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案例:2008年山东一起荒唐不伦恋引发的伦理悲剧

  俗话说:“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母亲是孩子的情感是浓烈而无私的,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淡去。但不是每一份母爱都饱含重量的,有的母亲为了照顾智力残障的儿子几十年如一日,有的却为了自己的私心,亲手结束了孩子的生命,山东的小艳就是后者。

  她为什么如此狠心?孩子究竟碍着她什么事了?这一切还得从一段荒唐的说起。

  出生于山东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并不重视女孩,因此她早早辍学,帮家里干农活,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就由父母做主嫁给了同村的男青年张某。

  张某家境困窘,但家里人都老实勤快,公婆也是好相处的,好不容易娶上媳妇的张某,对小艳百依百顺,小艳也渐渐融化在他的柔情中,婚后第二年,他们的小棉袄出生了。

  虽然是个女儿,但张某依旧欣喜,他的思想传统,想着若是能凑上一个“好”字,那就更妙了。但自那以后,小艳的肚子就迟迟不见动静,不过他们还年轻,也不着急。

  后来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张某去了日照打工,每个月工资能多上几百元,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路途远,坐车不方便,一个月只能回家一次。

  家里的经济条件好转了,但小艳的心却高兴不起来,丈夫总不在家,独守空闺的她深感寂寥,生理和情感的需求都无法满足,心就逐渐走失了。

  这颗心走得也不远,就在隔壁“老王”家,王某和张家是邻居,祖上还沾亲带故,因此两家关系不错,走动频繁。王某早就对美貌的小艳有了觊觎之心,他时常借串门之机,帮小艳干活,又在言语间撩拨一二,久而久之,两人就发展成了地下恋情。

  因为两家本就来往密切,因此也没人怀疑他们之间有私情,张某每次回家,还会请王某喝酒,感谢他照顾自己的妻儿。

  不过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种事迟早会被察觉,但两人还没来得及被人发现,就闹翻了,因为小艳的婆婆发现她有怀孕的症状,带她去检查,果真是“中奖”了。

  他们并不知道小艳和王某的丑事,理所应当认为孩子是张某的,他们盼这个孩子盼了几年,把小艳当做宝贝供着,就指望她生个大胖小子,为此婆婆还特意辞了工作专心照顾她。

  只有小艳内心苦涩,因为她不知道孩子是谁的,如果是张某的那倒还好,若是王某的,她的婚姻必定迎来腥风血雨。

  且没有正当理由,她也不敢偷偷打掉孩子,不然势必引起怀疑。她恼恨王某不知分寸,将自己陷入两难境地,就和他断绝了来往。

  整个孕期小艳都忐忑不安,孩子出生后,她紧张不已,经常问张某:“儿子是像你还是像我?”张某不懂她为何如此在意这个问题,小小的婴儿眉眼还未长开,不过张某打心底里认为儿子当然是要像爸爸的,所以每次都回答小艳:“儿子像我,女儿像你,多好啊!”

  尽管如此,那份“不确定”横在小艳心底,她始终无法释怀,更害怕丑事会曝光,从此失去安稳的生活。在孩子百岁宴时,她的一个朋友开玩笑到:“我觉得你儿子不像你也不像他爸,倒是有点像隔壁的王某,不会是抱错了吧。”

  小艳心中大骇,从此越看儿子越觉得像王某,她六神无主,找到王某,想要他想想办法,但王某薄情寡义,翻脸不认账,她彻底看清了王某的本性,对丈夫更是不舍,而这个儿子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炸毁她的幸福。

  她本就不想要这个孩子降临,所以对孩子没有母爱,为了永绝后患。2008年的一天,她趁着家人不在,将9个月的儿子生生捂死了,之后为了掩盖罪证,她将孩子的尸体藏在一个废弃小地窖里,用土埋住了出口,随后谎称孩子不见了。

  张家人以为孩子被偷走了到处寻找,还报了警。苦寻无果后,张某自责愧疚,日渐消沉,发誓即使走遍天南海北,也要把儿子找回来。

  她杀害儿子本是为了继续享受稳定的生活,可是到头来这个家还是要垮了,为了找儿子还背上了债务,看着丈夫憔悴的面容,她忍不住把真相告诉了他。

  初闻这些荒唐事时,张某真的恨不得杀了她,但他们还有一个女儿,女儿不能再失去妈妈,为了泄愤,他将隔壁的王某打了一顿,差点面临牢狱之灾。

  小艳愧疚难当,自己去警局投案自首了。她残忍剥夺亲生儿子的生命,已经触犯了故意杀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法律上,出于无力抚养、顾及脸面等不太恶劣的主观动机而将亲生婴儿杀死,属于故意杀人中情节较轻的情形。但本案并不属于这种情形,小艳和王某违背公序良俗发展不正当关系,本就存在过错,她为了掩饰自己的私情,残忍杀害亲生儿子,情节严重,最高可判处死刑。

  鉴于其有自首情节,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且本案不同于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杀人犯罪案件,其社会危害性较小,因此法院可能不会判处死刑。

  逝者已矣,但活着的女儿还需要妈妈,因此张某对她表示了谅解,但他的谅解是要建立在他是孩子生父的前提下,如果他不是孩子生父,谅解也无法让她减轻处罚。

  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公开,但相信她一定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如小艳一般夫妻分居在农村是极为普遍的,受经济条件限制,物质和陪伴难以两全,但这些荒唐的悲剧也一遍遍告诫我们,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

  (涉及隐私,本案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仅配合叙事。温馨提醒:尊重原创,请不要抄袭搬运和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