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疯狂的剧是如何获得8.9评分的???
前不久,当杨紫琼获得奥斯卡奖时,国内社交平台上爆发了重大讨论。
有人说这是“政治正确”赢得的奖杯,也有人说她按下了“让别人看到”的开关。
![]()
如果《瞬息全宇宙》中的亚洲叙事是成功的,那紫微星从天而降看起来还是巧合。
但最终我们体会到“杨紫琼获奖”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我们自己。
例如这部电影《怒呛人生》于4月6日在Netflix上映
![]()
事实上,看看早期的镜头,我们很容易将其视为典型的Netflix吃红利的刻板创作。
亚洲题材+高速撒尿放屁+美国中产阶级,这些标签听起来还是老土。
但渐渐地,节目的受欢迎程度开始超出预期。
越来越多的人“看了”,豆瓣评分也涨到了8.9分。
![]()
连续三天登上美国国内收视榜首,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9%。
有人说它很先进,“不像Netflix的调性”。
其实这部剧的播出平台是Netflix,但制作方却是A24,已经成为好莱坞新贵。
![]()
《瞬息全宇宙》之后,再次塑造出如此饱满清晰的亚裔形象。
主演是从《行尸走肉》《燃烧》到《米纳里》的韩裔美籍演员史蒂文·元。
女主角黄阿丽,身高1.52米的华裔女子,身穿豹纹上衣,挺着大肚子。
现在看来,《怒呛人生》可以让两人走上真正的事业巅峰。
毕竟作为主角,这样立体的黄种人形象在欧美主流电视剧中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应该也几乎没有出现过。
这部剧的英文名是“Beef”,熟悉河马圈的观众应该不会陌生。
它甚至指一个或大或小但火花四溅的“节日”。
关键往往不是牛肉本身,而是参与其中的人如何相互斗争。
![]()
它的荒诞与张力,也与A24的基调不谋而合——
你可以看到卡夫卡和波伏瓦的开场白是一个九曲十八折的盖·里奇式的故事。
伴随着亚裔拆迁、小学鸡剁、亵渎、血腥的尸体和野外生存,狂欢后的终点是盲目的存在主义形而上学的虚无。
![]()
这一切都始于一场路怒事件。
配上主人公丹尼的特写,配音为炸弹倒计时。
他在福斯特超市退货失败,满肚子的气出来时,迎面被一辆白色SUV从他身边开走。
![]()
不仅嚣张摇下车窗竖中指,还在光天化日之下上演马路上高速追车。终于,泄气的丹尼在高密度的“操”祝福声中,牢牢记住了对方的车牌号。
就这样开始了疯狂的记录。
![]()
我们都知道这辆车的主人就是黄阿丽饰演的女主角艾米。
从节目一开始,角色就已经和模糊的亚洲人有很大的不同。
两个主要角色之间也存在绝对对比。
一位是韩国男,也是尴尬的移民打工仔。
小时候,父母带着他和弟弟一起实现美国梦,但因种种原因,父母不得不回到韩国打工谋生。
![]()
长大成人的丹尼带着弟弟四处打工,最终的目标只有一个——买房买地,一家人团聚。
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亚洲内向”——
“因”父母而“享”美,“兄如父”“望子成龙”的层层锁链帮丹尼上紧了发条
![]()
也让乐曲以隐秘高亢的倒计时声开始,同时也象征着Danny的体感:表面上是跟着脚步走,实际上是自压太阳穴跳跃疯狂地。.
