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真的是主角唯一化,现在京剧演员缺乏精气神
京剧艺术传承至今已经二百多年历史了,二百多年时间京剧界出现了许多的名家和名角儿,也创排出了许多的优秀剧目,然而剧目分为传统戏和革命现代戏,这两者都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戏其实有传统戏的好处,那就是传统戏的主要演员不是唯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看过去的《玉堂春》这出戏,这出戏很多京剧旦角名家都演绎过,像我们熟知的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徐碧云等等都演过这出戏,而艺术特点各不相同,没有说谁演绎的是经典,谁演绎的就不是经典。
还有就是《空城计》这出戏,这出戏中的主角是“诸葛亮”,这一角色很多老生名家都演绎过,例如马连良、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都演绎过这出戏,并且艺术特点各不相同。马连良先生的“诸葛亮”有胸有成竹之意,可以说是仙气飘飘。谭富英先生的“诸葛亮”更厉害一点,听起来是底气十足。奚啸伯先生的“诸葛亮”有着“洞箫之音”的美誉。杨宝森先生的“诸葛亮”更加的悲凉一些。
这就是传统戏,每一出传统戏都没有说固定哪一位名家去演绎,其他名家演绎就不成功,这是不正确的,每一位京剧演员演绎出来的效果不同,这就是传统戏。
但是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则有所不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的角色已经固化了,甚至于说是无可替代了。
例如钱浩梁的“李玉和”、童祥苓的“杨子荣”、李丽芳的“方海珍”、洪雪飞的“阿庆嫂”、刘长瑜的“李铁梅”、高玉倩的“李奶奶”、宋玉庆的“严伟才”、方荣翔的“王团长”、谭元寿的“郭建光”、沈金波的“少剑波”等等。

这些角色可以说是成为了不可超越的经典,现如今很多京剧演员都饰演过这些角色,但是不得不说都不成功,可以说是谁演谁失败。

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其实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本身难度并不大,只不过京剧演员需要演绎出精气神来这是最难的,这些剧目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精气神”三个字。我们看当时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主演成功之处就在于当初他们是真心的去理解人物,很多主演都是去体验过生活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更好的演绎这些人物。

现在京剧演员演绎样板戏以及革命现代戏缺乏精气神,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与剧中的人物差距太大了。

像著名的京剧演员王蓉蓉就饰演过样板戏《沙家浜》中“阿庆嫂”这一角色,但是从诸多方面来说都不成功,无论是从唱腔、妆容、表演等诸多方面都不成功。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