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婆的七个秘密(5)-伽内什的秘密

  作者:戴夫杜特·帕特奈克(Devdutt Pattanaik)

  第一章 湿婆的七个秘密(1)-林伽的秘密 - 知乎专栏

  第二章 湿婆的七个秘密(2)-派拉瓦的秘密 - 知乎专栏

  --

  五、伽内什的秘密:仅有食物无法消除饥饿

  狮子饿了,鹿战战兢兢。狮子饱了,就忘了对食物匮乏的恐惧,鹿也不再惧怕猎食者。因此食物在减轻恐惧这方面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大象体型庞大,能得到很多食物。也因为体型,它没有天敌,是丛林中最无所畏惧的动物。这使大象成为力量的象征。大象的存在表明了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丰饶、绿色、水源充足,能够支持许多人定居。这使大象成为繁荣的象征。它自然而然与天神之王、天空的统治者因陀罗联系在一起,也与财富女神拉克什米联系在一起。

  然而湿婆杀了大象。他是戮象者(Gajantaka)。他活剥了象皮,在象头上起舞,并将象皮围于腰间。象皮不易鞣制,富含脂肪、血液,容易腐烂。湿婆将这张象皮(Gaja-charma)围在身上,越发想要远离物质。他想挣脱自然。他甚至不愿从原质[1]获取食物。

  帕尔瓦蒂着手在吉罗娑[2]打造厨房时,湿婆不解何意。他看着她用篮子采集果蔬、谷物和香料。他看着她在炉灶里生火。他看着她用罐子汲水。他看着她备好锅碗瓢盆。然后他嗤之以鼻,“要食物何用?所有东西迟早会死。”女神的回应是立刻带着厨房消失了。于是吉罗娑没了食物。湿婆的伽那们眼泪汪汪。他们说,食物能安抚辘辘饥肠。他们说,食物的风味和质感,激发五感,让他们更好地体验自然的丰饶。他们说,食物带来满足,让心灵不再恐惧。湿婆体会到了伽那的痛苦。他感受着他们的感受,悲叹着他们的悲愁。他明白了,肉体的这些需求和欲望迫使他去思考死亡。畏惧死亡,便会追求永生,这最终导向灵性。如果没有食物,便没有肉体,没有与原质的相系,没有与爱欲(爱神)和死亡(阎摩)的相遇,也便没有种种感觉。湿婆明白了,在人类从原质到原人的旅程中,食物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出发去寻找妻子。他在恒河畔的迦尸城中找到了她。她已化身丰盈母,为前来求助的人提供食物。湿婆递过他的乞食托钵。柔情满怀的女神在钵中盛满可口的热食。

   日历画,萨克蒂作为迦尸城的丰盈母,给湿婆食物

  【插图说明:作为原人/灵魂的湿婆,认可了食物维持肉体的作用(左);作为原质/自然的萨克蒂,提供食物,维持肉体(右)】

  为纪念女神及其厨房的价值,供奉给吉罗娑的隐修者湿婆的是坚果、生奶这类未经烹饪的食物,而供奉给迦尸城的家主商羯罗[3]的是烹饪过后的食物。

  印度人相信人临终时,阎魔会收走肉体(sthula sharira)和赋予肉体活力的精神体(sukshma sharira)。但还有第三种潜意识记忆体(karana sharira),在人死后仍然存在,它充满恐惧,导致成见。肉体包裹着原人,阻碍原人观察原质的真性并实现真我。因此人死时,潜意识记忆体渡过瓦塔尼河[4],抵达亡者之界,并留在冥界成为祖灵(pitr)。只要潜意识记忆体尚存,恐惧也会存在,祖灵就无法去到湿婆的极乐世界吉罗娑。为抵达湿婆界,必须从潜意识记忆体清除一切恐惧与成见。而这只能在生者之界完成。因此需要一副人类躯壳来提供必要的条件进行想象、思考和选择。为得到人类躯壳,祖灵必须重生。重生后,他们需要食物来维持肉身。

  【插图说明:sthula sharira,肉体(左);sukshma sharira,赋予肉体活力的精神体(中);karana sharira,死后仍存的记忆,在重生时创造一切所需(右)】

