

  中药可以增强免疫力,有些成分可以解毒杀灭病菌,对于人的长期健康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中药价格高,往往见效慢,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免疫力远离药物是最好的选择。让人不生病的医术才是真正高明的医术,钉是钉铆是铆的西方医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差,小小的腹泻治来治去,可能搞得你消化功能紊乱,抗生素不知不觉间破坏着人体内的平衡。主动的了解一些医学常识特别是保健知识,小病不用上医院。

  在清圣祖康熙大帝的身边,有一位特殊的女人,她叫苏末儿。说她特殊,是因为尽管她并不是康熙的妃嫔,但是从历史学和政治学的角度看,没有她就没有历史上的康熙大帝;从医学的角度看,这个女人同样是个西方医学难以解释的医学之谜。爱新觉罗·玄烨四五岁时出天花,那时既无疫苗又没有特效药,全靠自身的抵抗力,在苏末儿和太监的精心照料下,终于躲过这一劫,并获得终生免疫力。已经绝迹的天花和现在的麻疹是两码事。严重类型的天花(大天花)的死亡率是30%,当时的小孩得了天花只能赌命,看命够不够硬。是苏茉儿亲手把小玄烨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康熙的守护神。苏茉儿被康熙称为“额涅”(“额娘”),被康熙的皇子公主们称为妈妈(即奶奶),还被康熙的皇十二子称为“阿扎姑”,阿扎也是母亲的意思。当然,她只是皇室的一位婢女。苏麻喇姑带发修行,她照料康熙住过很多年的小寺庙,之后也是非同寻常。康熙将它留给了雍正,雍正又将它留给了乾隆,而今天这个地方一般人不能擅自进入——它成了西藏班禅大师驻京办事处。这个女人在祖孙三代皇帝心目中神一般的地位,由此可见一般。孝庄死时,苏茉儿已是74岁高龄,孝庄一走,年迈且终身未嫁的她更显得孤苦伶仃。而康熙却深深惦记着她,惦记着这位成功养育及教育了他的人,为了让她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康熙将自己的第十二子胤祹交给她收养,同时也好让她的晚年有所依靠。这可是皇宫中空前绝后的创举,也说明了她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大家都知道,康熙儿子虽多,但相互争斗相互残杀的激烈程度却是让康熙也无能为力。最终没几年这些皇子就几乎死光了。在康熙末年争夺储位的激烈斗争中,苏茉儿熏陶出来的皇十二子胤祹却基本上保持中立,所以在雍正帝即位后,他不仅没有遭到打击、排挤,相反还被封为郡王。到了乾隆朝,胤祹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授为议政大臣。乾隆二十八年,胤祹以79岁高龄寿终正寝。在康熙帝的35个皇子中,他是最高寿的。

  清史研究表明,历史上的苏茉儿的确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约在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前后。最初名字叫苏茉儿,或苏墨尔,为蒙语的音译,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顺治晚期或康熙年间改称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后,宫中上下都尊称她为苏麻喇姑。由于苏麻喇姑天生美丽聪慧,远近皆知,被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上了贝勒寨桑的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布木布泰即后来大名鼎鼎的孝庄文皇后。

  苏麻喇姑在生活上有两个与人不同的特点:一是终年不浴,只有到年终最后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体,然后再把这些用过的脏水喝掉;二是终生不吃药,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药物。她的这两个特殊的生活习惯就连位尊九五的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们曾有不同的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过,她的身体却一直很好,活到了92岁,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当然算是难得的高寿。

  存在即合理。苏茉儿信奉佛教,并和蒙古人的萨满传统相结合,入宫后更是接受了汉人的忠君思想。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精神信仰的女人,她用信念克制了欲望,同时用真情塑造了康熙大帝的情怀和伟大人格。

  情志养生是中医里十分重要的内容,一个人的情感观念、价值观念等人生观的主要方面,对于心态和生活方式影响重大,更不要说信念和信仰的力量了。人的健康与否与身心状态和自身能力息息相关,人的身体和思想本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才是自然之道。而这些,没有整体观念的西方医学里面都是没有的或不明确的。西方医学并不是以人为本,以“无伤害”为本,而是以理论为本,以商业利益为驱动力。因此,西方医学和西方科学都是被割裂的,其哲学指导思想是形而上学的,很多地方都在自相矛盾。因此对于西方医学而言,永远达不到至高境界,永远都是数不清的谜团,越研究越复杂。这是西方医学指导思想上的遗憾。

  因此,医学的发展方向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平衡观念的指导下,以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合理吸纳西方医学经验和手段,引导人们走向自我保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生活方式,从而远离药物,使自身免疫系统得到进化。

  医学是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然而也是大自然最先向人类报复的领域。不说“世纪杀手”艾滋病或是吞噬人体自身的癌症,即使是两大类慢性病乙肝和结核病同样吹响了反攻人类的号角。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1.3亿。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目前我国有乙肝患者3000万。据WHO统计,全世界约每3个人中就有1个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在某些发展中国家成人中结核分枝杆菌携带率高达80%,其中约5%~10%携带者可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目前全球每年约出现8百万结核新病例,并导致约3百万人死亡。我国每年死于结核病的人约25万之多,是各类传染病死亡人数总和的两倍多。因此,结核病又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卫生问题,并成为某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艾滋病高发区人群的首要死因。结核病是一种很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考古学家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骨化石和埃圾4500年前的木乃伊上,就发现了脊柱结核。如今,它再次回到人类视野的中心,反证了现代文明生活方式下人类免疫力的衰退和病原体的进化。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却变得越来越离不开外物。地球人口攀上70亿高峰后,传染性疾病、气候异常和食物短缺将是人类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赵心常, 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先后在宁夏、河北、北京等地从事临床、科研、教学、编辑、记者工作。爱好科普写作,曾发表二百余篇文章。这位协和医科大的老毕业生,以亲身体验对对协和模式提出质疑,近几年走遍全国80多个城市调查研究,并进行大众健康教育讲座上千场,提倡素食主义讲授节食经验。《少食为妙》一书中写到,46岁时他体重86公斤,严重超重身体虚弱,血压160毫米汞柱。后在他人建议下不吃早饭,三个月后体重降到76公斤,血压155毫米汞柱。接着晚饭改吃蔬菜,生白菜心、萝卜等,又三个月后,血压140毫米汞柱,体重降至70公斤。高血压是不是吃出来的?

  中国人最大的悲哀,是生于无知,成长于无知,最后死于无知。

  其实,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富贵病,又称现代文明病,基本上是吃出来的,人们生活富裕后,吃得好、吃得精,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与心脑血管相关的多种退行性疾病“应运而生”。根本上说,由于饮食改变得太快,人的身体适应不了,才产生了各种富贵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日子好过了,就要吃香的喝辣的,这种观念不知害了多少人。和现代商业消费文化密不可分的富贵病,见证了商业文明对人类的强大异化作用。

  5,商业消费文化的诱惑:欲望是人性中的魔鬼

  卡夫卡的《变形记》借推销员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甲虫这一故事,表达了人和社会的异化,人失去自己的本质,人沦落为非人,社会不再接纳这个曾经所谓的人类。而现代工商业社会中,人类社会的异化物纸币把人类个体变成了社会分工合作大机器上的一个个螺丝钉,每一个普通个人都是那么微不足道。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作为社会现象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私有制是异化的主要根源,社会分工固定化是它的最终根源。异化概念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品反对人们自己的特殊性质和特殊关系。在异化活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了,遭到异己的物质力量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现代法币制度下,人类正在一步步变成金钱的奴隶。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化达到最严重的程度。个人在社会的等级可以由他的财富来划分:他的钱财越多,他的公司越庞大,控制和支配的人就越多,社会影响力就越大。这些头面人物的背后,是操纵着盘根错节的金融帝国的金融寡头,他们在实际上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也叫“财政寡头”。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金融寡头们的欲望和决策,决定了其领域内芸芸众生的命运。可是将人民大众玩弄于掌股之间的金融寡头,不同样沦为金钱的奴隶吗?更是人类自身欲望的奴隶。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饮食习惯、吸烟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是导致癌症多发的重要原因,甚至比遗传因素更重要。中医认为,情志和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因素带来的身体免疫机能低下导致癌症的发生。因此,癌症应了“病从口入”和“魔由心生”的老话。合理饮食节制欲望的同时,以迎难而上的积极态度转移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态,是预防癌症的最基本手段,但也是很难做到的。暴利滋生的贪婪是社会中的癌变组织。

