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分享】个案社会工作知识点完整归纳

  一、个案社会工作导入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1

  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专业,其目的在于协助人们解决其个人、群体(尤其是家庭)、社区的问题,以及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行政和研究等方法,促使个人、群体和社区之间的关系达到满意的状态。

  2

  社会工作的知识和方法

  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方法

  理论知识:心理学(精神分析、认知行为、人本主义、格式塔理论);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冲突论、符号互动论、建构论);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赋权、优势视角、任务中心)。

  专业方法:直接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间接方法(社会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研究)。

  3

  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

  信念:即为专业价值——是非对错善恶美丑的判断标准。

  专业价值观包含对人和对社会两个层面:

  第一、社会工作对个人的信念

  第二、社会工作对社会的信念,相信社会的

  伦理:从业者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即职业道德。

  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

  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

  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

  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

  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

  (二)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会工作的意义

   1

  政策导向

  0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0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013)“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改进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03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2

  现实需要

  

  (三)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01

  1601年,英国《济贫法》

  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圈地运动、失地农民、失业工人。

  分类:将贫民分为能工作、不能工作、孤儿三类。

  02

  1819年,程序指引救济理论精准:以了解、激励、救助为原则,评价个人工作能力高低但各个组织在开展工作时缺乏协调。

  03

  1877年,慈善组织会社与友好访问员

  效率:强调有效救济,避免工作重复,鼓励案主自立。

  03

  20世纪初,马丽·里士满撰写《社会诊断》与《何谓社会个案工作》

  整合:个人责任和政府责任结合

  尊重并了解个人差异,并能为自己负责;

  重视个人与家庭的相互关系;

  强调一起做,而非为他们做;

  系统收集和分析资料,找出问题的原因。

  05

  精神分析与诊断派的运用

  一战前后,社会工作将关注点从贫困转向其他问题(例如军队和军属);精神分析理论盛行,个案工作由重视个体问题的社会因素转向内在因素;以里士满提供的程序为工作形式,以精神分析为工作内容,形成诊断派(研究    诊断

   治疗),限制了对案主的服务和个案工作的形式。

  06

  多种方法的对抗和

  个案工作成熟发展:1929年,米尔福《社会个案工作——其一般性与特殊性》强调个案工作自身的科学性;1930年代的经济恐慌使得个案工作重新关注贫困及其社会因素;“人在情境中”概念的提出;个案工作开始更多使用社会科学的概念。

  (四)理解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指的是社会工作者遵循专业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潜能、增强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个案的来源:主动发现(社区、活动、小组、项目……);求助(感受不适、遇到困难);转介(知道转介途径)

  个案工作的维度:群体:老人、儿童、妇女、军人(生命周期、性别、职业);场域:社区矫正、哀伤辅导、社会救助、婚姻家庭、残障支持(民政工作领域);内容:咨询(治疗/发展)、资源链接、关系重建、获取支持、行为改变(提供的服务)

  以群体来划分的个案社会工作:

  儿童个案工作、老年人个案社会工作、新移民个案社会工作。

  以场所来划分的个案社会工作:

  学校个案社会工作、家庭个案社会工作、医疗卫生部门个案社会工作、社会福利部门个案社会工作、矫治个案社会工作。个案工作可以体现对服务对象关注的意义:关注即治疗。

  社区社工需要培养自己的个案意识,发现身边的“个案”。确定开展个案服务后,社区社工就需要设定合理的个案目标并进入正式的个案程序,结合服务技巧,应用一定的方法理论解释和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和困境,进一步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

  

  二、个案工作的伦理

  

  (一)问题解决范式与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又叫合理情绪治疗,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理论基础为ABC理论。

  问题解决模式:

  非理性信念的类型

  灾难化(糟糕透了)、绝对化、以偏概全。

  干预过程(ABCDE)

  

  (二)后现代取向的个案工作

  问题解决范式

  2.叙事治疗的一般过程:

  (1)确定要谈论的消极经历(问题)

  (2)为问题命名(问题外化):鼓励人们将压迫他们的问题客观化,有时候可拟人化。

  (3)探讨寻求独特的结果(例外):呈现当事人的生活非常重要的“闪耀的时刻”,帮助其修订自己的历史,改变自己的故事叙说,或许就能改变当事人的生命。

  (4)在积极体验的基础上重写生命故事:通过对话的方式,将人们的生活经历史那些被主流故事忽略的细节重新挖掘出来,并将这些细节搭建成为一个新的故事情节:独特的胜利的故事;发展另类故事及积极自我的意义。 

  叙事研究或治疗中要评估受访者暴露在创伤记忆的风险。尽量先问简单的问题;培育信任关系;尊重表达或不表达的意愿。

  叙事的经验与受访者的主观影响。对观点和事实的区分别;对歧义和不一致的敏感(不着急判断对错);呈现事实而不一定发现“真相”。多个受访者的叙事经验过于零散。按主题有详细进行区分和筛选;围绕研究和实务的主题和目标。三、家庭为本的个案工作

