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都江堰这些传统手艺太有意思了,古法茶染、竹雕竹椅、青城腊味......样样
都江堰度过的千年岁月里
孕育出了绚烂多彩的传统手艺
青城茶染、聚源竹雕、手工土陶...
它们从历史中走来
熔古铸今,有传承也有创新!
民艺制作
01
匠心传承
青城茶染
天然健康,绿色环保,备受喜爱
在青城山镇雅楠缘金丝楠乌木艺术馆,我们见到了青城传统茶染技艺传承人朱睿。她着一件茶色的棉丝裙子,其淡雅清逸,第一眼虽不那么惊艳,可多看两眼,竟觉得端庄典雅、气质温婉。
![]()
青城传统茶染技艺被列入2020年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冠以青城二字,听来似有一股清幽之气,让我们循着茶香,去青城山下探索这项传统技艺。
![]()
制作流程
第一步 选料
1选茶:青城传统茶叶染布技术选用上好的青城茶为染色原料。
![]()
2选布:青城茶染的染布布料必须选用纯天然的棉、麻、丝布料,以保证染出来的茶色均匀,亮丽。
![]()
第二步 煮茶
将选好的茶叶用布缝起来制成茶包,将茶包放入锅里大火将茶水煮开,随后转为小火熬制,反复熬制三小时以上,直到茶汤完成释放出来。然后在根据布料的不同,颜色要求深浅的不同,进行染布。
![]()
第三步 染布
染布前将布料放入水中浸泡,反复揉搓,让布料完全退浆。退浆后的布料可以直接放入热的茶汤中进行染制。使布料完全浸泡在茶汤中,一段时间后又捞出,放在空盆里与空气进行氧化十分钟,如此反复数次后,一件茶染的初级作品就完成。
![]()
由于茶染是热染,需根据材料的品类来掌握不同的温度,同时不同的温度,时间,都可以呈现出颜色的深浅不一,这个必须有着特别丰富的经验才能把握。
![]()
一般一件好的茶染作品,最起码要经过三次以上的染制,晾干,染制,晾干,染制,晾干,才能出效果。
![]()
文化价值
青城传统茶染从清朝开始历经3代人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使茶染这种当代鲜有人知的传统技艺,传承了下来。
![]()
茶叶染布是在传统茶叶染布技艺以茶叶为原料,非常的天然健康,绿色环保,备受现代人的喜爱。
![]()
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不但是一种传统的染色方式,更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其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未来茶染的发展方向应当与现代工艺发展相结合,使其更多地发挥价值,适应现代化发展,让更多的人使用茶染材料,感受茶染艺术,体会其中独特的民族智慧。
![]()
地址:都江堰市青城山镇高尔夫大道1号雅楠缘金丝楠木艺术馆
联系方式:18981799029
02
匠心传承
聚源竹雕
走进精美的艺术——竹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今天水灵妹就带你来了解都江堰闻名已久的竹雕艺术!
![]()
![]()
在都江堰一个叫聚源的小镇上,一群竹雕手工艺人用他们的智慧赋予竹子新的意义,称“聚源竹雕”。
![]()
他们喜欢思考,探寻事物发展规律,与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每一件作品中都蕴含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待你细细品味。
聚源竹雕 · 起源
远在纸墨笔砚发明之前,汉族先民们已经学会用刀在柱子上刻字记事。这种最原始的竹雕,应该先于甲骨文。
![]()
远古时期,中原、北方地区不生长竹子,所以用兽骨来刻写,南方盛产竹,就将符号或文字刻在竹上了。
![]()
但是竹筒很难保存,比不上兽骨。所以,经过漫长的岁月,今天还能看到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遗物,却很难再见当时的竹雕作品了。但根据古代文献上的记载,中国竹雕艺术的源头,早在商朝以前就已出现,这是毋庸置疑的。
![]()
聚源竹雕 · 赏识
都江堰市竹雕,在传统川派浮雕技法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深浮雕、浅浮雕、圆雕、高浮雕、镂空雕等竹雕技法。其用途包括文房、茶具、香具、鸟笼、摆件、挂件以及一些把玩件等等。
![]()
![]()
其选材,几乎非百年烟熏老竹不用,红润细腻、古雅柔和。
![]()
其雕刀却是出乎意料的简单,只有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这三种刀,刀刀纵横爽利、简逸高古。竹、木、牙、角雕,竹雕独占鳌头,除了文人的主观喜爱,更因其独特的客观存在,竹纤维的密集紧实及油份所在其表层。