   持三叉戟湿婆青铜像

  【插图说明:湿婆手中所持之物即为三体之后的灵魂】

  文献上说,每个人都欠了赐予他们生命的上辈人债务,只能通过繁衍后代来偿还。这就是祖灵债(pitr-rin)。葬礼上,祖灵被供奉米糊球。这代表人类躯体,因为本质上食物构成肉体的建材。生者将米糊球献给祖先,便是向死者保证他们会生儿育女,让死者再次获得肉体和精神体,他们也能偿清债务。

  债务观是一种文化思想,促使男人繁衍后代。这种文化思想是必须的,因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里唯有人类夫妻能自行选择是否生育孩子。对其他动物而言,生殖受到天性规律束缚,并不由己愿。而在人类中,男性有更大的选择权。女性能被迫生育,但谁也不能迫使男性让女性怀孕。即使情欲挑动,他也不必往子宫中射精。如此他既可享受乐趣,又不必当父亲。这种祖先债务观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在防止男人变为孤僻自守的隐修者,并促使他们成为家主,为他人肩负责任。

   卡纳塔克邦贝鲁尔镇,神庙墙上的雕塑,湿婆与萨克蒂骑牛形象

  【插图说明:他只在被提问时才回答(左上);湿婆综合了吠陀的无形与怛特罗的形式(左下);她询问生命的意义(右上);萨克蒂将怛特罗的形式融入吠陀的无形(右下)】

   北印细密画,湿婆和萨克蒂在吉罗娑山顶

  【插图说明:湿婆觉得生孩子没意义(左上);作为隐修者的湿婆身裹兽皮(左下);萨克蒂决心让湿婆当父亲(右上);作为主妇的萨克蒂身穿织物(右下)】

  当帕尔瓦蒂表达自己想当母亲的愿望时,商羯罗争辩说:“我不欠任何祖宗的债,因为我没祖宗。我不生不灭,自然也不需要孩子来帮我重生。”帕尔瓦蒂坚持己见,商羯罗便离开了她,去茂密的雪杉林中独自陷入冥想。

  这里孩子就是真正参与物质世界的一个强烈暗示。女神通过婚姻,打开了湿婆之眼。商羯罗观察自然,但对自然并无责任感。他对世界感同身受的唯一途径就是在世界中有所创造。因此必须有孩子。

  

  既然湿婆拒绝给帕尔瓦蒂孩子,帕尔瓦蒂决定自己创造一个孩子。她把姜黄和油膏敷在身上,再刮下来,把浸润了她汗水的膏体拼接起来,做成一个娃娃,并往里吹入生命。这就是她的儿子,她给取名毗那夜迦(Vinayaka),意为不经(vina)男人(nayaka)而生。她让儿子守卫门户,不让任何人进来。

  因为女神不停要孩子而出走的湿婆,回来却发现去吉罗娑的路被一个陌生人挡住了。他让陌生人靠边站。陌生人不肯。湿婆心想这个挡道的漂亮男孩是谁,想着想着就妒火中烧。他生气是因为这孩子的力量足够挡他的道,让他想起梵天和达刹的领地要求。他决定摆脱这个路障去找女神。

   日历画,伽内什的诞生

  【插图说明:湿婆砍下毗那夜迦的头(左上);帕尔瓦蒂洗澡时,毗那夜迦拦住湿婆不让进入(左下);湿婆用象头替换了毗那夜迦的头(右上);伽内什赞颂双亲(右下)】

  于是湿婆举起三叉戟砍下了男孩的头。毗那夜迦的头被毁了。湿婆带着孩子的一身血,凯旋而归。帕尔瓦蒂看到他这模样,尖叫着冲出房门,发现儿子的无头尸身。她嚎啕大哭,散开发辫痛苦地抽打自己胸口,“我儿,我儿,你杀了我儿。”她从温柔端庄的高丽化为恐怖黑肤的迦梨。她怒不可遏。湿婆颤抖了。

  湿婆意识到自己的无情。他只顾满足自己对独处的需求,不曾考虑帕尔瓦蒂在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上是多么寂寞。他不曾看她,不曾容她觐见。如果他明白她的需求,便会满足这些愿望,或是帮她放下心愿。但他什么都没做。只有当自足者与需求者结合,需求者才能学会如何成为自足者。帕尔瓦蒂的怒火,她从高丽到迦梨的转化,成为一面镜子(darpan),映照出湿婆的冷漠。如果想象只是忽视、拒绝他人,想象又有何用?

