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拜登签署通过国防法案,美国对华险恶用心显露无遗

  泽连斯基前脚在美国国会发表完演讲,美国总统拜登后脚就签署通过了四千多页的“美国2023年度财政预算法案”。该法案的通过,意味着美国2023年军事开支将达到惊人的8580亿美元,比2022财年的军费开支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在这份国防授权法案中,蕴含着一系列针对俄罗斯的举措,比如向乌克兰追加军事援助,另外在欧洲增加60亿美元的军事开支,用以遏制俄罗斯。实际上自“俄乌战争”爆发以来,拜登政府已经为乌克兰提供了价值40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和其他援助。美国2023财年继续增加对乌军事援助,说明美国依旧没有想要结束俄乌冲突的想法,而根据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咋哈罗娃的表示,美国有意愿让俄乌战争持续到2025年年底。

  美国国会

  除此之外,

  美国的该份国防法案也将矛头指向中国,该法案含有多项涉华消极条款,大肆操弄涉台、涉港、涉疆等问题,无端抹黑中国发展道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大做文章。比如法案在涉及台湾问题的部分明确写明,“未来5年将向台湾提供100亿美元军事融资”、将会“加快对台军售、武装台军”、计划举行美台军演等内容。

  如果说过去,美国在台海问题上还有所收敛和伪装的话,如今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则是彻底撕下伪装,不仅对华摊牌,还亮明了军事介入台海的态度。另外该法案中的多项涉华消极条款,也让美国的对华险恶用心显露无遗。

  众所周知,美国登上世界第一宝座已有数十年,为了竭尽全力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军事预算水涨船高,目前已经超过后20个国家之和。不过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为了维持其全球霸权,美军也不得不继续穷兵黩武。

  拜登

  事实上,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俄罗斯的压力,美国精英阶层越来越缺少安全感,军事虽然是美国薅全世界羊毛的保障,但也是美国国家霸权的最后支撑,所以无论如何美国都会竭尽全力去维持庞大的军事开支。

  自2018年以来,美国就开始尝试发起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尽管在白宫的政策支持下,美国已经从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下降到了第三大贸易伙伴,但是这种贸易战不仅没伤到中国的制造业,反而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越加依赖,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不断增长。

  2021年,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增加值,等于美国加上欧盟27国的总和,在全世界五百多种的主要工业产品中,其中40%的产品类型,中国产量都是第一。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中国制造业已经捏住了全世界的贸易命脉,美国想要将中国排除在世界贸易体系之外,事实已经证明不可能。换个角度而言,美西方国家制造业对中国制造业已经是望尘莫及,尽管拜登政府提出基建计划,希望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是凭借补贴建立的制造业以及高昂的用工成本和不成体系的配套上下游,注定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这意味着美国在经济领域已经失去了和中国一较高下的实力,所以政治和军事手段,将会成为美国“围堵”、“打压”中国的新常态,这一点在“五眼联盟”、“印太战略”、“台湾问题”上就有过体现。

  

  但军事是政治的延伸,美国对中国长期的政治打压,必定会上升到军事层面的直接对抗,尤其是美国频繁拿台湾问题做文章,台海成了中美最容易擦枪走火的区域。但面对中国军事力量的快速发展,美国想要在政治上拿“台湾问题”和中国博弈,那美国就必须保持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存在和优势,否则这就不是博弈,而是单方面被碾压。

  实际上这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悖论,美国在经济领域已经失去和中国竞争的能力,所以美国必定会增加军事开支用于和中国对抗。但是军费的开支严重依赖于经济发展,放在美国身上就是通货膨胀严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还在不断扩大军事开支,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也是孤注一掷的表现。在这一点上,美国现在的状态颇有些解体前的苏联气象。

