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成就桃花源,肥桃肥了刘台村
4月11日,“走齐长城文化体验廊道”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肥城市。
上午,记者在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采访时,见到了在桃园里正忙着除草的村民魏传平。半个多月前,肥城10万余亩桃花齐绽放,第22届肥城桃花节在刘台村开幕。如今,花期接近尾声,赏花的游客少了些许,所以魏传平想抓紧时间整理一下桃园。
肥桃已有1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如今,桃树让这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偏僻山村又迎来了新生。
“以前,村里交通闭塞,缺电、缺水、缺粮、山荒,每年人均粮食不足百斤。周围的群众给刘台村编唱了‘刘台人穷叮当,打光棍子排成行,老母鸡当银行’的歌谣。”刘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学军说。从山多沟深的穷山庄,到如今肥桃种植面积2000余亩、品种42个、村集体收入破百万元,刘台村通过不断培强肥桃产业,做活旅游经济,闯出了一条产业强村之路,成为人人羡慕的“桃花源”。
从20世纪20年代村民刘公业只身一人将肥城桃用扁担挑至济南,开启了肥桃产业发展之路,到济南二钢工作的刘培水自愿回到家乡成为刘台村桃产业的带头人,再到1979年刘台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肥桃种植面积从30亩激增至200亩,至1987年村里包括肥桃、蟠桃两个品种的桃树突破1000亩,果品总收入达到12万元,肥桃正式成为刘台村的富民产业。“我现在管理着12亩桃园,每年轻松收入十多万元,农闲的时候还能去村里的企业打打零工。”58岁的魏传平说,刘台村是桃“养”富的。
刘台村不仅自己靠着种桃致富,还带动周边十几个村发展肥桃。“如今,以刘台村为中心的整个肥桃片区已经达到3000多亩。”刘学军说。为破解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的弊端,刘台村大力开展肥桃培优改良,由原来的3个品种、1个月有桃,发展到现在的42个品种、6月至11月都有桃可售。
2000年,刘台村又在肥城市率先搞起了桃花旅游,2001年承办了第一届肥城桃花节。截至今年,当地已举办了22届桃花节。目前,肥城桃花节已跻身中国四大桃花节和十大节庆品牌之列,好风景带来好前景。刘学军介绍,最多的一年吸引游客80余万人,现在全村仅卖肥桃的收入就达到了1亿多元。
这些年,刘台村通过招商引进泰西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打造了桃花谷、民俗馆等20余处景点。相邻的鱼山村充分挖掘古村落资源,引进北京唐乡公司打造精品民宿,与刘台桃花源风景区一体化打造,构建起“赏桃花、品肥桃、游古村”的乡村旅游格局。与桃相关的桃木雕刻产业也迅速兴起,“肥城桃木雕刻”“肥城桃木雕刻民俗”入选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肥城桃木雕刻”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肥城桃木旅游商品已发展到30多个系列4000多个品种,市场销售额突破20亿元,占全国桃木商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肥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刘任力说。
近几年,搭乘电商快车,刘台村突破传统肥桃单纯依靠线下批发、溢价空间小、增产不增收的瓶颈,全村注册淘宝网店92家,三分之二的肥桃通过线上渠道销售。
农村大众报记者 祝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