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可真精啊

  不算不知道,国民剧《还珠格格》至今,已经有 25 年了。

  二十多年过去," 还珠三美 " 的境遇也令人唏嘘。

  赵在圈内查无此人,范美人活跃在韩国影视圈试图曲线回归。而今天的主角林心如呢,工作重心已经转到老家台湾发展,身份从演员过渡到了话语权更大的制片人。

  前几天,还因为在综艺里和女儿视频上了热搜。

  大概是和霍建华结婚后,林心如在内地的路人缘就一落千丈。

  这中间,既有不良媒体断章取义的误会,也有艺人和团队没及时解释澄清(或者无心澄清)的结果。

  肉叔不想聊八卦,只想聊人。

  最近,她特别出演的新剧《模仿犯》也上了,剧集口碑一般,没有太多演员发挥的空间。

  柯佳嬿戏份太少,吴慷仁角色受限没能施展更炸裂的演技。

  而林心如呢?

  有条短评很有意思:

  怎么办。越来越喜欢林心如。很有脑子的亚子

  在两位演技派面前,同为演员的林心如存在感太弱。

  可人不用只在一个赛道上疲于奔跑,正如标题。

  这些年来,精明的林心如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这何尝不是一种成功。

  如今的林心如什么样?

  从 2020 年开始,很少当(绝对)主角,作为特别主演或者客串,用攒了 20 多年的观众缘和知名度,为剧镶一层好卖的金边。

  很少上综艺,被参加过的内地综艺强度吓到,自己开了个新的综艺,《光露营就很忙了》。

  和《华灯初上》的卡司一起参加,记录戏里几位女明星 + 男丁凤小岳的野营生活。

  很惬意,三天两夜,不用自己搭帐篷,找了个营地。

  主要活动就是吃饭喝酒打羽毛球唠嗑。

  两厢总结起来,就是自主性强,自由度高。

  就说她的新综艺《光是露营就很忙了》。

  姐妹保温杯里装着可疑的液体,众姊妹轮番品尝。

  打起球来也不管什么大姐大气势了。

  每一个发球都落在了意料之外的地方。

  发球不是连自己都打。

  就是痛击我的队友。

  决定要做这档综艺,其实也是林心如自己的点子。

  为什么?林心如是这么说的:

  是真实,戏剧需要诠释角色,实境如果太多包袱样貌呈现,观众都很聪明也会知道,所以好友来大家都很放松、做自己,可能下午五点过后的聊天话题就不能播了。

  你要说这些我可就不困了。

  毕竟台综认真起来,综艺效果直接拉满。

  但不得不说,虽然林心如玩游戏时不灵光,但脑子都用在了最该用的地方。

  《光露营就很忙了》是台湾首档由戏剧衍生而来的实境秀。

  也就是说。

  它利用剧集的热度和口碑,直接打造出一个带有 IP 属性的综艺节目。

  这不失为综艺 IP 化的一条可行之路。

  事实也证明确实奏效。

  综艺首周上架就登上奈飞台湾榜第四名。

  参与过《败犬女王》《下一站幸福》《命中注定我爱你》等影视宣发,制作出《醉后决定说爱你》的台湾影视制作人刘思铭(曾是金牌音乐制作人)很看好林心如。

  演戏和制作,其实算是两种有冲突的角色。

  " 前者看剧本,后者看账本。一个将创意,一个谈生意。"

