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与重生:美国西海岸最受瞩目的亚太电影节

  作者:Kathy|校对:米拉檬|排版:张汩

  第39届LAAPFF官方海报

  第39届洛杉矶亚太电影节(Los Angeles 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以下简称LAAPFF)将于当地时间5月4日开幕,以周四晚间的派对开启为期9天的影像盛宴。在今年上百部的参展影片中,共有52部纪录片作品,包括16部长片及36部短片。

  作为美国西海岸最受瞩目的亚太裔电影节之一,LAAPFF由美国国内领先的亚太裔媒体艺术机构Visual Communications(以下简称VC)主办。自1970年成立以来,VC通过影像创作、保存、发行、展映,以及人才培养来提高和重塑亚裔在美国大众媒体中的形象。它有着全美最大的亚太裔珍贵影像资料库,不仅记录了上世纪以来亚裔在美国社会运动中的参与和表现,还珍藏着众多知名亚裔或亚洲导演的早年影像作品。走过半个多世纪, LAAPFF始终支持亚太裔创作者、提供展映机会,促进创作者沟通,与观众交流。

  作为一名留学生和想要了解、进入美国本土影视文化圈的新移民,LAAPFF对我个人也有着重要的含义。好莱坞的光环和由亚裔领导组成的社群文化在这里交织,影展和以此为轴心的亚裔文化群体成为了重要的学习对象,让我能够接触本地的影视文化。

  第38届LAAPFF的现场照片

  2021年,我和朋友观看了第37届LAAPFF的开幕影片——纪录长片《曼赞纳,转用后:当水成为灰尘(Manzanar, Diverted: When Water Becomes Dust)》。这是疫情以来LAAPFF首次恢复线下展映。2022年,我又作为观众观看了多部纪录长片和短片的展映,其中包括陈东楠导演的《旷野歌声》。在现场还有许多年长的华人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他们说着国语或粤语,成双结对地来观影。

  2022年夏天,我开始在VC实习,随后转正,一直工作至今年一月底。我从未学习过美国历史,却通过VC的日常工作和内容丰富的数字化影像资料馆了解了先辈们的经历和历史,看到“亚裔”社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身份、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电影人经历各异,我也逐渐理解到社群文化的维护需要共同的付出与努力。除了亚裔,LAAPFF也支持过如吴皓(《我们一家人》、《虚拟人生》)、施佳妍(《寻找莹颖》)和陈怡(《投下第一票》)等中国纪录片导演。与此同时,众多初出茅庐的新生代导演从一年一度的招牌人才培育项目“Armed With a Camera”中获益。

  电影节即将召开之时,我采访了前VC同事、LAAPFF的资深策展人苏坦?皮尔赞(Sultan Pirzhan),聊了聊今年电影节的变化、策展过程、纪录片选片和亚裔在行业中的现状。

  打破与重生

  今年的LAAPFF在许多层面上突破了电影节的窠臼。影展放弃了传统的开闭幕夜、开闭幕影片和焦点展映,取而代之的是呈现多元族裔社群故事的开闭幕日。“我们想要避开对个体或个人荣誉的庆祝,”苏坦说,“与其大费周章举办明星红毯夜,不如尝试为跨界交流和社群连结营造机会。”

   More Bounce(Alexis Si'i, 2023)剧照

  这部纪录短片讲述了三位萨摩亚男性在南加州做保镖的遭遇和慰籍

  LAAPFF 2023的主题是过去一整年贯穿VC组织整体实践的概念“R3:NEWAL”,直译为“更新”,也有“重启”和“再续”之意。这里之所以写做“R3”,是因为它还包含另外两个维度的R,即“regeneration(再生)”和“restoration(恢复)”。R3:NEWAL打破往届的影人和行业交流座谈C3:Conference,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鼓励参与者突破自身作为艺术家和创作者身份限制,回归自我,彼此交流的活动。苏坦举例说,这包括把原本在影院内进行的对谈带出去,比如,召集导演们一起去做美甲。在放松、愉悦的环境里,让对话自由地展开。健康和快乐是今年电影节想要努力创造的氛围,也是与R3相伴的引导价值。因此,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Tracing History (Jalena Keane-Lee, 2022)剧照

