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文化」日出东方

  北京汽车工业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汽车修理业和零部件制造业起步的,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和首都的经济发展应运而生。1951年8月,华北军区后勤部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北平汽车修配厂”移交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六汽车制配厂”,用于生产军用机踏车(摩托车),后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第五汽车制配厂”。1953年7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项目——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开工建设。与此同时,为了确保“长春一汽”和“洛阳一拖”项目建成投产,第一机械工业部决定在北京建立汽车附件厂,为“长春一汽”和“洛阳一拖”配套生产化油器、汽油泵、滤清器等配件,并成立了北京汽车附件厂筹备组。1953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将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汽车制配厂划归第一机械部,同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汽车制配厂与华北农机总厂第一分厂合并,组成由一机部汽车工业管理局领导的北京汽车配件厂。1954年8月,经一机部批准,北京汽车配件厂与北京汽车附件厂筹备组合并,改名为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第一汽车附件厂(后改为“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

  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冲压车间

  从“井冈山”轿车到“北京”牌高级轿车1958年6月20日,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并在当天的庆功大会上将“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改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标志着北京汽车工业由汽车修理、零配件制造向整车制造的转折。1958年北京汽车制造厂开始研制高级轿车,到1959年国庆前夕先后试制了6辆“北京”牌CB4高级轿车,然而未正式投入生产。

  

  1958年6月20日,北京第一汽车附件厂举行“井冈山”轿车试制成功庆典

  

  1958年6月20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观看“井冈山”轿车

  

  “北京”轿车和“井冈山”轿车参加国庆十周年游行

  试制中级轿车在“井冈山”“北京”牌轿车试制成功后,1959年11月,国家一机部汽车局正式向北京汽车制造厂下达了中级轿车试制的任务,要求北京汽车制造厂参照苏联伏尔加轿车,试制适合我国使用的中级轿车,主要满足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的需求。选型方案定为苏联生产的伏尔加轿车,最初的名称是“星火牌760”轿车,后来改名为“东方红”牌轿车。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拨给北京汽车制造厂一辆1959年生产的伏尔加M21N型轿车作为样车。

  北京汽车制造厂副厂长、总工程师张世恩带领员工试制“东方红”轿车

  1960年初,苏联一个5人专家小组到海南试验伏尔加轿车,途中经过北京,参观了北京汽车制造厂,交流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有关问题,临走时留下了一套伏尔加轿车的生产图纸。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技术人员认真消化图纸,全力以赴提高试制质量。

  

  1960年研制的“东方红”BJ760轿车

  1960年4月,北京汽车制造厂完成第一轮试制工作,试制出3辆“东方红”BJ760轿车样车。1960年11月,“东方红”轿车进行了25000公里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东方红”轿车最高车速可以达到125公里/小时,最低油耗9.8升/百公里,与苏联生产的几种车型对照,“东方红”轿车的性能指标是较好的,汽车底盘性能也是可靠的。与此同时,为了日后批量生产,工厂在试制的同时,还编制了工厂技术改造计划,到1961年底基本完成了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在此期间,北京汽车制造厂还接受了为部队研制轻型越野车的任务。

  

  1960年4月5日,庆祝“东方红”轿车样车试制成功大会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