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综述大全11篇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1)

  1.1来自生物因素的危害 生物感染因素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及传染性媒介物。我国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高发区,随着人群的流动性增加及毒品的泛滥,艾滋病人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手术室护士由于手术中精神高度紧张,常常会受到针、刀、剪等其它锐器的伤害。上述病人的血液、体液就会通过伤口进入体液或溅到皮肤和眼镜上而受到感染。

  1.2 来自物理因素的危害

  1.2.1 随着已型壁等放射仪器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手术室护士手术中也会频繁受到X射线的影响,从而影响机体的造血系统、生殖系统,有的甚至可导致急性放射疾病的发生。

  1.2.2 各种噪音和电损伤 手术室噪音主要来源有电钻、电锯、心电监护、电动吸引装置、空调。如果这些噪音超过分频时,就可使手术人员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导致头疼、失眠、听力下降、高血压等症状。

  1.3 来自化学因素的危害

  1.3.1 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气体交换差,甲醛、戊二醛、氢氯消毒剂等易挥发化学制剂,气体浓度较高,长期接触甲醛可致咽喉炎、眼结膜炎,严重可致癌。接触戊二醛可引起咽喉炎、眼结膜炎、头痛、胸闷、虚喘、过敏性皮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

  1.3.2 应用高端手术仪器如电凝镊、电刀,术中产生的烟雾、焦味也对人体有伤害。关节置换时骨水泥的味道,可使头疼、心烦。

  1.3.3 长期吸入静吸复合全麻中的麻醉废气,如七氟醚、安氟醚的残余气体可引起心、肝、肾功能的损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孕妇可造成胎儿畸形。

  2 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2.1 预防血液污染 术前做好病人的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的检测,对阳性患者手术时要加强防护。术中严格操作规程,传递器械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忙而不乱,避免锐器损伤。必要时戴眼罩,防止血液溅到眼镜和面部皮肤上。若不慎受伤应用0.5%过氧乙酸液冲洗。盐水反复冲洗。术后手术中所用器械也应先用0.5%过氧乙酸液浸泡后再清洗,高压消毒。对急诊或未确诊病人也应按阳性对待。

  2.2尽量减少产生噪音仪器的使用 如有条件电动吸引器可改装中心负压装置吗,心电监护报警调低音量,减少电钻、电锯等使用时间和次数。护士也要做到操作轻、说话轻,保持手术室一个安静的环境。

  2.3 术前准备好病人,尽量减少摄片次数,摄片时要穿戴防护工具,患者情况允许时可暂时回避,孕期护士避免接触

  2.4从甲醛熏中取物品时要迅速、准确,及时关闭熏 盖子,取物品尽量集中,减少开关熏笼的次数。

  2.5 取戊二醛浸泡的器械要戴手套,取出物品时及时关闭盖子,用生理盐水冲洗器械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2.6 对电刀、电凝术中使用所产生的烟雾、焦味,采用吸引装置及时吸取、搅拌骨水泥时尽量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2)

  我院2010级本科护理专业学生115人。

  1.2设计实训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及临床真实工作过程设计训练内容及流程。实训学时8学时。

  1.2.1训练内容

  工作准备(更换洗手衣、戴口罩和帽子)手术人员无菌准备(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无菌器械台的准备、手术的摆放、无菌器械台的管理及术中配合、协助手术人员消毒铺巾、手术后的整理等。

  1.2.2操作流程

  ①器械护士实训项目:器械包、布类包的准备自身准备(手臂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无菌器械台的管理协助消毒铺巾术中配合与术中的无菌原则手术物品的清点(开腹前、关腹前、术后)术后器械的整理。②巡回护士实训项目:接手术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口述)配合麻醉(口述)安置手术手术物品的清点(开腹前、关腹前、术后)协助消毒铺巾术中观察,送手术病人回病房(口述)术后整理。

  1.3实训方法

  1.3.1准备阶段

  ①角色扮演分组:学生自愿结合,每组4人,分别扮演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者、手术第一助手。②场景准备:模拟手术室———包括更衣间、器械敷料间、无菌洗手间、手术间。手术间含手术床、无影灯、输液架、麻醉机、器械台、各种器械包等真实手术用品,按手术室要求合理摆放。

  1.3.2实施阶段

  ①教师角色扮演示教:按临床真实手术室工作流程进行演示。②学生小组合作性练习:学生按角色扮演小组参考教师的示范分别扮演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手术者、手术第一助手进行演练,一个流程结束后交换角色练习。由于所需时间较长,课后开放实训室让学生反复演练。

  1.4评价方法

  1.4.1组内成员及组间互评

  以小组为单位,在每次情景训练结束后,组员之间进行评价,相互找出存在问题,小组间相互找出优点与不足,以免重复发生。

  1.4.2教师点评和小结

  各组学生表演完毕,在组间互评后,教师当场点评学生的表演内容和表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4.3技能操作考核

  技能考核参考教师自定的评分标准进行现场考试。考核按操作流程进行打分,要求动作规范,符合无菌操作原则,全体学生均由同一组教师严格按统一标准进行评分。

  1.5教学效果评价

  实训结束后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15份,收回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100%。

  2讨论

  2.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良好的学习

  环境和学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成功的外部条件[4]。采用综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实验教学设备及物品真实,与临床一致,将学生置身于手术场景之中,体验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价值,增强了做好一名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心和自信心,因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通过角色扮演,活跃了课堂气氛,把模拟手术室变成学生的舞台,学生作为表演者,按照真实的手术室护理流程进行工作,并进行不同的角色转换,充分展现自我,有了“质”的飞跃,提高了实训教学质量。