另一方面,女主角艾米是绝对上流社会的亚裔移民。
虽然剧中没有提及她的血战史,但通过这个角色与黄阿丽本人明显的互文性,可以嗅到“一切都是笑话”的辛酸。
![]()
经营一家专属绿植店,丈夫是日本出生的艺术家之子,家境富裕。
美国上流社会的全套装箱程序,她早就熟悉了。
黄色皮肤是一种“禅味”。心情不好时,可以一边打坐一边骑车,手捧一杯红酒讨论“大地如人之天然座”。
![]()
但黄阿丽也有一个名人儿子,一个日本血统的丈夫,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最终以离婚收场。
光环之下,艾米的人生更多的是“不给力”的棉花一击,几乎可以被形象化为演员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
五官扭曲到扭曲的地步,却能在瞬间排列整齐。

可以看到她是如何凭借东方魅力的刻板印象博得上司的好感,同时在对方问及“中国老家”时又紧张起来摆出防御的态度。
她似乎事业蒸蒸日上,喜欢为丈夫做饭。
但实际上,他一直在为没有养育而苦苦挣扎,甚至被日本婆婆刺伤为不称职的儿媳妇。
![]()
还有那个看似温柔体贴的日本男人。
面对艾米的牢骚、阴暗面和小酒酒,他总能想出一套“善待他人”“克己返礼”的日文总结来打太极拳。
它的背后是一套由优雅的利己主义者提出的道德修辞。
![]()
于是,无论是事业的成功,家庭的照顾,还是亲密关系的交织,艾米都会莫名其妙地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自我反省”——
“是我做得不够好,还是我做错了?”
![]()
可见,看似分属两个班级的男女主角,其实有着共同的曲折和压抑。
看似一切都很好,只是在拖后腿。
剧中就是这么细腻的一段话。
体面的艾米不敢让任何人知道她是那辆白色SUV的车主,所以她逐渐将路怒症抛到脑后。
却阴差阳错,丹尼找上门来,将她整个专属浴室都灌满了金色的尿液。

此时,提着枪逃跑的艾米又笑又怒。
而同样的笑容,也出现在丹尼的脸上,提着刀追了上去。
两人之间的激烈交锋被解读为小学生之间的散打。
![]()
也许他们都等这块牛排太久了。
然后当男人推艾米时:
“不过是一怒之下,为何要‘恨’他如此之深?”
![]()
其实,与其说讨厌某个人,或者发泄某种愤怒,不如说是一种欲望。
正是被压抑、扭曲、包裹了许久的邪火,终于找到了一个当之无愧的对手,一个“我”生命之外的对象。
因此,在牛肉层层递增的过程中,全剧用荒诞的手法揭露了两个典型亚洲人的生活背景。

他们常常被两种情绪所包围。
首先当然是愤怒。
但这种怒火并没有在找到目标时直接爆发,而是被彻底压制,转化为一种“敌意”。
在东亚文化中,这个词不仅仅是“路怒症”。
还有打气的宫本,还有心中“辣妈”无数,回头率依旧是“小轩子”的韦小宝。
因为我不能恨一个特定的对象,所以我对一切都感到愤怒。
![]()
《从宫本到你》
事实上,这种敌意会在全世界引起反响。
已经成为中产阶级和中产阶级预备役群体的日常窒息感——怨恨这个贫富不均的社会,怨恨为什么有些人不吃肉末。
在剧中,当丹尼看到艾米的豪华公寓时,他立即判断对方要么信任她有血有肉的丈夫,要么就是一个肤浅的家庭主妇。
这当然是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但也是他用来平息敌意的“精神胜利法”。
![]()
但愤怒摆上台面,只能扭曲成“怨恨”。
它对敌人造成1000点伤害,对自身造成800点伤害。
因此,构成本剧双声复调的,正是敌意的残暴和怨恨的凄惨。
唱近三叹。而这两种情感无缝衔接中的曲折,恰恰是亚洲人秒懂的文化基因。
![]()
剧中两人再怎么生气,也没有报过仇,有的都死在了中路,或者侥幸逃过一劫。
因为他们心里都清楚,真正需要面对的,恰恰是“以爱之名”的压迫。
在艾米的多次心理治疗中,她总能准确地说出原生家庭的内核,却一次又一次地纠缠在一个词上:无条件的爱。
![]()
这种明明知道却越陷越深的叛逆,正是东亚逻辑的魔力。
它强调的是一种双向往复的“爱”,一种表面上无条件实际上寄生的“爱”。
因为我的牺牲和奉献,所以你的支持和回报。
因为我付出了伟大,所以你亏欠而羞愧。
![]()
正是通过这种家庭关系,个体被彻底地工具化,成为道德圆满的标语,或消除生老病死焦虑的幌子。
但当你想要对抗的时候,却因为是“爱”,只能“拔剑四顾”。
就像剧中的艾米一样,小时候目睹父亲出轨,成为了她一生的阴影。
![]()
作为一个成年人,当她试图直视它时,却收到了父亲的反问:
“我一生为你为牛为马,你有何不快?”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是:
也许你父母的争吵和不忠让你幼小的心灵崩溃了,变得紊乱了。但我工作过,养过,挣过,我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上级。
![]()
这是一种在伦理秩序层面对个体精神和独立意志的反杀,艾米只能反复无语。
于是她糊涂了,开始追问:
必须进入这个秩序才能获得爱吗?
