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第二汽车制造厂建设记忆

  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虽然二汽建成投产,但依然连年亏损。二汽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军用越野车,EQ240型2.5吨军用越野车订货量每年不足1000辆,导致军车产能闲置,而5吨民用车生产能力还未建成。当时,每年都需要向国家申请“计划亏损”补贴。1978年,国家核定二汽“计划亏损”3200万元,成为“湖北省和一机部系统最大的亏损户”。如何闯过难关,实现扭亏为盈?黄正夏带领二汽走向“军品转民品”的道路。当时在EQ240的基础上研发民用产品EQ140型5吨民用载重卡车在1977年基本研制成功,汽车专家孟少农于1977年底调到二汽任副厂长、总工程师。孟少农带着技术队伍对产品进行摸底,从1969年到1977年共进行5轮强化道路试验,最终还剩64项小质量问题。1978年1月,黄正夏领导二汽“背水一战”,边改进、边进行生产准备。根据试验中暴露的问题,他们制订了64项质量攻关计划,进行质量大会战。1978年3月,二汽党委作出“力争在本年内结束吃基建饭,扭亏为盈”的决策,提出“保质量、上能力、争超产、扭亏损”的口号,并开展了“大打提高产品质量的翻身仗、大打建设5吨民用载重车生产能力的翻身仗、大打全年生产5000辆5吨载重车的翻身仗、大打甩掉亏损帽子的翻身仗”等活动。1978年7月15日,东风EQ140型5吨民用载重车建成部分生产能力,全厂上下十分振奋。在大家的艰辛努力下,1978年二汽实现了扭亏为盈。至此,二汽开始大批量生产,从1979年到1985年,每年均以1万辆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1978年底,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1000辆EQ240型越野汽车和1000辆EQ140型载货汽车开赴前线,深得部队好评,被誉为“英雄车”“功臣车”。

  

  北京汽车博物馆收藏的东风EQ140载重汽车构造图册

  解放思想,自筹续建再辉煌1979年下半年由于财政困难,国民经济开始调整。国务院将二汽列为“停建、缓建项目”。在这一严峻形势面前,二汽向国务院提出了“量入为出,自筹资金,续建二汽”的报告,1980年3月22日,国务院“关于批准二汽续建”的文件正式下发。从1980年至1985年,二汽在确保上缴国家全部利润的前提下,自筹资金3.3亿元,用于完善5吨车能力、建设电厂、三吨半越野车,扩建铸造厂、技术中心等项目,完成了续建和更新。1981年4月,二汽以“东风”系列产品为纽带,组建了跨部门、跨省区的“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打破了我国汽车“品种单一”“各自为战”“小而全”的格局,发展了“东风”系列产品。1980年7月22日,邓小平同志视察二汽时说:“你们组建跨省区的联合公司,这是保护竞争,促进联合,应当这样搞。不这样搞,不能打破‘小而全’。二汽这样的大厂应当作为中心,带动几个省搞专业厂协作,把专业公司组织起来。办什么事都要从全局考虑,才对国家有利。机械工业要进入市场,就要竞争、比较,落后的机器就应淘汰。淘汰落后的就是节约。”

  

  1984年,东风军车参加国庆35周年阅兵式

  

  1986年,二汽竣工验收

  1982年底,东风汽车联营公司已生产出各种专用车13类50余种。1986年,二汽建成了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二汽生产的东风牌汽车红遍大江南北。

  

  1991年4月9日,第100万辆东风汽车下线

  改革创新,东风汽车快速发展1992年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和转型,二汽也面临着新的考验,进行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进入新世纪,东风汽车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天的东风汽车集团已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也成为了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

  

  1992年9月4日,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

  二汽作为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是中国人民依靠自己力量,以举国之力发展汽车工业的成功实践。“二汽的建设是中国人民特有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光荣传统的精神——完全依靠自己的双手亲自创造出来的伟大成果。”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历史的路,回眸二汽建设历史,其背后折射出的精神品格引人深思。撰文/熊伟

  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1]《中国汽车工业史》编委会.中国汽车工业史[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7

  [2]李学诗.二汽选址历时十四年[J].武汉文史资料,2010年第4期

  [3]十堰市档案馆.第二汽车制造厂十堰发展始末[J].档案故事,2016.4.14

  [4]支德瑜.二汽筹建史料片段[J].汽车商业评论,2013.3

  [5]陈光祖.中国汽车工业的泰斗饶斌——二汽年代[J].汽车与配件,2003

  [6]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