  2.2提高了学生手术室护理的综合能力,强化了无菌观念

  情景模拟教学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6]。多年来在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采取的传统片段教学方式,使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很难短时间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动手能力差。而综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完全模拟临床真实手术室工作流程,使学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分工与配合、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有了整体把握,较系统地掌握了手术室护理操作技能,增强了自信心,缩短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距离,为顺利进入临床手术室的实习奠定了基础[5]。同时,综合情景模拟训练提供了一个与临床手术室相同的工作环境,使学生必须按照临床手术室的护理流程进行工作,时刻提醒自己处于临床工作状态,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强化无菌观念[2]。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3)

  骨筋膜综合征是由于小腿、前壁具有的骨间膜以及双骨在外力损伤后,导致内容物剧增,增加了筋膜室内压力,筋膜室内的组织、血管、神经、肌肉在受压下发生骨筋膜综合征[5,6]。而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现分述如下。

  1.1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表现认识不足

  骨筋膜室综合征多继发于骨折、损伤后,当患者出现持续疼痛,医护人员多认为是由骨折引起,不加以重视,也未及时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而一些持续的疼痛很可能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受压所导致的,很容易进展成为骨筋膜室综合征[7]。

  1.2医务人员检查不仔细

  骨筋膜综合征多出现于严重的创伤后,而严重的多发创伤一般都会经历全面而系统的检查。但大多数检查主要集中在危及生命的创伤以及重要器官的损害等排查方面,而四肢的骨折情况并不属于第一时间急需检查的范畴。不对四肢骨折进行动态的观察,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以及意识清醒后,骨筋膜室综合征已经发生,并且可能已经进展至相当严重的程度[8,9]。

  1.3肢体的包扎

  并不只损伤本身可能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一些过当的医护措施也可能诱发。如肢体包扎过紧。四肢骨折采用外固定的情况较多,多选用石膏、小夹板等材料,当包扎过紧时,使筋膜室容积受压变小,本来受创的筋膜室内压力剧增。有时早期固定并未过紧,但由于受创部位软组织充血肿胀,也可能使筋膜室内压力改变,内容物受压而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1.4长时间的止血带捆绑

  四肢具有开放性创伤史,利用止血带进行绑扎止血手段较为常用,止血带绑扎较松时,止血效果不佳,而过紧则容易产生压迫,程度较难把控,但由于止血带多为软性材料,短时间的绑扎并不会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但有特殊情况如患者需要经历长时间输送时,止血带长时间绑扎,导致组织长期缺血压迫,导致骨筋膜综合征的产生[10]。

  1.5止痛剂

  骨科止痛剂的运用相对较为频繁,对于难以忍受的外伤疼痛,经过评估以后可以适量的采用镇痛药物。但止痛剂,特别是麻醉类止痛剂应用后,常会使本来十分典型的始发症状遭到掩盖,从而进展成为骨筋膜室综合征,不得不将其归为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1.6其它因素

  在临床的相关报道中,一些其它因素也可能直接或者间接的引起骨筋膜综合征的发生。输液液体外渗,增加血管通透性,在外部刺激后,加速局部组织代谢,增加组织间压力可能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并且昏迷患者接受治疗时,长时间压迫,也可能使骨筋膜间隔容积减小,导致局部组织缺氧、受压[11]。

  2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进展

  2.1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护理包括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和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临床表现并进行适当处理。早期护理应注意包扎、外固定等操作时松紧有度,不要随意挤压石膏等材料,因石膏凹陷、变形可能导致压迫产生。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注意伤肢的疼痛,肿胀情况,也需要对血液循环情况进行评估,做好预防。而早期骨筋膜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剧的持续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牵拉时会引起剧痛。有上述情况发生多提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此时需要及时向医师汇报,采取相应措施,可适当松懈或解除固定,放松伤肢[12-14]。

  2.2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后的护理

  现代研究发现筋膜室压力升高,肌肉神经血管存在障碍时,肢体远端会表现出异常,如迟钝,痛觉敏感,感受器麻木等。并且皮肤会变冷,随着逐渐消失的动脉搏动可引起护理人员的注意。远端动脉搏动如无法触及,常预后不佳,因此此时应当采取适宜的治疗方法,而临床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骨筋膜室综合征晚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患者此时随着伤肢缺血,组织逐渐坏死,且容易激发感染,可能因为吸收大量毒素而引发酸中毒、血压不稳定。严重可能出现肾功能衰竭。此时应对患者动脉血压、体温、脉搏等进行严密监测,并重视尿液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报告[15,16]。

  2.3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护理

  筋膜切开减压术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常用术式,术后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伤口渗液情况,观察渗液量、颜色等变化,也需要评估手术是否减压彻底。并且患者术后也可能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末梢降温、紫绀等情况,需要告知医师进行处理。

  2.4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新进展

  除了常规护理内容外,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学也在逐渐进步,目前已经向着专科化迈步。在临床研究人员广泛证实优秀的护理方法可产生更好的效果时,越来越多的临床护理措施被应用于临床为患者服务。

  2.4.1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为目前使用较为频繁的一种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优势明显,在骨筋膜室综合症患者的护理中,心理干预主要作为一种辅助镇痛手段存在,患者有了心理准备,对剧烈疼痛的耐受能力提升,不会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正面向上的心理也可能干预到治疗效果。多方文献研究证明[17-18],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评分,并且增加临床满意度。

  2.4.2优质护理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4)

  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是相对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发生后易引起切口开裂与渗液,使切口愈合时间延长,如不及时处理甚至可使感染恶化,导致全身性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死亡[1]。临床研究显示[2],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为进一步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应用效果,我们对我院收治的胃肠道手术患者分别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观察组男40例,女30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46.2±7.3)岁。其中阑尾炎29例,急性腹膜炎14例,胃癌12例,结直肠癌8例,腹外疝4例,肠梗阻3例。对照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5.8±7.6)岁。其中阑尾炎32例,急性腹膜炎12例,胃癌13例,结直肠癌9例,腹外疝2例,肠梗阻2例。排除其他脏器功能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