  毗那夜迦不认识湿婆。湿婆不喜欢这样。女神通过毗那夜迦转败为胜。一直以来,湿婆都不顾女神,这次为了毗那夜迦,萨克蒂也不顾湿婆了。当人类忽视想象,就没有发展,没有遏制恐惧的需求,没有对灵性的追求。不再有进化,灵性被隐藏。只有自我存在,其他隐而不现。换言之,人类停留在动物阶段。

   日历画,湿婆、帕尔瓦蒂与儿子伽内什在一起

  【插图说明:梵天,世界的创造者(左一);伽罗·派拉瓦(Kala Bhairava),女神的黑肤愤怒守护者(左二);伽内什,由帕尔瓦蒂创造,湿婆完成(中);葛拉·派拉瓦(Gora Bhairava),女神的白肤温和守护者(右二);毗湿奴,世界的维护者(右一);迦絺吉夜,伽内什的兄弟,在某些文献中被认为是长子(下)】

  意识到原质和被毁掉的脑袋的价值,那个温存周到的商羯罗决心让孩子复活。他命伽那们往北走,把遇到的第一个生物的脑袋带回给他。伽那找到了一头大象。《梵转往世书》说这头大象是因陀罗的坐骑爱罗婆多。别的书说是拉克什米身侧的两头大象之一。象头被安在毗那夜迦的断颈上,他活了过来。

  湿婆宣布说他是自己的儿子,给他取名伽内什,居于伽那之首,为伽那之主(Ganapati)。之前伽那一直追随湿婆,但湿婆对他们无动于衷。此刻多亏他与帕尔瓦蒂和毗那夜迦团聚,他看了看伽那,对他们产生了感觉,明白了他们的需求,于是将他们纳入他的视野,并让自己儿子做他们的领袖。由此伽那之主体现了湿婆对人类磨难的同情心。

  

  大多学者认为伽内什崇拜在历史上有其独立起源,后来才融入湿婆崇拜。早期吠陀文献[5]提到不少名为毗那夜迦的恶人,其中一些有象头。后期吠陀文献中出现温和的象头神,成为湿婆和萨克蒂之子。

  除了湿婆砍毗那夜迦头这个故事外,关于伽内什出生还有许多传说。一个故事中,湿婆和萨克蒂化为大象做爱,生了伽内什。另一个故事中,湿婆为了取悦萨克蒂,用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孩子,但因为这孩子太肖似其父,萨克蒂用象头替换了他的头。

   印度布画(Patta painting),奥利萨邦的伽内什

  【插图说明:蛇和老鼠分别是猎食者与猎物,然而在伽内什身边相处和睦(左上);蛇象征重生(上中);蛇代表世俗约束,通常缠绕在伽内什腹部(右上);老鼠繁衍不息,代表问题,也象征丰产,它啃食、打破一切约束(左下一堆);伽内什又名圆腹者(Lambodara),鼓出的肚皮强调他与富足的关联(右中)】

  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伽内什崇拜最为盛行,尤其在马拉塔[6]历任王公的支持之下。诸如《伽内什往世书》和《伽内什奥义书》之类的典籍都是在18世纪伽内什崇拜时期写就的,这些经书将他描述为自我创造者。他与土地丰饶、艺术和智慧联系在一起。他也被描述为杀死恶魔的战士。他杀死的其中一个恶魔重生为老鼠(Mooshika),成为伽内什的坐骑。

  虽然伽内什是隐修者之子,他肥大的肚皮被认为是富足的象征。他身边聚集着丰饶。他经常与财富女神拉克什米一起被敬拜。他与多种多产象征物相关,比如老鼠、蛇和草叶。老鼠即使被大量捕杀,也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繁衍,因此被视为多产。蛇蜕皮换新,获得新生。草叶被摘下后很快会长出来。再生对生存极为重要,补偿了死亡带来的损失。牧羊人的羊被狼叼走,就得靠其他羊的生育能力来补足他的羊群。农民收割完稻谷,就得靠土地的产能来确保他来年不会挨饿。伽内什与多产象征的关联,代表了支持物质世界的生命循环。在物质世界中,万物死去复又再生。老鼠、蛇和草叶便是这一原理下显而易见的有力表征。

