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精湛的叙事技巧是如何巧妙地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

  故事的叙述视角是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其蕴含着小说的价值体系。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来看,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谁看见的,从什么位置上?——华莱士.马丁

  《老人与海》尽管是作者虚构的世界,但其叙事视角多样且灵活,是非人格化的,它建构于真实社会,但又独立于真实社会,与作品的语言表达、情节组织和意蕴揭示相得益彰,将读者带入了与众不同的审美境界。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老人与海》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为主线贯穿全文。随着故事的发展、变化,故事外的观察者(第三人)将所观察到客观现实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犹如置身于摄像机的屏幕前,如影相随着故事中的老人,想他所想,感受着他的感受,从而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客观的判断。

  

  作者有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和价值判断,但他没有将自己的态度强推给读者,而是透过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将杀戮和死亡逼近读者,把绝望和恐惧的情绪轮番侵入读者的思绪,这些感受会引发大家对生命权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人类的权力,非人类生物的生存权利也不应随意被剥夺或忽略。

  

  老人去捕捉大鱼,这是对大海的掠夺;深海涉险,是人类欲望在作祟。作者透过叙事视角去表达自己的生态观,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的,若人们为了满足膨胀的欲望而肆意践踏大自然,迟早是要被收拾的。

  选择性全知视角

  《老人与海》中叙述者的内在思考,限制于老人身上,是采取选择性全知视角,让读者看到老人面临着年老体衰、缺失社会支持、生活窘迫、自尊受挫等多重压力,也看到老人在困境面前的乐观自信,以及不言放弃的坚毅性格。

  

  人物有限视角

  小说中叙述者间中会隐藏自己的观察,转而通过主人公(老人)来叙事,其中桑迪亚哥对失败的总结,就是采取人物有限视角的方式,表达了老人内心的想法,他认为没有任何东西能打败自己。这是透过主人公的行为、思想,聚焦一个观点:归根究底,人的失败,自身原因是最主要的核心因素。

  

  尽管80多天都一无所获,但老人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一边期待好运的降临,一边在恰当的时机就努力去付诸于行动。此时此处,采取人物有限视角最容易让读者代入其中。读者能感知主人公(老人)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起内心的认同感。

  总结

  尽管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贯通全文,但间中又切换选择性全知视角叙事,是用主人公(老人)有限的视野替代作者的观察,这两种模式的交互使用,能引领读者对老人的外在行为和内在思想进行深刻的理解。

  

  全书中多处出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人物有限视角的交互,使得老人对命运的蔑视和抗争的形象更为清晰和立体,也或明或暗地传递出作者的伦理价值和态度:成与败都在于自己,面对厄运,只要不惧怕,不逃避,即使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是虽败犹荣。

  视角的多元化,自然流畅的转换,使得《老人与海》更生动真实,主观上增强了读者的体验性,从而拉近了读者与故事人物的距离。

  深度阅读计划之《小说创作大师班》5:一本好书比它的作者更富智慧,它能传达出作者没有意识到的东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