  1.2.1术前准备护士向患者介绍手术治疗可达到的预期、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术中相关注意事项。同时告知患者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严格禁水禁食胃肠减压。术前有必要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帮助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术前1d须沐浴,对全身皮肤做彻底清洁,修剪指甲、胡须等。术前30min常规备皮,在对术区进行剃毛时注意不可割破皮肤。

  1.2.2增强术区消毒对于术区进行消毒时,皮肤消毒面积不应低于切缘16~22cm,同时于切口区域贴上3M皮肤保护膜。手术过程中,腹腔打开后,应立即采取全层保护器对切口做保护处理,以避免细菌、消化液或粪便对切口造成污染。在胃肠道切开之前于切口周围应用保护垫。切口缝合后,需在切口部位敷上敷料,敷料需具有较好的吸附性,以减少死腔及切口渗液等。

  1.2.3聚维酮碘冲洗缝合完毕腹膜后,采取聚维酮碘液50~150ml对切口皮肤及肌层等进行冲洗,待肌层缝合完毕后,采用聚维酮碘对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冲洗,逐层缝合。

  1.2.4强化无菌操作手术室医护人员在入室前应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洗手,穿好手术衣,在手术室内只可于无菌区域内活动。对切皮时用过的器械、刀片等不能再次使用,术中手套被锐器刺破或撕破须立即更换,锐器也应更换。

  1.2.5强化手术室管理对连台手术者,手术间间隔必须超过半小时。间隔期间严格对空气及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尽量保证手术室正压通气,手术室门窗关闭,保证室内环境表面清洁,术前30min护士须完成对手术室的清洁工作,包括无影灯、治疗台、器械桌、手术床等。将手术室内温度及湿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加强对患者的保暖措施,防止因体低温发生导致切口感染发生风险增加。此外,还应加强对手术室进出入管理,对手术过程中人员的进出入做好严格控制,手术室内参观人员不应超过2人,不可互串手术间。

  1.3观察指标

  (1)切口愈合评估。甲级愈合:切口愈合良好,无不良愈合;乙级愈合:切口愈合处存在炎症反应,如硬结、红肿、血肿及积液;丙级愈合:切口化脓,经换药才愈合。(2)对2组患者随访5周,比较2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3)统计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统计学方法采取

  SPSS18.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为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丙级愈合率为4.29%,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22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29%,相对于对照组18.57%有显著下降(P<0.01)。

  2.3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0.52±2.52)d、(1.25±0.63)万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胃肠道易滋生细菌,故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而言,术后切口感染是相对普遍的并发症之一,切口感染可影响切口正常愈合,甚至导致切口疝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康复[3]。因此,探寻胃肠道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除了术前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外,医护人员的操作及护理水平也直接影响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高低。临床研究显示[4],对胃肠道手术患者给予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能促进术前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本研究结果同样得出了类似结论。通过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得出,做到以下几点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前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能减少患者因对手术不了解或恐惧等产生的不良心理,由此可防止因心理应激反应对手术产生不利影响。加强对术区的消毒可减少细菌附着,以聚维酮碘及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可阻断细菌进入切口的机会[5]。手术过程中无菌操作观念的贯彻实施至关重要,包括严格做好皮肤准备,医护人员严格保证手卫生,对污染过的器械、刀片避免二次使用。另外,加强对手术室的管理可保证手术室环境卫生,严格手术室进出入管理可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风险[6]。本资料观察组经过上述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仅为4.29%,显著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也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对胃肠道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促进切口甲级愈合,同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静 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杜萍,吴小苹.护理干预对Ⅰ~Ⅲ期胃癌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4,28(5):507-508.

  [2]张晓明.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13):2074-2075.

  [3]王伟红.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9):786-789.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5)

  以手术护士、工作满意度、手术医生为关键词检索国内外有关“手术室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相关文献。

  2.编制初始问卷

  2.1研究对象访谈

  按方便抽样原则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医生6人、手术室护士6人进行半结构式、面对面的深度访谈。访谈前编制访谈提纲,主要包括: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职责及质量要求。访谈时取得对方同意后录音,再对访谈录音及笔录进行整理编码。经初步分析后形成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的条目池。

  2.2专家咨询

  将上述条目编制成半开放式问卷,包括条目及赋分标准。邀请专家进行评议。以内容效度指数(I-CVI)作为条目保留与否的指标。并结合专家意见对量表内容进行整理和修正。评分标准:1分为非常没必要、非常不合理;2分为没必要、不合理;3为一般有必要、一般合理;4分为必要、合理;5分为非常有必要、非常合理。根据评分计算I-CVI,低于0.75者予以删除。同时根据专家建议,对部分条目的内容表述及赋值进行修改。将条目内容“器械传递拍击及时”改为“器械传递应声主动”,将“保护隐私”改为“非手术区域不暴露”,使内容描述更加准确、全面,更有现场情景感;将条目内容“器械无血迹,手中有湿纱布”改为“递上器械清洁无血迹”,使内容描述更加精炼。

  2.3预调查

  经上述两步形成初始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南京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手术室具有2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的医生30人进行预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3.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

  向手术室护士讲述本评价方法的目的,将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分作为手术护士工作绩效的常规评价内容之一,并组织全科护士学习、讨论,最终作为护理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之一。对上述接受预调查的30名医生,3个月后再次填写该问卷,与预调查得分进行对比,确定实施效果。1.2.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

  1.量表的效度

  1.1内容效度

  本量表各条目的I-CVI为0.833~1.000,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

  1.2信度检验

  内部一致性系数。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中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是0.897和0.908。折半信度。两个分量表的折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18和0.768。重测信度。在第1次调查后的2周~4周,对其中15名医生进行重测,两个分量表重测信度为0.764和0.812。

  2.应用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价结果。

  三、讨论

  1.《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客观、全面、科学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有研究指出,影响手术室病人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人员素质因素以及环境及设备因素等。目前关于手术室的护理研究多集中于术中、压疮预防、监测等方面,而对于术前和术后护理比较欠缺。关于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也多以病人的预后和主观评价为主。通过文献检索发现,从手术医生角度评估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的研究甚少,相关的测评工具更是缺乏。