   照片,伽内什与两位母亲一起受敬拜

  【插图说明:第二位母亲被认为是恒河或拉克什米(左一);伽内什有两位母亲,这加强了他与世俗生活的关联(中);帕尔瓦蒂,又名高丽(右)】

   照片,伽内什像被沉入河中

  【插图说明:伽内什像是泥土做的,供奉十日后,溶解于河中,昭示着自然界一切创造-毁灭的循环(左);伽内什节正当大地新绿,禾苗初拔(右】

  在祭祀中,伽内什经常与两位母亲一起接受敬拜。她们一位年长,一位年轻。在女神传统中,萨克蒂往往与一位女伴(sakhi)一起接受敬奉,此女是她的妹妹或侍女。有些地方认为这位年轻的母亲是拉克什米,有些地方认为是恒河。将两位女性视为母亲这一说法,让人注意到在伽内什诞生过程中,女神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她着手创造了他,湿婆则是完成了他。伽内什让人关注自然、食物与世俗生活的价值。

  伽内什祭一年两次,是在春耕与秋耕之前。其中较为流行的是秋祭,雨季过后,大地绿意盎然。伽内什与母亲高丽一起接受敬拜。她是大地,他是诞自于她的植物,维持地球上的生命。两次伽内什祭都有制作伽内什泥像的环节。泥像和草叶一起被供奉十日,然后沉入水中。伽内什像的循环更替,代表了自然的循环、播种与收割的循环、生与死的循环。

  

  在印度许多地方,伽内什被认为是单身神。他们说,他不结婚是因为娶不到像母亲那么好的媳妇。所以他矗立在作为他母亲的香蕉树的阴影下。还有一个关于伽内什与香蕉树的故事。因为没人愿意嫁给长着象头的男人,他母亲只好把纱丽披在香蕉树上,给伽内什当媳妇。因此秋季的杜尔伽普祭中,伽内什身边有一株披着纱丽的香蕉树。

   照片,孟加拉的杜尔迦女神庙,家中主母(Kola-Bau)与伽内什

  【插图说明:披着纱丽的香蕉树,被放在伽内什身边,代表了他的母亲或妻子(这点意见不一】

   塑像,毗耶娑与伽内什

  【插图说明:伽内什作为讲述人的书记员,强调他与智识追求的关联】

  香蕉树营养价值高,无需精心养护,不停自我更新,生产累累果实。香蕉树的木髓也可食用。树叶可制成一次性餐碟盛放食物。因此香蕉代表了女神司掌食物,让伽内什能专心修炼智慧。于是伽内什当了书记员,帮毗耶娑仙人撰写史诗《摩诃婆罗多》。这个故事体现了生活的真理,将萨克蒂的厨房与湿婆的冥想平衡起来。

  伽内什折断自己的一支象牙,当成笔用,记录毗耶娑口述的史诗。在另一个故事中,因为月亮嘲笑他身材肥壮,他折断象牙去打月亮。还有一个故事,他和持斧罗摩或大力罗摩打架时折断了象牙,这两个罗摩都是毗湿奴的化身。断了牙,伽内什的男子气概就大打折扣。他是湿婆与萨克蒂之子,但更亲近母亲,也就更亲近自然和世俗生活。

  在民间传说中,象牙与矜夸有关。大象进食时用一对牙齿,但平时展露另一对牙齿。伽内什折断象牙,便是了断自负。象牙也是好斗的象征。伽内什断牙后,他的力量只用来防守和滋养生命,而不会用于统治和开发。

  伽内什与智慧的关系,亦可见于他与怛特罗海底轮[7]的关系。怛特罗是通过萨克蒂力量,使有限梵抵达无限湿婆的技术。具象化便是一条上升的蛇——拙火[8],代表了我们的智慧。怛特罗将这条蛇描述为栖息在脊椎尾部,经由脊椎上升到大脑。蛇上升时,莲花盛开成轮形。最后一朵是盛开在头顶的千瓣莲。第一朵则是位于脊尾靠近肛门的海底轮,它标志着人最基本的直觉——因为对匮乏继而是对死亡的恐惧而产生的对食物的欲望。只有超脱这种恐惧,海底轮才会上升,湿婆觉醒之旅才会开启。只有觉悟到伽内什,这一旅程才会开启。

