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人不懂“蚊子天敌”不是蚊香?家里放它,仅5分钟蚊子“消失了”
而且不只是散步的时候,晚上睡觉的时候,大人能够安稳入眠,但是孩子却一直被蚊子“照顾”着,被咬了之后就号啕大哭,既影响孩子的睡眠,也影响大人的作息。
这跟蚊子追踪人类的方式有关系,开着灯的时候,灯光发出的热量会干扰蚊子的热成像感官系统,它只能靠气味,也就是二氧化碳和皮肤气味来寻找人类的,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蚊子的飞行声音小频率高,只有在它靠近人类头部的时候,才有可能听到它的声音。

那为什么我们在睡觉的时候,老是听到蚊子的声音呢?
这是因为头部的热度比较高,再加上鼻子一直在呼出二氧化碳气体,蚊子的热成像和二氧化碳感受器都会被吸引,
如果盖着被子的话,只有头和颈部露出来,皮肤的气味也会吸引蚊子,所以睡觉的时候就会感觉到,蚊子一直在头顶盘旋飞舞,还发出讨厌的嗡嗡声。
根据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蚊子都会吸血的!
蚊子分公母两性,公的吃斋不吸人血,除了完成上帝赋予的延续子孙后代以外,成日间趴在树草之间吸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而已。

母的则不同,一旦与公蚊子交配之后,腹中蚊卵丛生,那时候就必需吸血其蚊卵才能发育,所以,每当夜幕降临之时,母蚊子们出来找你,不是艳羡你人美体帅,而是出来工作挣口饭吃而已。

母蚊子都是向着二氧化碳的扩散和光的方向找上门来的,所以每到傍晚,家里亮起灯的时候,大多数蚊子就开始进入屋内了。
其次,在蚊子的“脑子”中,存在一个专门处理气味(嗅觉)信号的脑区。
1、婴儿身上的奶香味儿会吸引蚊子
相比大一些的孩子来讲,吃母乳和喝奶粉阶段的婴儿,更容易被蚊子叮上。这一类小婴儿身上有奶香味,与身边的大人有所不同,让蚊子很容易定位到他,说来也是很无奈的。

2、蚊子咬宝宝时更轻松
蚊子叮人时并不轻松,那需要将细细的“小针管”扎进人们的皮肤里,这样他才能填饱肚子。

相对于皮糙肉厚的成年人来说,小婴儿的皮肤很嫩很薄,因此轻轻一刺就破。聪明的他们便记住了宝宝,只为吃饭而更省力。
3、小宝宝不会攻击蚊子
成年人听到蚊子的声音,下一次就会赶走或拍掉它,导致蚊子无法靠近,时刻担心自己有生命危险。

而在小宝宝身边不一样。婴儿本身睡眠时间较长,蚊子有更多下手的机会,而且就算蚊子靠近宝宝,宝宝也很少会去主动攻击蚊子,所以蚊子才会定住宝宝不放。
除以上原因之外,小宝宝更招蚊子也是因为他的特点。婴儿的体温、呼吸频率都比成年人略高,这一点就足以让蚊子更容易发现它并接近他。
除了宝宝以外,蚊子还喜欢咬这三类人:
1、痛风患者应尤其注意防蚊
据研究表明,蚊子可能会对一些酸性物质感兴趣,比如尿酸、乳酸。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应尤其注意防蚊。

2、胖子应尤其注意防蚊
大约有1/10的人是蚊子尤其喜欢的类型,高血脂人群就是其中一类(胖纸要注意了)。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身体的各个组织当中,包括脑、神经、肝、肾、肠和皮肤。所以首先,血脂偏高的人的皮肤上的丰富的胆固醇可能会备受蚊子们的喜爱。
但也并不尽然。有些人血脂并不高但胆固醇代谢旺盛。胆固醇又能够在皮肤参与代谢,进而转化为7-脱氧胆固醇。这一代谢过程同样可能会招致蚊子的青睐。

3、孕妇应尤其注意防蚊
蚊子们可以接受并且喜爱任何类型的二氧化碳。它们即使在很远地方都能感受到二氧化碳的气息,然后流着口水飞奔过去……
孕妇所呼出的二氧化碳含量可能比一般人更高。近两年寨卡病毒在一些热带国家传播,准妈妈应尤其注意防蚊。

蚊子是一种昆虫,属于蚊科,是许多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对人类而言,蚊子是讨厌的害虫,因为它们会叮咬人类并传播疾病,例如疟疾、登革热和丝虫病等。那么,为什么蚊子会咬人呢?