  《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由医生对器械护士工作满意度和医生对巡回护士工作满意度两个分量表组成。医生对器械护士工作满意度测评包括12个条目:器械传递应声主动、熟悉手术步骤、关注手术进展、协助戴手套、合作态度、锐器传递用弯盘、污染器械分开放置、手术标本合理处置、递上器械清洁无血迹、器械台潮湿及时处置、不常用器械加盖无菌巾、11:00前不做凳。医生对巡回护士工作满意度测评也包括12个方面:开台前设备器械齐全备用、安置适当无损伤、非手术区域不暴露、在岗在位、合作态度、关注手术进程、手术间门保持关闭、物品供应准确及时、指导实习进修培训护士完成手术配合、参观按照规定管理、手术间清洁安静、术中注意病人保温。

  每个分量表总分为100分,每个条目分值5分或10分,10分制条目采取10分、8分、5分、2分4个选项,5分值条目采取5分、0分2个选项。由于本测评表的指标是在查询大量资料和咨询医生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因此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采用本量表评估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可避免医生评价和病人评估的主观性,并建立以医生为中心的评价方法,不仅符合手术室特殊人员构成情况,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病人评价的弊端。对于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工作中进行推广。

  2.采用新的测评量表测评可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工作的认同感

  测评内容和护士工作职责及质量标准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避免了医生评价的单一性和主观性,研究者对护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访谈中发现“满意度测评标准使工作职责更加清晰”;医生对护理工作的评价有了更加客观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也是工作质量标准”“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方式是合理的,可以减少医生主观上的偏差”“这对改善手术医生和护士的关系有很大作用,评价标准是统一透明的”。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6)

  体温恒定对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代谢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作用,以及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缺乏相应的护理措施,部分患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寒战。[1]寒战是患者体温下降、感到寒冷,同时身体发生颤抖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外科术后常遇到的临床现象。发生寒战时,机体耗氧量会大量增加,因此会引起氧供给不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延缓术后病人的恢复。[2]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病人中腹部术后发生寒战的患者130例,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寒战的效果,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腹部手术术后寒战的130例病人,年龄20~60岁,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年龄、基础疾病、麻醉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均排除输液反应。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观察切口有无渗血、保持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阻塞;根据手术方式及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加强观察、及早发现低体温、寒战等。

  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预防寒战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术前预调手术室温度和湿度至适宜条件;送回病房途中加强保暖、调节病房温度至25℃;术中清洗引流腹腔时用温生理盐水;输入液体及库存血时先给予适宜温度加温;给予病人一定的心理辅导。①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责任护士应定时为病人监测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情况,及早发现低体温的可能。可表现为病人出现发冷症状、呼吸增快、血压升高等。调查研究显示:经过综合护理干预,病人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可恢复正常。所以,早期预知患者寒战的发生并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有重要意义。②对手术室的要求标准:手术室内要空气新鲜,达到无菌要求标准,室内安静,预调室内温度为适宜温度25℃,湿度适宜。③对病房的要求: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室内温度25℃左右、湿度适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由于麻醉剂及手术应激的影响,术后早期患者应注意保暖,本研究显示:经过护理干预,患者体温有所提高。对于年老体弱患者尤其注意保暖措施。④氧气和液体的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吸入的氧气需经温热蒸馏水湿化,输入的液体先预温至40℃左右,但应注意温度不宜过高。⑤加强心理辅导:除了麻醉,其余诊疗期间患者均处于神志清醒的状态,责任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应主动关心患者是否感到寒冷、是否需要加被,满足患者的需求。术后关心病人,经常看望、巡视病人、密切注意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尤其是末梢皮肤温度,了解病人的心理需求及舒适程度,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及时发现患者畏寒、寒战的先兆症状,给予耐心解释,使其消除心理负担,并报告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对照组和干预组病人术后的体温、呼吸、心率、SpO2连续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体温、呼吸、心率、SpO2的结果及开始寒战时间和寒战持续时间见下表,和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在综合护理因素的干预下体温升高、基本生命体征平稳、氧饱和度正常,开始发生寒战时间推后、寒战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病人术后各项指标的结果比较( x± s)

  表2 两组病人术后开始寒战的时间及持续时间结果比较(x ± s)

