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斩首万余,垒尸数里,正史中姜维真的有背水一战破大敌?

  原标题:斩首万余,垒尸数里,正史中姜维真的有背水一战破大敌?

  众将一齐奋力杀回,魏兵大败。张翼、夏侯霸抄在魏兵之后,分两路杀来,把魏兵困在垓心。维奋武扬威,杀入魏军之中,左冲右突,魏兵大乱,自相践踏,死者大半,逼入洮水者无数,斩首万余,垒尸数里。王经引败兵百骑,奋力杀出,径往狄道城而走;奔入城中,闭门保守。——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姜维在洮水背水一战,击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斩首魏军一万余人,王经残兵百骑退守狄道。由于在《三国演义》中,汉军北伐类似这种胜利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大家看到这一段故事的时候想必也没有太在意,只当作尊刘贬曹的《三国演义》中又一个虚构的故事。

  其实《三国演义》这段记载并非空穴来风,它是有其历史依据的,而且与《三国演义》轻描淡写不同,历史上王经的这次失败更为彻底。洮西之战,姜维以少胜多,歼灭魏军数万人,魏国雍州军几乎全军覆没,打出了蜀汉乃至孙刘联盟对魏作战的最大胜利。在《三国演义》中,交战双方动不动数十万大军,受此影响,大家可能认为歼灭敌军数万算不上什么大的胜利,毕竟夷陵之战陆逊一把火烧了七十万蜀军,赤壁之战周瑜一把火烧了八十万曹军,其实历史上强如曹魏,举国兵力也不过五十万。魏国为应对汉吴联盟,布置了三道防线,以三个战略要地抵挡蜀汉与东吴的进攻。每道防线兵力十万,再加上十万中央军随时机动,北方还有应对匈奴等异族兵力十万。(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而蜀汉和东吴兵力更是少得可怜。蜀汉灭亡之时,统计带甲将士不过十万人,考虑灭蜀之战损失的兵力,估计为十二万。东吴灭亡之时,统计带甲将士二十三万,考虑灭吴之战损失的兵力,估计为二十五万。即蜀汉东吴曹魏的兵力对比大概为1:2:4。历史上夷陵之战刘备尽起蜀汉精锐也不过五万将士,赤壁之战曹操也不过二十三万大军,诸葛亮北伐每次不过数万大军,在费祎死前,姜维能够调动的兵力不到万人,即使费祎死后,姜维北伐的兵力也没有超过5万人。 姜维这次北伐号称兵分三路,当然只有一路是主力,另外两路是疑兵,虽然另外两路只是疑兵,但是要达到迷惑对手的目的,每路疑兵不会低于五千人,即保守估计姜维在洮西战场能够调动的兵力不超过四万人。至于王经部,在洮西战场投入的兵力应当不低于七万,王经的上司陈泰已经识破姜维疑兵之计,并且预料到姜维进攻路线,吩咐王经留守狄道。他则兵分两路,一路调集2万中央军快马加鞭支援王经,一面命令剩余的雍州军3万向汉中进军意图切断姜维退路,类似于孙庞桂陵之战,此计一旦执行,姜维危矣。然而王经却认为自己有五万大军,兵力不在姜维之下,对此不以为然。姜维也清楚自身处境,如果不能在陈泰到来之前击败王经,此次北伐很难成功,于是日夜在狄道城下挑战王经,试图引诱王经出城与之决战。王经认为他手下好歹有七万大军,兵力是姜维的近两倍,根本没必要被动防守,于是出城迎战,姜维诈败,汉军败退,王经追击到洮水河畔。这才发现中计,却已经太迟了。 《三国志》记载称: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於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此战蜀军歼灭魏军六万人,直接摧毁了魏国西线军团。(PS:古代战争战损比超过30%就已经会溃败了,王经这战损接近100%了,一下子报销了魏国60%西线军。)

  此战对魏国造成了很大的震撼,史称“当尔之时,二州危惧,陇右懔懔,几非国家之有也。”摧毁魏国西线军团,夺取雍凉二州,这是诸葛亮梦寐以求却没能做到的,姜维却做到了!(PS:可惜的是之后大将军骄傲了,再加上遇到猪队友,陇西得而复失,功败垂成) 参考文献:三国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