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续航“打五折”?如何拯救怕冷的“电动爹”!

  近年来,在政策、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快速增长。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增长一倍以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购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淡季“不淡”

  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12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预计70万辆,同比增长47.4%,环比增长17.0%,渗透率为31.8%。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维持高增速。

  新能源汽车出行成本优势明显。有市民算了一笔账,他在自家充电桩充电,每千瓦时民用电价为0.49元,充满一次耗电41千瓦时,只需电费20元左右,理论上可以跑400公里。相比之下,燃油车的油费高出10倍以上。

  不过出于对冬季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考量,不少消费者还是更倾向于短途代步。住在寒冷北方的某市民表示,每天通勤一个来回30多公里,也不出远门,冬天一周充电两次,完全能够满足使用。

  冬季续航性能明显提升但仍有空间

  在国内媒体公布的一项针对新能源汽车冬季测试结果中,-15℃条件下,新能源车平均续航达成率48.5%,平均续航里程268公里,相比2021年分别提升4%和14%。在续航达成率和平均充电功率前十榜单中,国产新能源车型占据绝大多数,明显优于合资品牌。

  尽管在极寒条件下电动车续航总体还是打了对折,但由于总续航和热管理技术的提高,还是让电动车在冬季也做到了满足日常使用。

  随着技术的改进,新能源车续航里程已从最初不到100公里“拉长”到如今的四五百公里,与燃油车接近。国内车企已经推出了多款续航在6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汽车,甚至有部分车型续航超过了700公里。

  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智能化充电设备应用,探索提升充电效率,从根本上缓解消费者的“里程焦虑”。

  新能源汽车冬季续航“缩水”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今年3月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在低温适应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措施,着力解决相关问题。

  新能源汽车安全过冬指南

  寒冬已至,如何正确地为新能源汽车充电?如何合理操作新能源汽车让续航更扎实?

  由于冬季低温条件下电池充放电效率降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或者停放要尽量选择温度相对适宜的环境,例如室内停车场或阳光充足的室外停车场,以提升电池活性、减少续航损失、提高充电效率。

  为车辆充电时,要选择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充电桩,远离易燃易爆物,避免安全隐患。尤其雨雪天气时,充电前要确保充电枪头与车辆充电口的干净、干燥,室内充电时要注意保持环境的通风,户外充电时留意不要让雨水或雪水流入充电口,以免引起充电接口内部短路,影响电池使用寿命。

  冬季气温降低,车辆轮胎会变硬、变脆,建议定期检查胎压,避免因胎压过高或过低影响驾乘体验,排除安全隐患。结合续航模式和出行距离,合理调配车辆驾车模式和空调通风换气模式,预留富余,谨防电量消耗过快。

  要养成“浅充浅放”的充电习惯,尽量不把电池电量耗尽再充电,做到随用随充、及时充电;保持理性、平和、稳重的驾驶习惯,既保障出行安全,也节省车辆功耗。

  此外,新能源电动汽车长期闲置时,要适当补电后再妥善停放,定期通电运转,避免电池静置过久处于亏电状态,不利于电池健康。

  另外,在出行前,启动新能源电动汽车后要让电路和电池组预热1-2分钟,使电池组达到更适宜的工作条件,有利于延长电池寿命和续航功能。

  综合:人民网 经济参考报等

  编辑:孙博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