  贪婪无度,追求超额利润就是现代商业的癌症,蓬勃的欲望是人类心灵中的恶魔,商业文明在一步步摧毁着人类传统的美德。诚实善良似乎成了性格缺陷,勤劳致富被食利者的优哉游哉所蛊惑,许多企业闲置主业跑到股市甚至是证券市场上博未来,因急功近利走上追求暴富的高度风险化的发展道路,逐渐沦为资本市场的附庸。贪婪的闸门一旦打开,金融杠杆使商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现代工商业和勤劳致富和气生财越走越远,信用和法制的外在束缚能抵住暴利的诱惑吗?中国房地产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今天的畸形化发展道路,成为掠夺人民财富、向利益集团输送庞大利益的工具,变成商家的摇钱树而不是人民的安乐所?这和中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商业宣传的艺术密不可分。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时髦无异于社会心理流行病。“你偷吃?”“ 留了一碗。”“最爱你了”。这是康师傅方便面简短的广告词,一位圆圆脸的90后可爱小女生对着男友撒娇放电,只因为一桶康师傅牌方便面。这段不足20秒的广告,包含了商业宣传艺术的全部主要元素:似乎是物美价廉的商品,美味食品伴着鲜艳的色彩,帅哥美女作主打,美女娇嗲嗲的声音加上动听的音乐,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年轻人的心灵送去巨大的诱惑:是方便面好吃呢,还是美女更养眼呢?小小广告的创作者熟稔青春期心理,用人类的两大动物本能来作为广告效应的来源。当然,这种灵感同样源自创作者的心理特点,同样是消费文化的拥抱着,用消费来交换快乐。

  方便面算不算垃圾食品?方便面其实很简单,无非是精白面粉,先蒸煮成熟,然后用棕榈油快速炸制,脱去表面附着的油脂,加上料包,然后装袋而成。方便面的营养价值,实际上就是面粉加上油脂,和炸油饼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煎炸温度较低,时间较短,颜色较白,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较少,营养损失也少一些。

  料包通常至少有两个袋,一个是液态调味油包,或者加了不少动物油的酱包;另一个是盐、鲜味剂、香辛料、等混合而成的粉包;如果还有第三个,通常是一丁点儿脱水蔬菜。方便面里的食品添加剂分别起着增色、漂白、调节胃口、防止氧化、延长保存期等多种作用,这些食品添加剂按规定都是可以使用的。因此,偶尔吃方便面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一些人经常拿来当早餐或懒得下厨房时把它当饭吃,更有甚者长年累月吃方便面,这就有碍身体健康了。 

  为了延长保存期,大多数品种的方便面都用油炸过,油脂经过氧化后变成氧化脂质。它积存于血管或其他器官中,形成老化现象,加速人的老化速度,引起动脉硬化,易导致脑溢血、心脏病、肾脏病等疾病。

  一包方便面含盐约6克,而一个人一天食盐的摄取量以6克为宜,所以方便面含盐量明显偏高。经常吃方便面会因摄入食盐过多而易患高血压,且损害肾脏。磷酸盐添加剂可以改善方便面的味道。但是,人体摄磷太多会使体内的钙无法充分吸收、利用,容易引起骨折、牙齿脱落和骨骼变形。 

  方便面从制成到消费者食用,短时为一两个月,长时竟达一两年,其中添加的防氧化剂和其他化学药品因长期贮存,受环境影响,已经在慢慢变质,食后对人体有一定的害处。为此,有关专家建议最好少吃方便面,方便面只可作为应急食品。为了防止和降低方便面对人体的危害,吃方便面时,将泡方便面的汤倒掉,再兑上开水或别的汤,以减少其中的盐及其他有害物质。另外,吃方便面时可加些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如菠菜、青椒等,以便冲淡各种添加剂对人体的危害。 

  对于经常泡吧、把方便面当主食的GGMM们,方便面外包装上应打上“本品营养贫乏,多食无益健康”的字样,似乎才妥当。去年曾有媒体报道,因癌症死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消化系统癌症是年轻癌症患者的第一大杀手,胃癌、肠癌、食道癌,尤其是胃癌,发病率最高。该媒体报道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肿瘤科曾收治一个14岁的小女孩,她特别喜欢吃方便面,干吃、泡着吃、煮着吃……吃了近10年,后来,她胃经常痛,直到无法忍受才到医院来看,已是胃癌晚期了。像方便面、薯片等油炸食品都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又被称为“丙毒”,薯片越薄丙毒含量越高。“病从口入”,这边吃薯片、方便面过度而得了癌症的案例越来越多,医学专家们还在一口咬定丙烯酰胺致癌没有直接证据。可叹的西方医学啊,看来真该让这些专家多吃油炸食品试试,丙烯酰胺到底有没有致癌作用。

  年轻人流行泡方便面,因为懒惰,因为不知道一包方便面和两个鸡蛋哪个营养价值大,哪个价格高。从青少年骂人、抽烟、沉溺网络游戏到耍酷、早恋还有未婚先孕到可怕的黑诊所人流,开放社会环境下的社会趋同心理对青少年带来巨大的影响。归根结底,我们的影视文化和商业广告艺术难辞其咎。中国这样的社会原本是封闭社会下的母性文化,传统家庭多是男人外出谋生女人做家务带孩子,女人管教下的女孩乖顺听话,儿子则性格偏于软弱,又或是官宦富家子弟养成个“李衙内”“官二代”“富二代”什么的,如今时代有多少父亲还和子女认认真真的要规矩?在消费文化劲吹的社会环境下,祖宗留下来的“礼”文化被发扬成礼品文化:“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词是多么的家喻户晓!独生子女在祖父两代人的包围下,从初生起就被各种礼物、压岁钱包围着,用各种“诱惑”手段促使孩子从学校拿回好成绩——中国人真是富裕了,学生上学都快成了上班,家长提供物质奖励外加津贴、旅游等种种激励手段。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学生,能有多大前途?毕业后好吃懒做,老爸老妈求爷爷告祖宗的安排了工作,还要准备买房买车结婚的花销。

  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如今变得一沓糊涂。不买房结婚被称为“裸婚”,车、房、钻戒象征着女方的身价,和爱情有多少必然联系?结婚三大件从70年代的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到80年代的冰箱、彩电和洗衣机,到90年代的电脑、空调和摩托车,现在的三大件是房子、车子、和票子,礼文化已经被异化为商品消费为代表的物质崇拜。情感观念从封闭保守的农业社会,一脚迈进商业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时代,中国人原来不懂爱情是“神马”玩意。社会趋同心理在这里被演绎为赶时髦流行病:所谓的社会精英或富人在前面引路,不愁没有人跟进,最后砸锅卖铁也要打肿脸面充胖子。中国人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念就是暴发户心态,人傻自以为钱多,富人的榜样做得好啊。在这个流行“拼爹”的年代,可怜那些无助的老爹老娘呐!不要怪命不好,子女不成器也是你自己管教的结果。

  前有富人引领的消费时尚,在一幅幅精美的喷绘巨幅广告下,在一个个循循善诱的销售人员的热情服务下,在房产升值的强大预期下,在子女热烈眼神的期盼下,高房价时代的人们一个个投入地产商的怀抱,成为高房价下的幸福房奴。沉甸甸的亲情呐,累死也值了!我拿什么来拯救你,中国的父母们?我拿什么来拯救你,中国的青少年?