首先,蚊子叮咬人类是为了获取营养。蚊子的食物是血液,它们通过叮咬人类皮肤并注入唾液来获取营养。
其次,蚊子叮咬人类的原因还与它们的进化和适应有关。蚊子是夜行性昆虫,它们通常在晚上活动,并寻找适合的场所休息。此外,蚊子还受到光线、温度、湿度和气味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会对它们叮咬人类的行为产生影响。
第三,蚊子叮咬人类也与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关。蚊子是群居昆虫,它们通常会在树洞、树皮下、草丛中等地方聚集生活。在蚊子的群体中,存在着一定的社会结构,包括领导者、跟随者和单身者等。

总之,蚊子会咬人且通过叮咬传播疾病,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防止它们传播疾病。
不妨先听我介绍一下蚊子吸血的过程。
首先,它会先寻找“猎物”,一旦确认目标以后,就会以俯冲的姿态迅速降落到人的皮肤上。然后张开大嘴,把含有抗凝素的唾液注入到皮下,使我们的周边血液变成不会凝结的稀薄血浆,接下来往里吐出还没消化的血液、吸吮新鲜的血液,最后拍拍屁股离开。

我们会感到瘙痒,主要与两种物质有关。
第一种是蚁酸,蚁酸又称为甲酸,通常存在于某些蜂类、蚁类等昆虫的分泌物中。这种物质主要引起皮肤、黏膜的刺激症状,比如红、肿和痛。而抗凝物质的存在,则加速了蚁酸在血液中的扩散。
第二种物质是组胺,这种物质是存在于我们自己体内的一种有机化合物,通常是当组织受到损伤或发生炎症和过敏反应时,某些功能细胞就会释放组胺。

组胺可以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的管壁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水肿;还会对周边软组织以及末梢神经起到刺激作用,最终形成炎症性改变,并诱发瘙痒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蚊子在吸血的时候就会发生瘙痒,因为这通常需要一个过程,像刚刚说到的组胺,是蚊子走后它才会产生的,所以往往当我们感到痒,大手一挥去打自己脸的时候,蚊子们早已跑出省了。

其实,有很多人觉得被蚊子叮几下没什么大不了,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
在我国主要有三种蚊子传播疾病:
一类叫按蚊,俗名疟蚊,主要传播疟疾,据统计仅1929年全世界死于疟疾的约两百万人;
第二类叫库蚊,主要传播丝虫病和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家蚊”,是室内常见的刺叮吸血蚊虫。
第三类叫伊蚊,身上有黑白斑纹,又叫黑斑蚊,主要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在所有害虫中,蚊子是第一大致命杀手,其公布的数据显示,每年约有72.5万人因为蚊虫叮咬而死亡。

2015年12月,波多黎各发现首例寨卡病患,一年后,感染此病的多达34000多人。而从1947年寨卡病毒被发现之日起,直至2007年,仅有14个人类病例。如此飞速的发展进程,无怪有报告预估,在未来,全球将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迟早会感染寨卡病毒。

从登革热、黄热病、疟疾,到西尼罗病、屈公病、寨卡病毒,蚊媒病夺走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如果这些名字乍听之下,不足以让你感受到恐怖的死亡气息。那你或许应该看看那些受害者的症状:感染上疟疾的小孩,高烧不降、浑身抽搐、昏迷不醒,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救治,便会命丧黄泉。

更为可怕的,要数引发新生儿脑损伤的寨卡病毒。那些走在街上莫名被咬的怀孕妇女,怎么能想到,小头畸形的病症,将伴随新生儿经历短暂又痛苦的一生。

想知道人类究竟为什么被蚊子害得这么惨?那是因为,在蚊子的口器中有两个口针,看起来像两把面包刀。它用这两把刀割开你的皮肤、切开毛细血管,然后把管状的吻从中插入。
一旦蚊子吸入了感染者的血液,病毒便会在其体内复制。当它再次叮咬人时,为了阻止血液凝固,蚊子就会把自己的唾液注入受害者体内,疾病自此埋下祸根。

宝宝被受到叮咬以后,局部因过敏反应会产生强烈的肿胀想象,很多家长看到这样的情况便慌了神,接下来教大家几种简易的小方法治疗:
一、可以用香皂水清洗蚊虫叮咬处,数分钟内就可以止痒。这是酸碱中和的原理。也可以涂牙膏,牙膏具有消炎止痒的作用,可以缓解叮咬后的痛、痒。
二、在没有用药之前,如果出现很痒的现象,可以用指甲压迫,再涂以花露水、风油精、清凉油等止痒。

三、用盐水涂抹或冲泡叮咬处,也可以起到消炎止痒的作用。
四、如果有芦荟,可以用芦荟汁来涂抹患处,也能起到减轻症状的作用。
五、家庭中常吃的大蒜也可以用来止痒,把大蒜榨成汁涂抹患处,也会有一定的功效。