是不是只要输入这个命令就可以达到一种“无条件的爱”?
![]()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成了人质,而实现爱情的条件就是像老驴磨萝卜一样去工作、牺牲、积累财富。
然后等下一代表示敬意,再献上自己的“回报”。
环环相扣的是牺牲的叙述、痛苦的叙述和快乐的叙述。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当丹尼终于在美国买下房子迎接父母入住时,大家都满心欢喜,却看到房子被大火烧毁了。
![]()
面对这一幕,丹尼的父母分别给出了两段典型的发言:
妈妈说:“我们不要想太多。”
父亲说:“房子没了,我们要回韩国继续工作了。”
![]()
至于车窗外的丹尼,十年人生中无孔不入的道德绑架可想而知。
但更可怕的是,他深陷其中,甚至乐此不疲。剧中的Danny不断向弟弟强调,我要挣钱养家,强调我的责任感,以及我如何努力组织分散的家庭成员。
![]()
他把自己描绘成一个完全自愿的自我剥削者。
给自己一个悲惨英雄的画像,欣赏我的伟大和委屈,
但本质不过是重复父母在异国他乡的操作,然后给弟弟索尼爱立信施压。
![]()
于是,在大结局时,两位主角终于坦诚相待,达成了共识——
“80后每一代人都是坏的”
它所指的其实是80后的挽歌——
当他看到小弟的个人意识爆裂,半个身子已经脱离了陈旧的道德枷锁,但他们却早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
正是在这个层面上,该节目奉献了一个足够复杂的亚洲人形象。
似乎是家庭守护者的丹尼偷偷扔掉了弟弟的录取通知书,只是因为他害怕被抛在后面。
![]()
而艾米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年老妇人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反思工作没有陪伴家人,反思在家没有动力,请佣人反思享受福利,反思自己被报复时的坏心情。
![]()
这些扭曲的表达是东亚人非常有意识的自我压抑。
毕竟,说出自己的欲望才叫暴露自己,释放悲伤无非是呻吟。
于是,丹尼终于放下心来,警告弟弟离自己远点。
因为他想给予真正的“无条件的爱”,让弟弟远离这些有毒的关系,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完整个体。
![]()
但不得不说,在几乎全是北美亚裔创作者的前提下,这部剧的观众群也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真正意义上的东亚人的负担远比剧中所讨论的复杂。
可能就是《孩子王》老头在课堂上说的死循环——
“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从前有座山,山中有座庙……”
![]()
《孩子王》
但这么大的提议被《怒呛人生》看在眼里,却变成了西式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流媒体时代cult式的happyending。
这也让节目结束有点仓促或者问题没有答对。
![]()
但不管怎么说,面对如此奇葩的亚洲剧,似乎也没有必要过分苛求,而且随着热度的提升,《怒呛人生》大概率会成为今年的黑马。
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