  伽内什的智慧可用他手中持有的两种象征物来表达。他一手持斧,一手持套索。斧代表分析能力,使人能够区别主体与客体现实、思维与形式、动物本能与人类驯化。套索代表超越这些区分的能力,使人能够结合对立面,综合各方法,最终认识到在至高梵[9]中,湿婆和萨克并无分离,而为一体。

   怛特罗七轮

  【插图说明:上升的拙火,帮助觉悟湿婆(左);伽内什是底轮,即海底轮的驻神(右)】

   北印的伽内什细密画

  【插图说明:象矛代表物质世界的推动力(左上);大肚子代表富足与不惧匮乏(左下);折断的象牙代表好斗性被智慧所平和(右上);斧代表分析能力(右下)】

  伽内什有些形象一手持甘蔗,一手持象矛(ankush)。甘蔗代表爱欲与自由之神迦摩,象矛代表死亡与束缚之神阎摩。于是伽内什既认可自然给予生命的一面,又认可自然夺取生命的一面。

  

  湿婆的故事经常提到湿婆砍头事件。湿婆砍了梵天的头,砍了达刹的头,还砍了毗那夜迦的头。

   孟加拉帕尔瓦蒂的杜尔迦形象和她的几个孩子

  【插图说明:湿婆明显缺席,这说明他虽有家室,仍是个隐修者(左一);拉克什米代表财富(左二);杜尔迦杀死阿修罗,说明维持生命的食物,是从夺取生命中获取(中);娑罗室伐底代表艺术(右二);湿婆的缺席说明通过家室,可接近无性梵(nirguna),即无形之神,而家室是有性梵(saguna),有形之神(右一);伽内什代表智慧(左下);迦絺吉夜代表力量(右下)】

   俱毗罗和伽内什石像

  【插图说明:俱毗罗拿着钱袋(左一);两者都有圆滚滚的肚皮(中上);两者都有啮齿动物,俱毗罗的是猫鼬,伽内什的是老鼠(中下);蛇吃老鼠,猫鼬吃蛇(右二);伽内什拿着甜点(右一)】

  每次砍头都是因为恐惧感扩大而导致的领地行为。但在毗那夜迦事件中,湿婆犯了错。毗那夜迦并没有领地要求。他毫不知情。他不认识湿婆,因为湿婆没有参与他的诞生。于是当毗那夜迦成为湿婆的障碍并由此送命后,湿婆便负责创造毗那夜迦。不安分的女神也许会跳舞挑逗湿婆,但湿婆也同样会跳舞使女神平息下来。这不是一条单行道。在人类想象中,原人和原质总是彼此靠近,最终相遇。伽内什体现了这种可能性。

  女神能够提供食物安抚辘辘饥肠。但湿婆必须赋予食物和饥饿含义。人类是地球上唯一能够思索生命的动物。人类思考生命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为何生活,为何吃东西。自然给不了答案。人类能够驯化土地,开垦农田、果园、花园,种植大量食物。在巨量财富的包围中,只有人类会思考他们何以对自然有这份权力。人类能够筑造高墙,设定规则,使自己获得安全感。但再怎么安全也防不了死亡。人类感觉无能为力,虚弱无依,思考何为生命目的。得不到答案时,人害怕起来,开始储存物资,这不只为了保证将来所需,还为了创造一种永生的虚幻感。这便是在其他三体死亡之后依然存在的第四体——财产。我们积累越来越多的财产,由此赋予我们自身意义。

  药叉[10]是贮藏者。他们被描述为囤积财富的胖子形象。他们与另一类叫做罗刹[11]的种群关系密切。两者的父亲是同一位梵天之子补罗斯底耶[12]。药叉首领俱毗罗[13]建造了楞伽的金城。罗刹首领罗波那[14]嫉妒俱毗罗。他将俱毗罗赶出楞伽,夺走了药叉的王国。药叉于是无家可归。没人接纳他们,大家都讨厌他们。每个人都想要他们的财富,但不要他们。被所有人排斥后,他们在湿婆那里找到了庇护。他们成了他的伽那[15]。

