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她不顾一切地跟一个男人进了深山,60年后看她活成啥样
18岁那年她不顾一切地跟随一个男人进了深山,一面镜子和一袋玉米是她唯一的家当。时隔60年后的今天去看看她过着什么样的生活?60年间又经历了什么?
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就要劳动:
她家住在一个小镇子上,在那个年代家庭条件都不好,日子都过的很艰苦,她没有读过书,从5岁起就开始跟着大人们一起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那个年代家里是没有条件养活闲人的。
在她家兄弟姐妹总共6个,她排行老三,再稍微大点的时候就要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煮饭喂猪,这些都是她的日常生活。
在她的童年里好像都是在干不完的农活中度过,唯一值得回忆的童年快乐时光,应该算是带着弟弟妹妹上山砍柴了。
向往深山地里的自由和宁静:
她家因为在镇子上,相对平坦,自家分到的树林很远,每次上山砍柴都要走2个小时才到,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拿点干粮和水一路走有说有笑。
到了树林才感觉到发自内心的自由和快乐,可以随便跑随便跳,静静地躺在林中听鸟儿们欢快地歌唱声。山谷里的溪流清澈见底,活干累了,捧起来喝上几口,既解渴又甘甜,这里才是她童年里最快乐的天堂。
到了树林砍柴要砍到天黑,等大人们把手头的活干完了,再来帮她们把砍的柴背回去,但是她喜欢砍柴,虽然辛苦但是她的内心却感到无比快乐。直白地说应该是更喜欢森林所给她带来的快乐和对未来生活的无限遐想。
懵懂的年龄,遇到英俊少年: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间又走过了17个年头了,就在她17岁那年,一次去街上赶集,懵懂的年龄,在集市上一眼就看到了一个英俊的少年,而在她看到少年的同时,少年也在看她,两人眼神相对时,这让她不知所措连忙低下了头去,匆匆走开。
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声和急促的呼吸声,她并不知道这是人们所谓的爱,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一莫名的感觉让她不自觉地在心头浮现。
淡淡的相思:
时不时想起嘴角总会挂着淡淡的微笑;在那段时间里她经常会一个人静静地发呆,忘记干农活而被父母责骂。
她说不出来那种感觉,但她能感受到总是有那么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她往那方面去想;
她开始期待每次逢集都能去集市上逛逛,更加期待还能见到那个英俊的少年,哪怕远远看一眼也好,有时她也会反问自己到底怎么了,想想整个过程又觉得自己挺可笑,但又摆脱不了这股神奇的力量。
再次重逢从天荒聊到地老:
一个秋天的雨季,她和他在同一个屋檐下避雨再次相遇,虽然不曾相识,心跳却依旧那样猛烈,当俩人的眼神再次交织在一起的时候,仿佛又是那么地熟悉。
少年开口跟她问好,她和他就这样聊了很久,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总有聊不完的话题,从儿时聊到未来,从天荒聊到地老……
不知不觉天就快要黑了,俩人约定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和地点,依依不舍地道别。
回到家里,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为此父母非常生气,狠狠地教训了她。
深入了解,最终的决定:
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处时间久了,得知少年的家住在离集镇10公里以外的山区,每次到集镇来见她天不亮就要启程,为此她也非常感动。
在那个年代,少年的家里也并不富裕,后来她的父母得知了这个消息,刚开始都很反对,觉得她现在住的离集市又不远,交通相对比较便利,怎么也不想让她去山沟沟里过苦日子。
18岁那年在家人无数次劝说中她都坚持自己想法,一定要嫁到山里去,家人也拿她没办法,只好由着她去。
父母陪送的嫁妆:
临走时父母给她置办了一面镜子和一袋玉米种子,这就算是嫁妆了,她拿着镜子和玉米种子和那个少年进了大山,从此便在深山里扎下了根。
有了属于她俩共同的家,在深山里种粮食和蔬菜,养鸡养鸭,累了渴了喝口山泉水继续劳作,日子虽然过的艰苦,但也很幸福。
少年对她很好,总给她无微不至的照顾,重体力活从来不让她干,她觉得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这就是她想要的幸福。
幸福的一家:
再到后来有了孩子,一个男孩一个女孩,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更多的欢乐。经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孩子们茁壮成长。
转眼间60年过去了,她的两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庭,男孩结婚后在县城买了房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周末都会带着孩子回来看望二老。
女儿嫁到邻村,过得也挺红火,每个月都会回来娘家住几天,改善二老的生活。
60年的回顾,无怨无悔:
回顾这60年以来,从她踏入这深山,就没有后悔过,虽然没有文化,但在她的心底爱情就总结得很简单,“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
然而在这60年里她内心深处这种纯朴的誓言得到了印证,懂得知足,同甘共苦,她的一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作者的话:
人生苦短,风风雨雨几十年,从她一生的经历让我看到了那个年代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她)们愿意风雨同舟,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话糙理不糙。也让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值得深思,也为幸福的一家点赞!
作者|秦岭深山老妖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