  3 讨论

  病房、手术室、通道的低温环境会引起患者体温下降,手术中的麻醉用药也会对体温产生影响,麻醉常见并发症体温降低,麻醉不仅会影响中枢的体温调节功能,也会损害周围温度调节机制[3]。手术室为了增强消毒的效果,会采用快速空气对流,可使室内温度下降。由于手术会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部分患者心理负担过大,吸入干燥的冷空气等都会引起术后寒战的发生。在综合护理干预中,通过调节病房、手术室的温度至适宜温度,运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暖,均可减少病人热量的散失。术前及术后患者心理负担、精神压力较大,容易产生应激反应,表现为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术前、术后给予患者心理辅导可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由于手术期间暴露皮肤时间过长、使用乙醇进行大面积的皮肤消毒;手术中脏器暴露在体外时间过长,水分蒸发过多,热量大量散失,体温下降;术中输入常温液体及大量库存血以维持机体循环功能的稳定,都可导致体温降低;术后腹腔冲洗及引流,冲洗液温度较低、致热量丢失过多,以上是在临床护理中容易忽视的部分,研究表明低体温是诱发寒战的主要原因,可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术后寒战可引起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紊乱,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心脏传导系统的紊乱。本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在综合护理因素如:调节病房内适宜的湿度和温度;吸入经过湿化的氧气;给予病人一定的心理辅导;加强基本生命体征的监测等的干预下体温升高、基本生命体征平稳、氧饱和度正常,开始发生寒战时间推后、寒战持续时间缩短。由此可见,早期对腹部手术后寒战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护理措施,可加快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医护人员应该提高对术后寒战的认识,采取措施、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对腹部手术后寒战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寒战持续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7)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最近几年成为护理管理探讨的热点,自核心能力引入护理领域以来,迅速在各个专科发展起来,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也为众多研究者关注。国内对手术室专科护士定义并不明确,大多数认为固定于手术室专科工作者便是手术室专科护士,研究对象的含混不清可能导致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和评价指标构建出现偏差。综合国内外文献和近年研究发现:国外将研究对象定为围术期手术室专科护士,注重术前、术中、术后整体护理[1]。国内研究对象一般为手术室工作环境中的工作护士,围术期护理近年来有所涉猎,国内外均对经专科护士培训后获得资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尚无明确界定[26]。作者于2016年7月参加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经历2个月与有关人员进行深入、半结构、面对面访谈,提炼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为完善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手术室专科护士选拔、考核提供意见和建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1.1手术室相关专家共纳入15人,其中女14人,男1人,年龄32岁~51岁;工作年限:11年~15年7人,>15年8人;学历:本科13人,硕士研究生2人;职称:主管护师11人,副主任护师4人。取Spe-cialist首字母S作为编码代号,编号为S1~S15。1.1.2手术室专科护士共纳入14人,其中女12人,男2人,年龄27岁~34岁;工作年限:5年~10年10人,11年~15年3人,>15年1人;学历:本科13人,硕士研究生1人;职称:护师11人,主管护师3人。取Nurse首字母N作为编码代号,编号为N1~N14。1.2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中的关键事件法[7]为指导,采用现象学深度会谈法进行资料收集,在自然情境下收集手术室专科护士在职业岗位中所遇到的对其个人发展或所在团队有较大影响的事件[8]。本研究访谈依循“STAR”原则,从受访对象经历的关键事件中获取、提炼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要素。1.2.1资料收集方法自行设计受访对象基本情况调查表,采集手术室相关专家和专科护士的基本信息,采用目的抽样法,样本量确定以访谈资料不再有新主题出现为度。会谈前与受访对象约定访谈具体时间和地点,访谈正式开始前向受访对象呈递知情同意书,并简要介绍研究目的、方法和内容,在征得受访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开始访谈。访谈时手术室相关专家以“您听说过核心能力这个概念吗?”“您认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当具有怎样的核心能力?”等为主题,专科护士以“请谈一下您工作中遇到的印象深刻的3件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为主题,分别对手术室护理专家和手术室专科护士进行访谈录音,观察并记录受访者重要的访谈细节和非语言行为,对表述不清、存有歧义的地方只做适当追问。考虑到访谈是利用其下班休息时间,为不影响正常休息和工作,每次访谈时间控制在30min~45min。1.2.2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每次访谈结束后24h内反复听取录音材料,将资料逐字、逐句转录为文本资料,结合现场记录文本资料形成各研究个案访谈文字稿。对于访谈分析内容不确定之处对受访者进行补充访谈以核实相关信息,所有访谈转录文本资料均反馈给受访者进行最终求证,做出必要的修改。将29个转录文件导入QSRNVivo8.0中文版软件,对各文本资料进行编码,提炼特征要素。1.2.3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定位手术室由于其专科特殊性,对护士身体素质和专科能力要求较高,工作年限较低的手术室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往往无法达到工作业务熟练水平,更无法在专业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在手术室工作一定年限、积累足够经验后才能对手术室工作有深刻理解和体会。因此,访谈对象设定为获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证书2年及以上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者。

  2结果

  经资料整理分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特征由4个方面构成,分别是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专业自我概念。

  2.1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①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掌握专业的无菌观念、消毒隔离制度,并熟练应用于手术护理工作中。S13:“整个手术的流程中无菌原则、消毒隔离制度都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过程中)必须做到的。”②专科基础理论知识应熟练掌握。S11:“手术室专科的手术无论对手术方式、病理、生理、药理这些内容都要熟练地掌握。”③相关法律、伦理知识。N4:“写护理差错事故记录单其实不是为了追究谁的责任是给自己权益的保障,保障以后有人追查这件事情的话有一个存根在那里。”④护理文书书写知识。S10:“比如说在填写护理记录单的时候我都会如实地填写护理记录单、安全核对单,特别是安全核对单上面的检查皮肤的完整性,还有三方核查相关信息。”

  2.2手术室专科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

  ①扎实、熟练的手术室专业操作技术与配合。S3:“手术室专科护士的业务应该比较全面,尤其是在综合性医院,对每个专科的手术配合要非常熟练。”②将专业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护理活动。N7:“根据病人的肢体情况、活动度或者营养状况保护其受压部位。比如主动脉夹层手术时间可能10h以上,病人一直仰卧在那里,又不能翻身,可能会引起压疮的发生,所以我们就会在病人的骶尾、肩胛部以及足跟处贴减压贴。”③手术室职业安全防护知识。S8:“医院有针刺伤处理的流程,我们会按照流程处理,清洗、冲洗、挤压,然后再消毒、冲洗,这是指刀刺伤,然后再填写职业暴露表,适当地给予一些预防性用药。”④感染预防、控制知识。S6:“手术前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做好消毒隔离,无菌物品一定要认真检查以后才能给病人使用,切实做好从源头杜绝一切传染源的措施,也要有一旦发生感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做好两手准备。”④器械及仪器设备使用技术。S11:“对先进的仪器设备怎么使用、怎么维护、一些故障怎么处理,这些都应该要会。”

  2.3手术室专科护士需要具备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运用到实际护理操作中的专业能力