  俱毗罗不停叨叨着自己的财富。于是坐在湿婆膝头的帕尔瓦蒂一伸手拽出了他的左眼,并吃了下去。俱毗罗痛得大叫。“你可以用全部财富来重新装一只眼睛呀。”女神说。俱毗罗发现自己做不到。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会死。他明白财富并不能宽慰他对死亡的恐惧。财富不能赋予生存意义。为了提醒自己这点,他用一颗金眼替换了自己损失的眼睛,因此俱毗罗又叫金目(Pingalaksha)。湿婆让他当了北方的守护神,如此他可引领人们迈向智慧。

  有一次俱毗罗同情伽内什。“我给你点吃的吧,”俱毗罗说,“你父亲显然做不到。而你一看就是个好吃的孩子。”伽内什接受俱毗罗的邀请,去了他家,吃光了所有拿上来的食物。“我还饿。”象头神说。俱毗罗只得用宝库里的钱去买更多的食物。伽内什吃光后又要。最后俱毗罗跪在地上求他别吃了。“你都把我的宝库榨干啦。”他哭道。伽内什笑嘻嘻地说,“你寻找食物是为了克服饥饿,但现在囤积个没完,家父已经告诉你如何战胜饥饿,所以即使没有食物也不必哭丧着脸啊。”

   招贴画,伽内什与父亲

  【插图说明:湿婆体现人类对满足的需求(左);伽内什体现人类对食物的欲望(右)】

   甜蒸饺与铁线草

  【插图说明:铁线草代表土地的再生能力,土地为所有人生产充裕的食物,因此没必要储藏(左);甜蒸饺的外形类似俱毗罗的钱袋,但不能储存,必须在腐败前食用(右)】

  俱毗罗和伽内什十分相似,然而又有不同。俱毗罗是伽那,伽内什是伽那之主。俱毗罗是湿婆随从,伽内什是湿婆之子。俱毗罗手里拿的是钱袋,伽内什手里拿的是钱袋状的甜食,叫甜蒸饺。万物都需要食物才能活下去。人类储藏食物是为了减轻对未来饥荒的恐惧。从这一囤积欲中产生了财富的概念,产生了对财产和黄金的追求。俱毗罗纵容人类的食欲。伽内什则着眼最要紧的东西——食物。

  自然界中,老鼠吃稻谷,蛇吃老鼠,猫鼬吃蛇。因此猫鼬位于食物链顶端。俱毗罗把猫鼬当做宠物,伽内什让蛇盘在肚皮上,老鼠蹲在脚边。捕食者与猎物和睦相处。这代表了天堂的概念,一个没有恐惧的完美世界。俱毗罗追求的是他主宰的世界,而伽内什象征了一个没有弱肉强食的世界。

  俱毗罗这个伽那尽管有钱,仍然满怀对匮乏与掠夺的恐惧。因此他囤积财物,但最终全被罗刹夺走。湿婆让伽内什当伽那之主,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只有如此,才能摆脱囤积习惯。只有如此,从楞伽来到吉罗娑的药叉才会真正发现北方——北极星之地,那代表了一种不靠自然,不惧死亡,不怕匮乏与掠夺,圆融完满的心境。

  

   塑像,罗波那与放牛娃

  【插图说明:罗波那将湿婆林迦交给伪装成放牛娃的伽内什】

   招贴画,伽内什与湿婆

  【插图说明:伽内什把湿婆林迦放在地上,不让它去南方,去楞伽即罗刹国】

  罗刹和药叉一样被恐惧所折磨。所以罗波那夺走了药叉创造的东西。罗波那并不满足。他听说俱毗罗得到了湿婆的青睐,就开始追求湿婆的爱。但他并没有前往北方的湿婆身边,而是想方设法把湿婆带到南方。

  湿婆给了罗波那一个湿婆林伽[16],让他在到楞伽之前不要把林伽放在地上。天神知道,只要林伽到了楞伽,罗刹王是绝不会和他们分治世界的。他们求伽内什去阻止罗波那。于是伽内什让罗波那内急得忍无可忍。接着他变成小孩模样,提出在罗波那去方便时帮他捧着林伽。罗波那把林伽给了伽内什,才刚转身,伽内什就把林伽放在了地上。林伽牢牢长在了地上,无论罗波那怎么用力,就是纹丝不动。这个伽内什不让运到楞伽的林伽,就坐落于康坎海岸的戈卡纳[17]。于是伽内什阻止了罗刹王把湿婆储藏起来。

