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作家王宏波《侍母日记》饱含孝道火出圈
日前,由我省著名作家、老报人王宏波原创的《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在网上迅速走红。这本《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在王宏波和作家司汉科公众号《汉科悦读》上连载后,受到各界读者的一片好评,许多读者都是每天追更。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再次火出圈,更被誉为是献给母亲节的特殊礼物,感动了无数网友。
《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共108篇正文,用40万字记录了王宏波及家人在母亲重病期间,倾注孝心,不离左右,一直守候照顾老人走完生命历程的最后过程。该书通篇饱含了对母亲的挚爱与孝道,在多个公众号连载后,在网络引起巨大轰动。全国著名《日记杂志》精选《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其中的文章发表了12万字,还破天荒为其独家出版了精美的200本单行本。《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鲁迅文学奖的获得者徐刚为其撰写序言,著名作家贾宏图等十几位名作家撰写了感人至深的评论,仅评论选发就在公众号上连载了14期。
在接受哈尔滨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王宏波回忆道:"《侍母日记》记录的是2018年的3月7日至2019年2月10日期间,我妈妈从发病到去世这十一个月零三天所历尽的病痛折磨,还有妈妈与病魔顽强抗争的过程,更有我的孩子、亲人、朋友等为挽留妈妈的生命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是我给家人和后代留下一份纪念。"
【孝在当下 泣血文字】
《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是一部满含着母慈子孝友爱的日记,这里有战胜病魔后的欢欣,就像阳光温暖一样光明;这里有病疴绝境的黑暗,就像锐器刺心一样巨疼。作者王宏波在日记里把这一切都作了详实的记载,为的是留住妈妈生命的最后时光,记住妈妈病痛中的坚强微笑,记住妈妈深感无望的深重叹息,还有妈妈身上散发透着母爱温馨的体香??
该书以王宏波母亲重疾缠身的人生最后一年为主线,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当代母慈子孝、四世同堂、共面生老病死的的画卷。据了解,王宏波从少年时期开始书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极富东北地域风情的生动文字、朴实隽永,该书将作者孝母、爱友、执着、敬业、宽容、豪放、理智??等多彩的复合层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显露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在平凡的潜移默化中,大力弘扬的忠孝礼智信等中华传统美德,如一股清流,必将荡涤、滋润每一位读者的心田。
王宏波的母亲名叫徐永芬,1934年9月1日出生,原籍为山东省黄县,1952年4月在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参加工作,198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过文秘、档案、人事、林业商业、林业物资供应等工作。"干一行爱一行,每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都刻苦学习,虚心请教,勤勉敬业,成为本部门的业务骨干。她几十年如一日,在黑龙江林业战线像一颗普普通通的螺丝钉做着自己平凡的贡献。"这是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物资局在徐永芬去世后起草的悼词。
在接受采访时王宏波表示:"母亲的一生很不容易。1977年,母亲 42岁时,我父亲先她而去,生命永远定格在46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42岁本该是最好的年华,可她却没有再嫁,而是靠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家。" 在困难时期,王宏波的母亲靠着粗粮细作的手艺,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其中的艰难和苦楚只有自己知道。"除了培养我们长大,母亲更把王家良好的传统和她处人待事的良好品德传了下来,让家里的孩子们从小就懂得孝心,为人正直,团结友爱。在母亲的庇护下,我们发展成了有着9口之家的大家庭,四代同堂,和睦共处。"王宏波说。
【爱母亲,敬老人的必读书】
这部《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想传达这样一个共识:关心你们的父母,为父母尽孝,不只是口头上说说,或者在朋友圈里晒些鸡汤,简单的行动和陪伴就看你做不做。通过《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让读者了解了王宏波和他的家人对母亲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以孝为先,传承美德,关乎每一个人。
《侍母日记——陪伴母亲最后的美好时光》也为下一代人树立了榜样,告诉新时代的子女们该如何孝敬老人。"在母亲的最后时光,我感觉到了一种关爱。我媳妇晓霞、弟弟伟波、弟媳妇孙艳以及母亲的两个孙子、孙媳,还有老人引以自豪的王家的第四代人——可爱的曾孙女暖暖,以及全部家人亲属,他们用无私的爱,传递着大爱的光辉。"王宏波表示,在母亲的最后时光里,更要感谢医生、护士、保姆、护工、同事、朋友,他们都在用一份能量传递着爱和温暖,让王宏波在身心俱感疲惫时,能支撑下来,得到慰藉。
作者介绍:
王宏波,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北方文学》等报刊发表散文、报告文学、文艺评论等,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梁希文学艺术奖、梁希图书奖、孙犁散文奖、吴伯箫散文奖等。著有人物传记《高莽画传》、长篇纪行《回望俄罗斯》、散文集《大森林之恋》《在历史的连接点上》《雪夜,我们听诗去》《高山莽莽》《党校日记》等。
哈尔滨日报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