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电影推荐]如果你知道他的手机里有这些秘密,你还会爱他吗?

  智能手机已经演变为现代人的肢体,如同我们的手与足,成为身体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冯小刚早在2004年的影片《手机》中就有了警觉,而我们却一直秉承“我错了,但绝我不改”的嚣张态度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经典辣评 ▼

  电影《手机》主要讲述了葛优饰演的著名主持人严守一与妻子结婚十年之久,却一直在手机中藏着的一个秘密。

  葛优的手机连着嘴,嘴里连心,心却不是连着家里的妻子。

  而是外面的小三。

  葛优与小三的事因为手机而东窗事发,妻子最终与他离婚。

  他立马又找到了下一任人选徐帆,可又死性不改,陷入到又一个手机的秘密当中。

  说白了,这是一个以探讨人类真诚沟通的故事,也是一部借手机述一男三女婚姻关系的伦理片。

  如今再来回顾导演冯小刚与编剧刘震云合手打造的这部《手机》,虽影片中的手机样式已经过时,但《手机》中的故事却不会过时。

  一个人的手机会藏着多少秘密呢?偷怕?出轨?甚至犯罪?

  一切的一切只有你自己会清楚。

  凭心而论,《手机》这部电影教育意义着实大于故事本身。

  影片将人文关怀寄托于传统的农耕文化,批判了自持为现代文明的知识分子们。

  稍显封建的裹小脚的奶奶似乎是全片唯一的明白人。

  她坚持用古老的方式(捎口信)给葛优进行道德训诫。

  奶奶的去世,也意味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消失。

  葛优饰演的主人公严守一则是一个进城后变得表里不一,染上城市病的公众人物。

  他把一切撒谎的反思都怨到手机上,最后将手机扔到焚烧场。

  他自以为完成了人性的回归,实则只是在逃避现代文明带给他的伤害。

  片中最为讽刺的就是中国移动的手机广告:“沟通从心开始,中国移动通信”。

  关于撒谎这件事,我们还真得感谢手机,感谢移动通信。

  自从有了它之后,我们连唯一的谎话后遗症“脸红”都能有效的规避。

  在这样的情况下用心沟通的才成了傻子。

  要我说,这广告词应该改为“撒谎要走心,中国移动通信”才对。

  毕竟如果葛优撒谎够走心,手段够高明,完全可以坐享齐人之福。

  所以严格来说,手机只是谎言传播的媒介,该为撒谎行为负责的还是人心。

  除去影片故事内核的教育意义外,电影自身实在无甚出彩。

  从场面调度,镜头设计来看,做到了流畅不出错却又无甚新意,最多只能代表了大部分国产电视剧的水平。

  从叙事上来看,影片故事线过于散漫,事件与事件时间跨度过大,跨越次数过于频繁。

  例如从影片开始到严守一离婚是一个时间段,从离婚到与沈雪相伴又是一时间段,中间跨度两年之久;

  再从严守一与沈雪分手到辞去主持人工作又是一个时间段,中间跨度至少一年。

  对于这种模糊时间的叙事模式实在是不适合电影制造悬念,展现人物弧光,反而更像是小说的叙事方式。

  果不其然,这部影片确实是有原著作品的。

  据说是当年文化圈与电影圈的一群名人,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大家高谈阔论,不知如何就讲到了“手机”这个话题,唏嘘不已。

  刘震云灵机一动,拿起桌子上的手机说,“这是个好话题,可以写本小说啊!”

  一旁的冯小刚连忙搭腔,“也可以拍成电影啊,就以当时大热的主持人崔永元为原型,必定有看点。”

  这个场景又像极了马上要上映的《只有芸知道》。

  如果硬要将小说和电影比较起来的话,还是刘震云的小说要更胜一筹。

  刘震云自从《手机》名声大噪后,又以一本《一句顶一万句》登顶,他关于“不是…是…”的造句虽不敢说开山立派,但自成一家毫无疑问,其语言的无限魅力是同名电影所复制不来的。

  影片中对婚姻关系的刻画也有些片面、失实,让很多女性观众直呼是在看一部恐怖片。

  在电影《手机》中,无论是电视圈还是文化圈中有些名望的成功男士,都是些在婚姻中受不住诱惑的不忠者。

  严守一是这样,费墨是这样,连电视台的其他男同事们也都有出轨的迹象。

  在影片里,出轨仿佛不是一种道德沦丧,反而成了一股风气。

  尤其是让不少未婚少女在观影之后,对婚姻望而止步。

  其效果简直比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所描写的“围在婚姻里面的人想逃出来,婚姻外的人想冲进去”更加立竿见影。

  -END-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