  影片追随一对美国华裔母女的公路旅行,重新连接彼此,及她们与祖先的关系

  在这套价值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琳达?马巴罗(Linda Mabalot)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1984至2003年,她一直担任VC的执行理事,也是在这个职位上工作最久的人。八十年代初,VC遭遇财务危机,加入VC短短几年的琳达决定引导VC转型新的方向。除制作以外,她认为应努力寻求更多的财源,并与亚太裔创作者建立广泛的互助关系,以创建可持续的社群和创作条件。作为创作者,琳达主导并合创了许多在亚裔美国史上具有先锋性的影像作品,包括在美国最早的关于菲律宾农民的纪录片Manong。此外,她还组织了关于菲裔美国人和亚裔女性移民的影像展。琳达因癌症逝世20周年之际,LAAPFF策展团队希望传承再生力和可持续性的文化和精神遗产。除了影片展映外,5月4日至7日,纪念琳达的摄影展将于洛杉矶小东京第一街上的远东饭店大厅(Far East Lounge)举办。

  琳达?马巴罗纪念摄影展宣传图片

  关注电影作品外真实的人

  “今年另一根本性的变化是,我们的策展更关乎电影人,而非电影本身,”苏坦介绍道。相较于以往的LAAPFF和其他的电影节,今年策展团队新增了一个环节——影片正式入选前,与主创,尤其是长片的创作者进一步沟通,了解作品背后的人和创作故事。苏坦坦言,因为人手有限,策展团队暂时还没有办法与所有的入围者进行前期沟通,但这仍然是之后努力的方向。“与创作者交流也是我最享受的部分。”苏坦还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确认彼此适合,保证满足双方的需求,达成双赢合作。

  LAAPFF希望与创作者对话,并让他们意识到影展能帮助推进影片发展和发行。如果将来影人想要通过影片达成其他的事情,LAAPFF也乐于出力。苏坦说,“这是一个协同创作和相互支持的地方。”

  当然,有些影片质量很不错,但发行和后期需求与LAAPFF能提供的资源并不吻合,或是不满足对社群和社区服务的需求。这种情况下,苏坦会跟对方说明,并推荐其它更加合适的影展和机会。

  《唐人街大奋斗》剧照

  苏坦认为,这一操作对于纪录片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纪录片会考虑发行期间的影响力推广。“我觉得[今年的纪录片]很大程度上呼应了美国当下最受关注的社会议题,”苏坦说,“当电影为应对某个当下的话题而创作时,它们就成了时间胶囊。”

  以讲述多个北美中国城发展困境的纪录长片《唐人街大奋斗(Big Fight in Little Chinatown)》为例,策展团队协助加拿大华裔导演曹嘉伦(Karen Cho)联系了洛杉矶中国城本地草根组织“华埠公平发展会”作为社区合作伙伴,并邀请推荐社区代表与导演做映后对谈,讨论当地中国城的生态状况和发展挑战。映后讨论不再只是策展人访谈影片创作者,讨论影片审美和制作过程,而是能够挖掘更深层的问题。这部纪录片将于当地时间5月7日星期日晚6点在洛杉矶市日裔美国人博物馆举行放映。

  Fly In Power剧照

  与《唐人街大奋斗》同一场所放映的还有Fly In Power。这部纪录长片聚焦一名在纽约的韩裔按摩女工夏洛特。为了让影片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和赋能,苏坦联系到了洛杉矶性工作者外联项目(Sex Worker Outreach Project of LA),利用其社群影响力,邀请在洛杉矶和中国城内的按摩工作者出席展映。

  Liquor Store Dreams剧照

  而韩裔美国导演So Yun Um则通过Liquor Store Dream讲述了在自己的移民家庭中,各代际对生活、梦想的不同想象和挣扎。So Yun是2018年“Armed With a Camera(以下简称AWC)”训练营的成员。这部长片也是基于训练营短片作品Liquor Store Babies进一步发展而来。

  AWC是琳达的继任者莱斯利?伊藤(Leslie Ito)于2003年创立的亚太裔年轻影人扶持项目。该项目为每年入围的申请者提供奖金、器材、场地,并指定更资深的亚太裔影人进行指导与支持。在来年的电影节上,投入了大半年心血的短片作品将通过AWC专属单元首映。走过20年,VC通过AWC项目培养了超过100名亚太裔的年轻电影人。部分作品可在VC的Vimeo视频主页上观看(https://vimeo.com/vcmediaorg)。

  Wisdom Gone Wild剧照

  今年的纪录片长片的另一关键词是“和解”。从女儿对逐渐衰老和痴呆的母亲的影像“情书”( Wisdom Gone Wild),到试图寻找自己祖源的孟加拉移民对父母和本地社群的追问(In Search Of Bengali Harlem),苏坦认为“纪录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不同形态的‘和解’意义”。

  In Search Of Bengali Harlem剧照

  其他影片覆盖的题材和地理区域都很广。Who Is Next?是一部讲述吉尔吉斯斯坦“绑架新娘”现象的真实犯罪纪录片。韩国导演Danny Kim在Zero Waste中跟踪五位环保行动者。他们用独特的方法应对环境污染,以及因疫情而恶化的塑料垃圾问题。而The Grizzlie Truth中, NBA球迷调查追寻热爱的球队突然从自己的城市撤出的原因……