  在中国的社会文化氛围下,特别是目前的亲情模式下,商业消费文化发挥着惊人的社会心理操纵能力。傻人钱多,不赚白不赚,中国即将迅速进入超前消费时代,欲望的闸门大开了。

  6,爱情是什么,幸福又在哪里?

  中国民政部发布的“二零零九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共有一百七十多万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比上年同期增长10% 以上。从绝对离婚对数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的离婚率正在呈加速攀升的态势。 

  据中国环球网去年九月的报道,北京市中国离婚率最高的城市,为39%;其次为上海,离婚率为38%; 第三位是深圳,离婚率约为36%;第四位是广州,离婚率为35%;第五位是厦门,离婚率为34%。(这些离婚率可能是用当年离婚人数除以新结婚人数,并不是整体离婚率。可见,80后的这些年轻人实在是把结婚当成了过家家) 

  易碎是80后婚姻的最主要特点之一,以往我们更多的是著眼于他们过于张扬的个性,批评他们在婚姻裏不太愿意轻易为对方改变自己的喜好和习惯,批评他们缺乏容忍度,没有责任心。80后的年轻人太自我,不懂爱是什么时就一头撞了进去,不了解婚姻的含义就走了进去,很快发现自由没有了,快乐不见了,于是归零:离婚,恢复自由身。在父母荫护下成长的80后,心理还没有成熟就“趋同”的去爱了:大学里不恋爱岂不辜负青春年华,不试试看岂不成了书呆子或“剩男剩女”? 大学谈恋爱的成功率有多高?热恋中的人们又有谁愿意去想这个问题?中新网报道,据调查显示大学情侣分手率达81.7%,中国大学生式恋爱接近于玩爱情:女生消费男生付钱,偷吃爱的禁果,分手时一句“不合适”,然后是“拜拜拜拜拜拜”。 风花雪月的爱情之风刮过去了,感情也被看淡了,找个合适的人结婚:门第、家产、房子车子票子,这些比感情更可靠;貌要一点点,才要一点点,钱要一点点,幽默感要一点点,事业心要一点点,千万别太多。从浪漫主义转而拥抱实用主义,变得还真是快。那么,爱情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否则离婚率也不会这么高了。

      影片《朱诺》的结尾处,朱诺(艾伦·佩姬饰)也开始丧失了对感情的信心,她怀疑两个人是不是真的能够永远快乐的在一起。这个时候,她的老爹晕乎乎的告诉她,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对她而言,“最好的事情就是你能找到一个爱你的人,他爱你的原因纯粹是因为你这个人,不管你美若天仙还是丑得像癞蛤蟆,不管你发生了什么,这个人从你的屁股上都能永远看到灿烂的阳光……”

  不懂爱就不要说“我爱你”。爱的一半是感情,另一半是责任感,不考虑将来的爱情是虚幻唯美的镜花水月,被现实生活一碰就碎了。爱情不是经历的多了,有经验了体会的就深,而是恰恰相反。人都是不完美的,更是可以改变的。不管对方如何,勇敢的改善自己,才是对自身负责,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他人负责。爱情里绝对要求平衡,没有谁心甘情愿的忍受你的缺点到永远,毕竟爱情不等于亲情,亲情是不平衡的,甚至不要求平衡,但爱情不能。

  真爱可以改变一个人,前提是你找到了发掘自身潜力的钥匙。情感是不理性的,但人体潜力之谜恰恰蕴藏在这里。情感观念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伟人还是庸人,天使抑或恶魔。驱使伟人和天使奋进的是真情和爱,引诱恶魔的是欲望,造就庸人的是糊里糊涂的情感观念。

  2011年9月25日18时许,唐山丰南开发区某公司职工宿舍发生血案。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赶往现场,发现两名男子已经死亡。民警经现场调查发现,两名死者分别是本厂职工A、B,二人为住宿职工,案发时两人夜班结束,正在宿舍休息。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二人被杀不具有矛盾纠纷因素。现场勘查发现二人头部、颈部、上身多处伤,手段极其残忍。其中A钱包被翻,只剩下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分析认为有现金丢失。民警现场还提取了一把菜刀及他人遗留的带血的裤子、袜子,勘查认定犯罪嫌疑人在杀人后跳窗而出。

      

  综合种种证据,专案组认为该案是一起典型的有准备、有预谋的侵财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在盗窃后被发觉遂杀人灭口。由于案发时间在白天,专案组认为本厂职工作案的可能性最大,遂以此为重点,对职工进行逐人排查。民警调取了该厂门口及宿舍楼道的监控录像,对曾经进入宿舍的人逐个鉴别,21时许,民警发现当日10时48分一名男子进入该宿舍,并未出来,此后一直至报案人进入宿舍,期间再无他人进入,因此10时48分进入宿舍的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专案民警经组织辨认,发现该男子是该厂职工翟某,但其已经半月左右未上班,经了解当日翟某亦未到车间上班,进厂不上班又无缘无故失踪,进一步增大了其作案嫌疑。23时许,专案民警将翟某在其女友家中抓获。审讯工作连夜展开,但翟一直百般抵赖,拒不承认罪行,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斗智斗勇,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犯罪嫌疑人翟某最终败下阵来,供述了抢劫杀人的犯罪事实。

  犯罪嫌疑人翟某迷恋上网,在近半个月瞒着家人谎称上班,一直泡在网吧上网,而月底前又无法将全勤工资交给父母,遂产生到厂子盗窃工友钱财的想法。9月25日上午,翟某提前购买了一把菜刀,进入厂区本班组其他人员住宿的宿舍,发现A、B二人在宿舍,对二人谎称休息一会便躺在床上,待二人睡着后,翟便实施盗窃,在翻动A枕头时将A惊醒,遭到A的质问后,翟拿出随身携带的菜刀朝A颈部猛砍一刀,惊呼声将B惊醒,翟又持刀朝B颈部砍伤,见罪行败露,翟又朝大声呼救的A、B二人头部、颈部、上身猛砍,致二人死亡后,翟将二人的1500余元现金及一部手机抢走,将菜刀及沾血的裤子、袜子遗留在现场,更换衣物后跳窗而逃。回家后,翟将抢来的1500元现金及自己领的1200元工资交给父母。经检查,交给父母的钱上沾有被害人的血迹。

  因为沉溺上网无法将全勤工资交给父母,为了面子不愿说明实情而选择了盗窃,罪行败露时当即挥刀猛砍,简直有一种电脑游戏时大砍四方的感觉——翟某将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世界混淆了吧?现实生活中没有自由,更没有不须代价的快乐。潜意识中欲望的驱使下,翟某的心灵被游戏改写,不知不觉中走上了绝路。没有正确而强大的情感观念,等于没有完整的人格。

  7,潜意识原理和情感的价值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应,是大脑的唯一功能,是人控制自身机体运行和认识外界的途径。意识可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两者是统一的整体。潜意识是人脑功能潜伏于水面下的冰山,它的力量无法形容;显意识是潜意识的引路人,它的方向性决定个人能否自我成就或叫自学成才。在意识的引导下,得到显意识和潜意识完美配合,可以诞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那般神奇的灵感。

