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中国车企跻身世界500强 面临“从大到强”新挑战
在2022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中国有7家车企上榜。中国车企的上榜数和排名高低,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王志远/摄
有分析指出,汽车产业前期的高研发投入通过放量进行回收,才能形成利润的复制。与此同时,供应链、销售体系等数字化也有利于提高车企盈利能力。视觉中国供图
近日,《财富》杂志公布了2022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在本次榜单中,全球共有23家汽车企业上榜。按照国别划分,中国占据7家,日本4家,美国和德国各3家,韩国两家,荷兰、法国、瑞典和印度各有一家车企上榜。
《财富》杂志自1954年推出世界500强排行榜,每年榜单都成为经济界关注的焦点。这当中,车企特别是中国车企的上榜数和排名高低,也从一个侧面展示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上汽一汽排名中国车企前二,比亚迪首次上榜
今年上榜的7家中国车企分别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
其中,上汽集团排名68名,较去年下降8名;中国一汽排名79名,较去年下降13名;东风公司排名122名,较去年下降37名;北汽集团排名162名,较去年下降38名;广汽集团排名186名,较去年下降10名;吉利排名229名,较去年上升10名;比亚迪首次上榜,排名436名。
据了解,在上榜中国车企中蝉联冠军的上汽集团,2021年整车终端零售量达到581万辆,同比增长5.5%;营业收入1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2.4%;利润38亿美元,同比增长28.4%。
位居上榜中国车企第2名的中国一汽,2021年销售整车350万辆,同比增长1.4%;营业收入1094亿美元,同比增长8.2%;利润36亿美元,同比增长25.6%。其中,红旗品牌销量突破30万辆,同比增长50.1%。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的需求激增,比亚迪上榜世界500强并没有让人感到意外。
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整车销量超73万辆,同比增长75.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59.4万辆,同比增长231.6%。2021年营业收入约为327.6亿美元,同比增长47.3%;利润4.7亿美元,同比下降23.1%。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为81.1万辆,同比增长290.1%;累计销量为80.4万辆,同比增长292%。对于为何能保持如此快的市场增速,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是来自于企业自身对新能源战略的前瞻布局;二是来自于多年的技术积累,如电池一体化CTB技术、e平台3.0、刀片电池、混动DM-i等。
目前,比亚迪拥有技术研发人员超过4万名,并且获得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首个专利金奖。正是这样的研发投入和研发规模,让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多项直击消费者痛点的独门技术。
“在汽车行业百年不遇的大变革中,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程度在逐渐上升。不论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技术积累,还是停产燃油车专注新能源的战略部署,都证明了比亚迪对市场变化有着敏锐的嗅觉,每个战略性决策都非常迅速且准确。”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比亚迪还积极开拓日本、欧洲等海外市场。7月21日,比亚迪宣布进入日本市场,新车将于2023年发售。8月1日,比亚迪宣布进入德国、瑞典市场。更早之前,比亚迪在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市场也有试水动作。
中国车企需解决过度依赖合资品牌、盈利能力弱等难题
记者注意到,上榜的7家中国车企中,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北汽集团、广汽集团5家国有企业的排名有所下降,吉利、比亚迪两家民营企业的排名均有提升。
资深汽车行业专家钟师认为,车企排名的波动与该车企在汽车市场中的体量,以及产业的变化有关。“一方面,上汽集团拥有600万辆左右的市场体量,而吉利和比亚迪都只有100万辆左右的体量,大体量的企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营收波动也相对较大;另一方面,原来的车企排头兵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力较晚,而民营企业走得更快一些。”
在汽车媒体人、汽车行业分析师杨小林看来,民营企业排名上升,国有企业排名下降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常态化变化。“大多数国有车企能够进入世界500强,都是借力合资品牌的产品创造营收和利润,而民营企业更多是靠自主品牌。”
以上汽集团为例,依靠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等合资企业创造的营收和利润,上汽集团多年来位居世界500强中国车企首位。近两年,合资企业产品销量的下滑也影响了上汽集团的排名。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的自主品牌荣威、名爵、大通的销量未有起色,反而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五菱、宝骏品牌占据集团最大的销量比重,而该企业却由美国通用持有近一半股份。
杨小林表示,随着合资股比政策的放开,国有企业借力合资品牌的效果会逐渐变弱,依靠合资企业获取主要利润的方式将成为历史;民营企业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中会逐渐成长壮大,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会加入到世界500强的榜单中。
钟师认为,中国车企依靠巨大的市场需求量,在营业收入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具体到各企业的盈利能力上,受累于世界整体经济状况和制造业转型,形势依然严峻。
正如《财富》杂志所言,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企业在前20年实现了“从无到有”,在后20年实现了“从小到大”。今天,如何“从大到强”,则是摆在每一家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车企面前的课题。
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胜兵表示,汽车已经成为比智能手机更复杂的IT产品,量上去了,证明车型符合市场需求、车企的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现阶段的方向正确,如果量没有起来,这种关系就不匹配了。“汽车产业前期的高研发投入通过放量进行回收,才能形成利润的复制;当然,供应链、销售体系等数字化也有利于提高车企盈利能力。”
杨胜兵对记者说,高效的企业组织架构是目前具有竞争力的车企的主要特征,随着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特别是几个典型汽车企业的快速壮大,这一特征会更加明显。
“虽然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车企数量是日本和美国车企之和,但中国车企与这些跨国车企在盈利水平上仍有差距。”杨小林认为,中国车企靠市场需求“吃饭”的依赖性明显,这种依赖性虽能提升企业营收,但非长久之计,中国车企需要破解盈利能力不强的难题。“奔驰的净利润率高达17.2%,而中国一汽的净利润率仅为3.3%,北汽集团和广汽集团的净利润率更是低至1%以下。”
杨小林表示,中国车企应该努力提升自身创造力,并以此为支点参与全球汽车价值链竞争,整合可能的优势资源,完善自身营收能力,提高在全球车企中的话语权。
要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十分重要。杨小林直言,中国车企想要真正发展壮大,需要足够的品牌溢价支撑起整个盈利能力。“中国车企的首要目标是打造一个好的品牌,在此基础上,通过投入大量研发获得核心技术的突破,打造出能和跨国车企一争高下的高价值产品,最后形成品牌溢价,获得用户认可。”
与跨国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在传统燃油车上的技术积淀、产品定义和品牌势能都占据劣势。但在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新赛道,中国车企重新集结,有了换道超车的机会。
“找到差距,探寻自身如何做大做强,成为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是中国车企亟待解决的课题。”钟师总结说。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王志远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