当然,比起事后给孩子处理伤口,提前做好防范更关键!建议家长们现在就开展防蚊工作,避免孩子受到蚊虫的侵害。
和蚊子同居了N多年
你真的了解它吗?
蚊子喝你血,好比你喝珍珠奶茶。你喝的是奶茶和珍珠,而蚊子喝的是血浆和血细胞。蚊子站住,有种吸点脂走啊。
既然吸血的蚊子这么讨人嫌,那为什么不将它一举歼灭呢?只能说实力不允许啊。

(1)蚊子家族庞大,咱可惹不起
蚊子:“恐龙血喝过吗?你们这帮自大的人类。”
蚊子作为比恐龙还古老的上古“神虫”,已经存活上亿年。它有三千多个种类,家族庞大,体积微小,想轻易灭掉它谈何容易。

(2)蚊子繁殖方式颠覆你三观
蚊子虫卵孵化场在水中,只要一场小雨,蚊子便可以如雨后春笋般播种发芽。
雌蚊每次产卵大概200枚左右,按照这节奏,就算人类一天到晚专门打蚊子,这个斗争可以持续一万年......

(3)灭掉蚊子,可能破坏地球生态链
已有科学家通过改造雄蚊子来给蚊子做“绝育计划”,但蚊子在生物界关系盘根错杂,不是想灭就能灭的。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在地球上,作为一个如此微小的物种,能够生存上亿年,必定有其过人之处,自然界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被毁坏了都是难以想象的后果。蚊子在大自然中的作用就是传播疾病,制造瘟疫,加速其他物种死亡的速度,维持生态平衡,同时蚊子(幼虫)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更何况只有雌蚊才会咬人。雄蚊子好冤,被人类唾骂了这么多年,其实他吃素。
所以说,人类与蚊子的战争,不可能轻易结束的。
1、花露水、风油精驱蚊,其成分不利于宝宝的健康
花露水和风油精驱蚊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驱蚊办法,尽管如此,花露水和风油精中含有的酒精、樟脑、冰片等成分,会给婴幼儿带来一定的风险。

由于婴幼儿的身体发育还未完善,这些成分会刺激到宝宝的皮肤和呼吸系统,甚至影响到神经系统的发育,因此应当尽量避免婴幼儿使用这类产品。
2、使用驱蚊贴作用范围有限
这类产品近几年被炒得很热,但是广大宝妈们可要谨慎地选择,因为使用驱蚊贴可覆盖的范围较小,有时候只能保护驱蚊贴附近的一片皮肤。

再者,使用驱蚊贴要贴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不然宝宝抓着就往嘴里放也是很不安全的。
3、植物驱蚊不实际
植物驱蚊据说是利用植物散发的气味来驱赶蚊子,例如薰衣草、艾叶甚至有的宝妈选择在宝宝裸露的四肢上涂抹生姜来驱蚊。
一般来说,如果是室内种植的植物,那么需要种植密度很大,才能散发出足够的气味,达到驱蚊效果。

但也极少会出现利用房间大面积空间来种植植物的家庭,而选择涂抹生姜等办法,其驱蚊效果也十分有效,有时候只是一种心理作用。
4、驱蚊灯效果没有想象那么大
蚊子是通过感应二氧化碳的浓度及皮肤的气味来发现人类的,而灭蚊灯主要是依靠紫外线吸引虫子。

央视去年就做过一组消费测评,其中就包括使用灭蚊灯现场灭蚊,逮住了几只零零散散的蚊子。

但绝大部分情况下,吸引到的都是不吸血的公蚊子和其它小飞虫,而雌蚊几乎不会受到灭蚊灯的吸引,因此室内灭蚊效果也是极差的。
很多人说起驱蚊,就会想到老方法“蚊香”,但会发现点了蚊香但渐渐的没有效果,其实是因为蚊子慢慢的有了免疫力,只要一段时间,它们几乎就不怕蚊香了。

更重要的是,蚊香中含有一些成分,如四氟苯菊酯、DEET等毒性物质,经过燃烧、挥发之后产生化学反应,吸入过量则会危害自身健康!
蚊香被列入农药管理范围,燃烧蚊香产生的PM2.5浓度,甚至是香烟的2倍以上!

同时受大众追捧的电热蚊香其实和蚊香所含驱蚊成分相差不大,宝宝呼吸道比较娇嫩,长期受到这类化学物的刺激,也会引起不适。

所以,蚊香并不是最好的驱蚊方式!尤其是家里有孕妇和小孩的话,千万不要再用蚊香了,我们应该从科学角度出发,寻找真正有效、健康安全的驱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