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有前途吗? 聊聊前途K50电动跑车

  本文版权归小编聊团队所有,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自主品牌造的并不多,之前的、如果算是的话,那么他们的后果就只有一个字——黄。但作为一个从设计公司出来的却造了一款纯电动,这个比较冷门,又是新能源还是,在国内目前还真的没有竞争对手。这几天试驾了这款车,感触不少,所以在这里说说对这款车和品牌的理解。试驾车为试装车,并非量产版,本文观点不能代表最终上市交付车型的情况。

   

   设计成熟吗?

  我觉得这点大家都可以放心。的定位是,并不是超跑。是什么?能下赛道也可以在路上撒野的那种,但是的造型,绝对可让你联想到大小牛那种只能下赛道的超跑,所以以它的外形来看,是越级的。

  

  整体越级并不代表都是满分,以我的审美来看,虽然整车的尺寸非常低矮宽大,但是前脸的设计跟和车尾相比还是差那么一点,原因是侧面和车尾很有层次感,但车头太扁而且线条太少了,显得不饱满。

  

  前脸的横向宽度够,但纵向太扁了,不够饱满

  

  尾部线条很多很复杂就很饱满

  在试驾之前我也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个公司,是华冠旗下的,这个华冠以前是一个设计公司,所以在造型设计这方面还是挺有经验的,能够设计出这么激进的外观也就不稀奇了。

  再说说车内的设计,从座椅高度和前挡风的面积来看,同行媒体表示还够不上超跑的级别,超跑都是只有一条缝能看到外面那种,开着简直就是超跑界的。不过这依然比一般的家用轿车的视野差很多。

  

  中控台还很传统,全液晶和超大的中控大屏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的样式有点太单调了,除了D挡S挡两种模式颜色不一样以外,没什么可变的变化,现在哪个车不弄几种的显示样式啊,增加车的可玩性。另外中控大屏也是,功能太少,跟车相关的设置几乎没有,所有设置都是关于多媒体的。这种可玩性可设置性的缺乏,完全浪费了这两块大屏的价值。

  

  D挡普通模式下的

  S挡运动模式下的

  

  还有大屏幕后方,还有一个为了满足设计样式而忽略的地方。虽然这里设计成这样很有层次,但是这么大的一个空间,不设计点储物槽或者USB接口什么的,是不是有点太浪费了?既然这车的定位不是一个完全赛道化的,那么这点应该有的储物空间还是可以加上的。和上面屏幕的缺点一样,都是一些小细节不够完美,为了设计而设计。

  

  方向盘三点和九点的位置过于粗壮了,这是所有媒体编辑的共识。而方向盘上下两端的粗细我觉得挺合适,这也让我在试驾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保持了“非常规”的握方向盘姿势。 

  不得不承认,的用料确实到位,车内车外都是。全车外壳除了前后杠和是塑料件外,全部都是碳纤维材质,加上全铝合金,这点成本应该就很高了。车里不少地方都使用了Alcantara面料和真皮,不过搪塑材料似乎不怎么好,摸上去有一些柔软度,但是不够软。介绍材料说车内也使用了大面积的碳纤维材质,不过我见到的只有空调出风口那一层。

  

  除了前后杠和,全车碳纤维覆盖件

   

  做工就单说了,毕竟我们试驾的是预装车,各种大接缝各种毛刺都能见到,用料很扎实但做工一般,一下就拉低了这车整体内饰给你的高级感。而且做工不够好还会引发隔音的问题,我们试驾过程中就总觉得座椅的侧后方有噪音,不光有风声还有路噪,可能都是从缝和安全带出口那里传进来的。我十分怀疑安全带出口这里跟后方的进气口是直接连通的,因为安全带要直接跟相连。

  

  换挡杆的塑料件有少量毛刺,并且安装的也很松散

  安全带出口那里可能与后方的通风口直接连通

  开着像是超跑吗?

