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感染如何用药?看这一篇就够了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合理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撰文 | 刘玉娟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实质、脑膜、血管引起的急慢性疾病。CNS因存在血脑屏障,在治疗感染时需要评估药物能否通过血脑屏障 。

  本文通过总结美国霍普金斯抗感染药物指南,整理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要点。

  细菌性脑膜炎

  要点:抗菌药物治疗应尽早开始,理想状态是有脑膜炎证据后的 30 min 内;不要等待 CT 或者腰穿药敏结果,如果腰穿需要推迟则开始治疗并进行血培养;CNS 感染的抗菌药物剂量需要大一些;根据病原学和已知的药敏结果调整药物。

  脑膜炎经验性治疗:

  脑膜炎病原特异性治疗:

  注: MIC,最低抑菌浓度。

  地塞米松在脑膜炎使用要点:

  怀疑肺炎球菌脑膜炎的成人患者建议使用地塞米松。

  地米的使用剂量是多少呢?

  首剂在抗菌药物前使用还是后使用呢?

  只有一种情况需要持续给予地米,你知道是哪种吗?

  腰穿前CT指征:

  

  疗程:

  

  病毒性脑炎

  

  脑脓肿

  经验性治疗需要在可疑的来源和潜在的条件下进行。治疗需根据培养结果进行调整,即便培养结果为阴性也应始终考虑厌氧菌的可能。

  脑脓肿经验性治疗:

  脑脊液分流后感染

  

  如果青霉素过敏怎么调整用药方案呢?

  CNS感染抗微生物药物推荐成人剂量

  (肾功能正常)

  1.抗菌药物:

  2.抗真菌药物

  两性霉素:0.7-1 mg/kg IV q24 h;

  两性霉素脂质体:3-4 mg/kg IV q24 h(隐球菌脑膜炎);5 mg/kg q24 h(念珠菌脑膜炎);

  氟康唑:800-1200 mg IV/PO q24 h(可分次给药);

  氟胞嘧啶:25 mg/kg PO q6 h。

  3.脑室内给药:

  阿米卡星:30 mg q24 h(有保留);

  庆大霉素:5 mg q24 h;

  妥布霉素:5 mg q24 h;

  万古霉素:20 mg q24 h。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1.脑脊液的培养和药敏

  药敏试验及经验治疗给予抗菌药物前必须进行脑脊液涂片、脑脊液培养以及血培养,培养获阳性结果后做药敏试验。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在获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2.抗菌药物选择

  选用易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因其在脑脊液中药物浓度高,对相应病原体可达到有效杀灭作用。

  3.给药方案的制订

  重症患者、病原菌尚不明确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采取联合抗感染治疗,一般用最大治疗剂量静脉给药。根据抗菌药物的药动学 / 药效学(PK/PD)特点制定给药方案。尽量避免鞘内给药,鞘内给药常因药物过量而导致惊厥、昏迷等不良反应。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脑膜有炎症时仍达不到有效浓度,也可鞘内给药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和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等)。操作时必须无菌操作,并正确掌握剂量。

  4.注意治疗疗程

  疗程因不同病原菌而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疗程一般为 5-7d;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在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用药 10-14 d;革兰阴性菌脑膜炎疗程至少 4 周;继发于心内膜炎的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脑膜炎疗程需 4-6 周。

  参考来源:

  Johns Hopkins medicine. Antibiotic Guidelines 2015-2016.

  责任编辑丨织星

  *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