  意识功能由感性和理性两部分组成。根据脑科学的科研成果,思维功能存在于神经元的网络连接之中,连接在不断变化,产生的就是人的思维活动。理性思维属于其中因为反复使用而固定下来的神经通路,我们可以把理性思维想象成亿万个神经元拼接成的电路单元,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逻辑运算功能,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到复杂机电设备的设计维修。理性思维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的核心,即人有推理能力可以举一反三,而动物不可能有。聪明的小狗可以作简单的算术题,但它们只会模仿和记忆。感性思维是神经细胞间广泛发生的较随机的联系,这种思维活动不断释放出化学物质,会带给你各种不同的感觉和心情。感性思维活动的大爆发带来大脑化学物质的集中释放,结果就是情绪的爆发。人有七情六欲,或悲哀喜乐,或愤怒惊惧,或爱憎交加,更有那难填的欲望深渊。

  意识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混合。人们的感性认识的途径即使一样,但各人所获得的感受和看法却是各不相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理性认识的偏差,人们往往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片面认识,导致主观化的认识错误,不全面就不叫客观。

  人脑是一个整体,思维意识是人脑学习的结果,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进化。这个世界芸芸众生无奇不有,这个宇宙深邃辽阔无边无际,人的身体思维精巧奇妙令人赞叹。这一切虽然形形色色千差万别,但是物质世界必定遵循必然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底层属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内容广泛无比;顶层的是人类的意识活动和思维规律,中间广大部分属于生命的运动规律。思维规律是规律金字塔上的王冠,揭开了思维之谜特别是创造性思维之谜就能解开意识之谜,还可能解开世界上所有的谜团,就等于打开了自身潜力的大门。

  激活潜意识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乐观向上的心态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不断的联想,以思考为乐。潜意识的工作方式像小孩子,它对感兴趣的问题,就会不停的工作下去。要知道,潜意识的力量比显意识大得太多。西方科学家有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显意识大3万倍以上,照这个比例计算,潜意识工作一小时等于显意识工作1250天,几乎等于3年半。要想潜意识自动工作,首先养成热爱思考的习惯——独立思考是人类最好的习惯,更是人类拥有智慧、超越动物王国的根本原因。潜意识一副小孩子脾气,它喜欢的事物就会主动的去追求,催促着显意识去学习和了解,自己不断的搜寻记忆存储,在后台津津有味的“研究”, “研究”的成果就是各种灵感或想法。没有世界观和理性思维方式指导的潜意识,工作方式就像顽童在画布上涂鸦,幼稚得很。但是,一旦存储了足够多的感性材料,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强大的信念,主动的探索就会带来巨大的成果,人的潜力就是这么开发出来的,天才源自独立思考,思考的效率最终取决于哲学世界观的正确与否以及形象思维能力代表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是激活大脑状态,激活记忆内存的关键一环。

  对于人生而言,人生方向和心态决定了人的命运——能否掌握命运取决于是否懂得潜力开发的简便途径,即创新的捷径。而谈到创新,不如先回顾每个人曾经走过的路。和动物相比,人类的幼儿刚出生时孱弱得多,发育很不完全,根本离不开父母的照料。但是三年后上幼儿园小班前,他们学会了走道和跑路,会做各种游戏,会背诵诗歌,还可能学会跳舞,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孩子的进步很快,因为他们单纯而快乐,他们纯真而明亮的大眼睛里充满好奇心,模仿和学习是他们最大的乐趣。保持孩子一样旺盛的求知欲,正是激活潜意识状态的诀窍;保持一颗单纯而快乐的童心,不要被俗世的欲念污染而迷失,是终生进步的内在动力。你懂得快乐的诀窍吗?

  潜意识是由一个人的好恶驱动的,你不可能爱上一个讨厌的人,如果心态正常的话。因此,潜意识的驱动力是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以及贪婪和仇恨。情感是非理性的,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彻底的毁灭他。但只有经过情感熔炉的煎熬甚至煅烧,一个走上歧途的人才能浴火重生,实现自我的涅槃。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启蒙者,又是一个很有些争议的人物。在鲁迅的笔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尽管他的语言不算优雅,但无愧于白话文大宗师的称号。可是,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的一代“民族魂”,又曾经在迷惘中徘徊了多少年啊?!

  五六岁时,他被乡里人称为“胡羊尾巴”,称赞他个小矮小而灵活机智(成年后鲁迅先生的身高不过1米61,但精神矍铄,极有气质,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通过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我们看到了那个聪明活泼、很有个性,又懂得巧妙反抗封建礼教束缚的追求自由的少年,还有对长妈妈的深深眷恋。十三岁鲁迅家中天坍地陷,祖父因科举案被下狱,父亲羞恐交加患上重病很快病死,家道急剧中落。这在性情高傲的心中留下深深的一道伤疤,感情非常敏感的鲁迅走向愤世嫉俗。经历了家族动荡的鲁迅没有选择入仕或下海,而是选择了为当时人最看不起的另一条道路:进“洋学堂”。

  1898年,十八岁的鲁迅考入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改名为周树人,次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学生时代的鲁迅并不温习功课,但每逢考试必定名列前茅。路矿学堂毕业后的1902年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公费留学,鲁迅成为晚清首位赴日留学生。鲁迅先到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课余喜读哲学与自幼喜爱的文艺书籍,冷眼看世界的鲁迅特别注意人性及国民性问题。作为第一位赴日留学生,“物以稀为贵”的鲁迅享受的可不仅是优待,招待的他更有大和民族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时时刻刻施以的白眼。1903年鲁迅就剪掉了被日本人津津乐道的男人的大辫子,成为江南班剪辫子第一人。至于中国“女人裙下的小脚”又曾被老师藤野先生问及,自尊心极强的鲁迅自然推说不知道。成绩位于中游的鲁迅又被一些成绩更差的日本同学憎恨和不满,小肚鸡肠的日本人甚至认为藤野故意向鲁迅泄露考试的题目。”正在这时,又发生了那个著名的幻灯片事件——鲁迅在日本同学的欢呼声中看见自己的同胞被当作俄国间谍枪毙,而旁边却站满了麻木的中国围观者。“我在这一个讲堂中,却须随喜我那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示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鉴赏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

  身体病了,尚有医药来医治;可是一个民族如果病了,精神沉沦了,国民变得冷漠油滑麻木不仁,丧失了做人起码的良知,那么等待他们的是什么样的命运?被富人或外族奴役罢了。痛苦不堪的鲁迅毅然放弃了很有前途的医学专业,一厢情愿的走上了前途迷茫的文学之路。旅居日本期间,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合译了《域外小说集》,打算通过介绍外国文学来谋生,他的书只卖出了十几本。这期间,慈母鲁瑞又好意的给长子套上了婚姻的枷锁,让他从此在感情的围城里痛苦逡巡。

  26岁的鲁迅三番五次接到母亲催归完婚的电报,他回说让姑娘另嫁他人为好。接着电文换成了“母病速归”,孝子鲁迅匆匆回国,等待他的当然是一场“陷阱”,母亲鲁瑞把儿子逼入包办婚姻。以鲁迅的倔强个性,心中自然万般不愿,但对慈母的“好意”也无力反抗。光绪三十二年农历六月初六(1906年7月26日), 桀骜不驯的鲁迅被装了一条假辫子,头戴礼帽身着礼袍,一套新郎行头中木然迎亲。从未谋面的新娘子朱安的脚怯生生从轿帘中伸出来,中等大小,半天悬空,急欲着地。而绣花鞋终于不慎掉地,鞋头塞有一大团棉花,她旧式女人的小脚露馅了。揭开盖头,鲁迅看到一张黄瘦的脸,发育未足,似有病容。朱安大鲁迅三岁。“女大三抱金砖”,听话乖顺的朱安作为母亲的礼物,就这样被送给了鲁迅。感情这种事情是很难勉强的,特别是对心理敏感的人。当夜,鲁迅坐了一宿,彻夜未眠。此后几天皆在母亲房中看书、入睡。4天后,鲁迅便借口“不能荒废学业”,与二弟周作人启程回日本,一走3年。传统婚制把他请进了婚姻的城堡,但他把朱安当成“母亲送给我的一份礼物,我自当好好供养。但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母亲的好意把鲁迅的婚姻变成了冰冷坟墓。朱安虽是鲁迅的老婆,但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31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1944年,唐弢等人为保存鲁迅遗物,劝阻出售鲁迅藏书,在鲁迅学生宋紫佩陪同下,去拜访朱安。此时的朱安,已是白发苍苍,敝衣霜容,生活贫苦。朱安禁不住冲着来人说:“你们总是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这是她唯一也是最后的一声呐喊,犹如杜鹃啼血。临终前,朱安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她想念许广平和海婴,对自己的情敌和情敌的孩子竟然毫无怨恨之意。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扭曲竟然达到这种地步,心地善良的朱安和满脑子激烈新思想的鲁迅,根本就不搭调。鲁迅这样有个性的人是不可能喜欢上这样的女人,何况已有心结在先。