  苏坦解释说,虽然LAAPFF将这些故事纳入“亚太裔”的范畴,但影片展现了更为广泛的社群多样性和文化不同。策展的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能互相看见彼此。

  多元的亚太创作者

  LAAPFF的自我定位相当清晰——扎根社区,不做传统的、行业导向的电影节。LAAPFF在2003年还创立了面向非专业亚裔年长群体的影像扶持计划“Digital Histories(以下简称DH)”。DH秉承东亚传统中对长辈的尊敬,传承长者智慧和丰富经验,为社区中的弱势及少数族裔老年人提供专业的艺术和创作环境。DH对选入的题材和类型也没有限制,只是同样需要在有限的预算、时间、技能等条件下完成一部作品,并于来年的影展上首映。在往年的项目中,亚裔长者们通过影像探索了各种各样的题材,比如家族历史保存、战争回忆,以及老年人的爱情。

  苏坦承认,LAAPFF并非商业性质的影展,没有大型电影节标配的电影市场或提案大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提供任何与制片公司、片方或其它商业伙伴沟通了解的机会。NBC Universal等合作伙伴会参加部分活动,也有工会的代表出席,与创作者讨论行业如何良性发展。为影人们提供与行业专家沟通交流的条件,也是R3:NEWAL 的一大使命。”

  Ka’ā’ume’ume: Navigating Home (M. Kaleipumehana Cabral, 2023)剧照

  影片聚焦夏威夷原住民的共同的漂泊经历和故乡的羁绊

  苏坦认为,亚裔在好莱坞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多,一些成功的案例确实为部分亚裔创作者提供更多投资可能,可仍有许多局限性。他指出,在由大制片厂和资本主导的好莱坞影视制作模式下,市场是决定投资和机会的关键。2018年,近几十年美国主流媒体文化中,首部全亚裔制作班底的剧情长片《摘金奇缘》取得票房成功后,亚裔和爱情喜剧重获好莱坞的青睐。2020年的《寄生虫》和去年开播即爆火的《鱿鱼游戏》,使许多领头的制作公司开始对亚洲,尤其是韩国的本土制作增大投入。可上述作品并不能算作“亚裔”的故事,直到今年《瞬息全宇宙》的爆发。《瞬》应该能够让制作公司对亚裔创作的类型片更有信心,这也表示未来更有可能挖掘亚裔的多元故事。

  LAAPFF是奥斯卡短片奖资格认定的电影节。获得叙事短片金胶片奖的作品将自动入围奥斯卡金像奖动画短片/真人短片类别。

  今年大部分的影片都将在洛杉矶的合作场馆线下放映,少数影片进行有限时限地域(仅洛杉矶县内)的线上放映。所有圆桌讨论的录音录像最终将发布到官方脸书、Instagram和YouTube上。

  2023 LAAPFF纪录长片完整片单:

  BIG FIGHT IN LITTLE CHINATOWN

  DAME VALERIE ADAMS: MORE THAN GOLD

  FLY IN POWER

  IN SEARCH OF BENGALI HARLEM

  KAPWA TEXAS

  LIQUOR STORE DREAMS

  NURSE UNSEEN

  PHOTOGRAPHIC JUSTICE: THE CORKY LEE STORY

  THE GRIZZLIE TRUTH

  THE FALL OF THE I-HOTEL (59min)

  UNSEEN

  WHO IS NEXT?

  WISDOM GONE WILD

  WHETū MāRAMA / BRIGHT STAR

  ZERO WASTE

  LIWANAG (45min)

  2023 LAAPFF日程:

  https://festival.vcmedia.org/2023/schedule/

  其它参考:

  https://festival.vcmedia.org/2023/2023/04/06/laapff2023/

  https://festival.vcmedia.org/2023/laapff-renewal/

  https://vcmedia.org/latest-news/2022/5/18/the-womxn-who-saved-vc

  https://www.latimes.com/archives/la-xpm-2003-may-29-me-mabalot29-story.html

  图片来源:LAAPFF及VC官网、Facebook账号

  凹凸镜DOC

  ID:pjw-documentary

  微博|豆瓣|知乎:@凹凸镜DOC

  推广|合作|转载 加微信?zhanglaodong

  投稿| aotujingdoc@163.com

  放映|影迷群 加微信?aotujing-doc

  用影像和文字关心普通人的生活

  原标题:《打破与重生:美国西海岸最受瞩目的亚太电影节》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