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必备技能丨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原标题:学神必备技能丨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图 | 红辣椒

  @蛋挞

  给月考参考答案捉了个虫!有道题我觉得答案和真题矛盾,但老师说可以用排除法做,而且这套卷子是从试题库里组的,应该不会出错。

  我觉得不能因为往届同学没提过,就默认题库都是对的, 仔细核对之后我果然是正确的!

  蛋挞同学的经历其实是一个典型的批判性思维过程。

  提起批判性思维,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抬杠”。

  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自我批判的思维。

  “我的这句话真的没有歧义吗?”

  “我的观点是否受到自己固有偏见的影响?”

  “这个论证在逻辑上是否能说通?”

  这三个提问分别对应的是概念的清晰、命题的公正和论证的准确。

  批判性思维就是利用这三板斧,帮助你决定自己到底应该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思维方式。

  1

  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

  01 成为学神的必备技能

  

  图 | 重启人生

  传统的应试思维是以考出高分为目的的学习和思维方式。

  而批判性思维则是反思应试思维的思维。

  比如,对于传统应试思维常见的命题:

  “想考高分就要多刷题”

  戴上批判性思维的眼镜,我们会质疑其中的逻辑关系:

  从概念来看,“刷题”是刷什么题?“多”到哪种程度?

  从论证来看,“多刷题”对“考高分”的支持程度有多大?

  或许你就会发现,“多刷题”的概念需要更多辅助条件的限制。

  而刷题和高分的逻辑关系也需要澄清:

  刷题为什么会提分?

  或许是因为分类做题能节省时间;

  或许是因为刷题能“积累并应用同一类题的解题经验”。

  换言之,“刷题”是为了找到并应用每一类题的方法论,这也是“想考高分就要多刷题”中至关重要的隐含命题。

  当你跳出传统应试思维的框架, 不满足仅仅“把题做对”,而是去尝试找到“不把题做错”的方法,或许就能真正实现应试思维的目标——考高分。

  02 不被假消息欺骗

  

  图 | 新闻编辑室

  我们身处在“信息迷雾”的世界中。

  流量为王的时代,人人都能拿到麦克风,巨量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信息迷雾中, 我们容易陷入一种”都有道理“的状态,无法把握信息的好坏和真假。

  而媒体作为利益相关方众多,需要通过信息发布吸引受众注意力。

  而越是能煽动情绪、制造对立的新闻,往往就越能博取眼球和热度。

  因此,媒体宁愿放弃客观中立的原则,让立场成为观点的风向标,不断制造争端。

  2022年7月25日,UP主衣戈猜想在B站发布短视频 《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视频迅速爆火,话题多次登上热搜。

  在排山倒海的赞美和共鸣之间,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出现,视频迎来反转:

  二舅的残疾证早在多年前就办下来了,他之所以残疾可能是因为罹患小儿麻痹症,而非视频中所说的打针所致…

  舆论也随之开始转向:

  图 | 反转前

  图 | 反转后

  想摆脱这种信息迷雾,需要利用批判性思维来使自己「睁开眼睛」。

  03 做个“聪明人”

  在信息迷雾中,我们不止需要准确分辨信息的真假。

  有时候,明知道对方说得不对,但却说不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比如,家族群里传播的“喝大蒜水包治百病” 的小道消息;

  比如,网络大V的煽动性帖子下面充满偏见、令人窒息的评论区;

  

  图 | 网络

  遗憾的是, 每个人往往都会有这样的“降智”举动。

  这是因为人们在判断和决策过程中总会受到认知偏误的干扰。

  认知偏误本质上是认知策略,适用于远古人类在信息不充分下快速决策的需要。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信息逐渐丰富,这种策略不再适用,就成为认知偏误,干扰决策理性。

  比如,在观察和反思事物时,信念偏差会左右我们的记忆。

  当被告知A班的学生比B班学生更聪明之后,老师就很可能会认为A班学生的作业比B班质量高,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作为一种本能,认知偏误往往是下意识的行为。

  而 基于偏误做出的论证和决策,更需要经过严谨的反思,这也是批判性思维发挥作用之处。

  2

  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01 延迟判断:你的想法,不一定对

  你有没有传过班里同学的八卦?

  大部分人听到八卦的第一反应并非求证真假,而是第一时间跑回教室跟自己的好朋友分享。

  我们为什么要着急做判断?