  1910年鲁迅回绍兴后,担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虽身在绍兴,鲁迅却以公务缠身为由,回家次数寥寥,实则有意回避朱安。彼时鲁迅刚刚30岁,当为一个男人的猛虎之年。但他心境寂寥,形容枯槁,时时“囚发蓝衫”,抽烟买醉。1912年,鲁迅受蔡元培之邀,由南京转北平教育部任职。前几年,他住在绍兴会馆的“补树书屋”里,据《呐喊自序》说,“那里吊死过一个女人……夏夜,蚊子多了,便摇着蒲扇坐在槐树下……晚出的槐蚕又每每冰冷地落在头颈上。”可见际遇之寂寥。鲁迅在漫长的沉寂中潜入历史,抄古碑,拓片……他的枕下,一度藏有一把匕首,寻思“去自己死掉……”,几曾生不如死。

  1917年8月,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的钱玄同,跟周氏兄弟在补树书屋的老槐树下有一场石破天惊的谈话,把正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岁月的鲁迅、对中国社会彻底绝望的鲁迅赶上了人生的正途。“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1918年5月15日上的《新青年》上,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横空出世,磨剑十余年的鲁迅终于呼啸而出,把心中的激情和狂想化成犀利的文字,成为刺向旧文化旧制度的把把利剑,为新文艺呐喊助威。半路出家的鲁迅迅速奠定了他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的地位,用18年的艰辛和煎熬铸就了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不朽丰碑,随后的《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药》等直刺向中国人昏昏欲睡的心灵: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最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但在缺乏真诚爱心的当时的中国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但他们彼此之间也缺乏真诚的同情,对自己同类的悲剧命运采取的是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封建思想和怪异的社会价值观念“面子”已经严重的扭曲了中国人的灵魂。“哀莫大于心死”,心中没有爱只剩下欲望的人们,无异于一群人形的野兽。形如早出晚归外出觅食艰难生存的小兽,动物同类相残的频率比人类要低,人类相互屠杀的惨剧太多了,场面更加壮观。畸形社会无异于莽莽丛林,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每一天都在上演。如果社会失去公平和正义 ,那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轮回就不会发生。受压迫的人们只有自立、自主、自强,拥有做人的原则,才能摆脱命运的摆布。

   尽管鲁迅主张打到孔家店,但从人格上看,他是一个传统情感观念和新思想相结合的人,即一个有着新思想的传统中国人。1919年11月,鲁迅用卖掉绍兴老屋的钱,在北京八道湾购置了一座三进式四合院。作为周家长子,鲁迅有大家庭理想。他把母亲与朱安接到北京,安排在中院。二弟周作人一家、三弟周建人一家,分住在大且宜于儿童游戏的后院。这时,鲁迅与朱安徒有其名的婚姻已经维持了13年。鲁迅年近40,朱安年已43,蹉跎难以言表。鲁迅继续坚决地抵制着朱安。据郁达夫说,此时正当壮年的鲁迅为压抑性欲,特意穿单裤睡硬板床。鲁迅自己也有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如果不得已过单身生活,不合常态,生理变化不免导致心理变化,变得偏执,变得世事无味,人物可憎。鲁迅的爱情观念极其单纯而执着,和他的个性相同。他在抵制着母亲强加的有名无实的婚姻,诅咒着传统婚姻名分的束缚,但对有性无爱同样深恶痛绝,对爱情几乎不敢想象。对于朝夕相见的朱安形同陌路,日日无话。满脑子“三从四德”的传统美德的朱安,完全沦为周家的女仆。饭间对话,也无非问菜味咸淡如何,答应者或点头,或曰“是”与“不是”。但是,“母所赐”既然是不能拒绝,同样不可能休弃,那样不等于逼善良无辜的朱安走绝路?心的冷战持续着,无法开解。

  鲁迅于是把感情放到孝顺母亲和和睦兄弟身上,看着侄儿侄女膝前嬉戏不也很好么?鲁迅与周作人,一直兄弟怡情,鲁迅对二弟的照顾与启蒙,真真切切地“长兄如父”。周母曾说:“三兄弟住在一起十分友爱,曾经不止一次当着我的面说,兄弟永不分家。”然而,一场家庭的风暴即将来临。1923年,由于二弟媳羽太信子敌视和挑拨的缘故,鲁迅与二弟周作人反目割席愤而出走,搬到砖塔胡同。鲁迅的大家庭之梦破碎了。从八道湾搬出后,鲁迅昏迷高烧数月。直到1936年临终前,鲁迅给母亲的遗书中还在说:他是被八道湾驱逐的,死不瞑目。周建人似乎对这个日本嫂嫂颇有微词。他在《鲁迅与周作人》一文中有如下的记述:“增田涉说:‘他(指鲁迅)常买糖果给周作人的小孩(他自己那里没有小孩),周作人夫人不让他们接受而抛弃掉。他用充满伤感的话说:好像穷人买东西也是脏的,这时候使我想起他常说的寂寞这个词来。’鲁迅对我说的是,他偶然听到对于孩子有这样的呵责:‘你们不要到大爹的房里去,让他冷清煞。’”在周建人看来,鲁迅与周作人夫妇的隔阂主要源于彼此生活方式的不同。羽太信子惯于挥霍,可以说“挥金如土”。“鲁迅不仅把自己每月的全部收入交出,还把多年的积蓄赔了进去,有时还到处借贷,自己甚至弄得夜里写文章时没有钱买香烟和点心。”。当年鲁迅在教育部的薪金每月300元,还有讲课、稿费等收入,周作人也不辍笔耕,两人的收入比一般职员的收入,已高出10多倍,但家用仍然时时拮据,月月亏空。鲁迅整日劳顿,出门坐的是黄包车。而作人与信子一家,出入动辄轿车,奴仆成群,极尽奢华。鲁迅曾感叹,自己黄包车运来的,怎敌得轿车运走的?而鲁迅则自奉甚俭,自己挣钱别人花,花钱的人又不心疼,过于大手大脚,且理直气壮,鲁迅看不过,气不顺,也是可以理解的。他劝过周作人,但周作人作不了夫人的主,大哥的规劝只当耳边风。后来,羽太还把她的许多亲属接来一起住,一切吃穿用度完全日本化,花销就更大。终于导致鲁迅先是分炊,后彻底搬出八道湾。鲁迅在1926年6月11日的日记中记载那天下午他去八道湾取东西,与弟弟和弟媳发生的一场冲突。中有“其妻向之述我罪状,多秽语”等语。至于究竟是什么“秽语”,外人不得而知,虽后人多有揣测者,但到底只是揣测而已。根据鲁迅这个记载判断,这个羽太信子的性格可能是相当泼悍的。从早年周作人的旅馆女仆成为阔太太,暴发户心态可想而知。周作人“七七事变”后没有南下而留在北平,并最后落水出任伪职,受到羽太信子很大的负面影响。个性软弱没有骨气,在民族大义上尚且如此,周作人的为人还真是应了长兄的评价——“昏”。

