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汽车新星之路待考:产品定位高 竞争对手多

  首款车型明年量产 前途汽车新星之路待考

  产品定位高 竞争对手多

  张洪杰

  尽管有了新能源生产资质的加持,但前途汽车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成败却依然难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4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306辆和34361辆,虽然仍有19.0%和7.9%的同比增长,但增幅却明显放缓。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新兴企业加入市场竞争,前途汽车便是其中之一。按照前途汽车的规划,旗下首款车型——K50将于2018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对于前途汽车而言,能够在新能汽车市场快速崛起之前实现量产无疑是其做大、做强的良好机遇。然而,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和自身较高的市场定位,前途汽车的“新星之路”并不轻松。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既不是投机者,也不是淘金者。”新能源汽车并不是单纯的汽车动力改造,前途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既比传统汽车制造商懂得如何创新,又比新晋竞争者懂得如何造车。

  战略存疑

  最新消息显示,前途汽车将以K50为首款产品,以高端化路线切入市场,逐步覆盖售价在几万到十几万元的产品细分市场。按照当下的产品规划,第一款高端性能超跑K50将提供个性化定制,预计每年产销规模为5000辆,第二款车型已经在研发中,预计将在2019年正式推出。

  对于前途汽车以高端产品切入市场这一策略,有分析认为,从长城、吉利、长安等自主品牌的发展历程来看,自主品牌取得成功的途径比较类似,都是从一款售价较低、质量稳定的产品占领细分市场开始,再逐步向中高端冲击。有鉴于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没有明确品牌标签的情况下就开始丰富产品、前三款产品不包含持续火热的SUV,前途汽车在品牌宣传和短期产品规划上表现得十分大胆。

  对于外界的质疑,陆群认为,消费者拥有体验驾控和速度的用户需求,这批用户需求曾因传统燃油车的高售价而被人们所忽视,高性能、有驾趣的电动车不但在与传统汽油车竞争时具有优势,也能适度掩盖电动车在竞争中的短板。除此之外,陆群认为汽车行业的中国品牌与国外的进口品牌仍有差距,前途汽车以高端入局除代表了高品位和高品质外,也能证实国有品牌的产品实力。定位高端的K50只是前途汽车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敲门砖”,未来的产品规划仍是以满足消费者购车需求为主。

  对此,汽车行业知名评论员钟师直言:“从当前的市场发展来看,性能好,价格亲民的产品才是用户所喜爱的,像特斯拉一样直接走高端的路线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来说可能都不容易成功。”

  不管战略规划是否合理,对于入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途汽车而言,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与“百花齐放”的竞争态势为其提供了充足的市场机遇。

  2016年,中国汽车销量增长率重回两位数,中汽协数据显示,2016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5%和13.7%。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51.7万辆,销售5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1.7%和53%,在汽车行业发展形势整体看涨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取得了突破。

  与此同时,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销量合计为2476万辆,同比增长较行业增速低0.8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88.3%,集中度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在行业集中度逐渐减弱、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持续提高的趋势下,中小型企业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竞争机会。

  按照前途汽车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前途汽车的首款产品——前途K50已进入工程样车阶段,中期验收顺利完成,并将在年底最终量产。

  竞争压力

  虽然整体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蔚来、奇点、万象等新兴企业均是“有备而来”,前途汽车若要从中成功突围,势必要面对重重挑战。

  正如钟师所言:“具有长城华冠背景的前途汽车在车身造型的设计上具有优势,但其未来发展的结果究竟如何还取决于产品定位和市场变化。”从目前来看,无论是前途汽车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还是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获得,都未能给长城华冠的投资者带来信心。

  资料显示,前途汽车于2015年2月成立,是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3581.OC,以下简称“长城华冠”)的全资子公司,并已于2016年10月取得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不过,生产资质的获取,并未促使其股价出现明显增长,而年度净利润亏损也由2015年的2174.70万元变为了2016年的9844.28万元。虽然长城华冠的整体盈亏并不能代表前途汽车的未来发展,但其股价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关注程度,较前两年已经有所减弱。

  2016年较高的产销增幅为“十三五”期间的汽车产业发展定下基调,但这一举超过2800万辆的年度销量也为之后几年的持续增长留下了逐年递增的难题。为了在“十三五”的后续竞争中保持增速,身为沙场老将的奇瑞和江铃分别准备深耕新能源市场,并且取得了新能源车型的生产资质。万象、敏安等新能源市场新秀也已经在整车零部件供应中打拼多年。综合来看,已经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各家企业均有“一技之长”,前途汽车要想在现有的市场格局中分一杯羹并不轻松。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