  白话了半天长啥样,车还是要开起来。如果你经常骑老年代步车或者经常坐地铁,应该能感受到行驶是什么感觉。油门(电门)踏板的回馈力度偏沉,与同行媒体编辑的奔驰A45的力度差不多。对应不同的驾驶模式有两种响应,普通模式D挡需要踩到总行程二分之一左右的位置才有充足的动力,S挡模式轻点一下就可以达到这种输出。给人的感受?如果你一直保持一个力度,那么应该就是匀加速行驶,给你燃油车给不了的平顺和暴力。但是感官上总是少了升高的声音,只有胎噪,总是差那么一点。BOOST模式就是所谓的“疯狗模式”,踩住,电门踩到底,按下方向盘上的BOOST按键,松,车就可以弹射出去,不过这种模式要在整车电量70%以上才能使用。

  

  的,是能量回收系统与液压结合而来的。像等车型的能量回收系统都有几级可以调节,可以关闭,而不关闭的时候从驾驶员不给电之后就开始回收,但这种感觉就像是踩了一样。的不一样,虽然不能调节级别,但它在驾驶员脚离开电门到踩之间几乎不介入,就是车辆在向前滑行的感觉,当你踩下踏板的初段,才开始回收。等这个回收系统的力不够之后,液压再介入。这套逻辑就是为了让这款车有一个车的驾驶感受,可能工程师们也是真正喜欢车爱车的车迷,为驾驶者充分考虑了。

  

  再说说系统,这款车的前后都采用了双叉臂的结构,不过在的造型上实在是不敢恭维,进入培训室后当我看到车辆的展示件时,我是懵逼的,造型就是下面这么奇葩。

  

  前双叉臂

  

  后双叉臂

  不过既然是,那他的系统肯定要比家用车硬一些。Workshop上厂家的人介绍说,这个在上测试过,已经达到了旗下的超跑和的级别,但考虑到毕竟是一款还要在普通道路上行驶的车,所以在极致的赛道调校下稍微“平民化”了一些。我没有开过那些超跑,所以不知道超跑的到底有多硬。但的调校我感觉应该是中等偏激进。如果从硬到软的程度为0到10,那么应该是2或者3这个级别。日常通勤还可以忍受,细碎的颠簸都能感受到,但不会达到让你难受那种级别,但比的调校要硬很多。

  

  再说一个的特点,由于这款车的电池集中在两个驾驶座中间和后边,所以距离后轴比较近,也就造成了这款车的前后为47%:53%,有点像的。但这也造成了后比前软的感觉,就像是货箱塞满了货物的。

  

  整个电池组可以保存78.8千瓦时的电量

  但由于是试装车的缘故,这款车的电子助力很不自然,我也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工程师,他们也承认是标定的问题。就是在高速行驶的时候,方向盘的会突然变得非常沉,而且有一些影响转向功能,就像骑自行车时车把突然变得很皱。在场地测试低速绕桩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方向盘向一侧打死的时候会有一些卡顿。

  

  关于这个车企

  经过了试驾会之前的workshop,我觉得这个车企是一个技术主导的企业。董事长陆群来自清华大学,曾经在做设计,在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于整车制造、车辆构造方面了解的知识面非常多,对于新能源车的电池也了解很深,所以才主导了使用软包电池和标准盒的方式为提供能量。

  

  为什么会把第一款车做成?陆董解释说,他们想把自己的第一款车做到极致,所以才有了全碳纤维覆盖件、全铝合金、固定式对向四卡钳、P ZERO、双叉臂前后等这种不计成本的高投入,他们想看看自己的技术究竟能达到什么程度。而之后再投入市场的车型,将会考虑成本和技术的平衡。

  

  的“”

  网上盛传这款车的售价在70万左右,所以我认为,的这款车,市场肯定不会很大。如果是家中必须要买一辆新能源车,我想大多数的家庭还是会选择、电动、电动这种平民家用车。即使真的到了这个价位,品牌不错还是四门轿车的MODEL S更适合家用,还有跟同样的性能,性价比比纯的K70更好。而且在已经建厂,以后的车型价格区间可能更低。买这款车的消费者,我觉得都是用作尝鲜,也不限购,买一辆玩几天,过够了瘾就可以了。以上都是他的定价在70万元左右,如果价格能到更惊喜的级别,估计大规模量产才有可能。

  

  总结:单看性能的话,在动力方面绝对没毛病,路上能够秒杀不少钢炮。外观也十分拉风,气势不输国际大牌超跑。就是在做工的细节方面需要改进。这款车8月份上市,到时候能不能有不错的销量,就要看最终的价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