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绍为:千里背老乡尸首回家,死者亲人恨之入骨,事迹被拍成电影

  原标题:李绍为:千里背老乡尸首回家,死者亲人恨之入骨,事迹被拍成电影

  “如果我的家乡是一条大路,我就是一辆汽车,我跑啊跑,我多快乐!如果我的家乡是一棵大树,我就是一片树叶,我摇啊摇,我多快乐!啊!我多快乐!”

  这是2007年贺岁电影《落叶归根》中,由赵本山扮演的农民工老赵说出的经典台词。

  这部电影主要讲“老赵”因为酒桌上一句承诺,就将病死在异地的老乡千里迢迢送回家的故事。

  《落叶归根》这部电影,在现在有着很高的评价,2007年上映时批评声却不少。因为这部电影是根据农民工李绍为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很多人觉得拿别人的悲剧当“贺岁喜剧”不地道。

  身为当事人的李绍为对这部电影更是深感不满。因为电影DVD封面上有一句“不可思议的真人真事”,可他的经历,根本不是电影表现出来的那样子的……

  出发

  李绍为是湖南衡阳的一名普通农民,家住车江镇樟树湾村,他有个住在隔壁村的朋友兼表亲左家兵,两个人经常一起出门打工,不过主要在衡阳的厂子里面干。

  2004年11月,61岁的李绍为听小包工头封其平说,在福建龙岩那边缺挖电缆的工人,一天就给八十,还包吃包住包车费。

  李绍为当时就心动了,在衡阳这边一天才二三十块钱,去福建一天等于两天,那不赚大发了吗?

  李绍为不想一个人去,就专门找到了左家兵,劝他和自己一块去福建,到了地方也好有个照应,未曾想左家兵说什么都不愿意去。

  左家很穷,最值钱的是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地和农闲时外出务工。

  这里的村民种两季稻,每年卖稻谷能挣上个1200块钱,问题是,每年化肥400块、农药300块、用电70块,另外还有4个人600块的农业税,种地根本剩不下来多少。

  左家兵在农闲时就会外出打工,他老婆陆淑梅身体不好,经常会感到头疼、不想吃饭。他担心一旦自己出门太远,老伴要是出点事,没个照应。

  李绍为不一样,打了大半辈子光棍,孑然一身,也没多少存款,还是弟弟帮他把快塌了的土房子推平重盖的新屋,因为当时李绍为身上只有40块钱存款。

  他就想着,多攒些钱,好找个能养老的窝。

  在李绍为的软磨硬泡之下,左家兵最终还是妥协了,在11月28日那天和李绍为一起背着包上了路,半路上遇到了包工头谭跃兵,跟他率领的14人队伍汇合,前往了龙潭。

  天坑

  真到了福建,李绍为才明白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在来的路上之前,包工头说每米3块钱,深度不管。

  但真到了地方之后才被告知,泥地要挖80公分深,石头地挖50公分深,而且每天必须挖10米。

  问题是这地根本就不是那么好挖的,一锄头下去全都是石头,“叮叮当当”的敲半天,一点作用都没有

  李绍为挖了10多个小时,只挖了8米。

  这么算下来,一天也只能赚二三十块钱,和衡阳差不多。

  但你也不能说包工头撒谎,因为封其平、谭跃兵以及另一个叫刘国兵的包工头都是小包工头,他们上面还有个叫江宣伟的大包工头,层层抽成下来,就只剩下这么点了。

  同样是这些钱,直接回老家干不行吗?

  李绍为和几个工友去找包工头讨说法,却被告知:“爱干干,不敢滚,有的是人愿意干。”

  仅仅过了一个星期,工地上就只剩下了9个农民工。

  李绍为和左家兵不是不想跑,是他们跑不了。

  来的时候,李绍为带了50块钱,左家兵带了20块钱,如今哪怕是想要回湖南老家,他们也根本回不去了。

  问题是,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工程的话,大包工头是不给发工资的,刘国兵就专门找封其平、谭跃兵商议,要求他们将手上没走的民工全部转给自己。

  刘国兵每天给工人们10块钱的生活费,要他们每天工作10个小时,中间还不能休息。

  谁让自己走不了呢?李绍为也只能选择了认命。

  落叶要归根

  不知不觉间,一个月过去了。

  12月31日,2004年的最后一天,工程队专门买了鱼,打了5斤的散装白酒,一起凑合凑合过个年。

  左家兵这个人嗜酒如命,当天晚上就喝了不少,第二天早晨饭都没吃,又喝了二、三两白酒,然后就出门了。出门的时候他还好好的,在去工地的路上脸色就变得不好看,说自己头疼,刘国兵见状赶紧拨打了120。

  在龙岩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大夫严肃的看着刘国兵:“初步诊断是脑溢血。”

  几天之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脑疝已经形成,手术的意义不大,想要维持治疗的话,得交钱。”

  就住这几天,治疗费用就已经达到了1585块钱,而刘国兵之前只交了100块钱的押金。

  为此,刘国兵专门召集工程队所有人开会:

  “家兵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继续治疗也没有意义。但我们也不能让他就留在这儿火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落叶总归是要归根的。他死了,也得把尸体运回湖南去。”

  说着,刘家兵拿手一指李绍为:“我出钱,你出力。这人是你从衡阳带来的,又是你的表亲,你负责背尸体。”

  不久之后,主治医生来到病房,问他们还治不治,得到否定的回答之后把针给拔掉了,临走时还不忘提醒工人们别忘了缴费。

  人都死了还缴费?

