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真全图》中的家具风貌
原标题:《会真全图》中的家具风貌
《会真全图》中的家具风貌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会真全图》是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禹之鼎的作品。禹之鼎尤其擅长描摹人物,还曾在内廷供奉,在京城贵人间声名颇盛,据说当时的名人小像,基本都出自他手。
而他的肖像画出名,也和他出使琉球的一次经历有关。康熙二十一年,朝廷择选使者出使琉球册封世子为琉球王,禹之鼎随行。《王会图》中评价“禹生天才隽妙,无愧古人”,这次出使让他中外闻名。
清 禹之鼎《春泉洗药图》 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会真全图》是他以《西厢记》为题材描绘的一系列画卷,原卷现藏于爱尔兰的一家图书馆。之所以叫《会真全图》,还得提一提《会真记》和《西厢记》的关系。
《会真记》是唐代元稹所作,写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而王实甫借此改编出了《西厢记》,使张生与崔莺莺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
明 《西厢记图页》
曹雪芹写《红楼梦》似乎还借此埋过伏笔,经后人剖析,此中意味更是深长:宝黛二人曾于沁芳溪边共读,正文特别提到了“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但书中引用的“落红成阵”等等词句,却只来自《西厢记》。
《西厢记》与《会真记》人物相同,故事结局却截然相反,这或许正是在暗示宝黛二人的感情与命运。
从这套画卷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禹之鼎不俗的绘画功底——色彩清美雅致,人物细腻生动,在背景刻画上还综合运用了多种绘画技巧,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卷。
二十幅画卷分别可名为:惊艳、借厢、酬韵、闹斋、寺警、请宴、赖婚、琴心、前候、闹简、赖简、后候、酬简、拷红、哭宴、惊梦、报捷、寄衫、求婚、团圆,足以将《西厢记》的故事完整展现。
惊艳(张生和崔莺莺于普救寺初遇)
借厢 在普救寺借宿的张生与僧人在房中论道,虽然看不清二人使用的坐具,但背后的大座屏十分显眼。座屏大致呈方形,屏芯为水墨山水画,下方牙板作莲瓣式,侧面站牙上还可见如意纹。
酬韵(张生与崔莺莺隔墙唱和)
闹斋 老妇人在普救寺为亡夫设道场,张生借机见崔莺莺,禹之鼎选择了用张生的回眸一眼概括这段情节,将张生痴迷爱恋的神态展露无遗。
寺警(孙飞虎带兵围寺欲强掳崔莺莺,普救寺众人陷入危机)
请宴 崔莺莺提出三个解决方案,老夫人应许谁能退贼谁就能和莺莺成亲,张生修书请白马将军前来退敌。老夫人因此设宴感谢张生。
张生对即将参与的宴会颇为重视,在屋内对着镜子整理衣冠,桌上承托着梳发工具,镜子倚靠在简单的镜架上,而张生背后也出现了绿框屏风。
赖婚(老夫人在宴上反口,让张生与莺莺以兄妹相称)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宴席背景的大屏风并非张生与老僧论道时的那件,但其设计是十分相似的,同样是水墨山水作屏芯,下方莲瓣式披水牙子。
这幅图对屏风的展现也更为完整,我们还能看到屏框是委角式,其上还有精美的龟背式锦地花纹,侧面站牙则作宝瓶式,华贵异常。
屏风前面还摆放着一件圆香几,香几上承托着炉瓶三事,边缘似乎有拦水线,几面下带束腰,下方再接四条纤长弯腿,整体落于托泥上,挺拔修长,气质出尘。
张生与老夫人使用的桌椅一致,桌为带束腰直腿长方桌,造型简洁,椅则是铺了锦绣椅披的曲搭脑扶手椅,椅面下的腿足结构更是颇为奇妙,是十分罕见的一腿三牙式,前方还配了一件小脚踏供搭脚。
琴心(被拒婚的张生只好借弹琴表达心意)
前候(红娘帮张生与崔莺莺传递书信)
张生坐着的正是三围屏罗汉床,床面还是藤编软屉,手臂支起撑住下巴,搁在四面平条桌上,桌上均是笔墨等文房用具。
闹简 闹简是《西厢记》中的精彩场次,这一章发生于崔莺莺的闺房,崔莺莺怕传信的红娘出卖她,声称要向老夫人告发红娘,通过红娘的反应崔莺莺放下心来,写了一封情诗却告诉不识字的红娘是绝情信。
崔莺莺闺房的陈设相对复杂,背景除了屏风外还有一件弯腿小圆凳,梳妆用的桌面上有储纳琐物的带提手箱、置放铜镜的镜架,以及各种妆品。
赖简(张生误解书简夜闯花园,吓了红娘与崔莺莺一跳)
据红娘所说,崔莺莺每晚“花园烧香”,这里使用的香几也和老夫人设宴时用的不同,这件香几几面尺寸不大,几面下直接接牙板与腿足,腿足似乎为更为优美内敛的三弯腿。
后候(张生患了相思病,红娘受崔莺莺托前来送药方)
此处张生躺着的床似乎是之前的那件罗汉床拆了围屏,身前的条桌仍是之前那张四面平条桌。
酬简(崔莺莺与张生相见)
拷红(老夫人发现崔莺莺不对劲,将罪责归于红娘,使出家法)
哭宴 老夫人决意送走张生,许诺“我与你养着媳妇,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莺莺十里长亭送别张生。
惊梦(有情人分别,只能靠梦一解相思)
报捷(消息传来,张生蟾宫折桂,竟是头名状元)
寄衫(崔莺莺担忧张生在京师境况,寄予汗衫等物)
此时的张生已经今非昔比,他的穿戴和坐具也和以往不同,脚踏都是带束腰式。
求婚(功成名就的张生前去求婚)
团圆(张生骑马前来迎亲,有情人终成眷属)
- END -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