  (一)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

  家庭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者以家庭为服务对象,以社会工作的原则为服务手段,以促进家庭功能正常运转和帮助家庭适应社会为目的的社会工作分支领域。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其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特征

  由个人问题引申出家庭问题;从家庭整体的角度去观察个人、理解个人、是家庭社会工作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基本角度;家庭社会工作者与家庭建立的关系平等,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

   1

  结构式家庭治疗

  结构式家庭治疗认为家庭问题深植于强有力而不可见的家庭结构,个人的症状必须在家庭的互动模式中才能充分理解,要消除症状必须改变家庭的组织和结构,其中治疗师必须参与到家庭中去,在症状所在结构中扮演领导角色,重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指一组家庭无形的功能需求以及家庭动作规划的总和,由家庭中的各种互动模式表现出来。家庭结构有具体通过家庭次系统、界限、角色和责任分工、权力结构体现。常见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越俎代庖、混沌一片

  治疗过程

  (1)加入是指治疗师和来建立治疗系统和定位自己为领导者的过程和方法。“顺应”侧重治疗师为达到加入目标所做的自我调适,入乡随俗。

  (2)诊断目标是收集足够的资料去了解整个家庭功能失调的地方和原因。

  (3)介入的主要目的:改变家庭问题的定义、挑战家庭的结构和世界观、重构家庭的边界和角色。

   2

  联合家庭治疗

  联合家庭治疗又称为萨提亚沟通模式,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该治疗方法最大特点是着重提高个人的自尊、改善沟通及帮助人活得更“人性化”而不只求消除“症状”,治疗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达致“身心整合,内外一致”。

  表理不一致的四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打岔型、超理性型。

  正确的沟通姿态:表里一致,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一种与自我和他人沟通的方式。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的和谐互动。通过将关注自我、创造与他人的接触,在情景中改变,结合多种体验水平进行转换和整合,形成情感和语言的一致性。言语与身体,语调与感受相匹配。萨提亚成长语录: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欣赏并接受“过去”,它是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改变是成长的起点,“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这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宝藏,她让我们有能力获得成功,并且成长。

  四、专业关系技巧

  (一)专业关系定义与意义

  工作者尽力为当事人的利益着想,体现专门的知识、行业本身的守则和技巧。此外,专业关系是受控制的,因为工作者尝试对眼前的工作保持客观,并能觉察及控制自己的反应、感觉和冲动。

  目的明确:解决和预防案主的问题、发展案主的潜能,提升其社会能力。时间明确:在求助过程中。案主为本:在关系中,案主利益高于工作者的利益。非平等性:专业上的不平等,但是必须有平等的态度和理念。受制约性:专业伦理守则。

  (二)专业关系

  01

  同感:透过案主的眼光看世界。

  02

  真诚:要求工作者须表现出“此时此地”的内心情绪与行为、态度一致,并很开放地披露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情。

  03

  热情: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观对案主表现接纳、尊敬和积极的反馈。

  04

  具体:工作者帮助案主直接完全的讨论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的细节。

  五、面谈沟通技巧

  (一)沟通技巧的功能:1.帮助案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自己;

  2.可以创造治疗的期望;3.可以提高案主自尊和自信;4.能促进转变;5.能增强案主转变的动机并培养案主对未来的希望。

  (二)倾听与非语言

  语言:即我们面谈中说的话,包含的主要是信息。

  非语言:作为面谈信息情感传递的内容,它包含除语言所传递信息之外的一切,既有工作者和案主的相关信息、也包含会谈环境。1. 非语言倾听

  2.专注

  是指在面谈中运用适当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来帮助自己从生理和心理上投入案主的处境。

  专注的身体语言

  (1)放松自在的身体姿势; 

  (2)身体微向前倾;

  (3)最好能与案主成九十度角的文式坐着;

  (4)语言形式;

  (5)点头的使用;

  (6)适度的面部表情。

  3.回应技巧

  (1)简述语意:

  使用案主的姓名或代词“你”;用案主的话来点出他们的重要信息;以精练、简短和清晰的句子把握案主说话内容重心。

  (2)面质:

  指出语言、声音及肢体语言的不一致;指出语言与行动间的不一致;指出案主的自我形象与工作员印象不一致;提供不同的观点;修正错误观点。

  (3)掌握重点:

  你会发现,常有一些问题的情况是十分复杂和费劲处理,也不能一下子全然解决整个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帮助案主把问题逐一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掌握重点是指你尝试让案主的思想集中在一项具体的事务上。注意时间的限制;避免无关的讨论;适时认清适当的问题。

  (4)分化案主的问题:

  在了解案主陈述后,将陈述内容分化为几个问题,思考几个问题之间谁更重要?谁是重点?

  (5)总结:

  回馈案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说话的内容和感受。目的是帮助案主保持话题的一致性;考验辅导员是否曲解案主的意思;准确的总结能把面谈从探索转到实际的行动和问题的解决上。

  特别提示:

  个案工作不等几次面谈的简单加总;面谈不等于坐下来对话。

  下方查看相关文章【社工高级实务培训】项目方案如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