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晋祠公园简介

  《散文大家》每日5点更新。点上方标题下《散文大家》关注。

  

  

  

  晋祠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的一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也是晋国宗祠。它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

  晋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经过东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风格多样的古典建筑群。

  晋祠内有许多著名的景点和文物,如难老泉、侍女像、圣母殿、铁人铁狮子等,被誉为“晋祠三绝”。?晋祠还有唐太宗御碑、《晋祠之铭并序》等珍贵的碑刻。

  1961年,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是为奉祀唐叔虞之母邑姜而建。?它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重檐歇山顶,面宽七间,进深六间,高19米。

  圣母殿内供奉着邑姜的塑像,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赐号“慈庙”。

  圣母殿的斗栱形制变化多端,尤为精彩,其功能亦有所差异。根据斗栱的形制、部立和结构,计有十二种之多。主要为六种,即:下檐柱头铺作、下檐补间铺作、下檐转角铺作;上檐柱头铺作、上檐补间铺作、上檐转角铺作六种。

  圣母殿前廊八根木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是现存中国古建筑的孤例。为宋元祐二年(1087)太原府吕吉等人集资施造。

  晋祠有很多历史故事,我就给你讲几个吧。

  一个是关于晋祠的创建者唐叔虞的故事。他是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的弟弟,因为和成王剪桐叶封弟而被封在唐国(今山西翼城)。他治理水利,发展农业,使唐国富庶,后来改国号为晋。他死后,后人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堂奉祀他,这就是最早的晋祠。

  一个是关于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联手反击智伯的故事。智伯是晋国世卿之一,贪婪残暴,欺压其他三家。他想灌溉晋阳城(今太原),逼迫赵、韩、魏三家出兵攻打赵襄子。赵襄子坚守不降,派张孟谈暗中游说韩、魏两家倒戈相向。三家歃血为盟,在半夜决堤退水倒灌智伯军营,大败智伯。

  一个是关于李世民到访晋祠并撰写碑文的故事。李世民是唐太宗,也是唐叔虞的后裔。贞观二十年(646年),他到达太原,在悬瓮山上建造了龙兴寺,并亲自撰写了《晋祠之铭并序》,表达了对先祖和先贤的敬仰和感激 。

  

  晋祠的故事很多,我就给你讲几个吧。

  一个是关于对越坊的故事。对越坊是晋祠中轴线上的一座牌坊,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上面有两个鎏金大字“对越”,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传说这座牌坊是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捐建的,为了感谢神明治好了他母亲的偏头痛。他本来想建一座小牌坊,后来又拆掉重建了一座大牌坊,并亲自题写了“对越”二字。

  一个是关于九九钟的故事。九九钟是晋祠钟楼内悬挂的一口大钟,高2米多,重约9999斤,铸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传说这口钟也是高应元捐献的,但他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把这么大的钟挂到那么高的钟楼上。后来有一个自称姓鱼名日的老人给他出主意,让他用水冻成冰道来拖运大钟,然后用土堆成斜坡拉到楼上挂住。这位老人其实就是木匠鼻祖鲁班。

  一个是关于圣母殿和吕仙阁之间的故事。圣母殿是晋祠主殿,奉祀周武王妻子、周成王母亲邑姜氏。吕仙阁则奉祀春秋时期吕尚(即太公望)和他儿子姜子牙(即文王师)。传说邑姜氏和姜子牙都有不同寻常的出生经历:邑姜氏出生时天降异香、地涌清泉;姜子牙出生时天降彩虹、地涌金莲。因此两者都被认为是天赐之子女。

  邑姜氏和姜子牙是父女关系,都是周朝的重要人物。邑姜氏是周武王的妃子,也是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她出生时天降异香、地涌清泉,被认为是天赐之女。她温柔淑惠,举止高雅,在晋祠有一座专门祭奠她的圣母殿。

  姜子牙是邑姜氏的父亲,也是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军师。他出生时天降彩虹、地涌金莲,被认为是天赐之子。他本姓姜,氏吕,因为他的祖先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地或申地。他在七旬时下山封神,扶助周朝取代商朝,并册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

  NEWS

  投稿须知:《散文大家》长期征稿,文体以散文,随笔,小说为主,必须原创首发,字数在1000至3000左右。文责自负。平台设立赞赏,赞赏金百分之八十作为稿费发给作者,百分之二十留作平台建设资金。文章发出后第二天结算,之后一般很少再有赞赏和阅读量,故不再做处理。投稿视同授权。投稿先关注公众号并加编辑微信yz2691 投稿邮箱:sxhjzyq@163.com。(注意:不愿意转发者不要投稿。)

  扫码关汪

  编辑微信|yz2691

  点击上图查看祥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