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虞姬

  

  国人知道虞姬,是因为司马迁的《史记》,尽管《史记·项羽本纪》对这位女子的描述仅有可怜的十五个字:“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项王)歌数阕,美人和之。”而国人熟悉虞姬,却是因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杨小楼、梅兰芳编演的京剧《霸王别姬》。

  在那个电影和其他现代传媒尚未“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年代,京剧作为最流行、最灿烂的艺术形态,将这位两千年前女子的柔美与刚烈演绎到了极致,以至于中国偏远乡村的百姓也知道了美人虞姬,连中国菜馆里也诞生了一道名菜——“霸王别姬”(将甲鱼和鸡炖在一起)。

  从此,虞姬和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一起,袅袅娜娜地走进了中国男人的梦境。

  史上的虞姬是一个平民女子,连基本的姓氏也没有。所谓虞,司马迁说是她的名字,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地名;所谓姬,一般是指美人。如同住在苎萝村西的女人叫西施,住在村东的女人叫东施一样。

  正因为如此,她的出生地被人争来争去,直到如今还是一宗不大不小的悬案。

  一说虞姬生在现代文坛泰斗鲁迅的故乡——绍兴,具体出生地是今绍兴县漓渚镇塔石村。持此观点的人说,村子后面风光旖旎的美女山就是因为周边出产奇女子而得名,而且美女山比邻书法圣地兰亭和西施故里诸暨,此地出产美女你还会怀疑吗?

  二说虞姬是今沭阳县颜集乡人。理由是该乡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许多史迹。

  三说虞姬是虞地(今江苏吴县)人,不然她为什么叫虞姬而不叫楚姬?

  不管怎么说,虞都是一位美丽的江南女子。是江南的柔风细雨绿柳红花,洇染了她柔柔的身段和甜美的脸盘。她湿软如花,温润如玉,行过处花香细生,坐下时嫣然百媚。据说,她还弹得一手琵琶,练了一身舞姿,常常将一把利剑挥舞得轻盈如水。

  二与大树相依

  公元前209年,项羽随叔叔项梁在吴中刺杀秦朝会稽太守殷通,独自斩杀卫兵近百人,枪挑血色,闯进历史。虞的哥哥虞子期成为项羽的部下。

  一个偶然的机会,晨花般含露绽放的虞看到了力能扛鼎、阳气逼人的项羽。凭着一双穿透秋水的明眸,她认定这个有着一双单纯的眸子和夏天般笑容的男子便是梦中的“白马王子”,将来定会成为济世的才俊、乱世的英雄。那一刻,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

  虞背着家人,只身跑到百里外项羽的大营,毅然决然地投进了梦中情人的怀抱,用万般柔情去陪伴这位出生入死的铮铮铁汉,尽管没有什么仪式,也没有什么名分。似乎,那时的项羽已有妻子,而这位妻子历史没有记载。

  男人生来就是一条被恃倚的乔木,没有茑萝的缠结,反而显不出它存在的重要。大树般伟岸的羽和茑萝般轻柔的虞站在一起,是典型的格调互补,真正的“小鸟依人”。因此,项羽再也离不开她。

  项羽开始违反军规,偷偷带上虞出征。叔叔项梁死后,项羽先升次将,再升上将。既然成了军事统帅,也就有了超越军规的特权。从此,项羽明目张胆地将虞带在身边,形影不离。其实,一个敢在少年时代偷偷指着雄霸天下的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之”的人,你如何要求他循规蹈矩?

  在巨鹿破釜沉舟,将二十万投降的秦兵种到庄稼地里,一把火烧掉秦朝皇宫,背弃承诺杀掉秦王子婴——丈夫的所作所为,一招一式,随军的女子已经司空见惯。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尽管征尘仆仆,但虞心花灿灿。在流光溢彩、刀剑铿锵的日子里,她的随军生涯被铸上了妖冶的印记。

  虞终于等来了秋的收获。公元前206年,项羽成为西楚霸王,他在分封天下诸侯的同时,也给了身边的女人一个显赫的名分——姬(也就是妾)。从此,这个默默无闻的平民女子被称为“虞姬”——也就是虞美人。

  三绽放成鲜红

  风云突变。在鸿门宴中侥幸逃脱的刘邦暗度陈仓,卷土重来,有勇无谋的项羽频频败北,一退再退。

  公元前202年,项羽的十万楚军被刘邦的五路汉军共七十万人围困于垓(gāi)下(今安徽灵璧县南),兵疲粮尽。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拼杀了一天的楚军开始进入梦乡。恍惚之中,楚营四周响起了低沉而绵长的楚歌:

  家中撇得双亲在,朝朝暮暮盼儿归;

  田园将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

  沙场壮士轻生死,十年征战几人回!

  突闻四面楚歌,项羽大惊失色:“难道汉军已经把楚地全部占领了吗?要不然为什么楚人会如此之多?”