  1924年5月,鲁迅借债重新购置了西三条胡同21号,和朱安继续着无味而苦闷的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是个禁欲主义者。他把自己默守成一棵仙人球,肉身苦涩,紧紧收拢;满身长刺,攻击人生,直到许广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坚冰才被打破。1923年秋起,鲁迅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以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讲师鲁迅留给学生许广平的第一印象是: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笔挺地竖着,当得“怒发冲冠”。衣上多补丁,皮鞋四周也满是补丁,在讲坛上跳上跳下,因此,两膝盖的大补丁,也掩盖不住了。受青年敬仰的导师鲁迅,除了在思想上闪烁着刀锋般的睿智与光芒,在生活上依然是中年落荒。在他讲授中国小说史的课堂上,学生许广平每每坐在第一排,目光明亮而热烈,写满激情与崇拜。

  许广平向鲁迅吹起了青春的风。“苦涩的仙人球,孕育了芒刺中的花。”1925年3月,鲁迅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向他求教“中国女子教育的前途”等问题,信末署名是:谨受教的一个小学生许广平。鲁迅当天就回了信,令许广平欣然不已。多年后,这两封信,被放在了《两地书》第一辑的首要位置,也正是鲁迅与许广平最初的精神交往。然而沉重的思想压力,使鲁迅很难轻易接受一段感情。毕竟对自己的刚硬有清醒认识的鲁迅,担心委屈了小自己17岁的许广平,担心两个人的未来。半年后,鲁迅终于不再是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许广平在他“老虎尾巴”的书房里主动握住了他的手,鲁迅终于展颜一笑,对许广平说:“你战胜了!”1927年10月,鲁迅和许广平在上海同居。鲁迅终于找到了属于他的爱情,他恢复了正常人的感情生活。

  中国人偏于感性,看问题容易简单化,容易走极端。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下,许多人因为对封建礼教深恶痛绝,在婚姻大事上采取蔑视礼教的做法,比如1920年毛泽东和杨开慧以同居表示结婚。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鲁迅高喊“打到孔家店”的口号,确实有“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倾向。鲁迅看到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迅速实现富国强兵,希望效法东洋人,实现中华民族的理性启蒙。因为深受中医庸医和“名教”加诸自身的苦痛,鲁迅认为传统文化虚有其表,而礼教思想就是囚禁国人思想的四角天空下的高高院墙,腐朽的旧文化制度如同难以打破的铁屋子。人人都有局限性,愤世嫉俗的鲁迅很难冷静审慎的对待传统文化这锅大杂烩。人无完人。但是,他重视亲情珍视爱情的情感观念,“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价值立场,“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是血”的为大我牺牲小我的奉献精神,造就了他卓然超群的精神境界和深刻独到的犀利目光,从而使他达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境界,心中的爱和恨化作“匕首”和“投枪”,直射入敌人的心脏。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的一生,是富于创造的一生。读懂了鲁迅,你才能品味到创作的真正含义,发现苦难是自我雕琢的磨刀石,而情感挫折自我涅槃的熔炉,不经历感情的痛苦永远品味不到真正的人生——人生更像是一个人的情感经历。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将造就伟人或天使,不可遏制的欲望和错误信念带来欲望的怪兽。

  8,中国的文化创新之路

  作为硕果仅存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有“师古”的优良传统,譬如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孔丘。儒家思想不是圣人孔子开创的,“尊王攘夷”的周公旦资格比孔丘老多了,何况孔丘更对《周礼》推崇备至,他把西周看做儒家理想社会的典范,并坚决的将礼教发扬光大。孔丘的师古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时,感慨着时光飞逝,世事变幻,为什么没有想到周代奴隶社会的古老制度真的好用么?“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周代之所以能延续八百年,主要还是生产力低下,人民思想愚昧,统治者把家族标榜为神的后裔,替天行道。如果君主有家教懂得克制的话,人民还是比较容易糊弄的。不到官逼民反无计谋生的程度,老百姓很少揭竿起义的,笼络好各大家族的士大夫集团就行了。

  孔子知天命、畏天命、顺天命,但是天命是客观规律么?从他追求仁道、寄希望于明君治世就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本来就是为维护少数人统治服务的,希望以明君仁道来实现民本思想,道和术存在着矛盾,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唯心主义的天命和不可知的天道。从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唯心主义的“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学说,并被一代雄主刘彻采用后,儒家思想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改造下,“法里儒表”成为封建治世的标准模式,道家思想成为社会精英修身的手段,舶来品的佛教也被儒家思想吸收进来。中国思想文化越来越繁芜驳杂,精深倒不一定,只是统治手段越来越灵活。从神奇的天子乃龙的化身,因此帝王家无不极端重视陵墓风水之说,把子孙后代国祚永传寄希望于龙脉和不可知的命运,连汉武大帝刘彻和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李世民都对道家的长生之术一度沉迷。结果,刘彻炼丹不成迷信巫蛊,被弄臣糊弄搞出巫蛊之祸,逼杀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和两个孙子,牵连臣民达数十万人。李世民远征高丽身中毒箭铩羽而归,为保命大炼丹药,结果重金属中毒死于腹泻,一代雄主刚过天命之年无奈辞世。一代军事天才韩信被术士蒯彻“忽悠”,最后死于妇人之手。韩信为楚王时,蒯彻说,你的面相实在差强人意,最多只能做个侯,且有血光之灾,可是你的背相,贵不可言。意思是从正面看韩信能做到侯,不过恐不太平,从后面看,能做皇上。意思是不反的话,在人手下大概不好混;反了,就能当人主了。刘邦那里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反观韩信,仅数将而已。最重要的是韩信根本就没打算称帝。因此,韩信手握兵权时没有造反,被贬为有名无实的淮阴侯后终于忍无可忍,手上没有一兵一卒却谋划造反,最后被萧何设计诛杀。刘邦得知蒯彻鼓动韩信在谋反,就把他抓了起来想烹了他,他狡辩说:“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当时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陛下。何况,天下英雄都想干陛下所干的大事,因为时机能力都不能及,哪能都烹了?”刘邦一想也对,就把这条“狗”放了,从此蒯彻蒸发得无影无踪。就这样,刘邦韩信两君臣都被蒯彻给忽悠了。从古至今,易理推演的天命理论在中国精英阶层抑或民间都大有市场。

  中国传统文化真真假假瑕瑜互见,有精华就有更多的糟粕。更致命的是,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封闭保守,传统文化基本上是在微调中自我循环,没有吸取西方文化的理性精神。创新就要继往开来,继往的一手是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而绝不能师古,另一手参考西方文明的理念和经验,改造我们的思想观念:西方人富于探索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把左右两手结合并统一在一起的关键是辩证唯物主义:如果哪个大师沉醉于国学,从服装到学术思想对古人亦步亦趋,那么他就是在打着老祖宗的旗号在行骗;如果哪个专家不密切关注自身领域之外的进展,做不到各种知识相互为用,那他就是伪专家,他搞的就是伪科学,因为没有跨专业知识的交互联系就没有创新,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没有创新学术研究很快就会变成刻舟求剑,或是模仿抄袭。