  一方面,我们对八卦有急迫需求——吃瓜使人快乐,还能充当拉近关系凑近乎的工具;

  另一方面,我们时常面临信息不够的局限——八卦总是模棱两可,传言也扑朔迷离。

  所以我们倾向于将少量的信息建立关系,快速给出一个自己以为可靠的答案。

  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延迟判断。

  顾名思义,就是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拉长战线,打持久战。

  首先,意识到自己存在认知偏误。

  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怀疑,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在你下意识相信/否认某一命题的时候,尝试问一个为什么:

  你认同“MBTI里intj才是最高贵的”,是不是因为你是intj?

  你不觉得“女生之间都是塑料姐妹情”,是不是因为经历过女生团体的霸凌?

  其次,搜集更多信息。

  还记得前几天的热搜吗?

  # 00后越来越社恐了

  如果你了解过关于“社交恐惧”的心理学知识,或许就能判断命题的真假。

  从概念上看,社交恐惧症在临床上又叫做 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

  且恐惧和焦虑的 症状持续至少六个月才会被确诊。

  而命题中的“社恐”程度或许轻得多,需要进一步澄清。

  换言之,我们需要保证自己的认知尽可能的宽阔。

  02 勇一点:Ta的观点,不一定对

  

  图 | 正常人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

  这是老师说的,怎么会错?

  他是心理学大V啊,对社会热点的见解应该也是正确的吧!

  实际上,任何信源,都有出错的可能性。

  因为每个人存在认知偏误,大V也只对特定的领域有专业见解。

  在诸多推理谬误中,存在一类特殊的谬误类型:斥诸XX。

  斥诸权威:

  Ta是老师,说的话肯定没错吧;

  斥诸好人:

  Ta是三好学生,这么说肯定有自己的道理;

  斥诸富贵:

  万柳书院少爷“住在千万豪宅里,怪不得这么礼貌又开朗。

  反过来说,我们既不能盲目相信某个信源,也不能盲目排斥拒绝某个信源。

  Ta的观点,一定不对吗?

  斥诸动机:

  Ta动机不纯,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站这个立场肯定是挑拨离间!

  斥诸人身:

  Ta人品不好,提出的观点也一定不对!

  斥诸能力:

  Ta不会开车,还敢说别人车技差?

  斥诸行为:

  Ta都不能按照自己给的建议行事,不值得信任!

  以“网游是不是精神鸦片”为议题,来看各种论证里出现的谬误。

  谬论

  “网游是精神鸦片。如果继续允许未成年人玩网游,他们的成绩肯定会下滑,接着就会模仿游戏场景去打架斗殴,整个社会的犯罪率也会提高。”

  这属于“滑坡谬误”:夸大因果关系的强度,得出不合理的结论。

  “成绩好的人都不玩游戏,你也不要玩了。”

  这属于“从众论证”:利用人们渴望受欢迎的心理,使其接受论证。

  “网游就是精神鸦片,因为没人证明它不是啊。”

  这属于“斥诸无知”:声称因为没有证伪,所以命题成立.

  “我同学因为玩游戏成了班里倒数,网游就该消失!”

  这属于“草率概括”:用以得出结论的样本过小。

  “中学生不应该玩游戏,因为没有人会把自己的人生当作游戏来过。”

  这属于“不当类比”:对并无实际可比性的事物进行比较。

  

  图 | 看上去很美

  写在最后

  TIE想说, 批判性思维最注重的是“宽容原则”。

  即在理解他人的论证时,永远以最大善意与宽容去理解其用意。

  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不主张“为了批判而批判”,我们并非要成为杠精,才能学会批判思维。

  或许这些技巧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方法的应用需要知识的铺垫,“意识中的理解”距离“下意识中的应用”道阻且长。

  作为中学生,暂时欠缺批判性思维也没关系,只需要在每一个质疑的瞬间尝试反思,就已经足够。

  参考资料:

  格雷戈里·巴沙姆,批判性思维[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

  ?《我与理想树图书的照片》分享活动正在进行中

  

  

  还有丰厚奖品等你来拿~

  不读书的人生,会怎样?

  ? THE END

  67干货丨文言文阅读你得这么学,才能满分啊! 2023-04-25

  干净利落:是生活态度,也是学霸秘籍 2023-04-24

  67干货丨高中地理最常考的10个模块的答题模板 2023-04-23

  你点的每一个 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