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历很“水”很泛滥,污染社会诚信环境,您身边也有吧?
成人学历是个不严谨的说法,但是意思相信大家都明白的,用来区别于全日制教育学历。学历的本意是一个学习经历证明,证明在某校某专业学习了几年,毕业或者肄业了而已。但是这个证明,一旦有了额外价值,就变得不简单了,就有人用来造假甚至伪造学历。
相信大家都看过名著《围城》,钱钟书先生写的小说,里边的主角方鸿渐国外留学的学历就是造假得来的。克莱登大学毕业,连这个大学名字都是假的。这位方先生,在国外吃喝玩乐瞎胡混了好几年,花光了岳父家里供应的钱财,最后花几十块钱买了一纸假文凭,回国来蒙事。居然还有国内的大学请他去教书。假文凭照样这么“好使”,所以造假才有市场!顺便说一句,《围城》之所以这么有趣,就是里边的假高知分子们在大学里混得风生水起活色生香的,虚伪并滑稽着,是其看点。
学历作为一种凭证泛滥起来,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这么说一点也不否定改革开放,作为一种现象它见证了改革开放对知识的渴望和重视。当时“文革”终结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对知识的需求正旺,除了参加高考的国家正规大中专院校,还有各类电大、业校和夜校等职校,乃至后来的成人自学考试;再后来也有了成人高考的名堂。可以说,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相伴随的学历自然就成了香饽饽。上进好学的付出了努力也就把学历文凭拿到手了,可也有走捷径的。因为正规的大中专院校招生录取比例尚不到 2 %,所以大学生才被称为“天之骄子”,文凭想不金贵都难!
学历重要,毋庸讳言,也无需赘述。本文要说的是学历越来越“水”,越来越“滥”了,尤其是成人学历!曾几何时,发展到目前让人们对成人学历无法信任,鱼目混珠,成为了污染社会诚信环境的一大来源。
某些函授学历,国家教育部门为什么不予承认,就是因为其批发文凭。曾几何时,高校里的培训机构和成人教育处成为了高校收益最高、最肥、最实惠的部门。
某些高校也脑筋开化,以招收出卖成人学历而自娱自乐,明知道这样的“工程硕士”、“在职博士”等就是“臭豆腐”,但是闻着臭、吃着香啊!甚至某些在职硕士、博士学历学位就是专门为社会上有贴标签需求的公务员及企业负责人准备的,还振振有词:不招全日制研究生无以进行学术研究,不招在职的研究生没有请客送礼的。招收在职研究生成为了某些高校老师的福利机会。
君不见,网上看到的多少重要岗位的要职,学历动不动就是硕士、博士,其中有些是正牌,也有的纯属于包装,难道真的具有了硕士、博士学术水平吗?!天知道听过几次课,哪有那些时间,作业和论文不都是秘书代劳或雇人完成的吗!
有的人钻了国家鼓励在职教育和培训政策的空子,既读着函授学历又报考着普通高校同档次的学历教育,费用都在单位报销,每个学历动辄累千数万元。真正地学知识长本领也便罢了,甚至连过场都懒得走,期末考试时请客送礼就通过了。这样的成人学历教育浪费了国家的钱财,作践了纳税人的血汗,严重地污染了社会环境,让本该严肃的事情视同游戏儿戏一般极不认真严谨,使得学历诚信成为了一种稀缺的东西!
为什么要弄这样的成人学历贴标签呢?这样的硕士、博士学历有意思吗?难道真正的有学术水平、有见识还非得需要个这样的很“水”的文凭来证明吗?!
为今之计,提出三点建议:
学术问题必须严肃,学历必须严格。凡是成人学历都要特别标注和说明,不能鱼目混珠。这样造假弄学历的人就会越来越少,相信最后成人学历也会让人们佩服其真正的学术内涵。
不刻意提倡学历,而是重视能力!大家都懂得学历不等于能力,能力大于学历,那为什么还要汲汲于学历而放不下呢?!
对贩卖学历牟利的机构、学校和个人,要严厉打击,不能让学历造假祸害了大环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