都江堰市的竹雕艺人经过几代人的研究积累,创立的竹雕技法体现了书画趣味与竹雕作品完整性、立体效果与作品保青、包浆的高度统一。
![]()
![]()
聚源竹雕 · 雅趣
在都江堰聚源竹雕,除去高尚古雅文化魅力,还有一些能够唤起许多童年记忆的小玩具、超实用的家居用品。
![]()
用篾条、小竹块编制的收纳小筐,过年时用来盛放瓜果招待客人,一定别具一格;给爱织毛线的妈妈用来盛放线球。
![]()
小时候家里的筷子、饭勺都是用竹子做成的,用甑子蒸出来的充满空气感的蓬松米饭,就着香浓的米汤,可以吃下满满的两大碗。
![]()
![]()
都江堰的老街上,这样一张四方桌,几张竹椅子,就是打发闲暇时光的标配。一杯清茶,一段家常,几盘棋局,这就是关于生活。
![]()
这种木制的农用风车,是用来分离粮食中的灰尘、秸杆细屑和空瘪小麦、稻谷等农作物的一种农具,小的时候没事儿就喜欢去摇两下。现在,这个农具已退出农耕舞台。
![]()
都江堰的灌县古城、幸福大道上都有这样的水车,马椅子用简单的竹子制作了一个Mini版,小巧精致。
![]()
聚源竹雕 · 传承
都江堰市《聚源竹雕》已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接班人已是迫在眉睫。
▲精湛的竹雕技艺
![]()
▲妙到毫微的浅浮雕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许多老祖宗所传下来的传统技艺已经渐渐被人们所舍弃,而竹雕技术就是其中之一,随着人心浮躁,能静下心来好好研习竹雕技艺的人并不太多。
![]()
竹雕讲究一笔一刻,刀刀入神,需全神贯注,丝毫马虎不得,在雕刻的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定性,丢下了浮躁。
![]()
了解竹雕技艺,学习它,感受老祖宗所传下来的智慧,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似乎对自己的人生也会有所领悟~
![]()
由简化繁,由繁化简,如此唯妙唯肖的传统手工技艺,你确定不来学习感受下,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竹雕大师哦~
![]()
地址:都江堰市聚源镇文化小区西(勤学路)
联系电话:18010625936
03
匠心传承
青城马椅子
100道工序成就都江堰的宝藏“非遗”
在天府之源的都江堰青城山脚下,马氏家族百年来一直在传承传统竹椅的制作工艺。2016年列入都江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因制作的竹椅扎实耐用、美观而被世人推崇,有了“马椅子”的美誉,后来也将这门手艺的传承人称为“马椅子”。
![]()
![]()
传承百年历史
作为都江堰青城山镇的民间竹艺品牌,马椅子创立于清光绪年间,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历经4代传承。如今,马椅子的手艺已经到了第三代传人——马泽洪的手上。跟竹椅打了几十年交道的马老师说一把“马椅子”的诞生从选材到最后完工需要经过100道工序,是真正的纯手工制作。
![]()
选材
连接着岷山山系的白沙村,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和丰富的植被资源,制作“马椅子”所需的竹子就是来自这里。

哪天去砍竹子是有讲究的,每逢2、7、22、27的日子去,这样砍回来的竹子才是没有长虫的好竹子,才能用来做“马椅子”。

度量
一把竹尺子就是度量工具,只有简单的一些记号,但尺寸数字早已记在马爸爸的脑子里了,椅子能不能做得端正、牢固,全靠这一把尺子。
![]()
挖、削、剃
想要椅子的各个部分组装成形,还必须通过挖、削、剃形成榫卯结构。


