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竟飘起歌声“让我在午夜里无尽的消魂”,是谁的尴尬?

  学生在校园应该唱什么歌曲,当然应该唱校园,唱反映学生生活的,带有浓郁青春气息的校园歌曲,如果你走进现在的校园,听到学生唱的歌曲,会让你很尴尬。记得多年前到一所小学去调研,学生课前唱歌(那时学校有课前唱歌的习惯),从教室里飘出的歌声竟然是“你是我的情人 象玫瑰花一样的女人 用你那火火的嘴唇 让我在午夜里无尽的消魂……”陪同我们的校长,那一脸的,至今都难以在脑海中抹去。

  说起校园歌曲,我就会想起自己在上学时流行的校园歌曲,像《脚印》、《童年》、《乡间小路》、《捉泥鳅》、《踏着夕阳归去》等等。后来才知道,这些都台湾校园歌曲。

  台湾校园歌曲兴起于上世纪70代,那时西方音乐泛滥于整个台湾乐坛,严峻侵蚀着台湾校园。一批台湾青年人奋起抵制西方的颓废音乐,积极创作本土音乐。这股音乐潮流最先从台湾的校园掀起。1975年6月6日,在台北中山堂的“现代民谣创作演唱会”上,台湾大学学生杨弦,把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怀乡的诗,谱成曲子演唱,受到在台湾青年热烈欢迎。一位名叫李双泽的歌手在演唱会上拍案而起,喊出了“唱我们自己的歌”的口号。从此,校园歌曲风靡整个台湾岛,校园歌手不断涌现,音乐佳作也层出不穷。像侯德健的《龙的传人》,叶佳修的《》、《外婆的澎湖湾》,的《童年》等,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从1975年到1980年的顶峰期,台湾音乐人共创作了300多首校园歌曲。这些充满着青春气息,根植民族土壤的歌曲,风靡于整个台湾乐坛,在台湾校园抹去了西方颓废音乐的影响。

  台湾校园歌曲对我们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时我们刚刚打开国门,西方各种音乐流派纷纷涌入,好在台湾校园歌曲凭借着其浓郁的青春气息和民族特色迅速占据了我们的校园。

  1979年我国著名歌唱家朱逢博领先在内地将台湾的校园歌曲《橄榄树》、《踏浪》、《我们情诗》等一大批歌曲引入内地。后来王结实、谢丽斯演唱的《》、程琳的《童年》等校园歌曲风靡各地中小学校园。可以说,由于台湾校园歌曲的引入,再加上谷建芬等作曲家创作了一批校园歌曲,上世纪80年代,我们的校园很少受西方颓废音乐的侵染。

  进入新世纪,我们再没有听到新的校园歌曲了。那些校园歌曲的优美旋律,都化作了曾经的美好回忆。如今那些充满童稚,充满青春气息的校园歌曲再也没了影子。课前唱歌的习惯似乎也渐渐淡淡去,不知是因为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主课挤占了音乐,还是真的没有适合课前合唱的歌曲,校长、老师们怕再听见校园里漂浮着“午夜里无尽的消魂”。那些曾经风靡一时的校园歌曲,你还记得哪些?

  #历史开讲#?

  #情感点评大赏#?

  #今日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