  ①专业发展能力。N4:“撰写论文方面我觉得是需要提高的,能够掌握自己科室科研方面或者是手术方面的一些新进展。”S4:“一个不断学习的能力,包括自学的能力,不光局限于以前课本上的那些基础理论。”②病人手术麻醉期间的相关护理。N7:“病人麻醉期间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时刻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有时候要进行一个深低温体循环,降温降到19℃以下,复温的时候可能要达到28℃,温度一定要控制好。”③人文关怀。S5:“不能说把病人一定作为亲人来对待,但是至少要把他作为一个人、完整的人来对待;我们要保护他的隐私,要尊重他。”④应急事件处理能力。S1:“我们从事的手术室工作当中突况很多,要胆大、心细,对于医生提出的口头医嘱反应要快,思维要敏捷。”⑤领导管理能力。S7:“病人术中的安全、层流手术室的维护都要学会管理。”⑥沟通协作能力。S3:“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病人,也是医生,就是怎么样让我们在手术间里面做事的时候方便病人也方便医生,时时处处从服务对象去考虑,怎样让病人享受到最好的服务,(同时)让医生做起事来也非常满意。”

  2.4与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心理、行为密切相关的专业自我概念

  手术室专科护士在其职业领域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和看法,与护理实践密切相关,对维系其身心健康、引导其良好职业行为具有重要作用。①个人素质。S5:“我觉得护士本身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内心)也必须要(坚)强。”②职业素养。S5:“要有同理心,我们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站在医生甚至是病人立场上来为他(她)着想,假设我是他(她)们,我会怎么想。”③评判性思维。N4:“手术室的人要善于观察,因为老师可能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带你,很多东西也不会手把手地教你,所以在工作中要观察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怎么做才是一种更好的方法,要善于发现工作中一些小的细节。”N11:“其实察言观色就是观看手术的过程,(我们)去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事情会怎么进展,观察他是不是有并发症产生。”

  3讨论

  3.1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访谈过程中,专科知识、技能有很高的出现率,可能因为这些能力属于“公认的”基本技能[9]。由于专科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其核心能力处于不断完善的状态,这便要求我们在提取特征时将实践与具体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动态分析核心能力构成特征要素。

  3.2手术室专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是对工作中自身的认识和评价

  自我概念作为个体人格发展的核心,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定向和调节作用。有研究表明:职业自我概念可作为护士在具体职业环境中感知自身能力的重要指标[10],是预测护士的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离职倾向等的敏感因素[11]。探讨护士职业自我概念对专业护士的影响,有利于析出职业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子。专业自我概念用于手术室专科护士则主要体现其职业素养,将责任心移情、融合于日常工作中,而其中的批判性思维、工作态度对核心能力的影响有着内在的驱动力。以往研究中通常将心理特质[12]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内在层次的核心能力体现,往往无法使要素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此次访谈将心理特质与影响手术室工作的环境要素紧密联系,旨在提取的核心能力要素与手术室实际工作情景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本研究发现:参与访谈者年龄越大对职业态度越看重,随工作经验的积累将重点转移到情感态度方面,认为足够的经验是专科护士能够胜任手术室工作的重要因素,并将工作中医生、麻醉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作为职业认同的主要依据。只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才能对职业的情感倾注越多,而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的舒适对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工作状态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手术室良好的工作环境可使手术室专科护士身心舒畅,而自我体验的良好感知有利于其积极主动地适应变化多端的工作环境。

  3.3根据核心能力特征要素构建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访谈提取的核心能力特征要素并结合德尔菲专家问卷调查制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量表。3.3.1探索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相关影响因素对体系构建、专科培训的指导作用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教育情况等人口学因素[1316]密切相关,也与组织文化、职业认同、自我认知等人格心理特征[1721]密不可分,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从侧面了解手术室专科护士职业现状,将实际情况与理论指导相联系可用来指导手术室护士的专科培训,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针对不同年龄结合适宜的继续教育、有效的职业规划等手段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专科护士各项能力,促进核心能力的持续、有效、稳步提升。3.3.2以科学、严谨为标准对构建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进行大范围实证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发现:并没有完成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构建并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说明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研究还未形成成熟体系,这可能与研究经费、研究人员不足、研究地域的限制有关。针对国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广泛构建但实证研究贫乏的现状,笔者建议在地区核心能力体系构建的基础上进行初步调查,推广有较高信效度的量表,进行大样本全国范围的指标信效度验证。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8)

  1.1 对象 选取2009-2010年我院住院择期手术患者100人,年龄25-70岁,神志清楚,言语流畅,文化水平初中以上,能配合完成临床调查者,分为改良组和标准组,每月每组20人。实验组50人,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55.3岁;对照组50例,男23人,女27人,平均年龄56.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学历、疾病种类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改良组以改良的PBL模式渐进式引导患者了解手术治疗及护理过程,掌握访视内容;标准组按照目前常规访视模式进行手术前后访视。

  1.3 访视人员的选择 为保证不同访视人员健康教育、人际沟通和引导能力的差别造成问卷调查数据偏差,由经培训的手术室护士专人负责所有患者的访视宣教工作。

  1.4 访视时间的选择 术前访视为手术前一日,术后访视一般选择手术后一日且患者能清醒记忆并回答访视内容和相关问题。访视时间10-15分钟。

  1.5 评价方法和指标 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在手术前一日、术后访视时向手术患者进行宣教内容掌握程度的考察;出院前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将改良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1.6 访视效果评定标准 优良:目标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访视内容>80%,完整演示所教的方法;一般:目标部分实现,患者及家属能复述访视内容60%~80%,部分演示所教的方法;差:目标未实现,患者及家属复述访视内容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述访视内容效果的比较

  组别

  n

  目标实现

  目标部分实现

  目标未实现

  实验组

  50

  38

  8

  4

  对照组

  50

  26

  13

  11

  X2值

  6.707

  P值

  0.035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

  组别

  n

  很满意

  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实验组

  50

  40

  8

  2

  对照组

  50

  25

  14

  8

  3

  X2值

  11.698

  P值

  0.008 转贴于

  3 讨论

  3.1 PBL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中心,以临床问题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3],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发现问题、寻求信息和知识的空白点,起到加强自学、团结协作、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4],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实行“一对一”健康宣教,患者往往以听为主,这种“灌注式”“填鸭式”健康教育方法并不能真正使患者掌握技能,将PBL教学法应用于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使患者主动参与到健康教育中,增强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意识,患者可以将难以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讨论、讲解转变为实用的康复技能[5]。