  很显然,林心如的功夫,下在后者。

  凭着 " 紫薇 " 打开内地市场,又借《情深深雨濛濛》里的如萍巩固观众缘。

  张卫健版韦小宝的《鹿鼎记》里,她饰演刁蛮活泼的建宁公主,最后为爱牺牲让人意难平。

  现代剧《男才女貌》,饰演开朗独立的苏拉,收视仅次于《新闻联播》,还因此获得了央视十佳女演员。

  同年的年代剧《半生缘》,温柔坚强的顾曼桢让人印象深刻。

  但有没有发现,这类角色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

  最大程度地展现了林心如甜美系长相的优势——

  温婉可人,没啥攻击性。

  后期尝试出演恐怖片,试图打 " 鬼后 " 招牌。最成功的《京城 81 号》,票房突破 4 亿元,刷新国产惊悚片最高票房。

  靠脸打江山,是有时间期限的。

  彼时的林心如,虽然是 " 还珠三美 " 里气势和声量最弱的,好在紫薇之后,用 " 窦漪房 "" 苏妲己 " 等收视不错的角色延续了人气。

  她的烦恼也来了,戏演多了,对于怎么演越来越驾轻就熟。

  但 " 会 " 和 " 好 " 之间,隔着太多需要去冲破,去砸穿的瓶颈。

  很多人对林心如有 " 紫薇 " 滤镜,天然觉得她会多愁善感。

  其实相反,她在不少采访中都说自己是 " 有点男孩子性格 "。

  她没有那么细腻入微的感性瞬间。

  当年拍《还珠格格》时,她一看剧本,发现紫薇有那么多的哭戏,第一感觉是痛苦。

  我没事叫我怎么哭啊

  然后就是硬逼着自己

  每天晚上就是要想着怎么样去流眼泪

  身为演员,需要她沉浸其中,和角色一体。

  可当她一旦 " 硬逼 " 着自己,就无法完全赋予角色灵魂的生命力。

  肉叔想,林心如是清楚这一点的。

  《华灯初上》苏庆仪的角色,导演原本找的是林心如,但她认为 " 谨华比我更合适 "。

  杨谨华确实演出了苏庆仪的特质,优雅知性、内敛却又有些自卑。

  尤其两人对戏时,林心如明显更吃力。

  尤其是这段,两个人为了一个男人发生争执。

  同样是哭戏,林心如情绪爆发,却始终有些放不开的拘束,杨谨华则更到位,有种破罐破摔的崩塌,却又因为对方是自己的好朋友而小心翼翼地收回来。

  谈崩之后,林心如瞪着眼皱眉,情绪依然紧绷,没能放开。

  而杨谨华早就卸下了劲,冷冷地反问对方。

  演员其实很被动,被人安排好角色,被人安排好人设,甚至在片场,也要配合拍摄进度,一直等。

  很少演员能知道等的原因,但她不想一直被动," 不想做一个不知道原因的人 "。

  或者说,她一直都是一个主动的人。

  爹妈小学时离婚,高中毕业时在她的撮合下他们和好,连证婚人都是自己的名字。

  2009 年开始,林心如成立了工作室,筹备投资拍剧,转型做制片人。

  做制作人,她不要挂名,而是要能实实在在参与,从头学起。

  做出的第一部古装剧,趁着古装大女主和东风,做出《倾世皇妃》,首次担任制片兼主演。

  虽然在今天看来,这部剧依然还是 " 所有人都爱我 " 的经典玛丽苏,但不得不说林心如的选角品味在线,主打一个赏心悦目,收视红火,在当年全年省级卫视电视剧收视率排行第 5。

  2012 年制作了首部电视电影《遗忘》,在金钟拿到三个提名。

  《姐姐立正向前走》,开始尝试姐弟恋的偶像剧。

  台式青春爱情剧《16 个夏天》,拿下金钟最佳戏剧节目,她本人也提名了金钟最佳女主,这是她最接近金钟视后的一次。

  去年的《华灯初上》自不必说,聚焦一群 " 妈妈桑 " 们,还原了一个酒场歌舞升平的场景。

  这几年,因为疫情,加上结婚生子,母亲也年迈,林心如的工作重心也几乎都放在了台湾。

  有人曾经问林心如,这几年做了那么多戏都赚钱吗?

  她的回答曾经被传成 " 大陆拍戏是挣钱,台湾是做理想 "。

  其实原对话是这样的——

  主持人:你做的戏都赚钱吗?

  她尴尬回:撇除台湾的话,都赚,台湾就做理想吧。

  林心如做制片,能看出是有转变的。

  第一阶段,在赚钱的前提,过足瘾。

  《美人心计》翻红,玛丽苏大女主《倾世皇妃》大火后,她又如法炮制了配方相同的《秀歌江山长歌行》,但不巧的是,那一年爆了部扭转大家审美的古装剧《琅琊榜》。

  主演《京城 81 号》刷新国产惊悚片最高票房等十项纪录,隔年就制片出品并主演了《魔宫魅影》,票房收入 8840 万,虽然相对比 4000w 成本已经还算不错,但终究没有复制曾经的奇迹。

  首部现代剧,是泼辣姐姐勇敢追爱的《姐姐力争向前冲》,芒果周播,开播首播收视率高开,高达 1.11,成绩不错。

  第二阶段,求质。

  也是她所谓的不赚钱的理想。

  第二部制片的作品《16 个夏天》,还是偶像剧,但不再造雷同而廉价的梦。

  我觉得要现实,要实际

  因为我不想要拍那一种

  高富帅灰姑娘的偶像剧

  我想要它是有文青的质感

  有打动人心的独白跟内容

  然后又有商业价值,又有口碑

  观众也确实买账。

  - 台剧比大陆剧优良不止一两个段位,从剧本到演技,从架构到图像,都起码让人感觉是在认真做事

  - 林心如真的很适合这种接台湾地气的混不吝,比在内地演玛丽苏古装剧带感多了

  更不用塑造出了真实但可爱的女性角色的《她们创业那些事儿》,以及前年被奈飞花 3 亿买下三季的《华灯初上》。

  背后的心气儿更高。

  我不想要说大家提起亚洲剧,亚洲市场的时候

  只有想到鱿鱼游戏或者是韩剧

  林的精明,在于她敢舍。

  舍掉作为演员已有的积累,舍掉尚为香饽饽的电视剧(主演)。

  如果你真的要走上电影这一条路,完全放弃电视剧的话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赌注

  就很是有可能你在这段过程中

  你必须完全放弃电视剧所带给你的任何的诱惑

  电影大家都知道,其实对我们来讲

  并不是有很大的酬劳啊什么的

  有时候拍一部电影可能还不及一集电视剧的酬劳

  不想当套子里的演员,那就成为做套子的人。

  发现套子并不好用,转而寻找(塑造)新的套子。

  我有低潮但我会一直向前看 ……

  我觉得往前走才是正确的路 ……

  《华灯初上》另一位制作人戴天易直播时就说,通常开拍时他不会出现在现场,拍摄现场的各种大小事务,都交给林心如负责。

  她确实完全 hold 得住。

  就像鲁豫问她自己当了老板和以前有什么区别。

  她轻轻一笑,一脸轻松,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事," 只是换个人在经营我自己 "。

  林心如可能没法成为一个更好的演员,离出色的制片人或许依然还有距离。

  但我隐约觉得,现在的林心如,比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快乐。

  本日打工人:王家卫生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