  中国上下五千年,首屈一指的天才人物是毛泽东,尽管西方人多把作为军事家的毛泽东排在成吉思汗之后,原因无外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用野蛮的手段把西方人打怕了,使他们对“黄祸”记忆犹新。而主张和平共处的毛泽东,领导中国亿万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这种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其他伟人都没有做到。师范生出身的毛泽东,无师自通的创建了人民战争的军事思想;通过学习应用传统文化,成为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化宣传上的大拿,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1927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余部走上井冈山,开始了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22年后10月1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用一口湘潭味浓重的湖南话,向全世界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试问,人类历史上还有哪个伟人,能在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把如此积贫积弱混乱不堪的4亿人的民族统一起来,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制度,并迅速的跨入和平建设年代,使其从人见人欺的东亚病夫转变为敢于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抗衡的大国?放眼世界,任何一个同时代的国家都没有做到,除了红色中国。因此,这么一个全面的天才人物,世界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

  从性格到个性,是每一个人都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而个性是决定个人能力和一生命运的基础内在因素,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勇敢好胜的人不怕失败,跌倒了立刻爬起来,用坚持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自强自立成了他们的核心信念;热爱学习独立思考的人,能够通过广泛学习而不断进步,成为能够冷静思索、富于远见卓识的人,能够预见未来的思想家非这种个性的人莫属;依赖父母朋友缺乏主见和自强自主意识的人,个性或懦弱或圆滑,没有大能力而随波逐流,从而被命运摆布。周恩来作为没落封建家庭的长子,因为沉重的家庭责任和生活压力的磨砺,从一个身体瘦弱、内向文静的少年,成长为善于组织、风度翩翩的青年,在日复一日一丝不苟的工作和艰苦卓绝、诡谲多变的革命和外交生涯中,成为平易近人生活俭朴、胸怀磊落毫无私心、委曲求全任劳任怨、温文尔雅不卑不亢机智幽默的一代外交大师和人民永远的好总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完人。而人类民主的伟大开创者毛泽东,则是另外一种个性的典型代表。

  毛泽东的创新精神源于他独立自主的个性,是个性和激情演绎的时代赞歌。毛泽东的个性在旧中国的农民家庭中属于另类和叛逆者,他富于激情独立自主善于思考勇于开创。他的悟性之佳极为罕见,独立思考,遇事总能从大处着眼,看问题富有远见,富于大智慧,更有一种舍我取谁的气概,早年就有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的抱负,从而积极锻炼个人才干,主动体察世态民情。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终于来到50里外的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那一年,父亲怎么也想不到,儿子在离家去东山高小读书之前,竟在自己发黄的记账簿上留下这样一首言志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据说,在入学试题“言志”的作文答卷上,青年毛泽东留下了一首《咏蛙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毛泽东的个性源于性格和价值观念迥异的父母。毛泽东虽然出身农民家庭,但父亲毛贻昌为人精明,生财有道家境富裕。他最大的希望是,儿子和他一样勤俭持家。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这个家庭中最忙碌、最辛苦的人,样样活都干,样样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文七妹前两个儿子早夭,毛泽东排行第三。母亲唯恐她的第三个孩子也过早夭折,于是让他拜石为母,并取乳名“石三伢子”。文七妹虔诚信佛,行善积德,在当地名声极好。童年毛泽东在学堂里吃中饭时,见到同学黑皮伢子没饭吃,就和他一起吃自己的午饭,饿肚子回家。母亲发现后,就给他备上双份饭。这一切当然要瞒住抠门的父亲。父亲希望长子学会记账就回家劳动,毛泽东却立志求学,父子间发生冲突,毛泽东绝不屈服。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最终同意毛泽东离开韶山冲求学,从此走上了开天辟地的人生征途。父亲的压迫是他学会了独立自主和巧妙的反抗,母亲把心底善良和关爱他人的情怀教给了毛泽东,他拿来拯救天下苍生。越是心地善良、信念单纯的人,越有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容易不计较一时的得失,为了理想和信念百折不挠,不在乎俗人的眼光。对比伟人,遭到广泛诟病的80后不是没有个性,而是把贪图享受和自我为中心当成了个性,个性好像就是耍酷或耍性子。对于许多国人来说,生于无知成长于迷惘已经很可悲了,再把无知当成个性,最后死于无知,这才算是真正的有个性?无知还不许人批评,把冲动当成优点,真是可悲啊。消费文化熏陶出来又爱面子,人傻所以钱多,鄙视勤俭节约,虚荣无知贪图安逸享受,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能让这样的人来承担吗?没有独立精神,随大流追时髦,终将落入消费文化的“圈套”中。

  毛泽东的悟性有多高?毛泽东继承了中国人关心政治的传统,喜爱文学和历史,文史和旧诗词方面的成就证明了他的语言天赋,毛泽东诗词更是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他的诗词和文章,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里,成为他宣传真理、激励将士和发动群众的强大武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随着一篇篇理论著作迅速成长,成为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决定性力量。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指引下,毛泽东同志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伟大领袖,民主集中制组织下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流砥柱,毛泽东展示出惊人的个人魅力,这是历史的必然。不必说和陈独秀、李大钊比,即使和董必武对照,当年的毛泽东仍是后学末进: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投身革命加入了同盟会;而18岁的毛泽东还是湘乡驻省中学的一名学生,听说革命爆发,他随即弃笔从戎加入湖南新军,当了半年兵,然后认为革命完成退出再次求学。1918年夏天,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没有选择出国留学,而是和同学一道奔赴北京。就在毕业前夕,他和同学蔡和森等人组建了新民学会。新民学会是我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成立的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它是湖南省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组织。在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北京大学,经过恩师杨昌济的联系,凭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一个条子,他结识了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随后毛泽东成了北图的一名助理员,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如饥似渴的阅读着《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迅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当时,他还结识了陈独秀,很受他思想的影响。

  1919年5月,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五四运动”爆发。是年4月,毛泽东回到长沙领导学生运动,先后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创办了《湘江评论》,毛泽东的笔杆子是他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湖南马克思主义运动的领导者和主要组织者。1920年11月,他和何叔衡等组织成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的7月23日,毛泽东、何叔衡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1925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陈独秀、张国焘等人犯了左右倾错误,正把新生的无产阶级政党置于巨大的危险之中。12月1日,毛泽东在《革命》半月刊上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分析》一文中,毛泽东根据自身工农运动的实践经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初步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即中国阶级革命的基本对象和革命依靠的基本动力这一最基本问题,提醒领导人放弃独立自主原则和远离农民阶级的巨大错误以及潜在的危险。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这首《菩萨蛮·黄鹤楼》作于1927年春。毛泽东途经武汉,登上黄鹤楼看到烟雨苍茫,龟蛇锁江,不禁更加担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命运。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由于中共总书记陈独秀一味退让,蒋介石的气焰愈加嚣张,党的前途堪忧。

  果然不出他所料,是年4月12日,蒋介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的支持下,毅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把血淋淋的屠刀挥向了同一个战壕的战友。4月28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面对血腥的屠杀,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正如毛泽东在十多年后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面对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遭受惨重打击的无产阶级新生政党毫不犹豫的举起手中的枪,走上了依靠工农阶级、武装夺取政权的曲折革命道路。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龙等人,用手中的汉阳造和德国驳壳枪,在南昌打响了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和蒋家王朝的第一枪。

  1927年秋毛岸英4岁,奉命发动秋收起义的毛泽东匆匆告别妻儿,挥手而去,从此天各一方。据《西行漫记》中毛泽东的回忆,9月9日就在行路途中,毛泽东被军阀唐生智手下的小兵抓获,那是他一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冒险。湘军的一名队长要押出去枪毙,他拼死奔入树林,在荒草中躲过这次生死大劫,连鞋子都跑丢了。天黑后赶了一夜路,毛泽东于10日才到达铜鼓浏阳农民自卫军所在地,11日拿下沙河镇。10日深夜,王新亚率安源工人武装和矿警队起义,向萍乡方向前进,12日攻克醴陵县城。秋收起义开局颇为顺利,然而9月14日起,起义队伍分别遭遇挫折。毛泽东于是通知三支部队改道文家市集合。文家市远离长沙,毛泽东计划好了去向——井冈山。最早是7月4日蔡和森提议上山的,那里有一支的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他们刚刚打下永新城。但是毛知道没有得到省委的明确指示,那无