  3.2 表1、表2显示,实验组患者对访视内容的掌握程度(P

  4 小结

  根据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规定: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配合临床开展术前、术后访视评估工作,体现人文关怀、择期手术访视率≥70%[6]。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7]。由此可见,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改良PBL教学法使其能适应手术前后访视的特殊性,建立和规范有中医特色的手术前后访视内容与模式,而规范化的访视内容和模式能避免与病房护士宣教内容重复,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健康教育的综合素质和对手术访视的重视程度,提高手术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参 考 文 献

  [1]刘彦玲,唐珊珊.术前访视国内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6):109-110.

  [2]杜媛华,郭垂芸,吴丹云,等.术前访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009,7(4):1055-1056.

  [3]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2:25.

  [4]郑捷,郑小敏.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见习中的应用探讨[J].广西医学,2006,28:147.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9)

      1.1临床资料本组146例,男94例、女52例,年龄18~76(49.9±8.76)岁。骨筋膜室综合征易感患者的筛选标准:明确前臂、小腿挤压或缺血再灌注损伤史,伤后患肢软组织肿胀,筋膜室张力明显增高者。受伤原因:车祸伤65例,暴力打击伤41例,高空坠落22例,机器损伤10例,砸伤8例;损伤类型:胫骨平台骨折32例,胫腓骨折22例,尺桡骨骨折24例,股骨骨折28例,肱骨骨折7例,足部骨折4例。

      其中闭合性骨折94例,开放性骨折23例;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117例,单纯软组织损伤29例。患者均在伤后4h~2d内来院就诊。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3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1.2方法对照组术后按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保持病室的清洁干净、做好患者的清洁护理、皮肤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体位护理和末梢循环护理等。干预组针对骨筋膜室综合征采取专门护理。护理人员首先应了解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加强预防护理,同时对易发生本病的人群提高警觉性,对诊断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及早发现早期征象,避免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具体内容:①疼痛护理:局部疼痛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出现的、且有可能是仅有的主诉,若护士责任心不够会将此归结为骨折和损伤所导致的固有的疼痛,若观察不仔细极容易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对四肢骨折后用石膏、夹板、绷带固定的患者要格外留意。要观察包扎敷料的松紧度,主动询问患者患处的感觉,并根据其疼痛的性质程度判断是否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前期征兆。②患者患肢一般情况的护理:在某些情况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也会触及患侧脉搏,且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患者皮肤略发红、肿胀发亮、局部淤斑、张力性水泡、皮肤大理石花纹样改变、肌肉模纹消失等表现可同时出现几种或仅出现一种。护理人员要格外注意,不抬高、不按摩、不热敷、制动,同时进行患肢和健肢的SpO:监测,动态记录SpO:的数值变化,即使在上述情况正常的情况下怀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也要做好应急准备。③生命体征的观察护理:伤后因肌肉组织坏死,大量代谢产物及毒素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高血钾、感染、中毒性休克、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各项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④对确诊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是手术切开筋膜减压,但术后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好坏起着关键作用。切开后切口较大,应开放并以无菌凡士林纱布覆盖,保持创面的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定时观察血运情况和引流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做好记录。术后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⑤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因突然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出现应激性心理障碍。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制订康复计划,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按照护理目标逐步恢复机体机能。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率,并于进行护理干预后7d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状况;并于出院前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4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情况比较干预组发生8例、发生率10.96%,对照组发生17例、发生率23.96%,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经确诊后,行筋膜切开减压术20例;非手术保守治疗5例,均顺利出院。

      2.2两组患者心理情况比较。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10)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技术的专科化发展,对手术室护理提出了更高更专的要求,使传统的手术室护士全而不精的通科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近些年来外科发展迅速,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应用,形成高、精、尖的手术特点。因而对手术室护士的配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专科化护士也因此而生。我院2008年起实施专科护士培养和专科化工作制度受到了医生的认可与好评,患者满意度提高,现将设立专科组的实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为三级乙等综合性教学医院。年手术量10 000多台,普外3 000多台、妇产3 000多台、骨科2 000多台、神经外科近500台、泌尿、肿瘤800台、五官科、眼科800台,在编护士26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个,主管护师4个,护师8个,护士11个。

  1.2 方法

  1.2.1 专科组的设置 根据临床分科及年手术量分成四个专科组。如心胸外科与妇产科为一组;普外与肿瘤科为一组。每组成员分为三级结构。一级:专科组长;二级:专科护士;三级:护士。专科组长和专科护士固定。三级护士每年或半年轮转一次,保持专科组的稳定性,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业组的技术优势,适应专科化发展。

  1.2.2 专科组长的设置 (1)专科组长具有护师及以上职科,本科学历。(2)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进行过专科手术配合的进修、培训,对专科疾病有充分的了解。(3)工作能力较强,能全面掌握手术配合、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4)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沟通、协调,责任心强。(5)带教意识浓,带教能力强。

  1.2.3 专科组长的职务 在护士长的领导下管理专科组员,制订专科培养目标和计划。胜任专科高、难、新手术的配合,能熟练操作大型精密仪器的安装和使用,及日常养护,贵重物资的补充,管理专科组的科学和科研工作。组织组内人员讨论,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加强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及组员的沟通,提高专科组主动服务意识。

  1.2.4 专科护士的设立与职责 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熟练专科手术配合对专科仪器,设备、器械的使用,消毒、保养工作熟悉,能胜任带教工作,在护士长与专科组长的领导下能独立、出色地完成专科组重大手术的配合。发现问题及时向组长、护士长反映,指导组内轮转护士的工作。

