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0万开飞机,中国车企发布飞行汽车,是在闹着玩?

  资本的疯狂押宝,也让飞行汽车成为汽车业的香饽饽,小鹏、比亚迪、吉利、现代、凯迪拉克都在进行研发,7月13日,小鹏汇天就首次展示了飞行汽车的操作,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驾驶员只需通过方向盘和手柄,就能实现汽车的飞行控制。

  

  此次展示的飞行汽车操纵是全球独创的陆空耦合,用类似开车的手段来实现空中驾驶,降低飞行汽车的操作门槛,根据小鹏汇天的计划,打算在2025年前后生产出100万元以内的飞行汽车产品。

  小鹏汇天展示的这种操纵方式,显然是想把汽车驾照的模式复制到飞行汽车领域,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普通人拿着驾照,也可以开个飞行汽车就能完成飞行梦想。

  从外形来看,小鹏汇天展示无人汽车,有点像个加大版本的无人机,在今年6月展示的视频中,这款飞行汽车的航行速度是为5m/s,飞行高度为20m,飞行时间则没有披露,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实现陆行、飞行不同应用场景间的切换。

  对于这个新产品,有网友的第一反应是:以后高速收费站是不是得装雷达,防止飞行汽车逃费。

  

  如果只是为了逃费,那就太低估小鹏汇天了,这是亚洲估值最高的飞行汽车企业,2021年完成超过5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鹏汽车、IDG资本、五源资本等,计划最快在2024年底前量产,预计售价不超过100万元。

  

  其实在小鹏汇天无人汽车出现之前,广州的一家无人机公司亿航智能,早就做出了可以载入的无人汽车产品EH216-S,并且还向国家民航局进行了适航申请,这款产品在2021年的中超联赛开幕式就大秀了一把,搭载着中超冠军奖杯飞进了广州的天河体育场。

  不过亿航的飞行汽车只能在天上飞,而且全程都是无人驾驶,并没有在公路上行驶的功能,因此小鹏称自家的产品为第六代飞行汽车,与其他飞行汽车区分开来。

  根据行业的通行定义,广义的飞行汽车,是指在低空能够载物和载人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英文简称eVTOL,其最主要特征是用电力驱动,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和空中悬停,有些类似于缩小版的直升机,或许放大版的无人机。

  过去几年的新能源汽车浪潮,是飞行汽车概念火起来的重要背景,当电动汽车逐步取代了燃油车,那么很多人就认为,未来在飞行器这个领域,电力驱动的飞行汽车也会逐步取代直升机,解决城市拥堵和直升机不安全这两大难题,并且创造出一个立体交通网络,从而完全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

  

  根据华尔街投行据美国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全球飞行汽车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5万亿美元。目前在美国上市的飞行汽车公司已经达到近十家,包括中国的亿航智能、美国的飞行汽车企业 Archer 和 Joby、德国的飞行汽车企业 Lilium、英国的飞行汽车企业 Vertical,以及巴西航空工业公司旗下的飞行汽车企业 Eve。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所有已经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飞行汽车来说,都有三个绕不过去的痛点,第一是飞行时间太短,只能实现几十公里的短程飞行,第二是这类产品被认定为飞行器,每次飞行前需要获得适航申请。第三是安全性没有获得大规模验证,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都市,飞行汽车的低空飞行会不会发生事故,目前并没有获得大规模运营的验证。

  飞行时间短是技术问题,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是有机会获得解决的,比如目前十几分钟的飞行时间,通过材料技术和电池技术的改进,有可能达到1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适航申请是基于传统飞行器监管的规则所制定的,考虑到飞行汽车是与传统飞机完全不一样的产品,各国的监管部门也在考虑采取更有效的监管方式,比如降低飞行门槛等。

  最复杂最核心其实还是飞行安全问题,无人机的炸机事故每年都层出不穷,直升机的飞行事故也是各种飞行器中最高的,虽然理论上飞行汽车应该比直升机更安全,但是考虑到城市低空的各种复杂因素,如果没法保证极高的飞行安全,飞行汽车就无法进行大范围的试运营,没有大范围的试运营,又没法来验证其安全度,这就变成了一个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

  对此,有学者提出的思路是先载物后载人,先小范围试点,验证成熟后再考虑大范围普及,比如前期将无人汽车主要用于消防、应急救援、快递、观光等场景,类似于加大版本的快递无人机,或者在景区观光游览等小区域中进行载人试运营。

  还有一点也必须考虑,在近两年各路资本疯狂押宝之后,一旦飞行汽车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甚至成为下一个喷气飞行背包的翻版,资本就会迅速抛弃这个概念,只留下一地鸡毛。

  

  不过,面对外界对飞行汽车的质疑,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看法是,巨大的创新需要敢瞎想胆子大不怕死的人,“请再给我们几年”。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