  异于叛党。

  随着起义部队遭受一连串的打击,部队士气低落,士兵不断逃亡,各种问题不断暴露。9月30日秋收部队到达三湾村,在毛泽东住的“协盛和” 杂货铺里,召开了前敌委会议。毛泽东首先分析了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共产党没有掌握自己的军队,提出了“党建在连上”的重大主张。当时担任师长的余洒渡提出各种异疑,陈浩等人也站出来反对,室内争论非常激烈,毛泽东耐心作解释,最后举出第一次国内革命的叶挺独立团为例,把党支部建在团上,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共产党员,党掌握了自己的军队的成功经验,来说明“党建在连上”,发挥堡垒作用,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拖不垮,打不烂,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微弱的油灯下,一直讨论到天亮。

  10月1日清早,师长余洒渡召集部队在枫树坪下集合了,毛泽东站出来讲话,首先鼓舞士气说:“同志们!敌人只是在我们后面放冷枪,没什么了不起,大家都是娘生的,敌人有两只脚,我们也有两只脚。贺龙在家乡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了,我们有近千人还怕什么?大家都起义暴动出来了,一个人可以当敌人10个,10个战士可以当敌人100个,有什么可怕的,没有挫折和失败,革命是不会成功的!”接着宣布“三湾改编”会议精神,组建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三项决定:第一,整编部队,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二,党组织建立在连上,全军由毛泽东领导前委,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第三,连队建立士兵委员会的民主制度,实行官兵平等,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随即部队开始整编。毛泽东依靠所学知识和仅有的一些军事经验,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理解和运用,做出了决定我党我军前途命运的抉择:必须是党指挥枪,必须是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发展武装力量。农民战争是历史上中国革命的基本形式,武装割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由之路。十月初,毛泽东违抗党中央命令,把第一师拉上了井冈山。11月,毛泽东遭到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错误指责,被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不过毛泽东仍然在井冈山坚守,第一师由一千人增加到将近三团人。

  其后,毛泽东领导了红军的前三次反围剿,中央根据地也得到一步步的壮大,革命形势一片大好。许多同志都认为老毛善于用兵,因为他曾熟读孙子兵法,其实毛泽东当时并没有看过孙子兵法,反而因为这种说法才开始留意孙子兵法。并且没有进过一天军校的毛泽东,对兵书却似乎并无厚爱。一是人们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他曾经阅读和批注过的任何一本兵书;二是他曾在读欧阳修编的《新五代史》时有过两次批注:“兵书多坏事,少读为佳”,“(兵书)略通可以,多则无益有害”。毛泽东的这个观点,并非读史的偶感,而是他从自己的作战经验,从中国革命战争的历史引申出来的看法。

  1965年12月21日在杭州的一次谈话中,他更是明白地说:国民党的军官,陆军大学毕业的,都不能打仗。黄埔军校只学几个月,出来的人就能打仗。我们的元帅、将军,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的。我本来也没有读过军事书。读过《左传》、《资治通鉴》,还有《三国演义》。这些书上都讲过打仗;可是打起仗来,一点印象也没有了。我们打仗,一本书也不带,只是分析敌我斗争形势,分析具体情况。

  当然毛泽东认为“兵书多坏事”主要是指在实战中照着书本打仗,他并不反对读兵书,而是反对读多了消化不了而拘泥于书本。关于兵书,他提倡读那些有实用价值的,简明扼要的。在1965年1月下旬同谷牧、余秋里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说:戚继光在他的兵书中早就讲到,不要搞那些只是好看的,要搞实际战斗中能用的东西。

  毛泽东喜爱读书,但追求学以致用,否则在湖南一师上学时偏科也不会那么厉害了,他喜欢文史,讨厌数学,静物写生纯粹敷衍,以至于学校碍于校规,认为他品行不正,几次想开除他。热爱所热爱的,在文史方面的挥洒自如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熟稔,使他的形象思维能力极为强大,他的诗词之佳,他所学并非广博但总能运用自如常常别出心裁即是明证;另一方面,毛泽东不喜静物写生,也反证了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源自语言运用能力,和西方科学强调的图像思维能力关系不大。

  和悟性相比,记忆力本身并不重要,并非具有超凡的记忆力才能成为天才,而且记忆力可随着记忆方法的改进和身心状态的改善而不断提高。有些人可以掌握上百种天才,却无法成为创新人才,沦落为语言辞典式的书呆子;爱因斯坦小时候口吃,语言学习能力很差劲,却成为杰出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他成功靠得什么?兴趣,天才出于勤奋,但勤奋往往源自兴趣,热爱和自主学习是天才们自学成才的关键。毛泽东的偏科恰好证明了这一点。和毛泽东的全才相比,爱因斯坦除了物理和数学其他方面无所建树,恰恰因为他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而毛泽东酷爱读书,对各个领域广泛涉猎,博闻强记,构成了他惊人创造力的基础。

  单看记忆力,大脑可储存信息的容量相当于1万个藏书为1000万册的图书馆。人类的记忆是由化学物质存储的,人脑一天可以记忆8600万条信息,而且存进去就不会丢失。记忆和模仿是人类意识的起点,每个人从幼儿时期就开始做,但记忆能力彼此差距很大。瞬时记忆又称感觉登记或感觉记忆,视觉和听觉产生的短暂印象是典型的瞬时记忆。99%的感觉记忆都会被大脑消除,除了有意义和印象特别深刻的部分。因为,把抽象无序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就是记忆的关键。

  记忆图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图像的容量太大,而且本身没有明确的意义。除了一些特别有天分的人,普通人做不到对音乐、视频的过目不忘。有意义的瞬时记忆才容易形成长期记忆,因此形象化的语言是形成长期记忆的最佳媒介,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基本媒介,只有极少数爱因斯坦那样的怪胎才会用图像思考,因而不具备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残缺的天才,而不是毛泽东那样的全才。

  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意象文字。汉字其实是一幅幅微缩的图画,由许多线条组成,书写虽较繁琐,但我们拥有成熟的书法艺术。汉语在音形意三方面都有鲜明的特点,且汉文化还拥有海量的成语和历史典故,内容之丰富之生动有趣,都是其他任何一种语言可望而不可即的,故汉语是形象思维的最佳工具。汉字得到完好的传承,因此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积累的大智慧得以赋予华夏儿女。汉语是现存唯一的表意文字,可以通过文字的重组来表达外来含义,轻松消化外来文化。相比之下,英语是一种垃圾语言,靠不停的造新词才能适应信息扩张的需求。我们文化中的深邃精微之处,英语中找不到对应的词汇和成语,因此老外只能对汉学望洋兴叹,除了刻苦学习汉语外。语言在大脑中储存之便捷和广泛,是图形记忆根本不能望其项背的。所以,我认为当前流行的右脑开发理论有极大的问题,可以说是以偏代全,和创新的客观规律南辕北辙。记忆的效果从宏观上看,是由对学习的兴趣和专注程度决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带来的专注和高度兴奋是提高记忆的法宝,此外形象化的记忆方法极其重要。

  通过语言学习和广泛阅读,自然而然的形成悟性,这正是中式教育的精髓所在,但并不是聪明绝顶的人的专利,需要学生独立思考,不以循规蹈矩处处以模仿老师为能事、以好成绩为学习目的。根据自己的兴趣,主动的去学习,从而热爱学习,养成独立思考这一人生最重要的品质,这是所有天才成功的奥秘。以顺为孝的观念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使传统文化熏陶和家教培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