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天才画家,20岁离世,一生只画一幅画,却火了一千年

  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元·溥光

  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宛若流星般的天才少年,他犹如流星般短暂,终年仅有二十岁;他亦如流星般璀璨,年仅十八岁时亲笔绘就了一幅流传千古的画作,无人能出其右;他恰似流星般神秘,无人得知少年来自于何处,最后归于何方。

  少年名叫王希孟,这三个字史料中并未占据过多笔墨,我们仅能从一些后人的推测和遗留下的《千里江山图》中寻觅他的影子,少年传奇无可复制,一人一生一画作,百代千岁无重来。

  天纵英才——王希孟

  许多人说,王希孟就是为了一幅无可挑剔的画作,才来到这个世上,这一切发生的那样恰好。

  据野史记载,王希孟诞生之时,天生异象,瑞鹤东来,为之大吉。

  宋代是文人的天堂,从皇帝开始带头喜好文学,宋徽宗所独创的"瘦金体"直至今日还在书法爱好者中深受追捧。

  这位精通工笔花鸟,诗词歌赋的闲情帝王,若不是生于皇家身许江山,恐怕在艺术上的成就还能更上一层楼,真真是被"家族事业"耽误的艺术家。

  由于宋徽宗对于书画艺术的热爱,他成立了专供皇室使用的宫廷画院,创新性地使用"艺考"方式,广揽人才。

  通过选拔者,将分别被授予画学正、艺学、待诏、祗侯、供奉、画学生等名目。徽宗时期,画家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比其他艺人的待遇要好得多。

  画院不负众望,培养了一大批丹青之才,包括王希孟、张择端、李唐等等,这其中王希孟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

  据考证,他入选画院时,绝对不会超过十三岁。一开始王希孟本是画院中等级最低微的学生,按照等级划分,王希孟只能做些问卷,整理资料之类的杂活儿,回报很少,但是工作繁重。

  即使这样王希孟心中的书画之梦仍未消,他时不时重新提笔挤出时间练习画画。苦求在御前得宠信的权臣蔡京为他进画,蔡京应允做他的引荐人,但是王希孟年纪太轻,阅历尚浅数次向御前进画,屡屡被批笔法稚嫩。

  但是最终不知为何,宋徽宗之后却在众多技法平平的学生中,单单挑中了王希孟,许是被他那颗坚定不移的赤子之心所打动。

  之后,宋徽宗亲自教导王希孟书画艺术半年有余,助力他登上创作之巅。

  这是历史的一次不经意地选择,也许宋徽宗并没有想到,王希孟日后会有如此大的成就,这个十八岁的少年,给予老师最优异的答卷,便是那名垂千古的《千里江山图》。

  无可复制的千里江山图

  徽宗政和三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卷,时年仅十八岁。

  《千里江山图》被誉为"中国传世十大名作之一"。但是其作者在历史上十分低调,若不是蔡京在百余字的题跋当中,提到了"王希孟"三个字,或许今日我们并不能得知这段传奇的故事。

  我国著名画家陈丹青曾评价王希孟和著名的《千里江山图》,大赞这幅画作与作者的特殊性:"通常成年的,经验老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少即是多。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只有在十八岁这样的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只有通篇的贵气,清秀逼人。"

  千里江山图以蚕丝作为载体,使用矿物质原料,画作中的色彩搭配十分特别,那是因为王希孟独出心裁的使用了蓝铜矿石和孔雀石中提取出的石青、石绿,作为画作的主体颜色,不仅鲜明亮眼,而且历经千年永不褪色。

  能够与这幅《千里江山图》比肩的画作,恐怕只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如果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现实主义作品,那《千里江山图》就是一幅浪漫主义作品。

  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全卷纵长51.5厘米,横长1191.5厘米,足有四层楼高,这可比《清明上河图》还要大上许多。

  最最神奇之处是,无论你将它切割成多少个局部,近看远看都可以是一副自成格局的顶级画作,真正做到移步换景。

  坠落星辰

  令人感到惋惜的是,王希孟只留下了《千里江山图》这一部作品,却火了一千年,以他的艺术天分,其实还可以有更多可能,叹人生之无常,他永远都是那个少年。

  关于王希孟的死亡谜题,至今也无定论,一个二十岁的天才轰然陨落,这背后有什么隐情?

  历史上共有两派说法。一派以史书为证,《北宋名画臻录》中记载:"(王希孟)后恶时风,多谏言,无果。奋而成画,曰《千里饿图》。上怒,遂赐死。"

  这段话最早出现在,清朝人翻修整理的史料当中,距离宋朝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所以也有不少人对于此书是否还原历史的全貌,提出了自己的存疑。

  而且至今并未存在有力证据验明《千里饿图》的真实记录,所以很有可能这本《北宋名画臻录》中的记载就是虚假的,只不过是后人为了纪念王希孟,而为他增添的英雄色彩。

  另外一派的说法则更加浪漫,这来源于一个传说,王希孟仅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千里江山图的绘制,完成之后神思向往之,一日趁人们不注意溜进了画作当中,化身成了江边小舟上的一名船夫,或者是山野间的一只飞鸟,自由的存在于他独创的天地间。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此,它总是为我们留下一个又一个遗憾,一个又一个谜题,这是极致的残缺美。

  或许王希孟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留下这幅画卷,他用他18岁的纯真,还有凭着独属于翩翩少年的灵气,绘就这纤尘不染的千里江山,千年弹指一挥间,少年未老青山仍在。

  文/竹昂

  举报/反馈