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实验室」汽车座椅软硬有讲究 附带最全面座椅调节指南

  [资讯-牛车网]

  大家买车看车的时候应该都会坐到展车里试试感觉,第一个舒适感觉来自座椅。销售顾问通常都会告诉你我们的车很舒适,这种感觉直接关系到客户的购买意向。各大车企的工程师关们都对车辆座椅的舒适设计特别下功夫,即便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基本也不会在座椅舒适性上偷工减料。不过座椅并不是越软越好,而偏向运动的车往往又把座椅设计得比较硬。下面我们展开来聊聊。

  座椅这种配置,其实就是硬有硬的好,软有软的好。德系车座椅偏硬,日系车座椅偏软,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也不是说反过来厂商做不到,而是两者车型定位和需求的不同导致的。

  德国拥有全球唯一不限速的高速公路,注重汽车的驾驶感受,座椅做得相对硬,因为只有硬座椅才能更清晰传递路感,提供操控感需要的包裹性和支撑性,德国设计师认为不应该把座椅的震动全部过滤掉,要保留一部分才有操控的感觉。德国人也喜欢长途自驾游,经常周末带着帐篷就去露营,德国人认为硬座椅对身体好,当德国车进入到中国市场,也并没有因地制宜的进行本地化。

  而日系车更讲究一个温馨舒适的感觉,虽然我们对日系并不是特别的推崇,但是不得不说日系车的座椅非常像沙发的感觉。日本的车本身就设计得特别紧凑小巧,但是车内的空间利用率却是出奇的大,同尺寸的日系德系车对比,一般都是日系车获胜。内部空间大,就能够把座椅做得更厚更软,坐上去更加舒服了。日本的用车生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必须要用车的环境,国民驾驶车辆一般不会做长途旅行,可能真的是工作压力大没那闲功夫,但是他们对于车辆的舒适性具有很高的要求,所以柔软度高的座椅很符合经常短途驾驶的舒适性要求(长时间坐软椅子肯定腰疼)。

  国外的车企进入中国后都要根据中国人的体型对座椅进行重新设计,在中国的座椅制造商都是根据中国男性4250px的平均身高作为基准进行设计,要求座椅适应腰曲弧线,靠背必须具有正确的支撑点,座椅的体压分布要正确合理。由于座椅设计是针对一个平均值,所以难免有些人会照顾不到,比如太高或太胖的人。

  当人坐在过软的座椅上时,乘客的体重更多地集中于尾椎,而身体其他部位承受的压力更小。经常窝坐在过软的座椅上,不仅容易导致人体的软体位弯曲度增大,有损于脊椎健康,还不利于腿部的血液循环。硬座椅相对于软座椅体压分布均匀,因此长时间乘坐时身体反而会感觉更舒服。AGR认证是目前汽车行业中对座椅的唯一评价标准。AGR(AktionGesunderRücken)也就是德国脊背健康协会创立于1995年,是德国专研背部疼痛问题的非盈利性独立研究机构,旨在审核和推荐对脊背健康有好处的产品,致力于改善背部脊椎的一切问题 。AGR协会认证的产品主要包括日用品、座椅、床垫、鞋、健身器材等和脊背有关。在汽车业界第一个获得了AGR质量认证的是2002年大众辉腾Phaeton所配置的轿车座椅。

  挑选适合自己的座椅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座椅人机工程学合理的前提下,硬座椅短途行驶屁股疼,但是长途行驶身体不容易疲劳,对身体的支撑性更好。软座椅短时间乘坐很舒服,长时间驾驶身体就会产生疲劳感,容易导致人体的软体位弯曲度增大,而且会让乘客的体重更多地集中于尾椎部位,经常窝坐在过软的座椅上不仅有损于脊椎健康,还不利于腿部的血液循环。在您喜提爱车回家之后,还是要注意一下座椅调节的方法,下面我们汇总了此前的一些有关内容,把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和大家再次分享座椅调节大法。

  保证身体与座椅的充分接触:

  在进行座椅调节之前,首先将身体紧紧挤压到座椅上,保证臀部以及背部紧贴在座椅上,身体与座椅之间尽量不要出现空隙。这样有助于避免后背受伤以及提升长时间驾驶时的舒适、稳定性。如果车辆座椅配备腿部支撑、倾斜角度调节等功能的话,主要以与身体更多的接触和舒适为首要。

  座椅高度以及座椅靠背的调节:

  进入车内首先不要急于调节座椅的前后距离,应先调节座椅高度(如可调)以及靠背角度来为后面的调整打好基础。

  座椅高度的调节主要是为了调节视线高度,由此调节对车辆前方范围的可见度。座椅高度的调节,需要保证眼部高度位于车辆前风挡垂向距离的中心偏上位置(此时大多车型头顶距车顶之间有五指宽),此时的视野最佳,且能够保证对车辆前方路况的良好观察。此时,如果打开遮阳板不应该对视线产生大面积遮挡。