  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罗波那的弟弟维毗沙纳[18]想把毗湿奴的神像带回楞伽。伽内什再次让计划泡汤,他在维毗沙纳去斋沐时把毗湿奴神像放到了地上。毗湿奴的这一神像名为“罗格纳特 ”[19],位于高韦里河畔[20]。于是伽内什是囤积物资的一大障碍。

  罗波那和维毗沙纳将神祗视为能被囤积的货品,所以他们想把湿婆和毗湿奴运往南方。他们想让神祗只归自己所有。他们和喜欢囤积的药叉一样,不考虑他人。这种自私心理是恐惧所致。他们想将自己的安全建立在别人的代价上。虽然坐拥财富,湿婆在侧,他们仍然只是动物(pashu)。伽内什阻断了他们的南行之路,逼他们将目光投向北方,投向他的父亲,投向智慧。

   日历画,伽内什与两位妻子,菩提、悉底

  【插图说明:伽内什的两个儿子名叫苏布和拉布,意为吉祥与利益(左上);伽内什的女儿名叫萨陀悉,是满愿女神(右上);菩提是物质增长女神(左下);悉底是精神增长女神(右下)】

  湿婆给了儿子一个象头,这点很重要。动物从不过度进食。人类则因为在想象中放大了恐惧,终身都像药叉一样收集食物,却忘了思考食物的意义。湿婆用象头替换人头,将注意力引向人类根植于恐惧中的贪念,而贪念则阻碍人类寻求幸福。伽内什有了一个不知匮乏和掠夺为何物的兽头,就成为满足与智慧的象征。他肥胖的体型不仅代表力量和丰裕,还代表满足。

  给伽内什象头的那头大象并不寻常。那是伽那们奉湿婆之命前往北方找到的。北方与北极星有关,代表稳定和灵性智慧。大象象征了物质丰裕。在北方找到的大象结合了这两者,作为湿婆与萨克蒂之子的头,再合适不过。

  包括药叉在内的所有伽那,都接受毗那夜迦即伽内什为他们的领袖。他让他们思考储藏的意义,引导他们完足自心。俱毗罗的两位妻子菩提和尼底,与物质增长和财富积累有关。伽内什不同,他的两位妻子菩提与悉底(也作布底)平衡了财富与智慧[21]。悉底意为情感与智识的成熟。

   日历画,伽内什与拉克什米、娑罗室伐底

  【插图说明:拉克什米带来兴旺(左);伽内什赋予和平与兴旺意义(中);娑罗室伐底带来和平(右)】

  在日历画上,伽内什是与拉克什米、娑罗室伐底[22]一同出现,而不是与菩提、悉底。这两位身穿红衫和白衫的女神,分别与财富和知识相连。如果拉克什米带来财富,娑罗室伐底就带来。这两位很少被放在一起,只有伽内什能将她们拉到一块。他挪走了通往智慧的障碍。伽内什据说有两个儿子,苏布和拉布,意为“吉祥”与“利益”。他的女儿名为萨陀悉,是满愿女神[23]。这些都隐喻了伽内什进入家室,就会消除所有财富、和平、吉祥、发展与幸福的障碍。他让肚子圆滚滚的伽那们放下对匮乏的恐惧,就做到了这点。因此他是他们的领袖。因此他是伽那之主。

  译注

  [1] 【原质】Prakriti,原人与原质是印度哲学的一对基本概念,原人又称神我,是遍及一切的宇宙灵魂,原质又称自性,是构成万物的基础性质,激发原人的原初动力。原人与原质结合而生物质世界,万物因此得以存在。

  [2] 【吉罗娑】Kailasa,湿婆的居所,通常也是湿婆天界所在,即冈底斯山脉的冈仁波齐峰。

  [3] 【商羯罗】Shankara,湿婆别称,意为慈惠者,祝福与平静的给予者。

  [4] 【瓦塔尼河】Vaitarni,见于《伽内什往世书》和其他印度典籍,位于北方和阎摩地狱之间,据说在无罪者眼中流淌甘露,在有罪者眼中流淌鲜血。

  [5] 【吠陀文献】意思是“知识”、“启示”,婆罗门教和印度教最重要与最根本的经典,通常狭义的吠陀经典包括《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达婆吠陀》四部,而广义的吠陀经典则指所有基于吠陀的宗教文献,即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有时也会将史诗或部分往世书称为第五吠陀。