烧圈
整把椅子没有一颗钉子、一根铁丝,如果才能保持稳定牢固?就不得不说说这烧圈:用文火烤炙削好的竹子,使其具有柔韧性。

这个过程必须把好火候,火太大会把竹子烧焦,火太小竹子又会缺少柔韧性,如何烧好圈,全靠马爸爸几十年的经验。

“马椅子”以拙朴、淳厚、经久耐用的特点,广为流传。从选材到最后完工需经过100道工序,纯手工打造,这在现代社会尤为难得。

马椅子第四代传承人马娇说:“马椅子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但是要继续发扬传承,还得与时俱进。”
![]()
她告诉我们,“马椅子”是从曾祖父那辈(清光绪年间)传下来的,以拙朴、淳厚、经久耐用的特点而广为流传,而现在的马椅子更需要的是承前启新,重燃活力。
![]()
![]()
所以从传统的竹椅子到精美的工艺品、家居用品,马椅子的品种越来越丰富,供大家的选择也越来越多。
![]()
![]()
在都江堰,从青城山道家寺院到平常百姓家,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到周围随便打听一下都说:“马椅子确实好,随随便便就能用几十年,特别经实(耐用)。”
![]()
▲工艺竹椅套装
![]()
▲竹笼杩杈套装
![]()
▲禅椅一套
![]()
▲纯手工打造的竹屋
![]()
地址:都江堰市白果巷74号
联系方式:18086836828
03
匠心传承
土天陶舍
用双手创造热爱
“我喜欢陶艺,喜欢指尖穿过泥土的感觉,看着不成型的泥土在手中变成一件件工艺品,这便是生活~”这是土天陶舍老板娘的话
![]()
这是土天陶舍带给水灵妹的第一印象:玩陶、陶情。
![]()
![]()
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陶艺品摆满整间小店。
![]()
![]()
眼能所及处皆为陶~
![]()
![]()
现在水灵妹就带大家看看一件陶艺品是如何制作成功的。
![]()
![]()
将提炼好的陶土沾上水,放于拉胚机的中心。
![]()
用水沾手,手掌抱住土块,打开拉坯机的开关,等机器转动以后,往上轻轻用力拉,反复几次。
![]()
定中心,开洞,用双手拇指朝陶土中心按下去。
![]()
慢慢调整至陶土呈现目标形态。
![]()
当当当当~我们的泥胚就成型啦。
![]()
![]()
待泥胚静置晾干后,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
![]()
修复每一处瑕疵,要求尽善尽美。
![]()
陶艺带给我们生活的另一面,平和的心境~
![]()
![]()
![]()
![]()
地址:都江堰市西街152号
联系电话:15882428297
说完了民艺工艺制品
水灵妹再来为大家介绍
都江堰的传承美食
保证样样精品
美食传承
01
匠心传承
青城山老腊肉
独具匠心的有情感的腊味
为什么青城山老腊肉是腊肉中的精品呢?因为,青城山老腊肉历来遵循古老的方法, 经过每一道繁琐的工序,独具匠心地制作有情感的腊味!
制作流程
一是精选原料,秘制腌料。精选肥瘦占比适中的农家散养猪的后腿肉或精五花备用,精选用10多种天然香辛料,经柴火铁锅炒盐制作腌料备用。
![]()
![]()
二是低温腌制,自然晾晒,将涂抹好腌料的猪肉放在低温恒温库里腌制7天以后,从腌制盆中取出腌制好的猪肉,进行第一次自然晾晒,实现第一次的自然发醇。
![]()
![]()
三是炕房熏制,观火察烟。根据气候情况自然晾晒3到5天以后,将晾晒以后的猪肉移入沉烟式炕房点燃柴火进行熏制。在独创的沉烟式炕房利用青城山盛产的柏树枝、青冈木、桂花枝等作为燃料进行熏制,通过“观火”及“察烟”的工艺控制熏制过程,确保熏制过程达到理想的效果。
![]()
![]()
![]()
四是真空包装,久贮醇香,根据气候情况自然晾晒25或28天以后,咸淡适宜、肥而不腻、风味绝佳的老腊肉就做成了。最后再进行真空包装,制成以后的老腊肉就会呈现越久贮越醇香的独特效果。
![]()
食用方式
时间换美食,所以青城山老腊肉才是腊肉精品,才赢得了中外游客和市井百姓的深深喜爱。可蒸、可炒、可炖汤,多样的食用方法,也为它增分不少。
![]()
![]()
地址:青城山太平场药王路东段213号
联系方式:87255698
02匠心传承
文记糕点铺
都江堰本地的民间中式糕点技艺
“文记传统手工糕点制作技艺”为都江堰本地的民间中式糕点技艺,也是都江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家人代代传承至今,在原有的制作基础上又精益求精,不断改良,逐渐形成了现在更具有特色的传统糕点。
![]()
![]()
生产过程全手工制作,保持其本身风味。除了制作工艺,更重要的是优质原材料的选用,才能将糕点的味道提升到最佳。
![]()
糕点入口即化,米花糖香脆可口,凉卷软糯细腻,充分保留了原料的本味,还是小时候的味道~
![]()
![]()
![]()
用传统工艺,留住百年美味,深刻感受到本土的风味。
![]()
地址:都江堰市太平街73号
联系方式:13541298956
03匠心传承
钟鸭子
传统甜皮鸭卤制技艺
“钟鸭子”品牌是由钟子和老先生创办于清末年间,当时在老灌县大观街设摊创办,主营卤制甜皮鸭至今已有四代传承,每一代传承人从小耳闻目染甜皮鸭制作工艺,加上几代传承人的严苛要求,继承并继续坚持和推广传统甜皮鸭卤制技艺。
![]()
制作流程
一.“钟鸭子甜皮鸭”以川卤为根借鉴了广东风味卤食的技法,先腌制原料使其入味。
![]()
二. 再入卤锅卤制,使卤菜风味别具一格:既兼顾了川卤的香味,又兼具广式的蜜汁甜香、酒香。
![]()
三. 甜皮鸭是川菜中最常见的冷菜,先卤后炸的鸭子皮酥肉嫩,在均匀的刷上蜂蜜红糖混合糖浆,撒上熟芝麻、白酥麻提升香味酥感,让鸭子色泽红亮,皮甜肉香,并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
![]()
一品美味
“钟鸭子”经过几代人的发展,深受都江堰人民的喜爱,现经几代人的发展钟鸭子在都江堰开设五家店铺。
![]()
![]()
![]()
为了让食客可以更好的体验非遗文化,其中建设路旗舰店和观景路店都可以堂食。
![]()
![]()
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69号
联系方式:18108167677
好啦,这些就是水灵妹今天
为大家带来的都江堰民艺介绍
有你感兴趣的吗?
可以来都江堰体验一番哟~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