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扶?打不打?别让网络交流形成“马桶旋涡”影响你的情绪

  #头条家时光#

  智能手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网络上的交流有时也左右着我们的情绪与心情。但我想,我们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让坏情绪形成“马桶旋涡”。

  前几天,发了一篇关于“老师‘打’学生受到处理”的文章,

  展现量二十多万,阅读量也有三万多,网友跟帖交流五六百条。

  自然,其中有点赞的,有拍砖的。作为作者,有兴奋有高兴也有愤怒,说实话,

  一篇文章也影响到我当时的心情,但我明白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自由,“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见自然也就不同。

  对与我想法有异的观点,开始我还耐心地分析与解释,后来成了网友们互相之间的争论。我甚至让大家不要争论了,但有

  网友却说“网友有争论才能发挥舆论的力量,‘理’也只有越辩越明”那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要文明发言,不攻击别人,别有处于什么立场就随他去罢

  

  不过,我希望网友都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跟随“积极向上”的力量,而不能让负面的情绪左右自己,那样

  接触负面的情绪越多,自己不自觉地受其影响,随着量的积累,终究会形成一股“向下的漩涡”,越来越快,直到如同抽水马桶一样“一泻千里”。

  放眼网络,负面的新闻不少,消极的情绪不少,造成的影响也非常坏。比喻说,“老人摔倒了能不能扶”,就是因为一个案件,造成的难以挽回的影响——扶了也许会被“讹”,这个坎至今仍然让很多人难以越过。

  幸喜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北大的一位校长喊话北大学子:如果你是北大人,见到老人摔倒你就去扶。如果被讹诈,北大给你撑腰,北大可以给你提供法律援助。如果败诉,北大替你赔偿!

  

  这才是有责任担当,有道德操守的好学校、好领导。是啊,我们要多看到积极的讯息,向善向好,做一个有善心还有善行的人。

  再比如说,

  现在网络上对于教育的批评不少,有些确实是存在的问题,网络曝光是希望引起重视,积极整改;有些是小题大做,哗众取宠,反而无益。比喻说,老师批评教育学生,有些不能接受的家长就告到“教育局”,

  大多数情况下,棍子都打在了教师身上。这样导致更多的

  学生与家长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失去应有的敬畏。

  没有几个教育局领导有大学校长的底气,甚至有人说教师本身就没有“娘家人”,这些话也未必就妥当。

  

  在网络中,如果我们每个人都

  多宣传“正能量”,多为“正能量的内容点赞”,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龙卷风”一样的力量,不断的升腾壮大。

  管理我们的网络情绪也一样,要与优秀作者走到一起,要让好的网络作品影响自己,让自己上网是愉快的而不是网上找气受的。

  谁都希望自己每天脸上有笑容,眼中有光芒,生活在希望与幸福之中,然而,捧起手机有时看到的内容却令自己生气,那是何苦呢?学会管理自己的网络情绪,对于有些“博人眼球”的内容不妨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