  这其实也是过去10年来,美国围堵中国不断失败而气急败坏的表现。从2012年之后,中国周边的政治环境就逐渐变得严峻起来。2012年,日本借钓鱼岛问题率先在东海发难,声索钓鱼岛主权;同年菲律宾也紧跟其后,声索南海黄岩岛主权,意在把南海局势彻底搅浑。而在这背后的主导者就是美国,因为也就是在这一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太”战略,计划在亚太地区围堵中国,与中国展开竞争。

  

  海牙国际法庭

  在这之后,2016年,美国又利用海牙国际法庭的“宣判书”在南海和中国对抗,紧接着还提出CTPPT经济协定、印太战略、贸易战等针对中国的战略,但均被中国一一化解。

  随着时间进入到2022年,美国先后发起“美国东盟”峰会和“美国非洲”峰会,想要在中国背后捅刀子。但在东南亚和非洲影响力不如中国,且所谓的“投资和援助”只见打雷不见下雨的情况下,两场峰会美国都没有达成目的,甚至提出的所谓“抗华”也遭到不少国家的当面拒绝。可以说,美国的举动除了证明美国的1500万美元出场费还有一定“号召力”之外,另外就是衬托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强大影响力了。

  就目前而言,

  美国围堵中国可以打的牌都已经打了出来,现在美国人手中真正能对中国构成威胁的“牌”,也就只有2张:一张是芯片,不过随着国家的扶持发展,国产芯片的突破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另一张牌就是台湾。

  虽然今年8月佩洛西窜台,引爆了第5次台海危机。但对于美国而言,这只是一次试探,探明中国在台海的“底线和红线”。对于台湾地区,美国其实是很有想法的,台湾距离大陆最近不足200公里,是一个遏制中国发展的极佳位置,但美国人心里也明白,和大陆过近的距离注定美国守不住也不敢来守。在这个前提下,美国选择扶持民进党当局,制造“台独”势力,不断挑衅中国底线,最好逼解放军动武,把台岛变成“亚洲版的乌克兰”。

  但是要实现这些,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台湾最少要保证7天的防御能力。

  这七天并不是等来美国的援军,而是等美国国会走完流程全面制裁中国,以及等美西方国家的武器运到台湾。

  但以目前台湾地区的军备以及台军较低的战力,台湾不要说撑住7天,撑3天都很悬。所以美国今年推出了所谓的“豪猪防御战略”,在军事上加强台湾的防御能力,体现在美国2023财年军费开支上就是对台军售、为台湾提供军事融资、举行美台军演等,目的均是加强台军实力。

  

  解放军海军

  过去这些年,中国军力增长速度可以说是肉眼可见,所以美国在第一岛链内一直是处于收缩的态势,逐渐把西太平洋的重心逐渐搬到日本、关岛和澳大利亚一线,所以美国打心底里就没想过帮助民进党实现“台独”的梦想,他们只不过是消耗中国整体实力的棋子。

  台“防务部门”一直叫嚣着“源头打击”、“拒敌于海上”、“拒敌于海滩”等一系列军事构想,但美国想看到的却是巷战、城市战,最好能演变成焦土战、拉锯战,这一点从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种类就能看出来。

  美国卖给台湾的武器不是陆战武器就是防空导弹或反舰导弹,美国人的狼子野心早已是司马昭之心,只是民进党当局不愿清醒,始终抱着对美国的最后一丝幻想。今年“九合一”选举的失败,说明民进党的“抗中保台”已经失败,岛内民众已经认清现实,只有民进党等“台独”顽固分子仍不愿醒来。

  其实,美国最不愿意看到、也是最不好处理的,就是中国埋头做事平稳发展,所以美国不断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以此希望打乱或减缓中国发展的节奏,最好把中国拖进军备竞赛,让冷战的铁幕重新降临全球,方便美国更好地整合西方力量,共同围堵中国。

  简而言之,目前军事对抗已经是美国政府围堵中国崛起的最后选项,但在台海的动作不过是逆势而为,因为台海统一大势不可逆,美国的举动终将会徒劳无功,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抱着侥幸冒险心理,最后只会被历史大势所碾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