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民焚烧秸秆被“天价”罚款?

  近日,不少自媒体文章在网络流传,称“黑龙江185人因违规焚烧秸秆被处罚1.782亿元,人均罚款96.3万元”!

  乍一看,吓我一跳。幸亏我老了,腿脚不利索,我才没跳将起来。

  一点秸秆能值几个钱,处罚如此严重?不过,联想到就卖了几斤蔬菜,而因为农药超标,就被罚款数万元,我也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焚烧秸秆是个老话题。庄稼收割了,剩下一地秸秆,如同鸡肋。去处理吧,费力不讨好。虽说秸秆能卖点钱,但是除去人工和机械费用,估计还要赔本。所以说,农民对无害化处理秸秆这事儿不上心,完全有情可原。本来嘛,这年头,种庄稼就不挣钱。

  图文无关

  相比之下,付之一炬,是最省事、也是最省钱的方式。但是,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所以,农民就处在了两难境地,烧也不是,不烧也不是。

  对于黑龙江的天价罚款,有媒体采访时,当地回应说,1.782亿是直接扣拨地方财政资金,跟焚烧秸秆的农民本人无关。看完,我长舒一口气,谢天谢地。咱们都是吃人粮食长大的,当然现在也吃。对于“衣食父母”,咱们不能斩尽杀绝。

  秸秆,可以理解为庄稼收割之后的边角料,弃之可惜,可以用作牲畜饲料,或者秸秆还田,用作肥料。当然,还有别的用途。既然秸秆不是百无一用,那么完全可以“废物利用”。既避免了污染,又增加一块收入,两全其美,何乐为不为呢?

  

  问题在上面已经说了,就出在回收利用的资金上面。种地不挣钱,再让农民自掏腰包,实在于情于理说不过去。那么,这个时候,政府相关部门就要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责任,统一规划,统一处理,最最重要的是要承担起这部分费用。

  当个甩手掌柜的容易,要设身处地为农民着想虽然很难,但职责所在,容不得推卸。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