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镇国中尉到秦王,想都不敢想的逆袭人生,谁如此幸运

  在明朝,秦藩国被称为“天下第一藩”。第一任秦王,便是明太祖朱元璋嫡次子朱樉,后者的地位仅次于身为明朝第一位皇太子,也是朱元璋嫡长子的朱标。但朱樉本人却作恶多端,令朱元璋很是失望。

  洪武二十八年,朱樉因自己种下的恶果,落得被人毒死的下场,死后朱元璋甚至还说:“尔虽死矣,余辜显然。”也不知是不是朱樉坏事做多了,导致后来秦藩屡屡遭遇大宗绝嗣,作为“天下第一藩”,皇帝也不可能就这样让其国除,便只能一次次努力找人承袭爵位。

  兄终弟及本就是不得已了,结果还出现堂侄承袭爵位的情况。到了后来,秦藩内部亲王和郡王的血缘关系已经越来越远,却还是要想方设法找人承袭爵位。于是,就有了镇国中尉逆袭为亲王的情况出现。

  从镇国中尉到秦王,这是让人想都不敢想的逆袭人生,到底是谁如此幸运,又为何偏偏是他,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其实秦藩早在第三任秦王朱志堩这里,就第一次出现大宗绝嗣的情况。朱志堩是秦愍王朱樉之孙、秦隐王朱尚炳嫡子,自然是名正言顺的秦王继承者。但没想到,朱志堩却没有子嗣,因此他去世后,庶兄朱志均就当了秦王。

  身为第四任秦王的朱志均,竟然也没有儿子,于是他的弟弟朱志[土絜]就袭封秦王。如此一来,秦藩这么快就经历了两次大宗绝嗣,好在他们这一代兄弟比较多,也不怕找不到人袭爵。第一次是根据明朝“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祖制,第二次是根据“兄终弟及”的方式,总之秦王爵位的传承基本不受影响。

  景泰六年,第五任秦王朱志[土絜]去世,谥号“康”。之后他的嫡长子朱公锡顺利袭封秦王,朱公锡膝下仅有一个儿子,但总算没有在他这里又出现绝嗣的情况。他去世后,唯一的儿子朱诚泳袭封秦王。

  朱诚泳是一代贤王,可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子嗣,因此秦藩大宗到了他这一代,第三次出现绝嗣的情况。更要命的是,朱诚泳还是独子,所以也没有兄弟可以承袭爵位。到了最后,竟出现其堂侄朱秉欆继承爵位的例子。朱秉欆的祖父为临潼王朱公铭,朱公铭则是朱诚泳之父朱公锡的庶兄。

  

  然而,朱秉欆在位仅一年就去世了,才21岁。但不幸中的万幸,朱秉欆去世时,留下一个年仅2岁的儿子朱惟焯。同样,尽管是独苗,但有儿子比没儿子强,于是朱惟焯就在8岁的时候袭封秦王,这一年是正德四年。

  可见,这还只是到正德年间,秦王爵位的传承就已经如此坎坷了。但这种令人头疼的情况还没有结束,嘉靖二十三年,第九任秦王朱惟焯去世,谥号“定”。他倒是比父亲朱秉欆长寿许多,可朱惟焯却没有儿子。很明显,秦藩大宗又又又绝嗣了。

  朱惟焯也是独子,因此同样没有兄弟可以承袭爵位,于是又只能从秦藩宗室中另外寻找人选。选来选去,“秦王”这块大馅饼,最终就落到一个叫朱怀埢的镇国中尉头上。至于这个朱怀埢是什么人,他与朱惟焯是什么关系,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朱元璋称帝后,将儿子们分封为藩王,也就是宗室里等级最高的亲王,同时定下制度:亲王嫡长子封为世子,将来世袭亲王爵位,长孙封为世孙,仍然可以世袭亲王爵位。至于亲王其余的儿子,皆降一等封为郡王。

  同理,郡王的嫡长子封为长子,将来世袭郡王爵位,郡王其余儿子皆降一等封为镇国将军。而镇国将军的儿子,不管嫡庶,都要降一等封为辅国将军;辅国将军所有儿子都降一等封为奉国将军;奉国将军之子皆封为镇国中尉。后面还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到了奉国中尉这里,子孙便不再降级了,世世代代皆封为奉国中尉。

  关于这些宗室的俸禄,是这样规定的:“乃更定亲王万石,郡王二千石,镇国将军千石,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以二百石递减,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以百石递减……”

  前面我们介绍过,朱秉欆是朱诚泳的堂侄,他承袭了秦王爵位,也提到他的祖父朱公铭原本被封为临潼王。临潼王是郡王,因此他的嫡长子朱诚澯(朱秉欆生父)封为长子,后来世袭了郡王爵位。那么朱公铭其余儿子,都要降一等封为镇国将军。

  其中朱诚润是朱公铭庶次子,所以他被封为镇国将军,他的儿子又被降级封为辅国将军,儿子中有一个名叫朱秉柎。朱秉柎的儿子就是奉国将军,在史料中,他唯一可考的儿子叫做朱惟燫,此人便是朱怀埢的父亲。所以到了朱怀埢这里,他就只能是个镇国中尉了。

  

  我们完全可以看到,到了朱怀埢这里,实际上他们与大宗的血统关系已经非常疏远了。可谁也没有想到,身为镇国中尉的他,有一天会坐上亲王的位置。要知道,亲王的岁禄有一万石,而镇国中尉岁禄仅仅四百石,可不就是想都不敢想的逆袭人生吗。

  朱怀埢做了十八年秦王,去世后谥号为“宣”,其子朱敬镕袭封秦王。然而到了朱怀埢孙子朱谊澏这里,秦藩大宗再一次绝嗣……

  (参考文献《明实录》《明史》《国朝献徵录》《太祖皇帝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