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与广汽埃安被传不和,供应商带给车企的压力怎么解?

  8月23日,有报道称,华为与广汽埃安深度合作项目已经中止,现在双方只是零部件供应和采购关系。对此,的相关负责人解释道,品牌与华为的合作项目正在正常推进。只不过,还有一些细节在讨论中,比如利润分成模式等。

  关于双方合作可能出现分歧并非空穴来风。8月13日,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在论坛上吐槽道:“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它的价格比较高,也不受控,我们想跟华为合作,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似乎从侧面印证了,华为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让埃安倍感压力。

  2020年9月,广汽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到去年7月,广汽发布公告,同意全资子公司埃安与华为项目的实施。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广汽GEP3.0底盘平台、华为CCA(计算与通信架构)构建新一代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联合定义、共同开发,共同打造面向未来的一系列智能汽车。同时,双方联合开发的首款中大型智能纯电SUV车型,计划于2023年底量产。

  本是一场被业内交口称赞的强强联合,却同样带来了争议。有观点认为,协议内容中关于搭载华为的全栈智能汽车智能汽车的要求,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在这场关系中的不对等,即华为占据主导地位,埃安沦为边缘。

  目前,华为在于车企合作的过程中,一般分为三种模式:一、作为tier 1供应商,销售单独的部件给车企,比如大众、荣威等都采购了华为的5G芯片;二、提供华为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比如极狐,阿维塔;三、联合定义、共同开发。

  也正因此,陈虹在谈到华为抛出的“橄榄枝”时,表示对于华为提出的整体方案并不能接受。在业内看来,车企与华为之间的不对等关系,背后折射的其实是智能驾驶核心技术之争,意为双方都希望将主导权控制在自己手里。

  不过,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确有一定的底气。一方面,华为研制出了MDC计算平台,拥有高能效、低时延等特点,同时支持华为自研的鸿蒙平台,以及Adaptive AUTOSAR、ROS和配套的工具链。

  另一方面,华为自动驾驶另外的亮点就是采用了先进的激光雷达。众所周知,在现今传感器中一般分为摄像头、毫米波、超声波以及激光雷达等,其中激光雷达精准度最高,造价也最昂贵。因此,华为依靠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确有着更强大的话语权。

  那么对于埃安而言,与华为的合作真的就没有竞争上的优势吗?其实也不尽然。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广汽埃安拥有行业领先的GEP 2.0纯电专属平台,该平台集电动车平台、三合一电机、开放式线控平台、电控转向、冗余制动-ESP hev ibooster于一身,是行业公认的接口开放程度、平台稳定性及安全性较高的整车平台,同时也是最好的自动驾驶平台。

  不过,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车企越来越开始受到供应商的牵制也是事实。智能驾驶技术是一方面,动力电池亦如此。

  不久前,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动力大会上曾抱怨“自己像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根据,宁德时代在8月23日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而新能源汽车销冠净利润只有28亿-36亿元,不足宁德时代的一半。

  因此,面对诸如华为、宁德时代等供应商的压力,包括埃安在内的其他车企不得不想尽办法压缩成本,争夺尽可能多的话语权。既要生产汽车,又要倒逼自己研发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技术,以免被“卡脖子”。在这一背景下,关于华为与埃安“不和”的传闻也就见怪不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