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路上书写忠诚答卷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他把人生美好的年华献给国家;脱下军装,建设家乡,他带领乡亲发展产业走上幸福路。他就是兴仁市巴铃镇花坝村“兵支书”余俊。
余俊,中共党员,2014年9月入伍,服役期间,荣获优秀士官1次、优秀士兵2次、嘉奖1次。2021年3月到花坝村任村常务干部,12月换届后任花坝村党支部书记。
从军逐梦,淬炼青春
2014年9月,从小就有“军人梦”的余俊,怀揣着对部队的美好憧憬,如愿进入军营,来到驻滇某部服役。余俊所在的部队,训练标准高、要求严。但余俊适应能力强,不管是刚入伍时的“新兵蛋子”还是到后来的带兵骨干,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过刻苦训练,最终成为一名优秀士官。在基层一线,每年举行科目比武是家常便饭,余俊每次都以此为契机,主动请缨、积极参与,在服役期间,他先后3次参加大比武,所有参训科目均为优秀,因工作表现突出,2019年6月,余俊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部队的磨炼,锻造了余俊坚强的意志,在军营这个大熔炉淬炼出最美的样子,一路向前,追随青春梦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面对服役期即将届满的十字路口,余俊选择回到家乡,在“新战场”中做领头雁,再立新功。
基层治理,构建新格局
回到家乡的余俊,积极投身家乡建设,经常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了解情况,虚心向群众学习。2021年12月换届选举推荐他为花坝村党支部书记。面对村里布依族、苗族群众居多的实际,刚上任的余俊,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齐头并进,带领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接下来的时间里,余俊总是利用周末、下班时间到群众家中听取乡亲们的想法,并形成工作台账后,组织群众召开院坝会,与乡亲们共商共议,然后逐个落实、逐个销号。
组织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以“三会一课”等为抓手,他带领党支部“一班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紧紧把大家拧在一起,抓强、抓活、抓实党支部建设。在得知小花坝组与克田组之间有近4公里的路没有通时,他一边向政府汇报,一边多方协调争取资金,打通了连接山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还筹集5万余元建起了3处古树保护场所。如今的花坝村党支部,在基层治理中,形成了群众自发、村民自治、基层组织与群众共商的良好格局。
产业提质,助推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花坝村地处兴仁境内麻沙河流域中游,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很适合种植亚热带水果、蔬菜等。在众多亚热带水果和农作物中,种什么、怎么种?这是余俊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在广泛听取农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多方与群众商量,大家认为在原本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种植有少量五星枇杷的基础上,只要打开市场销路,就一定有市场,最终确定五星枇杷为水果种植首选。定下决心后,花坝村在余俊和村两委的带领下,发展五星枇杷产业,已种植五星枇杷1800余亩,现在正值挂果的最佳时期,余俊又开始筹备成立“五星枇杷协会”等,让乡亲们的五星枇杷卖个好价钱。
“这几年,每到4月中旬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我家在4月至5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枇杷就卖了2万元以上。”村里周老伯面对果园的丰收景象无不感慨。
“2022年整个花坝村的五星枇杷卖了约60万元。我们要进一步做好五星枇杷产业,让乡亲们的日子就像金色的枇杷一样,越过越甜蜜,越过越幸福。”余俊看着满山的枇杷树,展望道。
作者:通讯员 谢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