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爱鸟周” ∣ 保护候鸟迁徙通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4.20-4.26

  江苏爱鸟周

  保护候鸟迁徙通道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11届“江苏爱鸟周”来临

  赤山湖管委会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举办了科普知识展览、进校园

  进广场、进湿地等系列活动

  

  “爱鸟周”源于1981年,是我国为保护鸟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而开展的一项活动,致力于向公众科普鸟类知识,提高民众对野生鸟类及栖息地的保护意识。最初为保护迁徙于中日两国的候鸟而设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爱鸟周”以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全国各地选定的“爱鸟周”时间也不尽相同,江苏省将“爱鸟周”定为每年的4月20日-4月26日。在爱鸟周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保护鸟类的活动,使人们树立“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意识,逐渐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

  走近飞羽精灵

  范明 拍摄

  羽毛光洁丝滑

  爪子各不相同

  都是我喜欢的样子

  人人都想和你一样

  徜徉在无边无际的蓝天

  自由自在

  又勇敢无畏

  还有一大群伙伴跟随

  从南到北

  又从北到南

  

  范明 拍摄

  候鸟,是一种随季节不同周期性进行迁徙的鸟类。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徙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徙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返回到繁殖地。这些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徙的鸟类称为候鸟。

  

  范明 拍摄

  鸟类迁徙是一个漫长而危险的过程,迁飞距离往往达到数千公里。迁徙中长时间、长距离、高能耗的连续飞行,大量消耗了它们体内的脂肪,使其体重几乎减半,十分艰辛。为给长距离迁徙储备能量,候鸟需要在一些地方中转,停留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半个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冬候鸟越冬地与迁飞途中的重要中转站,而赤山湖湿地是候鸟们较容易获取补给的地方之一。

  

  通过多年持续推进湿地恢复保护工作,赤山湖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生物多样性日趋完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很多南迁北往鸟类的中途休息站。每年,数以万计的冬候鸟前来越冬与“歇脚”,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已经逐渐成为秦淮河流域冬候鸟重要的栖居地和中转地之一。

  候鸟小科普

  

  

  系列科普展览走进学校、广场

  

  Jiangsu Migratory Bird Week

  走进福地广场

  赤山湖管委会联合句容市公益林管理中心携手走进福地广场,向市民分发爱鸟周宣传单页,讲解候鸟迁徙知识,介绍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句容市野生动物保护知识。

  

  

  走进句容市实验小学

  带着鸟类科普知识走进句容市实验小学一年级(9)班,候鸟动画片、鸟类趣味知识问答、爱鸟宣言等等让孩子们踊跃互动,欲罢不能。

  

  

  

  走进葛村中心幼儿园

  4月19日上午,赤山湖管委会宣教人员与志愿工作者一起走进葛村中心幼儿园,向小朋友们分享候鸟迁徙线路、鸟类与生态系统、赤山湖明星候鸟、赤山湖生态文明建设历程等知识。

  

  

  科普研学活动走进湿地公园

  

  

  4月20日上午,40余名小朋友走进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踏青、观鸟、涂鸦......和春风一起徜徉湿地,将欢声笑语留在赤山湖,同时带着走了候鸟迁徙知识与生态环保理念。

  4月22日上午,十余组亲子家庭带着好奇心与求知欲寻访春天的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结识黑水鸡、中白鹭、小白鹭、斑嘴鸭、苍鹭、灰头麦鸡等飞羽朋友。

  

  

  

  江苏爱鸟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鸟类是广泛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趋势的最准确表征之一,许多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生长着众多濒危动植物种。候鸟在每年循环往复的迁徙过程中,要穿越广泛的冻土地带和热带地区。人类通过保护候鸟和它们的生存环境,就能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鸟类的家园,其实也是我们人类的家园。优化鸟类生活环境,也是优化人类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以,爱鸟也是爱自己,更是善待人类自身。

  编辑:张萌萌

  来源:句容市赤山湖管理委员会(基础分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