  医生消失在走廊之后,李绍为亲自背着左家兵,在工友们的掩护下从医院里逃了出去,跨上早就等在路边的摩托车,一路直奔火车站而去……

  按照计划,左家兵将在包括李绍为在内的4名工人的护送下回湖南,在临行之前,工程方拿了11张红票子出来,说这是左家兵的工资。

  为了避免暴露,4个人买完票之后专门拿被子把左家兵的尸体给裹了起来,并在他身上撒了一些酒,装作喝醉酒了的样子,成功瞒过安检人员,登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

  到了广州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李绍为在工地干了一个多月,只领到了95块钱,另外三名工友也差不多,他们四个人根本拿不出5张去衡阳的火车票钱。

  如果动用左家兵工资,那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4个大活人怎么能花死人钱呢?用李绍为自己的话说:

  “这是老板给人家死者的钱,我怎么敢用人家的钱嘛!人家人都死了,我做人要老实,不能花人家的钱。”

  就算只安排一个人送左家兵回去也做不到了,他的尸体已经十分僵硬,无法伪装成乘客。

  在这种情况下,4个人有了一种大胆的想法:“干脆直接把尸体打包托运,我们坐汽车回去。”

  当装着尸体的蛇皮袋被拿去托运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已经可以想象了。

  警方第一时间就赶到了现场,并将李绍为等4人控制住。

  左家兵的两个儿子当时正在深圳打工,收到消息后迅速赶来广州,并在李绍为的陪同下前往福建,找大包工头江宣伟要说法。

  江宣伟表现的很无辜,说自己已经把工程完全承包给了刘国兵,现在人死了,自己怎么可能需要承担责任呢?

  眼见江宣伟这里给不了说法,那就找刘国兵吧。

  未曾想,刘国兵也不愿意担责任:“工程款我都没受到,你们让我赔偿什么?再说,他自己喝酒喝死的,我又有什么责任?”

  都说自己没责任,那这人合着就白死了?

  左家人又找到了公安局和劳动局,请求政府干涉,结果龙岩警察说尸体在广州,他们管不着。劳动局说人死了不算劳动纠纷,他们不受理,建议左家人上法院告去。

  左家兵打工挣的钱都不够给他发丧的,他们家人哪有钱请律师?于是接着找刘国兵闹。好说歹说,对方总算同意出两千块钱当丧葬费。

  广州公安局说了,尸体不能上路,只能在广州火化了,带骨灰回去。

  于是,左家兵的儿子左云福专门在1月8日花108块钱给父亲买了一身寿衣,换上后准备推去火化。

  也正在即将进炉子的时候,左云福才想起来父亲活了60多年还没一张照片呢,赶紧托人用数码相机拍了五张肖像照,眼睛是将左云福的眼睛合成上去的。

  虽然只剩下了骨灰,左家人还是专门给左家兵大了一副棺材,并做了三天的法事,在1月11日这一天,让左家兵“风光大葬”。

  光这一遭,就花了整整3000块钱,左家兵一条人命换的钱,刚刚够给他办丧事的。

  对此,左云福并不后悔:

  “这叫解脱,他活着的时候吃了太多苦,这个仪式希望他在阴间能好好过。”

  悲剧

  在左家兵尸体被警察发现的当天,这件事就被消息灵通的记者知道了,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反响。

  不过,更多的人对李绍为和左家兵的遭遇表示同情,觉得在李绍为身上看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说他是“2005年感动中国第一人”,“进入21世纪后,中国最后一位最淳朴的农民。”

  导演张扬看到这件事后,觉得在现代社会中有人竟然想靠着千里背尸、落叶归根,实在是少见,他从李绍为的身上感受到了单纯的“人”的东西,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公路片的题材”。

  很快,以李绍为为原型的电影剧本《落叶》就写好了。结果当剧本拿给第一主演赵本山看时,他却表示:“这个片名有些虚,不如叫《落叶归根》。”

  2007年春节前夕,《落叶归根》上映之后,有记者决定了解一下李绍为现在怎么样了。

  当年这件事被媒体爆出来后,有人愿意给李绍为提供工作,有人愿意送他去养老院,李绍为最终还是默默的回到了衡阳老家,他就左家兵一个朋友了,想着寂寞了可以找老友说说话。

  结果当他回来之后,却一直没能见到老友的坟,不管是左家兵的亲属还是邻居,都不愿意给他带路。因为他们对李绍为深有怨言,左家人甚至可以说“恨之入骨”。

  在左家人看来,他们只拿了3000块钱,李绍为有很大的责任。

  人是他带去的,人死之后就不该背着尸体回家,而是留在工地上跟他们闹,要施工方负责。

  李绍为对此感到很委屈:“劳动合同被包工头拿走了,都没有合同,你凭什么找老板索赔?又去哪里打官司?简直是冤枉话。”

  他的解释,并没有几个人听进去,甚至还有人怀疑李绍为是不是收了老板的好处,将尸体背回家就不用赔偿了。

  一向嘴笨的李绍为听后直接就急了:

  “我当着天都敢讲,我骗了左家兵的钱,没命过年。我当着天都敢讲,我骗了左家兵的钱,我没命过年。”

  在记者的介入下,李绍为总算是知道了左家兵葬在哪里。

  当他带着酒来到左家后山,回忆着当初和左家兵的交往,不禁感慨万千:“这事永远都可以回忆,我不在了就不回忆了,我在一天都可以回忆。”

  千里背尸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很难想象,但在古代湖南,尤其是湘西一带并不少见,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赶尸人”。

  赶尸人一个在前唱歌引路,一个在后面背着尸体走,踏上漫漫归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