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禁毒“门外汉”到戒毒“贴心人”
初入禁毒专干这个岗位总有一种“上错花轿”的感觉,工作不知如何开展,但不服输的性格让我很快进入角色,收获颇多。
01
用心做事 让戒毒康复者敞开心扉
在正式与戒毒康复人员接触前,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主动学习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吸毒人员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使用专业的手段介入、如何开展禁毒宣传等。
尽管我做了很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与戒毒康复人员第一次接触时,他们的冷漠与不屑仍然让我倍感挫折。
起初,到戒毒人员小文家中家访时,他冷冰冰一句“不需要”,让我吃了闭门羹。随后多次打电话联系,小文也以“没时间”为由挂断。面对小文“拒人千里”的冷漠态度,我并没有气馁,而是调整介入方向,通过其父母和社区干部了解小文的情况,逐步与小文建立起专业服务关系。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渐渐让小文放下戒备,让他从心里接纳我的帮助。
02
用情感人 重树戒毒康复者生活信心
戒毒康复人员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承受毒品带来的危害,另一方面承受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这让一些真心想戒掉毒瘾的人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所以,有少部分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不愿意履行社区戒毒康复协议。在工作中,我也时常受到戒毒康复人员的威胁恐吓、言语辱骂,常常吃闭门羹。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杨洋(化名)来报到时,进门第一句话就是“我来报到都是给你一个面子”,他在填写资料过程中又拒不过多透露家庭情况,几度拍起桌子表达了强烈不满,面对他的激动情绪,在没有威胁自身情况下,我让他尽情宣泄情绪,不打断;逐渐引导他化解情绪,学会宽容,使他明白长期吸毒的人思想、性格会发生变化,冷漠、自私、狂躁冲动,甚至丧失人性;学会舒缓放松,及时控制情绪,遇到情绪激化时用慢呼吸或者按压肘正中方式来缓解。
他们也需要隐私,对家人、孩子和社会,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原谅,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不打扰他们的生活,在无形之中净化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重树生活的信心。
03
用力帮扶 让信任成为沟通的桥梁
因人施策,分类帮扶。在我的手机里、笔记本上分别为每一名戒毒康复人员作了标注,这种方式让帮扶更加精准、更加有效。利用微信,我会及时通知远在外地的戒毒康复人员按期接受检查,通过一条条信息,及时帮助戒毒康复人员讲解办理驾驶证等相关信息……这种默默的陪伴和守护,也得到了大家的信任。
大家眼里的我,几乎每天都奔走在派出所、社区之间,走访收集每一位戒毒康复人员信息,了解戒毒康复情况,登记各类信息,开展禁毒宣传。工作以来,共计帮扶社区戒毒康复人员14名,走访入户3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

能得到戒毒康复人员的认可,我有一套办法,最关键的就是将心比心、以情感人,用心帮扶,在了解事情之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给予帮助。
利通区禁毒办:王昭君
热文
原标题:《从禁毒“门外汉”到戒毒“贴心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