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杨钦典:杀死小萝卜头后,为将功折罪放走19位革命志士,忏悔一生

  原标题:杨钦典:杀死小萝卜头后,为将功折罪放走19位革命志士,忏悔一生

  2005年,杨虎城之孙杨瀚来到了河南。在漯河市源汇区大刘镇周庄村,他见到了一个心心念念的人。在破败的农家小院里,一个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出来。一看到杨瀚,老人便止不住流泪。一个年近80的老人,他为何痛哭流涕?见到杨瀚之后,他为什么屡屡要下跪?

  这个老人名叫杨钦典,在45年前,他亲手残杀了杨虎城将军和宋绮云烈士两家人。最令人悲痛的是,年仅8岁的小萝卜头宋振中也命丧他手。在重庆白公馆内,他犯下了累累罪行。在重庆解放前夕,他偷偷放走了19位革命同志。凭借这个功劳,杨钦典保住了性命,可一生也活在忏悔之中。

  误入军统

  1918年,杨钦典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农家中。22岁那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西安军校教导团。身为农家子弟,他更能吃苦,学习认真。不到一年,他便在学员中脱颖而出。枪械、步兵、操练,他都练得精湛,颇受认可。正值抗日年代,杨钦典对日寇痛恨不已。能够参军报国,这便让他激动不已。

  血气方刚的杨钦典有着正义感。看到国破家亡,百姓流离失所,他选择挺身而出。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国民党并不要他上战场。相反,凭借着出色本领,他被胡宗南的骑兵团选中了。来到骑兵团,他的薪水翻了几番。受到国民党的影响,他也慢慢堕落了。很快,杨钦典便被要求进行特务工作。后来,他又被调到军统队伍中。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每一次做恶事,他就一遍遍用这样的理由开脱着。数年之间,他先后担任了宋子文、孔祥熙等政要的侍卫。暗地里,他又替军统干了许多坏事。探查情报,绑架人员,入室逮捕,他干得有模有样,倍受称赞。1945年,杨钦典去往了重庆。在那里,他升任了交警总队特务班班长。

  1946年,解放战争打响。战场上,蒋介石集团节节失利。在人民的拥戴下,我党取得了大胜利。于是,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了军统战线上。1948年,因为叛徒出卖,重庆、成都的地下同志遭到抓捕。不久,杨钦典被派往白公馆看守“要犯”。白公馆外表僻静,内部则是魔窟。在里头,大批同志遭到折磨。老虎凳,辣椒水,各类刑法一一上场。

  释放19名同志

  为了套取情报,敌人对宋绮云、罗广斌等党员进行了威逼利诱。纵然刑罚残酷,同志们都咬紧牙关,宁死不屈。相处之时,罗广斌发现了杨钦典的经历。同为穷苦出身,他对革命理应感同身受。渐渐地,杨钦典的良心被唤起,他也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想当初,杨钦典之所以加入国民党,仅仅是为了谋生。如今蒋介石集团就要垮台了,他又怎么能继续卖命了?

  就这样,在罗广斌、宋绮云的感化下,杨钦典的内心动摇了。后来,依托职务之便,他开始为大家传递口信、交换书报,还延长了放风时间。尽管如此,杨钦典还是参与了谋杀活动。在军统高层要求下,杨钦典杀害了杨虎城、宋绮云两家人。他亲手用绳子卡住8岁的小萝卜头,与另一特务合力残害了这个幼小可爱的生命。

  看着无辜的生命戛然而止,杨钦典心中万般感触。懊恼、忏悔、内疚之情都涌上了心头。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决定展开大屠杀。因为渣宰洞出事,大批特务赶往支援。趁此时机,杨钦典偷偷打开牢门,放走了罗广斌、任可风、毛晓初19位地下党员。在危急关头,杨钦典轻轻拧开了牢门,他拯救了大家,更拯救了自己。

  11月28日,在罗广斌的陪同下,杨钦典来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19位同志的证言,杨钦典的立功表现得到了认可。尽管犯下了累累罪行,他还是被赦免了。当时,政府甚至安排他到公安局工作。或许是内心的惭愧,他拒绝了。后来,他拿着路费回到了河南老家。在漯河市,他娶妻生子,低调生活。

  晚年结局

  杨钦典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他的命运也注定一波三折。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杨钦典的劣迹重新被提起。在家乡,他遭到了唾弃和指责。不久,重庆公安局将他抓捕归案。因为历史问题,特务杨钦典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从此,他整整十年都没能见到亲人。另一方面,杨钦典的儿女们都受到牵连。

  因为这个“特务父亲”,大儿子杨存良被撤去大队会计职务,连说好的婚事也黄了。直到三十多岁,杨存良才勉强成了婚。小儿子杨存康兵役被拒,从此干了一辈子农民。纵然改革开放之后,杨存康也没能成家。而听说了杨钦典的事情,老婆整日以泪洗面。常年见不到丈夫,她心如死灰。1977年,杨妻患病离世。

  1982年,重庆政府对“杨钦典案件”重新审理。综合了多方面考虑后,上级决定撤销判决,对杨钦典不予追究。就这样,他有了最终的定论。年过半百的杨钦典终于回到了老家。顶着流言蜚语,他竭力过活着。一到晚上,他则内心忐忑,愧疚不已。做了错事,人这辈子总是要归还的。对于这些年吃的苦头,杨钦典一点不觉得冤屈。

  从九十年代开始,杨钦典多次来到重庆。在白公馆旧址前,他焚烧香火,祈求原谅。为了警示后人,他现身说法,追忆错事。以自己为反面典型,他痛诉罪孽,向公众道歉、忏悔。在现场,人们都被他的真诚打动。近五十年过去了,他确实知错了。1999年11月,电视剧《红岩》开拍,杨钦典释放19名同志的故事也搬上了荧幕。

  结语

  杨钦典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多年之后,《红岩》作者罗广彬这样说道“如果没有杨钦典的将功折罪,白公馆剩下的19个人会全部被杀死,那么狱中党组织血和泪的嘱托就不可能被保存下来——所以,杨钦典最后的义举,应该说对保存这些历史资料以及了解大屠杀的真相,客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2007年11月17日,杨钦典在家乡病危,带着愧疚和遗憾离开了人世,享年89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