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不快乐”的根源:手机依赖症,沉迷短暂的感官刺激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个词:“手机依赖症”。

  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现在的人,几分钟不拿起手机,就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手机看一会;去个厕所,不能没有手机;走路的时候,也要看手机;吃饭、聚会、聊天时,手里都不会丢掉手机。

  这种现象本身,就是手机依赖症。

  当一个人的生活,已经过度被手机占据;一个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逐渐上升。

  这是不好的信号,也会让一个人陷入焦虑和自我挣扎之中。

    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

  参与调查的人群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每天用在手机上的时间超过5个小时。

  这意味着什么?

  24个小时,去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去掉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再去掉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也就是说,还剩下3个小时的“可支配时间”。

  这是相当恐怖的一件事情。

  当手机已经过度占据了人们的时间,只会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通过手机,你获取到了什么?

  毫无疑问:

  通过手机,通过互联网,让很多人的眼界开阔,接触到了更多自己以前接触不到的事情。

  但是,有很多人却因为手机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节奏。

  沉迷于短暂快乐,每天投入几个小时的时间打游戏,刷短视频。

  如果你有“手机依赖症”,说明你已经沉浸在手机带给你的“视觉盛宴”,沉浸在短暂的快乐之中无法自拔。

    -01

  人为什么会有“手机依赖症”?

  第一:缺少对平淡生活的容忍能力

  换句话说:耐心越来越匮乏。

  想一想,当你每天在玩手机,刷短视频,打游戏,被这些“短暂快乐”迷惑的时候。

  你有多久没有翻看一本纸质书了?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看完一篇文章了?

  是不是让你看一篇超过1000个字的文章,你都要快速划走,没有耐心?

  其实,这种种的迹象,都说明你的耐心在被手机一点点压榨。

  前段时间在外面散步,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听到了一对母女的聊天。

  母亲和小女孩坐在椅子上,两个人各自拿着手机。

  母亲在那边刷短视频,小女孩在旁边打游戏。

  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两个人连姿势都没有挪动一下。

  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成年人尚且无法抵抗手机带来的“依赖症”,何况是一个孩子呢?

    第二:生活模式单调,通过手机获得感官上的刺激

  如果一个人平日里的生活,除了上下班之外,没有别的兴趣爱好,没什么追求。

  享受安逸,下班回家就是躺在沙发上玩手机。

  那么这个人因为他单调的生活,只会将注意力和重心转移到手机上面去。

  打游戏,刷短视频,享受视觉上的刺激,手机为他带来了感官上的盛宴。

  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个人生活模式单调造成的。

  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人下班回家后,做饭,打扫卫生,然后去外面散散步。

  回到家里,陪孩子聊会天,跟爱人坐在一起沟通一会儿,或者回到书房看书写字。

  每天的安排都很紧凑,那么他留给手机的时间自然会大幅度减少。

    -02

  该如何改变“手机依赖症”?

  你知道吗?

  当你每天在手机上投入的时间太多,你就会陷入:自我焦虑、挣扎、拖延的状态。

  而这些情绪状态,是不断循环的。

  看手机几个小时,你开始自责:“又浪费了几个小时,下次不可以这个样子了。”

  可下一次,你依旧如此,没有任何改变。

  然后你产生了懊恼,焦虑的心态,愈发责怪自己。

  可每次你都不做出什么改变,久而久之,你养成了拖延的习惯。

  明明告诫自己:“马上洗刷,上床睡觉”。

  但你还是抱着手机又多玩了半个小时,才恋恋不舍地睡觉。

  手机依赖症会让一个人产生焦虑、自责的心态,而这种心态,恰好是一个人不快乐的根源。

    想要缓解和改变对手机的依赖,其实很简单。

  第一:停止刺激,转移注意力

  只要你尝试跨出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做出改变,并不难。

  如果你已经玩了几个小时手机,试着放自己放下手机,然后站起来活动活动。

  做家务,洗衣服或者收拾一下卫生等。

  当你从一件事情转移到另一件事情时,就会降低手机对你的吸引力。

  换一种角度去想:

  你可以先工作半小时,然后玩10分钟手机;将玩手机,当成是对你行为的“奖赏行为”。

  重复下去,就会触动你大脑中的“奖赏机制”。

    第二:停止玩手机的连续动作

  比如:当手机没电的时候,立刻停止玩手机的动作,让手机安安静静地充电。

  只有保持这个节奏,才能降低你玩手机的欲望。

  其次,就是寻找一个“可替代”的兴趣爱好,降低你对手机的依赖性。

  看书,练字,健身,研究美食,跟家人互动聊天,陪着孩子读书学习等。

  这些行为,都是可以替代你对手机的依赖性的。

  从本质上来讲,一个人对手机过度依赖,其实是内心情感的空虚和对现实的逃避。

  将大多数无处安放的情绪,都通过手机释放传递出去,这也是当下人的一个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