  [6] 【马拉塔】Maratha,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个种族,起源于17世纪。

  [7] 【海底轮】Muladhara

  Chakra,海底轮或根轮,在瑜珈学派中乃是蕴藏拙火(kundalini)之地,色红,力量由此醒觉。

  [8] 【拙火】Kundalini,意为“卷曲”,它是宇宙之气(Prana)对应在人体中的一种根源性的能量,被描述为蜷缩于脊柱底部海底轮的位置。传统上认为,拙火的觉醒,就是与湿婆分离后,以蛇形蜷缩沉睡于海底轮的萨克蒂女神醒来、上升,与镇座在头顶上方的顶轮中的湿婆神再结合的过程。拙火的觉醒可以为修炼者带来神秘体验,完全觉醒者甚至可以达到解脱。

  [9] 【至高梵】Nirguna Brahman,又作Para Brahman,无可衡量、至高无上的梵,在湿婆派中即为湿婆。

  [10] 【药叉】Yaksha,印度神话中一类半神,为财神俱毗罗的随从,传说生于梵天双脚。他们具有神秘莫测的力量,能够隐身,通晓魔法,因而为人类所敬畏。在佛教中成为守护佛法的天龙八部众之一。

  [11] 【罗刹】Rakshasa,印度神话中一种会变化外形和使用各种妖术的恶魔,以人肉和腐尸为食,爪子有毒,会破坏坟墓,迷惑人类。

  [12] 【补罗斯底耶】Pulatsya,梵天第四子,生主之一,也是罗刹族的先祖。他从父亲梵天手中继承了《毗湿奴往世书》,并将文献传给破灭仙人(Parashara),使其成为人类的先知。

  [13] 【俱毗罗】Kubera,印度神话中的财神,大腹便便,相貌丑陋,统帅夜叉、罗刹、紧那罗等一众小神,守护北方。传闻俱毗罗与湿婆交好,其藏宝库就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吉罗娑山顶。佛教将其吸收为四天王之一的毗沙门天王。

  [14]【罗波那】Ravana,大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罗刹王,居住于楞伽岛,是湿婆的信徒。因好色掳走悉多而被罗摩杀死。

  [15]【伽那】Gana,意为群、队、团、组等,为湿婆随从的统称时也叫做Shivagana或Bhutagana。伽内什的名字“群主”(Ganesha,意为gana之主)便源自于此。

  [16]【湿婆林伽】Shiva-linga,湿婆的象征物,被用作敬拜对象。通常与象征萨克蒂的约尼(yoni)放在一起。

  [17]【戈卡纳】Gokarna,印度西海岸卡纳塔克邦的小镇,印度教七大圣地之一。

  [18]【维毗沙纳】Vibhishana,罗波那的兄弟,但站在罗摩一方,曾反对罗波那劫走悉多,后参加罗摩军队。在罗波那死后,被罗摩立为楞伽王,故事详见《罗摩衍那》。

  [19] 【罗格纳特】Ranganatha,南印地区的毗湿奴形象之一,通常采用卧姿。罗格纳特在泰米尔语中的意思是“会堂之主”,其中会堂/舞台(ranga)一词在广义上指宇宙。

  [20]【高韦里河】Kaveri,是印度南部的一条河流,发源自卡纳塔克邦西部的西高止山脉,流向东南,穿越德干高原,在泰米尔纳德邦中部海岸注入孟加拉湾。为主要的农业灌溉水源,也富有水力发电之利。在印度教中被认为是一条圣河。(中文维基)

  [21]【菩提、悉底】Riddhi , Siddhi,菩提意为知识,悉底意为成就。

  [22]【拉克什米】Lakshmi,财富女神,毗湿奴的配偶。【娑罗室伐底】Saraswati,掌司知识、智慧和艺术的女神,梵天的配偶,同时也是娑罗室伐底河的女神。

  [23]【萨陀悉】Santoshi,这个女神比较别致,是1960年代才出现的,最早只是口头流传,1975年宝莱坞电影《礼赞萨陀悉主母》(Jai Santoshi Maa)上映后,引发崇拜热潮,萨陀悉从此进入印度万神殿。该电影将萨陀悉塑造为伽内什之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