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脉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系是基于早期地质活动的新生代(最后的6640万年)期间地球板块运动的结果。组成今日科迪勒拉的岩石年龄古老,开始是亚马逊坚稳地块受侵蚀的沉积物约于4.5亿至2.5亿年前淤积在坚稳地块的西侧。
这些淤积物的重力使地壳下陷,产生的压力和热量又使淤积物成为更耐久的岩石约2.5亿年前,组成地球大陆块的地壳板块结合成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后来盘古大陆及其南部贡德瓦纳古陆发生分裂,板块向外分散,南美洲大陆板块与纳斯卡大洋板块互相碰撞(或会合),产生造山运动,因而形成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山脉地理意义
安第斯山脉从南美洲的南端到最北面的加勒比海岸绵亘约形成一道连续不断的屏障。安第斯山脉将狭窄的西海岸地区同大陆的其余部分分开,是地球重要的地形特征之一,它对山脉本身及其周围地区的生存条件产生深刻的影响。
安第斯山脉介绍
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长约9000km,几乎是喜马拉雅山脉的3.5倍,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这里山势雄伟,绚丽多姿,拥有许多海拔在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也是世界上最壮观的自然景观之一,是世界上除亚洲之外最高的山脉,平均海拔3660米,最高峰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主山峰阿空加瓜山,海拔6962米,为西半球和南半球第一高峰。

安第斯山脉由南到北分为三大部分:南安第斯、中安第斯、北安第斯。北安第斯包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中安第斯包括智利和秘鲁科迪勒拉;南安蒂斯包括火地岛和巴塔哥尼亚科迪勒拉。

安第斯山脉从火地岛向北至赤道,温度逐渐上升,但高度、临海、降雨、秘鲁寒流以及地形等因素,使气候变得多种多样。

安第斯山脉,动植物的生存能力,大部分取决于海拔高度。植物群落的生存能力也由气候湿润的程度和土壤等条件决定。

安第斯山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区之一,南部矿区的范围特别辽阔。铜、铅、银、锡、金、煤、石油、铁等等。这里有世界最大的地下铜矿,深入地表以下1200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