  楚歌一起,吹散了曾经众志成城的江东八千子弟;乡愁缕缕,勒断了楚军将士的如铁壮志。难道楚人多已投降?看来项羽败局已定。于是,士兵们三三两两地投向楚歌声声的汉营。

  面对四面楚歌与十面埋伏,项羽预感到大势已去。大帐外,是随自己东征西讨的乌骓马;大帐里,是自己灵肉相和、形影相随的爱姬。

  在极度的失望与悲戚中,这位历史上最著名的悲情英雄,边酌酒,边垂泪,慷慨吟咏出一首苍凉悲壮、缱绻悱恻的千古绝唱——《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之泪令“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与刘邦为了逃命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冷酷无情相比,项羽无疑是一个富于人性的伟丈夫、硬汉子。他既是胜利的勇士,又是失败的英雄。那一刻,骁勇刚烈的山峦上绽放出柔情的鲜花,慷慨豪迈的大河里荡漾起人性的涟漪。

  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尽管《垓下歌》仍不失悲壮,但雄心万丈的夫君何曾发出过如此沉重的叹息?叔叔被杀的时候,他没有放弃;破釜沉舟的日子,他没有倒下;汉军压境的岁月,他没有退缩。看来,夫君已经心灰意冷。

  于是,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开始时,分明是在为夫解忧;到后来,发展为与夫诀别,并边舞边歌,与夫相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四面楚歌仍在,虞姬舞剑未停。只见她,一路的桃花次第绽放,一路的风情万般妖娆,一路的清泪潇潇如雨,一路的惜别依依不舍。

  她还在犹豫。因为她不愿与生死相依的夫君分离,更不想在无限熟悉的军帐里舍夫君而去。如果有来生,她还会选择这个力拔山兮的壮士,还会选择这个面对秦皇敢说“彼可取而代之”的乱世英雄,还会选择和他一起挥舞手中的铁剑征战沙场,还会选择同一段荡气回肠、余韵千载的悲壮爱情。

  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她决心离去,因为她的死,可以断掉夫君的后顾之忧,可以激励夫君的拼搏之志,可以保住夫君的一线生机。

  歌罢,虞姬挥剑自刎,血溅军帐。有人说,虞姬是个诗人,她没有把诗写在帛上,而是用那柄铸着铭文的青铜剑,在自己美丽的身体上,写下了爱的绝句。

  当虞姬挥剑,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残酷的鲜红;当绝世的绚丽,流淌过雪白而柔滑的颈,世界静音,天地定格。

  立时,历史上所有征战不休的帝王厮杀变得苍白空虚,人们争相传说的所有爱情故事变得黯然失色,此前与之后所有的烈女子变得不值一说。难怪千年之后仍有一位名叫何浦的诗人感慨道:

  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

  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君恩是楚腰。

  自己只有这一枝心爱的解语花,现在却凋零在泥土中。岂能忘彻夜的倾诉,岂能忘伊人泣不成声,岂能忘滴在心上的泪,岂能忘金凤玉露一相逢。

  项羽五内如沸,掩面悲戚,痛不欲生。仓促间,他就地掩埋了心爱的虞姬。据《情史》记载:“姬葬处,生草能舞,人呼为虞美人草。”

  我从未见过虞美人草,但知道她与罂粟同属一科。每到初夏,她那含苞待放的蛋圆形的花蕾被两片绿色白边的萼片包裹着,垂生于细长直立的花梗上,像低头沉思的少女,随风起舞,摇曳生姿。想必,每株虞美人的根部,都生着乐得其所的灵魂。

  

  四成为童话

  项羽带着八百骑兵连夜突围而出,来到乌江岸边。此时,乌江的流响,是低沉的呜咽;乌江的江风,是萧瑟的悲鸣。

  在此等待已久的乌江亭长请霸王从速上船渡江,告诉他江东尚有十万子弟,或许能够东山再起。

  项羽苦笑着回答:“随我出师的八千弟子今无一人生还,我还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当然,他肯定想到了随军西征、刚刚凋零的虞姬。

  于是,他谢绝了亭长的好意,将乌骓马送给亭长,然后自己步行,率领二十八名随从重新杀入汉军阵中。对此,郑板桥感叹说:“项王何必为天子,只此快战于古无。”

  在杀掉数百名汉军后,项羽像虞姬一样拔剑自刎,年仅三十一岁。他和虞姬一样,留给后人的是落花随风坠崖般的从容凄美。

  一个江南美女,一个盖世英雄,以自己的真性情与大无畏穿越了中国漫长的历史时空,击穿了无数当代人的心灵。他们演绎的,是一段烈烈扬扬的童话,一幕生死茫茫的京剧,一个血光四射的传奇,一缕日夜奔流的情愁。

  历史不再给他们重生,不变的是痛吟了千年的四面楚歌,是虞姬含泪泣血的一曲剑舞,是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历史之痛,是他们感天动地的不朽爱情。

  从此,中国有了最诗意的词牌——“虞美人”。

  碧草孤坟上梁祝化蝶,末路乌江边霸王别姬,都是爱情绝唱,都是人性悲歌,是悲剧也是幸运,才得以成就这千年美丽。

  如今,中国歌坛还传唱着一首《霸王别姬》:

  我心中你最重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