  1.2.5 专科的学习、培养 (1)不定期聘请专科组内业务学习,包括专科理论、手术步骤、手术体位、特殊器械的正确使用。(2)不定期聘请专科医生授课,讲述引进的新技术、新术式及各种复杂手术前后的配合要点与注意事项。(3)聘请工程师器械供应商讲授各种新仪器的操作与管理。(4)不定期选派组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提高。

  1.2.6 专科组的考核 考核分两个部分:一是专科技术的量化考核,每月一次,对组内成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配合关键点、新技术、新仪器掌握情况;二是满意度考核,每季一次专科医生对专科组的满意度调查。

  2 结果

  2.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的满意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专科组设立前后专科技术考核情况 见表2。表1 专科组设立前后医生对手术配合工作的满意表2 专科技术考核成绩转贴于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综述篇(11)

  日常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较为复杂,存在较强的操作性与专业性,应配合医师快速主动进行护理操作,且能够随时对突发事件进行处理。对于实习护生来说,手术室的环境较为陌生,手术室的抢救过程十分紧张,工作节奏较快,器械设备较多,无菌操作要求较为严格等,均是对实习护生的考验[1]。而医学教材中关于手术室的章节内容较为简短,缺乏手术室实践的机会,若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则无法满足现代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需求[2]。为此,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护生采取情景教学模式,便于帮助护生尽快对相关的手术室护理操作要求详细掌握,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2016年至我院实习的护生16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奇偶数分组模式进行分组(n=80)。常规组:男性2例,女性78例,56例本科,19例大专,5例中专;年龄最小16岁,最大23岁,平均年龄(20.30±0.56)岁;实验组:男性1例,女性79例,57例本科,18例大专,5例中专;年龄最小17岁,最大22岁,平均年龄(20.54±0.65)岁。对比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对常规组护生采取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对护生的量化指标、实习计划等进行归纳,安排一名护理人员进行授课,每周可进行1~2次的小讲座,且依照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授课,安排护生对手术室进行参观,但是不会对具体的手术过程进行参与。对实验组护生采取情景教学法进行授课。A:选择PPT授课形式,并依据视频的相关内容同护生展示手术室的布局、设施等,采取手术室详细实例分析对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注意事项等进行讲解,同护生讲解手术室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等,并要求护生学习并掌握。B:对手术室的建立进行模拟:准备好教学需用的手术间,要求室内的器械物品齐全,指导护生在模拟手术间内进行操作训练,包括如何穿戴好无菌的手术衣与无菌手套,如何对无菌包进行开启,如何配合手术医生进行器械物品的传递,如何帮助患者对手术进行安放及其相应的手术室基本操作技能。之后演示模拟教学:要求对整个手术的操作过程进行模拟,且带教老师演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手术医生的相关操作,其中巡回护士要求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准确核对,及时将静脉通路建立,帮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摆放好正确的手术,协助医生穿戴好手术衣,与器械护士配合,对手术所需物品进行清点。而器械护士的工作包括将无菌手术包打开,穿戴好无菌的手术衣,并帮助医生进行消毒铺巾操作,依据手术的具体步骤传递器械,手术完成后对手术物品进行仔细清点并记录等。着重讲解整个手术操作过程的内容,且要求护生对医生、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器械护士等角色进行扮演,反复进行练习,及时对其中不合理的操作进行纠正,便于护生详细掌握手术室的操作过程。

  1.3评价指标

  实习完成后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本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进行填写,包括护生的心理状态、对于手术室环境的熟悉速度、手术室工作的适应程度、教学老师的满意程度;对依据上述内容进行评分,分为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与综合操作考核三项内容,每项评分为1~5分,评分越高表示教学效果越佳[3]。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若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进行表示。

  2结果

  2.1考试成绩评价

  实验组护生在理论考核、单项操作考核、综合操作考核方面的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手术室实习调查情况

  实验组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对手术室环境的熟悉程度、手术室工作的适应程度、教学老师的满意度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佳,P<0.05,见表2。

  3讨论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采取情景教学法的优势较为显著,其采取多媒体方式进行授课,通过视频教学便于培养护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便于将授课效果进一步提高,且不会使得教学负担增加,其在日常教学中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帮助护生将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提高,利于加快护生对于手术室的工作适应程度,将指导教师对护生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利于获取较为良好的教学成果[4]。情景教学法可通过采取具体的情景设置内容,使得护生切身感受到手术室的环境,尽快进入角色,提高护生的组织与应变能力,便于较快对手术室的工作进行适应,采取情景教学法后,使得护生对手术室的恐惧心理及时消除,利于熟悉手术室的工作流程、环境等,加强无菌操作的观念,便于将心理素质提高。情景教学法具有更强的直观性,便于护生从感官的认知转变为客观的认知,从进入手术间之前了解手术室的相关操作流程,将其主观能动性增加[6],提高实习的自信心,将实习效率进一步提高,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手术室的相关护理程序进行全面掌握,将其实践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可将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结合,提高了护生应用综合知识的能力,将其应变能力提高。另外,采取情急教学法利用小组互动的方式,便于护生在较为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学习,利于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培养其积极性,对各种角色进行体验,便于加快对手术室环境的熟悉程度,提高教学效果[7]。课前授课教师可采取自制的课件、声像资料等,将备课难度增加,因此,要求带教的老师应具备较高的教学资质,将其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加强与护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便于将其教学能力提高[8]。综上情况可知,在手术室教学中,借鉴情景教学法便于提高护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章彩虹.情景教学法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7):64.

  [2]魏志明,夏立平.仿真情景模拟教学在高职护生综合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9):3298-3299.

  [3]陆燕弟,保颖怡,白燕芳,等.情景模拟式教学在手术室实习护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现代医院,2013,13(11):121-123.

  [4]董佩娴.情景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手术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2):1648.

  [5]高云,赵翠枝.综合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12):1873-1875.

  [6]何璐.手术室教学模式改进对护生能力及教学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17-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