  座椅靠背的调节并没有明确的调节依据,主要以舒适为主(角度在100-120度之间),但无论何种角度,长时间的驾驶下都有可能产生腰部的酸痛感,但靠背角度不应该过于倾斜(大于120度)也不应该过于垂直(小于100度),需要保证与背部之间有尽可能大的接触面积,可以在长时间的驾驶下偶尔切换靠背角度来缓解腰部压力。

  头枕的调节同样重要,不正确的头枕位置会在发生危险时以更大的冲击拍打不正确的头部位置造成伤害。首先,头枕与头部的接触位置应该在相对于眼部高度偏上一些的位置。此外,头枕与头部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的贴近,最远不要超过7厘米(三指宽左右),否则在碰撞时头枕会对头部产生严重的撞击,如果头枕前后距离无法调节,需要尽可能的通过座椅靠背角度来辅助调节。

  调节座椅前后距离:

  座椅的前后调节主要是根据车辆踏板位置进行调节的。首先,用右脚完全踩下制动踏板,左脚完全踩下离合器踏板(手动档车型)或放置于左脚休息踏板上(自动档车型)。此时,进行座椅前后距离的调整,在完全踩踏踏板的情况下,驾驶员的膝盖应有一定的弯曲,大约120度为宜。整个调节过程应启动发动机,否则频繁踩踏制动踏板可能出现踩不到底的情况,影响调节准确性。

  进行座椅的前后调节时,如果膝盖几乎伸直,那么就说明座椅靠后,需要向前调整;如果膝盖弯曲太大(接近90度),那就说明座椅靠前,需要向后调整。几乎完全伸直的腿部(座椅位置过于靠后)会使膝盖僵直,这不仅影响踩踏制动踏板的灵活性,更增加了踩踏所需的力量,如果发生碰撞,冲击力会对无法通过弯曲来缓冲的脚部和膝盖部分造成伤害,此外,震荡还会直接传递到盆骨以及下脊柱,造成连带伤害。

  膝盖部位过度弯曲(座椅位置过于靠前),约100度时,腿部将难以起到制动时对身体的支撑作用,长时间驾驶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引起不适,甚至在碰撞当中,因没有足够的支撑力,膝盖会与前仪表下方产生碰撞造成一定伤害。

  两腿膝盖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如果车内空间允许,可以将左右膝盖分别倚靠在一侧车门以及中控垂直于地面的面板上,以提供最为舒适的驾驶姿势。当座椅的前后距离调整合适后,应将脚跟放置于地板上来提供行驶中对身体的纵向支撑力,并用脚掌前半部踩踏踏板,然后在脚跟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脚尖的移动在不同踏板之间切换。

  右脚脚跟应更接近制动踏板,因为制动踏板普遍高于油门踏板,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踩踏制动踏板时的及时迅速,更能以全脚掌接触制动踏板保证制动时的稳定线性控制,突发紧急情况时,全脚掌踩下制动踏板时还能为身体提供一定支撑力。如果无需踩踏离合器踏板(或为自动挡车型),左脚应始终放在左脚休息踏板上以提供稳定的身体支撑力,如果发生碰撞能适当减少伤害。

  方向盘位置的调节:

  方向盘位置的调节常常被忽略掉,其实方向盘的调节相比座椅更加影响碰撞时的安全性,例如距离方向盘过近就可能在气囊弹开时对身体产生额外伤害。此外,方向盘的调节,除了保证舒适度以外,还应确保能够透过方向盘中心上方的空隙,清晰完整的看到仪表盘。

  在进行方向盘前后调节之前应先进行高低调节,此时在座椅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尽量保证能够透过方向盘中心上方的空隙中,清晰完整的看到仪表盘内信息。此外,双手握住方向盘3点及9点位置,手掌高度应略低于肩部。过高的握点可能在长时间的驾驶下造成肩部的酸痛。

  调节方向盘前后距离(如可调),使双手握住方向盘3点及9点位置时,肘部位置成120度弯曲。同时,体型娇小的女士还应尽量保证方向盘中心位置距离胸骨之间有三拳距离(约30厘米),但也不要大于45厘米,为安全气囊的良好工作提供条件,同时避免轻微碰撞时安全气囊误爆带来的额外伤害。

  安全带高低的调节:

  任何车型的安全带几乎都具备高低可调的功能,但是可能很多驾驶员以及乘员都未曾使用过这项功能。安全带的高低调节,主要是为了调整安全带与肩部的接触位置。调节安全带高低,尽可能的使安全带与肩部中间接触,不能过于接近颈部也不能过于靠外,以避免安全带在碰撞当中对肩部以及颈部的损伤。

  扣好安全带并将其收紧,然后用手调整下方横向安全带的高度位置。下方安全带不应放置在腹部柔软的位置,应该适当靠下紧贴胯骨,否则在碰撞当中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最后再唠叨几句,座椅的软硬程度,还是跟进您用车的习惯来定,经常开长途的还是不要选择太软的,短途为主的当然是优先考虑软座。而座椅调节同样很重要,现在很多车都带有2组座椅记忆功能,方便两位驾驶者无缝切换,花了钱的配置一定要用啊,肯定有人是嫌麻烦干脆手动去切换,其实这才更麻烦。座椅软硬影响身体健康,座椅调节又影响驾驶安全,大家一定要多注意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