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一位太监:出宫后隐居寺庙30年,从不洗澡,体面度过余生

  引言柏格森在《直观的哲学》中说过:“变化”常留人间,“不会变化的事物”则变为乌有。世间万物无不是在变化中不断更新罔替,曾经的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在历史中慢慢尘封,就像中华民族一样,在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后,进入现在这一展现的阶段。

  

  最后一位太监而伴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许多旧事物也一一凋零,其中就有一种职业——太监。1996年,随着中国最后一位太监孙耀庭的离世,这一职业彻底掩埋在历史的灰烬中。作为太监,孙耀庭是不幸的,而作为最后一位太监他又幸运的是这一职业的见证者,在不幸与幸运中,缔造了这位传奇人物。孙耀庭出生于天津静海一个贫苦家庭,父母生养的四兄弟,排在第二的孙耀庭被父母选中送入宫中。当太监或许听起来是非常悲惨的事,但是在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却是极少数可以活命的选择之一。就这样孙耀庭带着“光耀门庭”的愿望,进入了紫禁城。

  

  1916年,孙耀庭忍受了最大的痛苦和人格上的侮辱,成为一名太监。然而讽刺的是,此时的清朝已经灭亡了4年,孙耀庭被派往载涛处当差。在这里孙耀庭有了第一个外号,顺寿。只有十几岁的孙耀庭为人机灵,直到恭维人和拉近关系,很快就和一个老太监搭上关系。没过多久,孙耀庭就离开了王府,跟着老太监进入紫禁城。在宫里的生活不比外面,处处都有规矩,小太监就是所有宫里人打压的对象。不仅要服侍别人端茶送水,就算让他们端屎倒尿都不能有一句怨言。好在孙耀庭运气好,很快就得到了晋升的机会。

  

  他在一次端康皇太妃看戏时被看中,成为了端康皇太妃戏班里的小太监。随后又因为机灵能干,办事麻利被分配给婉容当贴身太监。要知道皇宫的规矩非常严厉,即使是口碑不错的端康皇太妃,也经常打死宫女太监。唯独婉容刚刚入宫,天真烂漫在她身边的孙耀庭过得非常舒适。出宫的生活在宫里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是至少不愁吃穿,据孙耀庭说,他最怕的就是溥仪,因为溥仪喜怒无常,经常没有缘由就责罚太监宫女,死在他手上的小太监多的数不胜数。1924年,随着第二次直奉战争的爆发,溥仪的小朝廷也被冯玉祥推翻,废帝溥仪不得不带着皇后家眷搬离紫禁城。

  

  就连皇帝皇后都没出去,更别说太监宫女了,就这样孙耀庭不得不回到家里。可是回家后的孙耀庭不会干活,也做不了苦力,只能靠兄弟养活,还要受到邻居的辱骂嘲讽。最后他一气之下离开家里,来到北京兴隆寺,这里住着40多名太监,都是出宫后无处可去的可怜人。在寺庙居住的日子里,孙耀庭每天都不敢洗澡,也不能洗澡,每次洗澡都会让他想起当初的痛苦。

  

  孙耀庭在战乱频繁中勉强维持着生计,靠着捡垃圾废品度日。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全国人民得到解放,就连孙耀庭也得到了国家的补助,每个月有16块钱的救济金。并且成为管理北京寺庙事务的工人,一个月除了国家补助外,还有35元工资,足够他安享晚年。

  

  结语作为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庭见证了清朝最后的灭亡,也经历了民国从初建到动荡,再到崩坏的历史。他的存在就是一部晚清民国“活历史”,而他终其一生都在“变化”中度过。万幸的是他适应了变化,这才没有在变革动荡中“化为乌有”,而是体面的走完了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