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家:祝允明与《怀星堂集》
祝允明,明代文学家、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而枝指,又号枝指生。与徐祯卿、唐寅、文征明号称“吴中四才子”。5岁能作径尺字,9岁能诗,广闻博识,玩世自放。弘治中举于乡,授兴宁令,官至应天府通判,人称“祝京兆”。为文清奇,尤工书法,名重于海内。楷、行皆精妙,最擅狂草。其楷书师其岳父李应祯,行草师其外祖父徐有贞。

祝允明中年后涉猎广博,魏晋钟王,无不临写。晚年草法 变幻莫测,奇伟豪纵,意趣天然。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云:“京兆自元常、二五、永师、秘监、率更、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蝗年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明文征明《珊瑚网》云其:“早岁楷书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兼工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明董其昌《容台集》云:“枝指山人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明顾璘《国宝新编》云:“希哲书学精工,白《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变体,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
明代书坛为赵孟頫书所笼罩。妍媚之风极盛。祝书古拙雄强。富阳刚之美,继承唐宋尚意书风,一扫妍媚甜俗之气。因而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书法作品有《箜篌引》、《前赤壁赋》、《古诗十九首》、《杜甫诗卷》、《草书诗翰卷》、《草书唐人诗卷》皆为其上乘佳品。著作有《前闻记》、《九朝野记》、《苏材小纂》、《集略》、《怀星堂集》。

三十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后博览群书,文章有奇气。弘治五年 (1492) 中举,以后久试不第。正德十年(1515)授广东兴宁知县,迁应天府通判,正德十四年(1519)因病辞官,回归故里。著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怀星堂集》、《祝子罪知录》等。此集为万历三十九年(1611)陈以闻所刻,共三十卷;卷一、卷二为骚赋,卷三为乐府,卷四为古调,卷五为歌行,卷六至卷八为近体诗,卷九为古体诗、箴铭,卷十、十一为论议,卷十二、十三为书牍,卷十四为碑版,卷十五至二十为传,卷二十一至二十九为纪叙,卷三十为外教。祝允明以书法闻名于世,其诗文亦较有特点,顾璘《国宝新编》称:“允明学务师古,吐词命意,迥绝俗界。效齐、梁月露之体,高者凌徐庾,下亦不失皮、陆。”虽有些过誉,但亦说明其诗颇受人们的关注。不仅诗的取材丰富,而且语言华美,下撷晚唐,上薄六代,往往得其一体。其文也潇洒自如,不甚倚门傍户,自成一家。
祝枝山生性诙谐,贪杯中物。一天,唐伯虎与文征明瞒了祝枝山,躲在一处饮酒,不料被祝枝山得知,也急急忙忙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大声嚷道:“今朝吃福好,不请我自到。”说罢,坐下便要吃酒。唐伯虎向文征明眨眨眼,然后又对祝枝山说:“今天我们吃酒,有个规矩,须即景吟诗一首作为谜面,打一昆虫名,否则不准吃。“祝枝山笑笑说:“好吧,你们先说。”唐伯虎便吟道:“菜肴香,老酒醇,不唤自来是此君,不怕别人来嫌恶,撞来席上自营营。”文征明接看说:“华灯明,喜盈盈,不唤自来是此君,吃人嘴脸生来厌,空腹贪图乱钻营。”
不速之客祝枝山听了,知道他们在取笑自己专吃白食,但却假装不懂,便也吟了一首:“来得巧,正逢时,劝君莫怪盘中食,此公满腹锦绣才,不让吃喝哪来诗?”吟罢,三人相视大笑,开怀畅饮,直吃到酩酊大醉方休。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